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短札丨迫切需要创新的古典音乐丨只有巴赫是好的,只有贝多芬是高雅的,这种不创新、向后看的习惯,决定了古典音乐走下坡路的命运。
迫切需要创新的古典音乐
不得不说,古典音乐在当今世界面临着空前的危机。纵观世界音乐之大潮,我感到古典音乐已经把创新的精神丢失了好久,然而,这种丢失却已成为一种习惯,导致我们的古典音乐变得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这是多么的危险啊。
不久前去东方艺术中心听法国爵士钢琴家埃德尔·费雷(Edouard Ferlet)的演奏,我被彻彻底底地震撼了。
爵士乐,来自于黑人,在以前根本算不上上流音乐,只在美国的妓院和赌场中才有生存之地。然而,正是由于爵士音乐家们一代一代的努力,将原本“不入流”的爵士乐不断地改造创新,才让它逐渐地在世界舞台上有了立足之地,以至于影响了世界音乐的发展。由此我深深地感到,古典音乐真的不能再为拥有巴赫、贝多芬等等大音乐家而继续迷醉了。巴赫、贝多芬固然是伟大的,可他们真的是太遥远了,巴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吧?贝多芬好像是18世纪的吧?就算离我们非常近的拉赫玛尼诺夫、肖斯塔科维奇,他们也是20世纪初期的人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156bon75j&width=500&height=375&auto=0爵士版巴赫《小步舞曲》
就在我们为这些伟大的古典音乐家而“骄傲”时, 爵士乐出现了,摇滚乐出现了,灵魂乐出现了,紧接着雷鬼、嘻哈、说唱等等音乐纷至沓来,现代音乐在世界上正逐步扩大它的影响,逐渐在音乐史上大放光彩。原本“低俗”的爵士乐经格什温的手玩转几番,就变成了百老汇和好莱坞早期电影的宠儿。 1956年歌手查克·贝里(Chuck Berry,1926年10月18日 – )以一首《超越贝多芬》成为了摇滚乐的开山始祖,并吹响了向古典音乐进攻的冲锋号。随后猫王、披头士、迈克尔·杰克逊这些人和他们的音乐几乎是以摧枯拉朽之势冲击着传统、冲击着古典音乐。当有着“乐界奥斯卡”之称格莱美大奖出现时,古典音乐却并不是这项大奖的常客。更可怕的是,在西方、在古典音乐的发源地,古典音乐已呈现出颓败衰落之势……
直到现在,依然有不少古典音乐家眼睛是向后看的,他们一直固执地认为,只有巴赫才是好的,只有贝多芬才是高雅的,只有传统的、老的曲目才是阳春白雪,现代的、新的音乐统统都是下里巴人。这种不创新的习惯、向后看的习惯、固步自封的习惯,决定了我们古典音乐走下坡路的命运。偶有创新,也只是夹在石头缝里的创新、小打小闹的创新。在整体思维上还是没有打破严重的保守秩序,至今没有完全破除。我承认有一些古典音乐家创造出了无调性、十二音序列主义等等一些新的技法,但是这些技法并未对世界音乐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不少现代古典音乐把“我”字写得越来越大,旋律变得奇怪,内容变得自闭,风格变得越来越讨大多数人嫌,这实际上只能说是退步,而不是创新。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017ynb1pa&width=500&height=375&auto=0约翰·凯奇《4分33秒》(1952)
在一个崭新的世纪,我们作为新的古典音乐家,必须要重新拾起创新的精神,不断地挖掘出古典音乐中新的内涵,不要总是重复老一辈的路子,而是要去探索,要有杰出的创意,让古典音乐也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多听,多看,多想,多去借鉴别的音乐中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胆子大一点,思维广一点。乐于去宣传,去普及,去展示给芸芸众生,在不失古典音乐神韵的基础上让其流行起来(注意:是流行,不是流行化)。只有这样,我们的古典音乐才能再度在世界音乐大潮中绽放光彩,也只有这样,我们这些新古典音乐家的生命价值才能变得崇高。
编者注:本文作者毕汉辰,原载2009年5月30日第152期《爱乐者》
欢迎关注古典视频公众号
每晚古典音乐会
古典音乐群开放加入,请联系微信179747611邀请
往期节目请点击以下链接:
作曲家:【古典+爵士】摇摆巴赫音乐会丨“音乐”是人类喜乐之源丨哈农库特的巴赫宗教康塔塔《心与口》(BWV147)丨【研究】圣乐与灵性:论巴赫的宗教音乐丨【观点】富特温格勒评价巴赫的音乐丨【巴赫专家】不用眼睛看天堂:管风琴家瓦尔哈丨【访谈】邓泰山:巴赫会是我的最后一座高峰丨321巴赫生日快乐丨他的音乐使我感到愉快丨我们可以安静的吃草啦丨【小传】巴赫养成记(上)丨【小传】巴赫养成记(下)丨【历史】“巴赫是父亲,我们是孩子”:C.P.E巴赫丨论巴赫音乐的埋没与复兴丨看完《马太》后,黑格尔说:“从欣赏伟大巴赫作品中的全部价值,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这种天才般的坚定和博学。”丨【周末乐谈】巴赫与灵魂的虔诚丨【音乐资源】巴赫作品目录(改编自维瓦尔第的作品说明)丨【贝多芬专题】《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2 no.1 )分析丨音乐父亲节丨看贝多芬的父亲是如何培养贝多芬的音乐兴趣的丨【笔记】席夫讲座:贝多芬《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2 no.1 )丨每晚古典讲堂丨席夫讲解贝多芬丨上海大师班丨否定的浪漫旅程丨贝多芬与《英雄》丨他的作品唤起对无限的渴望丨打开通往不可能之域的冲动丨【贝多芬专辑】贝多芬晚期的音乐把听众变成了诠释家丨【研究】贝多芬的艺术歌曲丨哈农库特的天鹅之歌丨贝多芬的《命运》与“命运”无关?丨【比较】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六版本演绎比较丨【论文】严宝瑜:贝多芬在中国的接受史初探(一)丨【脑洞】王涛: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与德国民法典丨必看丨耳聋的贝多芬指挥《欢乐颂》的视频?丨【唱片】重听拉杜·鲁普的贝多芬丨【音乐研究】朗陶尔米:“论舒伯特与贝多芬” (摘自《傅雷家书》)丨【主题】保罗·亨利·朗论莫扎特(一)/杨燕迪译丨奥地利女钢琴家海布勒丨专为莫扎特而生丨她像操控木偶般演奏丨深知木偶的优雅与脆弱丨她不会刻意求新求变丨只是诚挚地面对内心之美。丨【视频】莫扎特《D小调安魂曲》丨【视频】莫扎特250周年萨尔茨堡节日庆典音乐会丨【作曲家专题】莫扎特的作品 :不象他的生活,而象他的灵魂丨【研究】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书信(上)丨【研究】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书信(下)丨莫扎特最大的贡献“教会了乐器歌唱”,聆听郎朗的《莫扎特》丨【版本】莫扎特《安魂曲》版本比较丨音乐父亲节丨看莫扎特的父亲是如何规划莫扎特的音乐教育的丨电影中的莫扎特丨让子弹飞丨走出非洲丨莫扎特完成的天鹅之歌丨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丨【分析】莫扎特《安魂曲》详细分析丨【城市】莫扎特在维也纳丨【纪念】卡尔•巴特:论莫扎特的自由——莫扎特诞辰260周年!丨陈丹青论莫扎特丨不强迫自己孩子听莫扎特丨《陈丹青音乐笔记》选读丨霍洛维茨之死丨【简论】莫扎特《安魂曲》“痛哭之日”的创作特点丨【视频】莫扎特声乐作品音乐会丨【视频】莫扎特歌剧《魔笛》丨看“灵魂属于贝多芬”的舒伯特的公众号多久更新一次?丨朱晓玫演绎舒伯特四手联弹(钢琴二重奏)丨【音乐与城市】贡布里希:舒伯特与他那个时代的维也纳丨【音乐资料】罗伯特·温特上音舒伯特讲座:第一讲:“舒伯特的维也纳”丨詹姆斯·列文的舒伯特《鳟鱼五重奏(D667)》丨夸斯托夫的舒伯特《冬之旅》(Winterreise)丨【作品】舒伯特《菩提树》(D911:5)丨用音乐倾诉内心深处的温柔呢喃:舒伯特《降A大调即兴曲》丨男高音翁德里希丨自然地歌唱无需特殊技巧丨舒伯特《致音乐》丨莫扎特《魔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