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十八岁的天空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这个题目还有一个美丽的误会,与前一篇文章有关。当时,写下的题目是十七岁的雨季和十八岁的花季,后来,刚好看到一篇文章,才知道,一般流行的说法是:十六岁的花季、十七岁的雨季、十八岁的天空。本来这篇文章真正想表达的是十八岁那年第一次高考经历,但为了衔接和应景前文,故执笔郑重写下醒目的标题:十八岁的天空。
18岁那年,刚好是我高中即将应届毕业,步入黑色七月高考之时。但我并没呈现和惧怕黑色,反而一直还挺乐观和轻松的。我就没想着自己会考上大学,也没刻意追求这个遥远而美好的梦想。所以,我的献礼18岁成人仪式,不知当年第一次高考严格来说算或不算?
至今,时隔三十年之后,我已经无法说清当年第一次参加高考的情况,只有最后一年成功了的高考整个过程和结果才记得比较清楚。
就这样,我的十八岁时光在懵懵懂懂中度过了一半,并没留下什么深刻感受。只是,确实上了一次没有硝烟的战场,在没做好充分准备时。不是乘兴而去,但却是败兴而归。毕竟,我也幻想一次成功的。
十八岁那一年,学习比前两年努力。周末基本不回家了,就在学校复习。那是一段非独立自主学习时光,还要自己洗衣服和安排生活。当时,复习资料有限。有些宝贵的资料,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人手一份,只是个别幸运的学生才能拥有,而且,还要相互传阅或手抄。这个做法有些像我初中毕业那年,做为优秀的重点选拔考生,学校专门开小灶补课。县城晚上经常停电,只能饿着肚子紧张忙碌地学习。一根根长短蜡烛在教室里忽明忽暗,但却并非浪漫烛光晚餐,还制造着污浊而烤人的空气。熬夜学习到半夜才摸黑回臭气薰天、污水横流的宿舍睡觉。早上起来,发现两个鼻孔都是黑的,一双眼睛都是红的。不过,早上还能去东湖外街口吃上一碗用自己和老鼠一起啃过的有些发霉的馒头煮的油辣辣的豆花泡馍,也算一种很好的体力和精神补偿。
当年,正式高考前有个预考制度,好像是提前一月还是多长时间,记不太清了。所有报名当年高考的学生,必须先经过全省组织的预考,考试通过了才有资格上高考的战场。所以,预考甚至比高考还让人紧张。有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却大意轻视预考而失去高考机会的;还有前一年通过预考但高考没过,再复读一年却连预考也没通过高考更没资格参加的,我自己就属于这一种情况;只不过,不在这篇文章描述的时间范围内。我们上学时,高三应届班中,也会穿插一些复读生。
但几乎接近一半多的学生会在预考中被刷掉,连上高考战场的资格也没有。经常会看见预考后,有学生红着眼背起铺盖低着头走出校门,想起来也挺恓惶的。但高考就是这样的残酷,它从不相信眼泪。
现在也记不清,当年第一次参加高考时的各科成绩,总成绩更记不清,总之肯定不高的,连中专线也够不着。所以,根本就无缘大学。
我自己也清楚,第一年高考确实没下到多少功夫,只是在平淡中走完黑色七月高考仪式。当时,好像是在县城一所初中参加的考试。
我的父亲,没到学校来亲自督战,我对高考更没特别的希望。当时,我也不是重点培养的尖子生,最普通的一个高三应届毕业生而已。
父母当时,肯定是希望我能一次考上大学,但也很清楚当年我的学习情况和综合实力。所以,在我第一年没考上大学之后,父母也没特别的失望和难受,只是,鼓励我说准备复习吧,我也痛快地答应了。
我的十八岁成人礼,或许并不与十八岁里的那个重大事件有关。因为我的生日在秋寒来临后的一个周内,所以,可能就是在平常中悄然度过。但30年后,再次回想起,肯定希望再追认当年一种仪式感的。历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虽然它是人发生的,也是人记录的,更是人来读的。但如今再回想,肯定和事发当时感觉不一样的。
有一句话说得好:没人永远十七岁,但永远有人十七岁。这句话里,是拿十七岁作为例子,并没拿十八岁作为比喻。或许是因为十八岁代表着成年,十七岁的时候还代表着没长大,寄望于一种美好的纯真期待。但其实,大部分人在十八岁的时候,还没心智成熟地走向社会,基本上还是在学生阶段。所以,那只是一个标志性的法律概念。
第一年,因为并不知道高考试题的难度和方向,所以,完全跟着高考指挥棒思路走,自己没发挥多少学习主观能动性。十八岁的时候,我的个人情感思绪也还在跑毛中,就那样,还是在努力地刻苦学习。
当年高考,正是特别炎热的季节,从一进入夏天开始就是,也是庄稼疯长的时候。和同学们在麦田里躺卧着背书,或者围着东湖转圈背书,时时都能听到朗朗读书声和学生说笑声,当然,也有蛙鸣声和蝉鸣声。耳边,会响起那些耳熟能详的校园歌曲。学校广播在几餐吃饭时间,都会大喇叭播放的。我也会哼唱几句: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校园歌曲,贯穿我的花季、雨季和十八岁。
这会耳边刚好又响起这首歌曲,意想不到的巧合,很是奇妙。我所处地方,原先是一个相当于高中的已撤并的技校,但校园广播还在。
作者简介
李 强,1972年生。一个客居西安的凤翔人,故土情结很浓。喜欢品读文字,体味人生百态。
精彩悦读
责任编辑:辛 克
文字审核:李 强
征 稿 启 事
1.本平台优先选用原创首发稿件,首发稿件一经采用即视为将网络版权授予“时光捡漏”,平台将在文内设置“原创”标识,其他平台转载必须注明转自“时光捡漏”。
2.散文、小说作品不超过5000字,长篇小说提供完整版和5000字以内节选版,诗歌200行以内。
3.投稿时应在邮件“主题”栏标注文章名称+作者姓名。文章以附件形式发送。
4.投稿时请在稿件正文末尾附上作者简历(含个人近照)一份(平台编辑会对简历进行必要删减)。由于微信每天接受信息量大,请务必通过邮箱投递稿件,以便编辑登记备案。凡微信发送作品一概不予接收。
5.作者投稿邮箱:sgjltougao@sina.com
6.按照稿件投递的先后顺序,组稿编辑进行初审,经编辑讨论后,决定是否发表。编辑审阅工作将在收到投稿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稿件一经推出,作者可自行订阅“时光捡漏”公众号查看。若自投稿日起10个工作日内未推出即视为稿件不予采用。
7.编辑有权按照各栏目标准对稿件内容进行取舍、修改、编辑和配图。作者若对文中配图有特定要求,请投稿时将配图以附件形式一并发送。
8.“时光捡漏”微信公众平台获得微信授权的打赏功能。读者为自己喜欢的作者和喜爱的作品打赏。我们将在预留平台运营基本费用(10元以内不返还,作为平台编辑、运作费用)的基础上,按照打赏金额50%比例,通过微信红包(或代缴电话费)为作者发放稿酬。为了鼓励中学生的文学爱好,中小学生优秀作文,直接按照打赏金额的50%发放稿酬。稿酬最高300元。
9.微信公众平台官方打赏返还期为7天,请作者耐心等待。
10.请投稿作者添加编辑微信领取稿费:google198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