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通史 | 第七十五集:元顺帝(视频、文字)


提示: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历史书籍可免费下载。
文末有QQ群二维码。

~●~●~●~●~●~●~





  

 第七十五集:元顺帝(上)






  

 第七十五集:元顺帝(下)




 



解说词


      


第七十五集:元顺帝


现在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一件元代至顺三年(1332)造的铜火铳,重6.94公斤,长35.4厘米,口径10.5厘米,尾底口径7.7厘米,1935年发现于北京市房山云居寺。铳身上镌有铭文:“至顺三年二月十四日,绥边讨寇军,第三百号马山。”马山系制铳的工匠名字。此铜铳铳头稍大,用以安放石弹,铳身装火药,铳尾有火眼,用以点发。这件铜铳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并有明确纪年的火铳。



元帝国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只持续而来一百多年,这个强大的王朝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像蒙古铁骑卷起的一阵风,来了又去,令人感慨。作为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在位三十五年,是元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比开国之君元世祖忽必烈还多一年,在漫长的执政生涯中,妥懽帖睦尔经历了从成长、振作,到消沉乃至堕落的大起大落的过程,他也曾豪情万丈,欲重振帝国雄风,为了挽回王朝的没落,国势的衰退,他也曾努力奋争过,但是,元帝国如此迅速的走向灭亡,表明其统治制度有严重的内在弊病,元朝政治体制长期以来的痼疾到元顺帝时已越来越严重,这不是皇帝一个所能解决了的问题,在社会各种矛盾空前激化的背景下,人国家机器的运转已日渐失灵,日益走向崩溃,而元顺帝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元帝国的楼塌了。


忽必烈去世后,元廷内部为了争夺最高权力而倾轧不已,皇位频繁更替,三十五年期间更换了七个皇帝,争权斗争愈演愈烈,这次要登场的皇帝是元明宗,这又是一次死亡之旅。明宗在经过长期流亡之后,终于要回到大都,哪知道却在半路上被下毒害死,妻子也惨遭杀害,他们年仅十岁的儿子妥懽帖睦尔幸免于难,妥懽帖睦尔就是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妥懽帖睦尔是在父亲颠沛流亡的过程中出生的,他的童年时代历经坎坷,多灾多难,然而噩梦没有结束,明宗的弟弟文宗重登皇位,他很快下诏宣布,妥懽帖睦尔不是明宗的亲生儿子,就这样,十岁的妥懽帖睦尔再次被流放,很显然,策划这场阴谋的就是文宗本人。


刘晓:当时文宗曾经下过一个诏书,布告中外,然后说,他的哥哥明宗曾经说过,妥懽帖睦尔不是他的亲生儿子,然后以此为借口,把妥懽帖睦尔流放。


叶新民:实际上是图帖睦尔,这个文宗有意制造这样的一个谎言,这就是涉及到皇位继承的问题,因为按照这个约定,文宗图帖睦尔继承是不合法的,他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所以编造了这样一个谎言。

独秀峰,位于广西桂林市,这里就是元顺帝妥懽帖睦尔被流放时的安身之所。独秀峰,历来是桂林文化气息非常浓厚的地方,如今还保留有贡院、孔庙等文化遗迹,其中最独特的是一座孔子刻像,这座刻像刻于元至正五年,是由元代桂林画家丁方钟所作,其刀法圆润,线条简洁,这是孔子众多画像中惟一一座具有蒙古特征的刻像。孔子像刻于这里再合适不过,因为正是在这里,妥懽帖睦尔头接触到了儒家思想。妥懽帖睦尔流放广西时,居住在一座大园寺的寺庙中,在这里,还受到了一位秋江长老的悉心教育,高僧传授给妥懽帖睦尔的不仅是佛法,更多就是儒家文化。也许就是在这时,这个少年对建筑和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记载,妥懽帖睦尔一生经常自画屋样,制作建筑模型,由于在木工和建筑方面才能杰出,他也被后人称为鲁班天子。然而遗憾的是,这些设计图纸和他居住的大园寺一样,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童年的艰苦岁月,使妥懽帖睦尔早早体会到了人世间种种险恶,南方秀美的山水,让他暂时忘记了那段坎坷的经历,这段时间里,朝廷的政治风云,似乎与他毫无关系,然而此时,在帝国的大都,迫害父亲的皇亲宗室和权臣们正在勾勒他的未来,这位少年即将被推上政治舞台。


1332年8月,妥懽帖睦尔的叔叔文宗去世,宫廷中产生了新一轮角逐过程中,皇后和权臣燕铁木儿权衡了所有政治利益和家族利益之后,决定的拥立明宗嫡子懿璘质班为皇帝,是为宁宗,然而,宁宗在即为仅53天后便病逝了,命运再次选择了妥懽帖睦尔。


刘晓:妥懽帖睦尔在广西静江(今桂林)的这几年,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这段时间风平浪静,然后有充裕的时间来学习汉文化,所以说,顺帝是元朝历史上少有的几个皇帝,实际上也恐怕只有文宗跟他可以写汉诗,说汉话,他当政之后呢,这些对他的这个施政方针的应该说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1332年底,在被流放三年多后,妥懽帖睦尔终于可以回大都了,在近郊良乡的迎接仪式上,他与权臣燕铁木尔相遇了,燕铁木尔与妥懽帖睦尔并马徐行,还用马鞭指指点点,告诉少年妥懽帖睦尔朝廷之事,气焰很是嚣张。妥懽帖睦尔只是默默的听着,一言不发,这使得燕铁木儿不禁产生了疑惧,怀疑眼前这个少年居心叵测,而实际上只有13岁的妥懽帖睦尔只是因为年幼和畏惧,所以一句话也答不上来。妥懽帖睦尔终于回到了大都,回到了这座陌生的城市,然而,从流亡生涯到皇权加身的坎坷之路还没有结束。在燕铁木儿的授意下,很快就有太史上言,说妥懽帖睦尔不可以立为皇帝,立则天下大乱,这样一来,妥懽帖睦尔即为仪式就又被耽搁下来。


刘晓:他的家族跟这个明宗这一系有过节,那么现在呢这个儿子又对他态度如此暧昧,或者冷漠,他感觉到后怕,所以说虽然妥懽帖睦尔被迎接到了大都,但是,他迟迟不让这个皇子登位,所以说在燕铁木儿生前,妥懽帖睦尔是当不成皇帝的。


僵局的打破颇具戏剧性,燕铁木儿生活极其荒淫,妥懽帖睦尔的到来使他心烦意乱,更加沉溺于酒色。1333年5月,燕铁木儿体亏溺血而死,他的死扫清了妥懽帖睦尔即为的最大障碍,这样,妥懽帖睦尔就于上都正式即为,成为了后代所称的元顺帝。然而,少年皇帝仍然笼罩在前朝权臣的阴影之中,继燕铁木儿而起的是同样骄横跋扈的权臣伯颜。自幼的不幸经历,使妥懽帖睦尔特别珍惜来自不易的宫廷生活,他从前几任短命皇帝那得到教训,身居宫中,国家大事由权臣们处理,而他似乎还沉浸在桂林山水之中,仍然怀念着安定平静的南方生活。但这恰恰是一个上上之策,此时,燕铁木儿虽然已死,但其家族势力仍然很大,燕铁木儿的女儿成为妥懽帖睦尔的皇后,国家大事仍由燕铁木儿的弟弟、儿子共同管理,而伯颜的势力也日渐强大,两大权力家族在宫中进行着激烈的争斗,最终演变成一场血腥政变,最终,伯颜将燕铁木儿的势力彻底清除,这大概是妥懽帖睦尔自登基以来心情最舒畅的日子。


刘晓:妥懽帖睦尔继位的头八年呢,实际上是文宗时代这个武臣当权的势道政治的一个延续,这个八年的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是元统年间,当时是由燕铁木儿家族跟伯颜家族联合执政,第二阶段的是后至元时代,主要在是由伯颜独断的时代,在这八年期间,妥懽帖睦尔基本上待在宫中,无所作为。


1335年11月,妥懽帖睦尔下令这一年改元至元元年,由此向世祖忽必烈致敬,因为忽必烈的至元年号长达三十一年,那正是元朝最强盛的时期。他以唐太宗、元世祖为榜样,颇有成为一代明君的雄心,但是他的雄心很快遭受到挫折,对他的雄心造成阻碍的,正是帮他清除燕铁木儿家族的伯颜。与燕铁木儿相比,伯颜的势力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清除燕铁木儿家族势力后,伯颜开始独任中书右丞相,又加任大丞相,除独掌中书要职外,伯颜还兼职其它各类职务,官衔累计达246字,这在元朝是绝无仅有的,慢慢的,妥懽帖睦尔对伯颜也疑惧起来。此外,伯颜还以多起汉人、南人造反事件为由,重申汉人、南人不得持有兵器、马匹的法令,当时禁令之严甚至连农民使用的铁叉等农具也被视作兵器而不准使用,伯颜对汉族人的仇视到了病态的程度,他甚至提出一个荒谬的计划,奏请杀光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理由是这五姓人最多,杀掉他们就可以杜绝祸患。


张帆:这个记载是,而且是《元史》,24史的正史里面明确这么写的,我觉得不是真的,因为他倒台以后,大家说的坏话,就把很多的那个东西给他编造,我觉得是民间的编造。


刘晓:伯颜可以说是在元朝历史上的诠权势最大的一个宰相,他在位期间的许多措施呢,应该说是激化了当时的民族矛盾。


自隋唐以来,科举取士已成为中国王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形式,元朝时期,科举制度一度被废除,后元仁宗时期下诏恢复科举,科举也成为笼络士人、尤其是汉族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手段。伯颜当政后不久,既在1335年采纳平章政事车里帖木儿的建议,停费科举,伯颜此举,显然是为了打压汉人、南人。1337年四月,伯颜又下令汉人、南人不得学习蒙古色目文字,进一步从制度上杜绝汉人、南人为官。伯颜如此专权跋扈,妥懽帖睦尔对他的恐惧和积怨也越来越深,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感到自己的势单力薄与无奈,他迫切需要摆脱完全听命于权臣的局面,实现自己的雄心抱负,妥懽帖睦尔正在一步一步勾画自己的政治蓝图。此时,伯颜集团内部出现分裂,为妥懽帖睦尔亲自掌握朝政提供了绝佳良机。他物色好了下一个可以依赖的人,那就是伯颜的侄子,时任御史大夫的脱脱,在以后漫长的统治期内,他也基本上奉行这样一种执政原则,不强硬推行自己的主张,而是在各种政治势力之间寻找平衡。


刘晓:脱脱自幼是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他有一个老师叫吴直方,经常劝说他呢要行春秋大义,就是大义灭亲,脱脱本人呢实际上也感受到了伯父的这个权势将来会有一天,会影响到整个家族的利益,所以说呢,他在受伯颜的命令到宫中宿卫,也就是怯薛,监视顺帝的时候,就开始了试探的跟妥懽帖睦尔顺帝进行沟通。


这时候,妥懽帖睦尔身边的人大部分是伯颜的亲党,只有两个人是他自己的心腹,脱脱有意跟这两个人结纳,透露自己愿意大义灭亲的意思,妥懽帖睦尔又惊又喜,但他行事谨慎,派心腹与脱脱多次深谈,才终于确定,这就是自己要找的人,此后他经常找脱脱来密议,一个针对伯颜的秘密计划也逐渐成形。1340年2月,趁伯颜率队到柳林围猎之际,在妥懽帖睦尔的授意下,脱脱等人发动政变,指责伯颜罪状的诏书连夜写成,并由皇帝委派的大臣持往柳林。伯颜所领的诸卫兵一哄而散,伯颜被流放广东,于中途死去,文宗的皇后,文宗的儿子燕帖古思也相继遭贬而死,自此,妥懽帖睦尔完全走出了文宗统治时期的阴影,正式开始亲政。这是他年富力强,觉得自己是一个真正的皇帝,颇有励精图治之意,他在次年(公元1341)正月,正式改年号为至正,宣布要与天下更始,结束以前的黑暗时代。他任命脱脱出任中书右丞相,着手整顿一系列弊政,史称至正更化或脱脱更化。


刘晓:更化措施呢,我们知道是由脱脱担任中书右丞相,至正元年开始实施的,也因为这个缘故呢,有不少学者呢把这次更换的,直接就称为脱脱更化,但是要知道,这个更化的措施,首先是由这个顺帝妥懽帖睦尔,在他的支持之下举行的,而且呢脱脱辞去相位之后呢,许多后续的更换措施,是由顺帝亲自主持的,所以呢称为至正更化比称为脱脱更化更妥当一些。
北京孔庙座落于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的东端,始建于元大德六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后,下令袭历代旧典,修建孔庙,祭祀孔子,并在孔庙的西侧修建国子监,构成了左庙右学的规制,孔庙和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祭孔的主要场所和最高学府,在孔庙内,还存有三代的进士题名碑198块,题刻历代进士五万多名,其中就有三块的元代的进士题名碑。 王琳琳:那么讲到元代的进士题名碑呢,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元代的科举制度,因为进士提名碑呢,它是科举制度的一个附属产品,元代呢本来科举考试的次数少,取人也少,所以他整个的进士题名碑数量也不多,那么这三块进士题名碑呢,也能看出来这个元代少数民族统治者对于这个科举制度的一个态度。


在脱脱主持下,元朝恢复科举取士制度,昭雪冤案,并且开马禁,减盐额,蠲负铺,这对缓和伯颜专政时加剧的民族矛盾有一定作用,在此期间,元朝的国子监招收蒙古,色目,汉人生员达三千多人。此外,脱脱亲自负责经筵,遴选儒臣为妥懽帖睦尔进讲。妥懽帖睦尔时常在宣文阁用心读书,留心圣贤之学,与儒臣讲究历代治乱兴衰,欣欣然有向慕之志。在脱脱的建议下,元朝还开始法典《大元通制》的编修工作,并在1346年颁行全国,这部经修改补充后的法典,以当时妥懽帖睦尔的年号命名,称《至正条格》。此外,这个时期,脱脱开始主持纂修辽、宋、金三史,解决了元朝此前数十年的一大难题。


张帆:因为自古以来,中国人的观念就是说,国可灭史不可灭,就是政权是推翻、政权垮掉都可以,但是它的历史必须有人记载,你把前面这个政权推翻了,要给他修历史。


刘晓:在编历史的时候,一定要树立一个正统王朝,其他的王朝附在这个外国传啊,或者别的历史,辽史、宋史、金史,一直没有修,不是因为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正统定不下来。因为这三个朝代,到底哪个王朝算正统,《宋史》还是《金史》,还是《辽史》,一直定不下来,所以一直拖到元顺帝的元末了,这时候是脱脱出来定的,脱脱就一句话,三朝各为正统,编三部历史,那么就出现了《宋史》、《辽史》,《金史》,所以这也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创举。


在元顺帝的大力支持下,脱脱大力实行改革,一时之间元朝仿佛又有了中兴的希望,更化期间,妥懽帖睦尔也确实过了好几年省心的日子,这段时间,妥懽帖睦尔一直深居内宫,不问政事,在政事之外,妥懽帖睦尔还颇有其它方面的才华。据说他懂天文灾异,自己还创意制造了宫漏,宫漏就是古代的计时装置,《元史》记载,妥懽帖睦尔设计的宫漏,增添了各种自动报时的装置,精巧绝伦,可惜实物没有保存下来。然而,正如他发明的宫漏一样,此时元朝这个曾经震惊西方的强大帝国,也已经进入了倒计时。至正四年,脱脱因病身体欠佳,又相信术士之言,认为自己流年不利,便上表辞位,前后上了17道表文,妥懽帖睦尔才勉强同意。此时,蒙古色目贵族依赖皇帝的赏赐,又凭借特权大肆兼并,许多民众失去了土地,生活十分困苦,加上当时天灾频仍,民变四起,到后来,仅河北一个地方就出现了盗贼三千多起,连大都附近也未能幸免,元朝统治逐渐陷入危机之中。至正更化虽然带来了一些中兴气象,但这些改革措施,更多地体现为粉饰文治,调整蒙汉统治关系,却极少触及当时严重的社会矛盾,当然也无法从根本上挽救元朝统治积重难返的颓势。面对这令人头疼的局面,妥懽帖睦尔自然又想到了曾经帮助他解决许多问题的脱脱。


至正九年,也就是1349年,在妥懽帖睦尔的支持下,赋闲五年多的脱脱复出,再次开始对朝廷弊政进行改革。这是收藏于中国钱币博物馆中的中通元宝交钞,发行时间是中统元年,元朝建立之后,一直实行纸钞,元世祖忽必烈统治后期,纸钞发行量开始激增,以后历朝均大量印钞,再加上伪钞盛行,钞法日益败坏,元朝政府宣布重奖告发造假者,这张纸钞上就印着伪造者处死,首告者赏银五锭,不仅如此,除赏银外,犯人的家产将全部赏给告发者。1350年,在脱脱主持下,元朝开始变更钞法,印行新的纸钞至正交钞,脱脱还下令发行新的铜钱,至正通宝钱。


刘晓:至正钞实际上并没有作新的模板,他只是把以前的老的中统钞印了以后,加盖印章,然后变成了至正钞,但是它的那个兑换比例是相当于以前的兑换比例的很多倍,实际上无形中钞的本身的价值是要贬值的,最后造成的是物价飞涨,纸钞贬值,老百姓甚至到了抛弃这个纸钞,然后以物易物的地步,所以说变钞从根本上来说那是一次失败的改革。


底层生活日益痛苦,而此时元朝皇帝和蒙古色目贵族生活极其奢侈腐朽,为了保证贵族阶层的生活享受,皇帝往往赏赐给他们数量惊人的财物,并且纵容他们兼并土地,垄断工商业。大都在元代商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座城市的商税额超过全国的十分之一,但这里的商业大多掌握在权贵之家的手里,包括诸王、公主、驸马、功臣、高官、放高利贷的商人以及大寺院。此时,妥懽帖睦尔还沉溺在宫廷生活的享乐之中,他下令在宫中内苑建造龙船,并亲自设计图纸。据记载,龙船设计有瓦廉棚,暖阁,殿楼等,龙身和殿宇均用五彩金妆,奇妙奢华无比,妥懽帖睦尔还没有意识到整个帝国已处于危机之中,帝国之舟也将倾覆。


马庄村,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黄河岸边,芒种刚过,一场夏雨过后,人们开始进入一年之中最忙碌的季节,今年雨水增多,田间收成格外好,老胡把城里读书的两个儿子喊回来帮忙。然而,他们的并不知道,数百年前,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还是一片汪洋。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如一条巨龙横卧在中原大地上,奔流不息,他孕育了华夏文明,但也会给他的子孙们带来沉重的灾难,黄河在中国历史上曾多次改道。至正年间,黄河多次决口泛滥,不仅造成百姓流离失所,流民激增,社会动荡加剧,而且,也因浸漫运河,盐场,对元朝经济命脉构成严重威胁。

泗阳黄河故道

脱脱复出后,采纳贾鲁恢复黄河故道的建议,于1351年4月征调大批民工,军兵开始治理黄河,到十一月完工,黄河终于回复故道,治河本身并非坏事,但治河的过程则彻底暴露了元朝统治的种种弊病,许多农民被迫成为河工苦力,并且要承担繁重的物资供应,监工的官吏还对他们大发淫威,甚至扣发口粮。1351年一次规模不大的民变最终演变成席卷全国的红巾军大起义,彻底葬送了这个王朝百余年的统治,这个年五月,民间秘密组织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发生起义,他们事先在黄河河床埋下了一个只凿了一只眼的石人,石人背上刻有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字样,然后到处散布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谶语,开挑的民夫挖出了这支石人,消息很快传遍大河南北,河工骚动起来,他们以红巾为号,发动起义,全国各地义军揭竿而起,一呼百应,很快发展成燎原之势,元廷陷入巨大的统治危机。刚刚享受过的生活乐趣没有几年的妥懽帖睦尔,显然不愿让自己的命运再度陷入动荡,他和脱脱频繁调动军队,对各地红巾军进行镇压,加上各地出现了一批有实力的地方军阀,慢慢的,元军稳住了阵脚。至正十二年,脱脱亲率大军攻破徐州,消灭了芝麻李,至正14年,脱脱再一次发动军事攻势,征讨占据高邮的张士诚,元军主力倾巢而出,连西域、西番的军队也赶来了,大军号称百万,旌旗千里,金鼓震野,盛况前所未有,张士诚连遭惨败,已经准备投降了,这是他忽然得到一个惊人的消息。元廷后院起火,妥懽帖睦尔听从哈麻、雪雪兄弟的谗言,以劳师靡财的罪名剥夺了脱脱一切职务,随后又将他一贬再贬,脱脱被临阵夺职,百万大军一时溃散,这使得元廷一下子失去了原有的军事优势。红巾军趁势重新发展起来,溃散的元军很多都转投红巾军或张士诚这样的反元势力。


刘晓:他被罢相的一个重要原因呢,我个人认为那是,他在处理朝廷政争方面的是有失妥当的,而陷害他的两个人,就是哈麻、雪雪兄弟,本来是非常好的盟友,但是就是因为他在处理与他们的关系方面出现了偏差,才引起了二人的嫉恨,最后导致了脱脱政治上的垮台。 这里是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的脱脱墓,这里的人们都是脱脱的后裔,脱脱被临阵革职后被流放云南,这位为元朝统治立下汗马功劳的名相,最后竟被哈麻假传圣旨赐死。脱脱之死给元廷造成了巨大的内耗,无疑加速了元朝的灭亡。正如后来元臣所说,“我国家兵机不振从此始,钱粮之耗从此始,盗贼纵横从此始,生民涂炭从此始,设得脱脱不死,安得天下由今日之乱哉”。


刘晓:顺帝统治的这30多年,脱脱是他在任的这个宰相中的少有的一个有才干的一个政治家,所以在当时呢,被人评价为贤相,实际上在脱脱罢相之后,没有一个能够取代脱脱地位的这么一个宰相。
罕帖木儿墓

这里是距离是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察罕帖木儿墓,墓地深处居住在小区内,如今只存一座土冢,就连附近的居民也很少有人知道墓冢的历史。然而,在元朝末年,察罕帖木儿和他的外甥养子扩廓帖木儿却是地方武装势力中叱咤风云的人物。元末大乱后,由地方武装势力发展起来的军阀逐渐成为各战场主角。虽然妥懽帖睦尔一时之间还没有被彻底架空,但把他的号令在很大程度上已失去作用,这时,元廷统治力日益减弱,不得不倚重一些在镇压红巾军过程中壮大起来的地方实力派军阀。与此同时,妥欢贴睦尔与奇皇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公开化,元朝宫廷和地方势力由此分裂为两派,一派拥护皇帝,一派支持太子,双方展开激烈政争,又分别勾结地方军阀为外援,大打出手。


叶新民:元顺帝特别是后期,哈麻当政以后,宫廷斗争比较厉害,有几次就说,皇太子跟奇皇后联合起来,要让妥欢贴睦尔退位,但是都因为妥懽帖睦尔依靠其他的军阀力量,把这个事情制止住了,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比较激烈以外,还有一个就是军阀之间混战比较厉害,军阀混战的这两大派,当然还有一些小军阀,也把这个元朝的肌体损伤得比较厉害。


被这种内斗不止的政治大气候所裹胁的妥懽帖睦尔渐渐失掉了亲政初期的锐气,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内外交困的政局,他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心态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日渐消极沉沦,转而沉溺于奢靡的宫廷生活。此时,深居内宫的妥懽帖睦尔兴趣不在政事,也不在建筑设计上,在身边佞幸们的鼓动下,他日益迷上藏传佛教的密宗修行,整天沉浸在大喜乐双修法与十六天魔舞带来的欢愉中。虽然妥懽帖睦尔侥幸躲过了宫廷内讧失败的命运,但元朝大厦将倾,他却再也无力将其支撑下去了。公元 1368年夏,徐达、常遇春北伐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打到了元朝的家门口,而此时元朝的扩廓帖木儿、李思齐等部,还内斗的不可开交,妥懽帖睦尔闻知通州失守,明白大势已去,他惶惶不安,连夜召见群臣,商议逃往上都,他在殿内徘徊了一会儿说:“我岂可再当宋朝的徽、钦宗二帝,”面对覆灭之灾,因争权而彼此仇视的一家人又暂时团结起来,这天夜里,妥懽帖睦尔率领齐皇后等后妃、太子及大臣,开健德门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往上都。八月初二,明兵攻占大都,元朝在全国的统治正式宣告结束,蒙古宗室退居蒙古高原,仍奉元朝正朔,因地处塞北,史称北元,北元继续对抗明军,甚至一度取得重大胜利,出现了短暂的宣光中兴局面,但这只不过是一次回光返照。此后,北元日渐衰落,最终分裂为鞑靼和瓦剌两部分,继续着他们与中原王朝的恩怨故事。


刘晓:一提到元朝是如何灭亡的,当时的人常常提到这个变钞和开河,但是呢这只是的导火索,元朝的统治的灭亡的根本原因呢,还是跟了他已经日益激化的国内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有相当大的关系,这是元王朝一个根深蒂固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里是距离元大都500多公里的应昌路故称遗址,这里留下了妥懽帖睦尔最后的身影。1369年,元朝灭亡的第二年,妥懽帖睦尔退至应昌府,回到了漠北草原,洪武三年,即1370年4月,妥懽帖睦尔因患痢疾死于应昌,时年51岁。一个本想有所作为的君王,最终却成为了一个亡国之君,注定成为一个悲剧人物,历史没有详细记载这位亡国之君面对帝国崩塌时的心情,我们无法猜测妥懽帖睦尔如何看待自己的一生。但是,这个游牧帝国的兴衰让人感慨,当年,成吉思汗车马扬鞭,带领蒙古大军从草原崛起,以叱咤风云的姿态让世界震惊,此后,忽必烈又从这片草原以非凡的雄姿向中原高歌猛进,建立强大的元帝国,如今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游牧帝国,又回到了这片草原。这片凄凉的长草与藏身其中的亡国之君一样,一派衰霜气象。短短100多年,其历程令人感慨,发人深思,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妥懽帖睦尔去世后,元群臣给他上庙号惠宗,而远在南京的太祖朱元璋认为,这位亡国之君还有点有自知之明,知顺天命,退避而去,应该称他顺帝,妥懽帖睦尔在中国历史上就这样被定格为元顺帝。


编辑:赵杰


据央视


【往期列表】

第七十集:忽必烈大帝

第六十九集:蒙古兴起

第六十八集:西夏兴亡

第六十七集:辽金文化

第六十六集:金朝兴亡

第六十五集:完颜阿骨打

第六十四集:西辽建国

第六十三集:契丹兴起

第六十二集:宋代文化

第六十一集:宋代新儒学

第六十集:东京梦华

第五十九集:偏安东南

第五十八集:宋金和战

第五十七集:靖康之难

第五十六集:王安石变法

第五十五集:士大夫共治天下

第五十四集:澶渊之盟

第五十三集:宋太祖

第五十二集:五代十国

第五十一集:唐代宗教

第五十集:唐朝的对外关系

第四十九集:敦煌

第四十八集:吐蕃兴衰

第四十七集:世界都会长安

第四十六集:中晚唐的困局

第四十五集:安史之乱

第四十四集:开天盛世

第四十三集:武则天

第四十二集:贞观之治

第四十一集:炀帝功过

第四十集:再造统一

第三十九集:魏晋佛教

第三十八集:陈朝兴亡

第三十七集:北周武帝

第三十六集: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三十五集:梁武帝治国

第三十四集:门阀政治

第三十三集:魏晋风度

第三十二集:西晋统一

第三十一集:诸葛亮治蜀

第三十集:三足鼎立

第二十九集:黄巾起义

第二十八集:清议与党锢

第二十七集:丝绸之路

第二十六集:光武中兴

第二十五集:王莽改制

第二十四集:昭宣政治

第二十三集:两汉经学

第二十二集:汉武帝

第二十一集:文景之治

第二十集:郡国并行

第十九集:楚汉战争

第十八集:秦始皇统一中国

第十七集:秦国崛起

第十六集:诸子百家

第十五集:战国七雄

第十四集:列国变法

第十三集:孔子

第十二集:春秋争霸

第十一集:周王室衰落

第十集:周公摄政

第九集:武王克商

第八集:商代文明

第七集:殷商兴亡

第六集:夏王朝觅踪

第五集:邦国时代

第四集:文明起源

第三集:农业起源

第二集:中华先祖

第一集:中华道路



古代汉语文学公众号编辑


~●~●~●~●~●~●~



北大精品课程】古代汉语〔视频〕

(目录 可直接点击)


1 古代汉语绪论(一)

2 古代汉语绪论(二)

3 古代汉语的基本性质(一)

4 古代汉语的基本性质(二)

5 古代汉语的基本性质(三)

6 古代汉语的基本性质(四)

7 古代汉语(一)

8 古代汉语(二)

9 古代汉语(三)

10 古代汉语(四)

11 古代汉语(五)

12 怎样学习古代汉语(一)

13 怎样学习古代汉语(二)

14 怎样学习古代汉语(三)

15 怎样学习古代汉语(四)

16 古今词义的异同(一)

17 古今词义的异同(二)

18 古今词义的异同(三)

19 古今词义的异同(四)

20 古今词义的异同(五)

21 古今词义的异同(六)

22 古今词义的异同(七)

23 古今词义的异同(八)



【古代汉语】

王力《诗词格律》(全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地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科举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历法(2)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历法(1)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职官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

文言文的修辞

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

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国学| 长相思,忆长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复旦)古代汉语中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复旦)古代汉语中的否定词和否定句(全文)



【古代文学】

《唐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宋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全集)


唐诗巅峰:《春江花月夜》


《王立群读史记》06景帝清障(汉武帝系列)

《王立群读史记》05继位太子(汉武帝系列)

《王立群读史记》04储君之争(汉武帝系列)

《王立群读史记》03立储风波(汉武帝系列)

《王立群读史记》02宫闱角逐(汉武帝系列)

《王立群读史记》01史家绝唱(汉武帝系列)


中国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中国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东汉文人诗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汉书》及东汉散文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东汉辞赋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两汉乐府诗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司马迁与《史记》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秦及西汉散文

中国文学史 秦汉文学 绪论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说理散文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叙事散文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诗经》

中国文学史 先秦文学 绪论

中国文学史 绪论 



~●~●~●~●~●~●~



延伸阅读:


格律本是规律,不用死记,学写诗词先学这七“律”


【国学经典】《增广贤文》(含释义)

中国栽培水稻源自江西万年

礼乐是古代中国统治的政治手段?

经典国学100句,立即让你提高一层境界

“伯”与“孟”是嫡庶之别吗

这70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韩非子为我们讲述的那些寓言故事

【文史】你不知道的锦衣卫

44首歌,速记中国古代史全部重要知识点

中国通史 | 一百集(前50集)【视频、文字】

歷史有幾種讀法

“词学”源流演变考

先秦文学应该重新定位

北宋词与南宋词:不知迷路为花开

典◎27首词,速览宋词史(多图)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人像。

欢迎加入    

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


群内100多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专业文章;100多部正版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类电子书,群成员免费下载。

QQ群内有100多部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电子版书籍可免费下载;群内论坛有80余篇精选文章可免费学习。群内专业人士交流活跃。群成员构成: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相关方向考研备考的学子,古籍、古文、古代史相关研究人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

QQ群二维码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