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 强 | 三个在西安吃到“岐山臊子面”的故事

李强 时光捡漏 2021-07-30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前言:这篇文章最早写于2014年肃杀的秋天,算是我生活随笔写作和市井百态文章的较早之开端,也是对自己早些年在西安吃到岐山臊子面几个典型故事的回顾和总结。那个时候,已经有了怀念家乡和感慨人生的写作文章念头。之后,几年来陆续写了几篇关于岐山臊子面的文章或段落,但都是写的在家乡吃岐山臊子面的回忆。所以,这一篇文章,具有单独而特殊的意义。我想,在西安经营臊子面本身是不容易的,是为了能让我们更多的家乡人和城里人都吃到西府名吃岐山臊子面,这种用意本身是好的,也是我所支持和欢迎的。我并不是想挑刺或揭露什么,但这几个关于在西安吃到岐山臊子面的生活小故事本身折射出来的人性之微妙特点,也是岐山臊子面移植到西安之后的附加变化,但这绝对不是水土不服的问题,相信还是人为原因多一些。

三个在西安吃到“岐山臊子面”的故事

        作者:李强

   

写下这个标题,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之所以,用引号是因为虽然都与岐山臊子面有关,但故事最后强调的不是味道好不好吃,做法正不正宗,相信看完之后就都会明白的。大约我的单身时代同时期发生在我身上的三次吃的故事的内在意义,对我来说也比较接近:都是从小吃到大的岐山臊子面之与在我在西安时不同的交集。这篇文章不过度描写我对岐山臊子面本身的感情和渊源以及喜欢的程度,因为,从小到大,至少在家里和乡邻各种环境下吃过太多的正宗岐山臊子面,那种美色、美味和美感,可能会让我记住一辈子。这是三个不同时空之下发生在西安的关于岐山臊子面的独立故事,所以,分开来叙述。

     故事之一:有一次去附近小饭馆吃岐山臊子面,汤的味道一般,里面的配菜也很少,最主要的是面条粘在一起。估计是生面放的时间较长,在下面时,也没分开。可想而知,多么地难以下咽。我忍不住对老板说,这面没办法吃,全重在一起了。谁知,老板竟不以为然地说:没事,将粘在一起的面条挑出来就行。原本,我期待着老板说:不好意思,给你另换一碗。那个时候,我可能会“宽容”地说:没事,没事,然后就那样吃下去了。结果,听到老板和我的期待大相径庭的如是一说之后,一下子吃饭的心情和胃口都没了,也就没动一筷子,直接将钱付了走人。自然,之后也就再没去吃过这家的岐山臊子面。

    故事之二:一段时间,我家对门有一家岐山臊子面,但我很少去光顾。那家小饭馆的称号很大,类似:天下第一面。我对于这种虚大的称号,一般没关注和参与的兴趣。但有一次,忍不住去吃了一回,做出来的饭确实很一般。面端上来之后,本身还能说得过去,至少没像上次的面一样粘在一起。可是,一尝之后感觉有些太酸,但勉强吃完了,在付款时多嘴了一句:你这臊子面有点太酸了,以后少放点醋。谁知,那收银的老板冷着脸淡淡地说,臊子面的特点就是酸么。一下子没想到合适的反驳的话,也就没吭声地走了。自然,之后就再没吃过这家的臊子面。再次,路过那里的地方,依然看到金光灿灿的几个书法大字:“某某第一面”。后来不久,也就不见了:城头变换大王旗。不知道是搬往别处或者撤店了,无从得知,也没想着去追问。

    故事之三:这次的故事没发生在小饭馆,而是在只有晚上才会出现的夜市上。更重要的是这家夜市两口子做的菠菜臊子面特别地好吃,是我刚毕业那几年晚上最喜欢吃的一家。有一个夏天的晚上,我们三个年轻的单身教工下班后一起去吃面,卖面两口子和以往一样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是我一个人结账的,等三五分钟后回到学校门口时,我才突然想起来,当时,付了一百元,还没找零呢。我有些郁闷地给那一男一女两个同事说了,想着可能要不回来了。谁知,那个女老师特别地女汉子,就拉我俩回去找。找到之后,当时,那个男的在忙着下面招呼新的生意,我们就找那个女的谈,说了当时的情况。她情绪激动地说,绝对不可能赖我的钱,不信你看,她当即掏了自己的口袋让我们看,确实也没有。因为,当时,钱是我交给那个男的的。然后,那个女的,就到男的跟前,男的还说我们吃饭前后他没收到百元整钱,谁知,那个女的在男的口袋里,刚好摸出一张折起来的一百元。男的有些惊讶,但仍然说那不是我给的钱。好在,当时,我还有点印象:那钱正常折起来之后,因为在放入钱包时,刚好又被折起来半个角。就是因为这个独有的特征,所以,才说明了事情的真相。那男的脸都红了,就给我补找了零钱。事后来看,那个女的当时应该不知道男的收我一百元整钱并且没找零的事实,所以,才会出现那样的偏差。后来,我们还一直去这家夜市吃臊子面,因为,确实做得好吃,直到取消了夜市之后。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就是因为这一次吃岐山臊子面的经历,前面两篇是后来发生的经历,补充进来填充写作素材用的。

 写到这个时候,三个关于在西安吃到西府人做的岐山臊子面的故事都讲完了,读者也尝到了岐山臊子面的西安味。在西安,我仍然会碰到或吃上岐山臊子面,依然会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发生。岐山臊子面,在我心里,不仅是一种人人爱吃的家乡美食,更是一种深厚浓烈的故土情结。



 
作者简介 


李  强,1972年生。一个客居西安的凤翔人,故土情结很浓。喜欢品读文字,体味人生百态。

【悦读推荐】

李 强 | 电影微人生

李 强 | 我的自行车变迁史之一:传统自行车

李 强 | 饮食人生碎碎念

李 强 | 村西涝池记忆

李 强 | 重被拾起的儿时村庄记忆

李 强 | 有一种邻里关系叫前后住

李 强 | 一个普通文学爱好者眼中的贾平凹

李 强 | 转学故事

李 强 |  一封不知道是表扬还是投诉的信

李强:一个“城里人”眼中的农村人

李 强 | 老家的房子

李  强 | 2017年九月初一烧在灵山的另一炷香

李 强 | 我的红楼二梦

李  强:说不完的岐山臊子面与岐山擀面皮

【散文】李 强 || 岐山臊子面背后的光阴故事

李强 |  比老庄消失更早的园子

李 强 | 小寒:未曾期待却将至

李强|一碗元旦果真没吃上的玉米糁子

李强 | 记忆里的碾麦场

李强 | 还有一种面食叫煎饼

李强:从小吃到大的面

李强:我的2018年春节可预见

李强:从小到大的腊八节

李强:我的家乡正大雪纷飞

我的东湖我的凤中第一面

李强:有一种喜欢叫重庆火锅

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亲情通道

李强:没赶上的陈村年集

李强:五味杂陈之我的小年

李强 | 立春杂感

李强:贴上春联放鞭炮

李强:不老的春节联欢晚会

我的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

李强:我的春天并不从立春开始

李强 | 站在春天里凝望夏天

“活”在2016年寒衣节的父亲和母亲

李强:早春里的倒春寒

李强 | 远去的“二月二”和“三月三”

李强:并没吃到爆米花的“二月二”


文字编辑:李   强

责任编辑:辛   克

 本期组稿:刘建生 

稿

1.本平台优先选用原创首发稿件,首发稿件一经采用即视为将网络版权授予“时光捡漏”,平台将在文内设置“原创”标识,其他平台转载必须注明转自“时光捡漏”。  

2.散文、小说作品不超过5000字,长篇小说提供完整版和5000字以内节选版,诗歌200行以内。

3.投稿时应在邮件“主题”栏标注文章名称+作者姓名。文章以附件形式发送。示例:

△点击可放大

4.投稿时请在稿件正文末尾附上作者简历(含个人近照)一份(平台编辑会对简历进行必要删减)。由于微信每天接受信息量大,请务必通过邮箱投递稿件,以便编辑登记备案。凡微信发送作品一概不予接收。

5.作者投稿邮箱:sgjltougao@sina.com

6.按照稿件投递的先后顺序,组稿编辑进行初审,经编辑讨论后,决定是否发表。编辑审阅工作将在收到投稿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稿件一经推出,作者可自行订阅“时光捡漏”公众号查看。若自投稿日起10个工作日内未推出即视为稿件不予采用。

7.编辑有权按照各栏目标准对稿件内容进行取舍、修改、编辑和配图。作者若对文中配图有特定要求,请投稿时将配图以附件形式一并发送。

8.“时光捡漏”微信公众平台获得微信授权的打赏功能。读者为自己喜欢的作者和喜爱的作品打赏。我们将在预留平台运营基本费用(10元以内不返还,作为平台编辑、运作费用)的基础上,按照打赏金额50%比例,通过微信红包(或代缴电话费)为作者发放稿酬。为了鼓励中学生的文学爱好,中小学生优秀作文,直接按照打赏金额的50%发放稿酬。稿酬最高300元。

9.微信公众平台官方打赏返还期为7天,请作者耐心等待。

10.请投稿作者添加编辑微信领取稿费:google1982072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