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画:一念三千(总第294期)

2017-09-09 杜骏飞等 杜课

本期目录

1、杜骏飞:《读画:一念三千》

2、書   琪:《读后感1》

3、窦南茜:《读后感2》

4、注释



一念三千

杜骏飞


你为那冥想之城添砖加瓦,一念之砖瓦,砌一生之楼宇,因缘造化,因你的醒而重,因你的梦而轻。一念中,云起云落,一念中,云卷云舒。一念成沧海,一念化桑田。一念走火入魔,一念羽化登仙。法华宗云,三千性相,都具足于一念之中,此之谓“一念三千”。慈、悲、喜、舍缘起,都从一念生。苦乐升沉,光明黑暗,都从一念起。愿你一生好梦,一心慈爱,一念光明。



读后感1


三千一念

書琪


法华宗云,一念三千,三千一念,是谓一念之中具足三千诸法。

 

此一念,非执念,非贪念,乃心至诚至真时一闪念。

 

此一闪念,乃孩童瑰丽幻想,诗人灵感迸发,树荫下阳光斑驳,暗夜里星辰闪烁。

 

此一闪念,即生即死,即起即灭,回首处,刹那即永恒。

 

永恒之念存于赤子之心,不为物喜,不以己悲,风动幡动,我心未动。

 

心净如水,抽刀断水水更流;心诚似光,起风吹光光未折。心当海市蜃楼终成琼楼玉宇,你可知,这三千性相,俱源于一念?



读后感2


愿你一心慈爱,一生好梦

窦南茜


你心怀善念与慈爱,待人接物如春风般轻柔,如微笑着点头迎面,稳重着处理事物,他人感怀亦如是,喜乐善念怀于心。一时之间,喜乐之情竟随春风吹拂,拂遍你的大地。


一事生,事无喜悲,而人有喜悲。以喜待之,事不成亦喜,以悲待之,事成亦悲。是以,常怀喜善于心,于人于事,皆欢喜也。如若常怀悲念,满面忧容,于人于事,皆抑郁也。


心怀善念,一心慈爱,三千将以慈爱待之。一念生苦乐之事,一念生喜悲之情。三千性相,一念生而已。


一生如楼宇,一念如砖瓦。一念如一态度,如一选择,一生之间,一念念堆砌成一楼宇。你可按冥想之城选择你的念,亦可怀揣善念喜念造自己的城。“爱乐之城”缘起众人慈善之念,“罗生门”亦从恶意之念生。


愿你一心慈爱,满心善意。


视一生如一梦,生死如梦醒。放下执念追逐,不必苦苦渴求。缘起缘灭,俱是因缘际会。也无需为世事沧桑而耿耿于怀,身轻心轻,前去享人生之梦,如此念着,喜乐慈爱不更易生?


从无什么标准的好梦,自己喜爱自己的梦自己无悔自己的梦,便可以无悔。


亦祝你一生好梦。



注释:


1.缘起:缘起论认为世间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为法),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才能成立,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归于乌有,“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的因果定律,称之为“缘起”。

 

2. 一念三千:三千性相都具足于一念之中。在佛法中,百界乘以十如是,是为一千,配以三世用,成三千性相;所谓一念,天台宗指的是心足具一念。

 

3.慈悲:佛教的慈悲理念是奠立在佛教世界观——缘起论的哲学基础上的,是梵语Maitri-Karuna的意译。“慈”是慈爱众生,给予快乐;“悲”是悲悯众生,拔除痛苦,二者合称为慈悲。简言之,慈悲就是“与乐拔苦”。


资料来源:

[1]吴根友. “缘起性空”说述评[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1):35-38. [2017-09-09].

[2]刘朝霞. 阿赖耶识缘起与一念三千[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132-137. [2017-09-09].

[3]方立天. 中国佛教慈悲理念的特质及其现代意义[J]. 文史哲,2004,(04):68-72. [2017-09-09]. DOI:10.16346/j.cnki.37-1101/c.2004.04.008



《杜课》粉丝群成立啦!欢迎您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与我们分享您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您也可以提出对《杜课》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会认真听取并改进。我们期待和相信,有了您的参与,《杜课》才能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人物:阿米尔·汗的完美人生丁龙的馈赠与追问吴清友逝去,留下这九句话愿你读她五分钟,知道一生贵重| 少数人的责任 像乔姆斯基那样的人生读昂山素季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


文字:Hold the door…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你说话的样子开学演讲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意——杜骏飞在2017级人文大类本科生见面会上的讲话时间里的秘密修行


关注:发布完政府规划,媒体就可以退场了吗?不必待老师如父母,但望待父母如老师 只因为他们听不懂人性的语言杜课招新:许知远、六神磊磊,和“今年网上最蠢的一篇文章”“微博掐架定律”突然火了,作者杜老师怎么看?


音频:一诚天下动罗尔事件青春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钝感坚毅遗忘 利他 运动善念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王巧玲

责编|胡园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