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第5期)


提示: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学》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历史书籍可免费下载。

文末有QQ群二维码。


~●~●~●~●~●~●~



试题五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现存宋代著名私人藏书目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家。
2.“草”“傳”“顏”“張”的四角号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纸质文献的版本按其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纸质文献装帧的形式先后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
5.字句的校勘中常见的错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籍中常出现的词句前后倒置现象称为倒文,又称___________。
7.除了解释词义之外,再以分章析句的方式串讲经文大意的注释方式称之为___________。
8.“六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方法,它创始于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
1.叙录;2,蝴蝶装;3,对校;4,辑证;5,敦煌变文

三、简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
1.试简述总集和别集的关系。
2.试简述版本鉴别的基本方法。

四、分析应用题(本题10分)
要查找朱熹的生平、字号、著述、研究资料可以利用哪些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数据库?
五、实践题(每题15分,计30分)
臣将门馀子素无艺术猥当大任必败朝章自悲负乘坐致覆餗今欲广求贤哲以赞不逮伏见司隶颍川周弁忠亮刚直守法不回有毗佐之器处士冯翊田子华清慎通变达政化之源二人与臣有十年之旧备知才用可托政事周请署南柯司宪田请署司农庶使臣政绩有闻宪章不紊也
注释:〇馀子:后代。〇艺术:技艺。〇猥(wěi伟):副词。苟、随便之意。常用为谦词,意同“辱”。〇朝章:国家的典章制度。〇负乘:负,背负,携带。乘:车马。《易经?解卦》云:“负且乘,致寇至。”意思是说携带大量的财物,乘着车马招摇过市,容易引来盗贼。这是淳于棼谦称自己没有本事,如果担当重任恐怕会招来祸患。〇覆餗(sù肃):餗,鼎中的食物。覆餗就是将鼎中的食物弄翻,后多用来比喻因不能胜任而将事情弄糟了。语出《易经?鼎卦》云:“鼎折足,覆公餗。”这里也是淳于棼表示谦虚的客气话。〇不逮:能力不及的地方。〇颍川:郡名,即许州,治长社县,即今河南许昌。〇回:邪僻。《诗?小雅?鼓钟》:“淑人君子,其德不回。”毛传:“回,邪也。” 〇毗(pí皮)佐:辅助。〇处士:指隐居不仕的士人。〇清慎通变:清廉谨慎,,通达事理变化。〇达:通晓,明白。〇政化之源:政治教化的根本。〇署:任命。〇司宪:唐代州郡设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六曹参军事,后又增司田参军事。司宪相当司法,掌管监察。下文司农相当司田,掌劝课农桑。〇庶:希望。〇宪章:法令条文、规章制度。
1.试给上文添加现代标点。
2.试将上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试题五答案——


一、填空
1.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遂初堂书目 

2.4440;2324 ;0128 ;1123 3.写本;刻本 

4.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 

5.误字;衍字;脱文;倒文  

6.乙文 

7.章句 

8.七略

二、名词解释
1.叙录(或称书录解题、提要等)列于书名之后,用以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叙录为古代图书目录中最重要的结构部分,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和指示读书治学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
2.蝴蝶装简称蝶装,是将每张印好的书叶以版心为中缝线,以印字的一面为准,上下两个半版字对字地折齐。然后集数叶为一叠,以折边居右戳齐成为脊,而后再在书脊处用浆糊或其他粘连剂逐叶彼此粘连。再预备一张比书叶略长的硬浆湖的书脊上,作为前后封面,也叫书衣。最后再把上下左三边余幅剪齐,一册蝴蝶装的书就算装帧完了。这种装帧形式,打开时版心好像蝴蝶身躯居中,书叶恰似蝴蝶的两翼向两边张开,看去仿佛蝴蝶展翅飞翔,故称蝴蝶装。
3.对校就是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首先选择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比较,把各本异同记录下来。
4.即辑证性辑佚。校勘至精、注释至深即是考证。古今辑佚为辑证性者少见,其需学识广博、造诣较深。
5.清朝末年,在敦煌石室里发现了一批唐、五代的俗文学写卷,学者泛称之为“变文”,变,有改编,改写的意思。

三、简述题
1.总集可以是几种别集的汇编,有时也为别集的编纂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唐以前别集的宋刊本基本失传,元刊本有少量流传,多数则为明清以来翻刻本。因翻刻而出现讹、脱、衍、倒等文体较多,选择善本、精校本可减少讹误。别集数量多,价值大。其收录一个作家全部或部分作品,为研究作家生平、背景、思想等的主要依据。反之,别集也是总集、丛书等编纂的基础。
2.要点:依据版本形式进行鉴别;依据书籍内容进行鉴别;依据前人成果进行鉴别。

四、分析应用题
参见见教材345-356页纸质文献检索;360-368页电子文献检索。

五、实践题
1.臣将门馀子,素无艺术,猥当大任,必败朝章。自悲负乘,坐致覆餗。今欲广求贤哲,以赞不逮。伏见司隶颍川周弁,忠亮刚直,守法不回,有毗佐之器;处士冯翊田子华,清慎通变,达政化之源。二人与臣有十年之旧,备知才用,可托政事。周请署南柯司宪,田请署司农,庶使臣政绩有闻,宪章不紊也。
2.翻译能够语句通顺,忠实原文,前后贯联即可。


试题六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即古典文献,指__________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__________书写的文献。
2.《国语鲁语》:“昔正考父校__________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大师,以《那》为首。”

3.隋唐之交的学者陆德明的__________采录汉魏六朝以来230多家有关儒家经典之古注、旧注音义,在校勘和训诂方面成就极高。
4.北宋初年宋太宗命李昉等人编纂有__________、__________、《册府元龟》等大型类书。
5.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__________。
6.电子载体的特点: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
7.单行文献,指单独印行的一个或几个作家的一种作品或著作,又称__________。
8.张之洞__________为近代目录名作。
9.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一:“雕版谓之__________,藏本谓之__________。藏本者,官私所藏,未雕之善本也。自雕版盛行,于是版本二字合为一名。”
10.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与改正其错误的方法,即__________。
11.明胡应麟__________堪称辨伪成熟的标志性著作。清代是辨伪理性化、规模化的发展时期。姚际恒__________、万斯同__________、康有为__________均为胡应麟之后的辨伪专著。
12.金石文献包括__________文献和__________文献两部分。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计20分)
1.甲骨文;2.通典;3.定本,;4.考信录;5.集解

三、简述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
1.试简述一书目录与群书目录的区别。
2.试简述判别善本不主要方法。

四、阐述题(本题10分)
试以《汉书?艺文志》为例阐述目录学著作的文献学意义。

五、实践题(每小题15分,计30分)
臣等謹案周易註十卷魏王弼撰弼字輔嗣山陽髙平人官尚書郎年二十四而卒事蹟具三國志本傳所註惟周易上下經又别作周易略例傳明宗旨後東晉太常潁川韓康伯始續註繫辭説卦序卦雜卦四傳隋書經籍志以王韓之書各著録故易註作六卷略例作一卷繫辭註作三卷新舊唐書載弼註七卷則合略例計之今本十卷則併韓書計之也考王儉七志已稱弼易註十卷孔頴達周易正義亦合王韓為一書則其來已久矣(《四庫全書總目?易類一?周易註》)
1.将上段文字以简体抄写并加现代标点。
2.试将上文译成现代汉语。



试题六答案——


一、填空
1,1919;繁体(字)  2,商 3,经典释文 4,太平御览;太平广记 5,汗青 6,无形;容量大 7,单行本 8,书目答问 9,板;本 10,本校 11,四部正讹;古今伪书考;群书疑辨;新学伪经考 12,金文;石刻

二、名词解释
1.甲骨:龟甲、兽骨的合称。甲为龟甲的腹板;骨为牛肩胛骨或胫骨(也包括猪、羊肩胛骨)。甲骨文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其内容为记载殷商时代王室占卜及其相关记事。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今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
2.唐杜佑在最早的政书、唐刘秩的《政典》基础上,扩充为《通典》。为重要之典章制度史著,列“十通”之首。
3.书籍经过校勘,分别异同,判断是非,然后将自己认为正确的文字记录下来,即成定本。凡重新整理编排的文献常采用定本形式。
4.清崔述之辨伪名著。但也同样迷信儒家经典,无法真正实事求是,以至有自相矛盾之处。
5.集解种类有二,名同实异。一如杜预《春秋经传集解》,略同于郑玄《毛诗笺》。一如何晏《论语集解》,聚集孔安国、包咸、马融、郑玄、王肃等诸家解说。孔颖达在疏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时曰:“杜言集解,谓聚集经传,为之作解;何晏论语集解,乃聚集诸家义理,以解论语,言同而意异也。”后世集解多为何晏《论语集解》体例。而后世集注、集传、集说、集释均由此发展而来。

三、简述题
1.一书目录即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书的篇名和该书各篇叙录(或只有篇名没有叙录)。一书目录多是一书的组成部分,附本书以行。古人多撰成全书然后编定目录,故目录通例在全书之末。群书目录为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图书的书名和叙录(也有无叙录者)。它产生于我国图书、目录事业正式兴起的西汉时期。成帝时,刘向校定群书,作《别录》,后刘歆作《七略》,均是群书目录的范例。
群书目录因著录众多文献,比一书目录作用与意义更大,其编排、著录也往往复杂和艰难。因之群书目录为目录学研究之主要对象。
2.据《中国古籍善本书总目》,(一)元及元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含残本与零页)。(二)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含具有特殊价值的残本与零页),不含印版模糊、流传尚多者。(三)清乾隆以前流传较少之刻本、抄本。(四)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之稿本,以及流传很少之刻本、抄本。(五)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六)有名人学者亲笔批校、题跋、评论的刻本、抄本。(七)印刷上能反映古代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本,或有较精版画、插图的刻本。(八)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刊行的图书。(九)明代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有特色又系足本,或有亲笔题记者。

四、阐述题
目录著述以其特有的形式为人们了解、检阅图书提供极大的便利。各类目录(尤其是官修目录)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各代官藏文献典籍状况,并大致反映了一代学术盛衰情况。
《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荀况以来至西汉时期诗歌辞赋作品共106家,1318篇,其中1254篇为西汉之作。据此可知西汉诗赋创作之发展状况,而秦代仅有“杂赋九篇”,没有诗歌,又可见秦代无文的状况。

五、实践题
1.臣等谨案:《周易注》十卷,魏王弼撰。弼字辅嗣,山阳髙平人,官尚书郎,年二十四而卒。事迹具《三国志》本传所注。惟《周易》上下经又别作《周易略例》,传明宗旨。后东晋太常颍川韩康伯始续注《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四传。《隋书?经籍志》以王、韩之书各著录,故《易注》作六卷,《略例》作一卷,《系辞注》作三卷。新、旧《唐书》载弼注七卷,则合略例计之。今本十卷,则并韩书计之也。考王俭《七志》已称弼《易注》十卷,孔颕达《周易正义》亦合王韩为一书,则其来已久矣。
2.翻译能够语句通顺,忠实原文,前后贯联即可。


【往期】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第4期)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第3期)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笔记整理(第2期)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笔记整理(第1期)


古代汉语文学公众号编辑

~●~●~●~●~●~●~



【古代汉语】

王力《诗词格律》(全集•汇总)


北大课堂【视频】

64 北大课堂| 《左传》(三、四)

62 北大课堂| 《左传》(一、二)

59 郑伯克段于鄢(三、四)

58 郑伯克段于鄢(一、二)

34 古汉语常用虚词(五、六)

32 古汉语常用虚词(三、四)

29 通假字与同源字(六)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主编)

乐律

衣饰

天文

礼俗

车马

姓名

地理

科举

历法(2)

历法(1)

职官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

文言文的修辞

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

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国学| 长相思,忆长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复旦)古代汉语中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复旦)古代汉语中的否定词和否定句(全文)



【古代文学】

《唐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宋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全集)


唐诗巅峰:《春江花月夜》

必修1-5古代文学常识大汇总


【考试】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五)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四)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第4期)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第3期)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笔记整理(第2期)


《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系列)

22 情变之谜

21 琴挑文君

20 借刀杀人

19 煽风点火

18 公孙丞相

17 李广难封

16 初露锋芒

15 阿娇失势

14 马邑之谋

13 汉匈交兵

12 窦婴之死

11 田窦交恶

10 太后干政

09 窦婴为相

08 董生对策

07 平安太子

06 景帝清障

05 继位太子

04 储君之争

03 立储风波

02 宫闱角逐

01 史家绝唱


中国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晋诗坛

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秦汉文学 东汉文人诗

秦汉文学 《汉书》及东汉散文

秦汉文学 东汉辞赋

秦汉文学 两汉乐府诗

秦汉文学 司马迁与《史记》

秦汉文学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秦汉文学 秦及西汉散文

秦汉文学 绪论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先秦文学 说理散文

先秦文学 叙事散文

先秦文学 《诗经》

先秦文学 绪论

绪论 


《中国通史》100集 全集(视频、文字)


~●~●~●~●~●~●~



延伸阅读:


格律本是规律,不用死记,学写诗词先学这七“律”


【国学经典】《增广贤文》(含释义)

中国栽培水稻源自江西万年

礼乐是古代中国统治的政治手段?

经典国学100句,立即让你提高一层境界

“伯”与“孟”是嫡庶之别吗

这70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韩非子为我们讲述的那些寓言故事

【文史】你不知道的锦衣卫

44首歌,速记中国古代史全部重要知识点

歷史有幾種讀法

“词学”源流演变考

先秦文学应该重新定位

北宋词与南宋词:不知迷路为花开

典◎27首词,速览宋词史(多图)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人像。

欢迎加入    

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


群内100多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专业文章;100多部正版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类电子书,群成员免费下载。

QQ群内有100多部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电子版书籍可免费下载;群内论坛有80余篇精选文章可免费学习。群内专业人士交流活跃。群成员构成: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相关方向考研备考的学子,古籍、古文、古代史相关研究人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

QQ群二维码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