巴赫和他的儿子们
关于巴赫和他的儿子们
他的三个儿子:菲利普.埃曼纽伊尔、威廉.弗里德曼、约翰.克里斯蒂安,都是在他直接教导下成长起来的,后来都成为了欧洲优秀的作曲家,其中第一位是当时柏林乐派的代表。图中的巴赫在儿子们的簇拥下显得很慈祥。
了解巴赫的人,都躲不开巴赫的忠实学生Johann Krebs。我们对他的了解不多,但知道因为巴赫的风格在身后不再流行,害得Krebs终生陷于贫困。而巴赫的儿子们,除夭折之外,还有可怜的Gottfried Heinrich,巴赫的第二任妻子安娜的长子,据说非常有才能,弹琴很出色(巴赫说Gottfried是个“未能发展的天才”),可惜有精神问题,无法独立生活。父亲死后,他和已经结婚的妹妹住在一起。自然,巴赫的手稿被几个音乐家儿子“瓜分”,没有他的份。
Gottfried Heinrich
另一个儿子Wilhelm Friedemann则终生感到“名人儿子”的压力,既有强烈的成功愿望又备受现实的折磨,性格不佳,与人不合,最终不得志地死于贫困,就像许许多多饱受挫折的文艺青年一样,不过他确实留下了不少作品。我对他最初的了解,是因为这样一件事:巴赫为了教这个儿子练琴,写作了著名的平均律和管风琴三重奏鸣曲(BWV525-530)。
Wilhelm Friedemann
在俗世上混得最好的是Johann(John)Christian Bach,巴赫最小的儿子。他到意大利求发展,改入罗马天主教,后来在伦敦成名(据说他的地位和待遇是当年的巴赫所“只能幻想的”)。巴赫去世的时候他只有14岁,但巴赫非常疼爱他,留给了他几卷键盘曲集和其他手稿。在伦敦,他为“皇家剧院”写歌剧,渐渐被当成了“英国作曲家”,和亨德尔相仿。他还和另一位出生于德国的音乐家阿贝尔(Carl Friedrich Abel)结为同盟、好友,联手开系列音乐会,持续了近二十年。他中年之后幸运不再,被人欺诈钱财,健康恶化,46岁就去世了。
卡尔·伊曼纽尔·巴赫(CPE)是儿子中的另一名人,也是一位传世的作曲家。他曾经比巴赫本人还有名,结交很多贵族、音乐家、文人等等,拥有强大的人脉。他是老爸声誉的坚决捍卫者,也指挥了老爸的很多遗作。不过,弗雷德里希大帝对他并不慷慨,付的钱不多,两人含怨多年。
CPE Bach
音乐学家罗森在《巴赫和亨德尔的键盘作品》一文中提到CPE,说他的键盘作品是大胆、尖锐的,有戏剧性、有动人的瞬间,只是不够圆满(coherent)。当然,创作总是被这两个因素制约:创新和圆满,只有天才外加万般凑巧,才能将两者的比例,混合到足够不朽的程度。罗森说,“他启示了下一代人对戏剧性的敏感,而他的古怪、奇异,为严肃的表达带来了活力,不然的话,音乐险些成为只能表现美丽、天真和戏剧性的东西。”“他的大量键盘作品如果说让人有些失望的话,首先是因为它们创立并体现了最高的标准;而除此之外,它带给人的完全是欢愉。看上去,他的作品简直有点讽喻意味:这样新鲜、平衡却没有套路(相对于莫扎特和成熟期的海顿而言)的新音乐,和维也纳音乐家们对巴赫、亨德尔的重新发掘(1780年左右),居然只相差几年。此时距巴赫已经有一代的光阴,巴赫的儿子们在此间已经保留、传承了一部分传统。”“CPE的庄严缺少广度,正如他的热情缺少智慧。”罗森和另一学者托维论及CPE的地方零零星星不少,尤其是,经常用海顿和他做比较。在我看来,也许我们可将CPE视为海顿在某些方面(比如交响曲)的先驱。关于在装饰音上的试验,恐怕连莫扎特也没有超过他。今天我们听CPE,要么出于对巴赫的爱屋及乌,要么是对那段充满丰富实验的时代的好奇。其实历史话语权形成的过程,不就如此?音乐作品如果乏人演奏的话,就永远不可能被人认知,所以如今我们无法目击那鲜活的点点滴滴,但至少借了巴赫的光,偶尔能探得音乐形式的“扬弃”。
音乐遗产之外,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尘世中的死亡。巴赫去世后,安娜(Anna Magdalena)守着五个仍然住在家里的孩子,生活一下子被击碎。巴赫没留下多少钱,因为钱大半用在开音乐会、买乐器上了。她用巴赫的许多康塔塔换来六个月的生活费,又卖掉《赋格的艺术》的一些复本来换钱。后来,她和三个女儿住到一起,之后的岁月就从历史上消失了。巴赫和前妻所生的儿子,似乎并没有帮助陷于贫苦的她。59岁去世的时候,她的名字列在下葬记录中:“受慈善救济的女人”。
往期巴赫:1、史怀哲眼中的巴赫丨巴赫的音乐被人演奏的太快;2、史怀哲《巴赫论》丨研究巴赫越多就理解越少丨 德文版序言;3、富特文格勒论巴赫与贝多芬丨巴赫的理智与柔情丨BWV846丨BWV847;4、大提琴家王健谈巴赫丨拿我和马友友比是鼓励我丨王健父亲最钟爱的曲子丨在现代社会中,除非你有敏感的天性,否则听不到巴赫的内心世界;5、管风琴大师史怀哲《巴赫论》丨巴赫艺术的根基丨第一章;6、朱晓梅谈巴赫与中国思想以及古尔德;7、史怀哲的《巴赫论》丨不读这本书,无法成功演绎巴赫;7、论巴赫音乐的精髓丨作曲家叶小纲说:“巴赫的音乐激发了人们的无数想象与叛逆精神,让人感到生命的有限,又体会到了心灵宏大的无边无际;8、为何单簧管要听莫扎特,双簧管要听巴赫?9、321巴赫生日快乐丨著名音乐家聊巴赫丨圣诞清唱剧丨哥德堡变奏;10、去了抑或没去上海听巴赫《马太受难曲》的我们,看看别人怎么说《马太》及其信仰吧!11、学理工的我,恨不得一切都用公式说清楚;走近巴赫时,这种信念突然坍塌了…… 12、圣乐与灵性丨聆听巴赫音乐所不可缺少的宗教知识背景;13、巴赫诠释与演奏指南丨浅析巴赫复调作品的旋律形态及触键方式;14、卡萨尔斯丨巴赫组曲中的每一段舞曲,都有生动而鲜明的特点;15、盛原谈朱晓玫丨“谁弹巴赫,谁就是我的哥们儿。” 16、史怀哲与巴赫丨音乐中的诗人和画家丨演绎巴赫的恰当人数;17、弹好巴赫的七个步骤丨如何才能高质量完成一首巴赫作品?18、如何演奏巴赫平均律第21首BWV866丨要学会从巴赫本身出发,准确表达作品内在情感;19、席夫谈巴赫丨我很少选择偏激的速度丨斯坦威钢琴很危险丨喜欢背谱是因为谱子和谱架在演奏者与乐器之间立起一堵墙,把谱架放倒我才能呼吸;20、朱晓玫首次回国巡演访谈丨什么是演奏最好的境界?为何练巴赫很容易取暖?21、演奏巴赫复调钢琴作品的八点要求丨弹好巴赫关键是掌握好其作品风格;22、你也是从这两首小步舞曲开始听巴赫吗?不过它们的作者并非巴赫!23、如何演奏巴赫《英国组曲》?24、聆听“小提琴圣经”丨巴赫的《g小调无伴奏小提琴第一奏鸣曲》(BWV1001)诠释;25、如何体现巴赫演奏的“中庸”风格丨聆听《意大利协奏曲》(BWV971);26、演奏巴赫无伴奏小提琴组曲(BWV1004)中的《吉格舞曲》与《恰空舞曲》有感;27、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浅谈丨这部作品如同一匹战马,人人都想驾驭!28、周海宏丨我为什么不喜欢朱晓玫弹的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29、陆倍文丨周海宏没有听到朱晓玫,只听到了不符合自己想象的“哥德堡”;30、喻宇丨听周海宏、陆倍文谈朱晓玫之后谈朱晓玫;31、如何弹好巴赫《创意曲集》丨“每首都有不同的情绪风格和技术要求。” 32、巴赫平均律最后一首(BWV983)前奏曲的音乐美;33、“巴赫的音乐就像永恒的和谐正与自己对话”丨浅谈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演奏方法;34、这七个步骤可以说是高质量完成巴赫作品的必经之路!【每晚一张音乐CD】巴赫主题:1、迫切需要创新的古典音乐丨只有巴赫是好的,只有贝多芬是高雅的,这种不创新、向后看的习惯,决定了古典音乐走下坡路的命运;2、钢琴家陈必先丨西藏演出遭停电,点着蜡烛弹巴赫丨以现代的技巧和精神才能赋予古典音乐新生命;3、钢琴家休伊特讲解如何演奏巴赫(附文字稿);4、海菲兹演绎巴赫《恰空》;5、巴赫《管风琴小品集》;6、巴赫《英国组曲》由谁奏鸣丨美好的音乐与美德有联系吗?沉浸于心旷神怡、或宁静、辉煌的音乐就能让人不干坏事吗?7、王健丨谈巴赫大提琴组曲丨它们成为我灵魂的避难所丨中国表演者已与西方最伟大的名字并列;8、“音乐”是人类喜乐之源丨哈农库特的巴赫宗教康塔塔《心与口》(BWV147);9、音乐短札丨巴赫六首大提琴组曲的演奏风格丨为何在大提琴组曲的乐谱上,巴赫没有留下任何表情术语? 10、演绎巴赫的费恩伯格;11、圣乐与灵性:论巴赫的宗教音乐;12、席夫谈巴赫丨巴赫的音乐是空气而非生日蛋糕;12、兰多芙斯卡丨我用巴赫的方式演奏巴赫;13、克莱默演绎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舞曲》;14、图雷克的巴赫入门(An Introduction To Bach);15、321巴赫生日快乐丨他的音乐使我感到愉快丨我们可以安静的吃草啦!16、朱晓玫作序的《莱比锡之旅》丨“第一本以清晰易懂的方式给音乐爱好者讲述《平均律键盘曲集》的书”。 17、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浅谈丨30种变奏是巴赫那个时代的各种生活场景,以及面对自然的沉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