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坚毅(总第227期)

2017-07-04 杜骏飞等 杜课

 



目录


1.胡园:《跟杜老师学坚毅》


2.杜骏飞:《谈坚毅》



跟杜老师学坚毅

文/胡园


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

 

自从被选为杜课幸运留言者之一,我就一直期待与杜老师以及杜课背后的小伙伴们相见。

 

终于,我在酣畅的大雨里从远方赶往南京,赴一场杜课之约。大雨洗刷着这座城的暑气,也驱赶了我心头因奔波而生的倦意。空气中的层层水雾似乎给周围的一切加了个“滤镜”,举目所及之景都显得那样温润柔和,让人心生欢喜。

  

所谓境随心转,大抵如此吧

 

其实在见面之前,我的内心是开心与忐忑参半的。喜的是能和杜课编辑部见面,忧的是怕自己学识浅薄,想到要和杜老师面对面交谈,便着实捏了一把汗。

 


刚到的时候,杜老师和编辑们还在录制杜课的视频,两三台机器架在诺大的实验室内,镜头前的杜老师和学姐们正相对而坐,侃侃而谈。看他们聊得那么投入,我们便安静地站在一旁仔细端详。


之前就听学姐学长说起过,杜课的录制有时会耽误饭点,想必即便是今天这个日子,也没有例外吧。不过,平时在杜课的视频里才能见到的场景如今活生生地展现在自己的眼前,这感觉确实有一点儿微妙。

 

良久,杜老师和学姐们似乎已经暂停了杜课的录制。我正愣神儿呢,杜老师一句洪亮有力的“大家好,欢迎你们!把我拽回了现实。


学兄学姐们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并将一些小零食塞到我们手上,我们正愣着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时,杜老师让我们一一落座,我们赶忙上前坐下,并做了自我介绍,杜老师拿了纸笔,边听边认真记下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和来处,还有各自的谈话要点。

 

外面大雨倾盆,我们来自天南海北的几个人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而杜老师也暂时将繁杂的工作暂且搁置,静静聆听我们的诉说,不时以亲切和幽默的语气和我们交谈,甚至将我们逗乐。这和我之前所想象的杜老师的形象有很大反差:谁知道我是怎么会把他想成一个严厉又不苟言笑的人呢

 


我一颗悬着的心慢慢地放了下来,也开始对餐桌上的美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南京特色美食较多,菜肴丰盛但不油腻,荤素搭配错落有致,还有传说中杜课的“标配”披萨——对,这个披萨我见过的,在之前的杜课视频里。


餐桌上的交流也从“吃”说开了,一位同学的家里做面条生意。杜老师很感兴趣,便说起了自己亲自做面条的经历,从选材、刀功到下锅,都有很多的讲究,听得我一愣一愣的,不过是下个面而已,居然有这么多讲究。冷不丁想起之前有一期《“极致”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体验》中王小二倒茶的故事,今天他又给我们讲了做面条的故事,二者异曲同工:都是对“追求极致”的坚守。我内心不禁暗喜:哇,算是又上了一次现场版的杜课咯。

 

而正当我对刚吃下的虾饺暗自回味、赞不绝口时,听见杜老师问我们对杜课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我笑了笑,杜老师这是顺带做用户调查工作来了。


我谈了些看法后,无意问到杜课“一日一更”是否可以改为“几日一更”,否则老师太累了,不料杜老师突然认真地说,这一点,他始终还是想要坚持。

 

杜课,是我给同学们开办的在线人文课,零零星星,但始终不辍,计划开一千次。

 

我脑海里涌现起了这句话,这是杜课“导言”里的第一句话,是宏愿,也是约定。



说起来,我和杜课的缘很早就结下了。

 

去年备战考研,我想也没想就选择了南大。然而,这个选择并不被周围人看好,身边的人们说我一意孤行,执拗任性。我当然知道这条路并不好走,自己早有觉悟,但心意已决,便不再动摇。彷徨的时候,自我怀疑的时候,我便想方设法给自己找精神支撑。我关注了南大老师的微博,在只言片语中找寻对考研者的鼓励与忠告;我将学姐学长们的经验贴打印下来,放在桌子的一角。

 

这样的自我激励来源还有很多。魏安学姐曾转发过一条视频,是杜老师代表南大新传欢迎大一新生的讲话,但却莫名其妙成了要考研的我的一颗小小定心丸:让我始终记得自己想要做的是什么,并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

 

考研时心理压力很大,越到后面身边放弃的人越多。晚上失眠辗转反侧,为不确定的未来而忐忑不安,这个时候我会掏出手机翻看这个两分钟的视频,看完后告诉自己:你可不能怂,就算不成功,至少也要一路坚持到底。

 

在这个时候,我无意中在朋友圈里看到学姐分享第一期的“杜课”,抱着可能对考研有帮助的想法,我便赶紧订阅了。每天等着杜课的推送,这个习惯不知不觉保留到了现在。

 


考完研以后,学姐邀请我来杜课帮忙,我抱着学习的心态成为了一名实习小编。杜课的日常推送其实并不简单。老师和学姐学长们都需要从生活和学习中挤出一点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杜课当中,录制,剪辑,找选题,写文案,编辑……每个都是细活儿。“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亲自参与其中,我才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正意义。

 

杜课第一百期是我协助编辑部编辑的,那时候自己还在为能否通过初试而担心;杜课的第两百期恰巧也是我编辑的,彼时结果已尘埃落定:我考上了,能够以准研究生的身份去见这些我期待见到的人们,这可能是对我历经千山万水,坚持至今的一笔奖赏。


一切似乎水到渠成,但其中过程之跌宕起伏只有自己知道。就像杜课每一期雷打不动地在推送着,读者看到的只是每一期最终呈现出来的内容,并不知道背后的故事。其实,我自己的考研和杜课的推送,看似是完全不相干的两桩事。但唯有一样东西,二者是共通的,那就是毫不妥协的坚持。

 

人生在世,每一件事都是修行。而要修得正果,首要条件便是这“坚持”二字。多简单的道理,但又有多少人有足够的毅力达到始终“不懈”?



拿杜课来说,杜老师坚持每天亲自值守在版面上,要么录音录像,要么自己写文章,要么给同学们的听课笔记写上长长的批注。有时工作疲劳,深夜到家,仍然坚持半夜前把要写的稿子交给编辑。有时是在会议间歇,有时是在车上,还有时甚至在招待客人的饭桌上,不管有多忙,都默默地坚持着。


每一期的推送,不管是他自己的讲义,还是同学们的读后感,杜老师都要看上好几遍,反复修改打磨,不满意了重发,再改。期期如此,无一例外。


记得杜老师在写《雍园记》的时候,整整一周多的时间里,几十遍地修改稿件,光是我们小编接收关于《雍园记》的改动文档就已经有十余篇。无论是段落空格,还是标点符号,他都看得十分仔细,有时候编辑未曾注意到,便常遭批评。无论是内容的质量,还是排版的美学,他的态度始终严谨。小编们日常交流时,总会提起,若是因为自己的粗心而让某一期的杜课出现失误,一整天都会内疚自责,“会感觉对不起这份期待”。

 

不仅仅是每天重复做一件事情,而且是要坚持这种每天的“极致”和“自我严格要求”,真不容易。这,就是传说中的坚毅吧?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心里也种下了这样一颗坚毅的种子,一开始,它是朦胧的,还不够成熟,但我在等待它破土,发芽,茁壮。

 

杜老师已经整整从教三十年,在这三十年的从教生涯中,他又在多少人的心中种下了这颗坚毅的种子呢?



那天来杜课聚会的客人,还都拥有一个特别的机会——现场对杜老师进行提问。由于是临时决定的,所以我们准备得有些仓促,我临时在脑海里搜刮了几个问题来充数,杜老师慷慨地回复了我们所有的问题。


我之前看视频时对杜老师的对答如流很好奇,猜想是不是每一次视频录制会有提前的彩排之类,今天实地体验才发现,是我想多了。


想必是杜老师长期的坚持与磨练,才练就了这样的功夫吧。

 

在我们吃完、聊完后,时间已经太晚,杜老师先行告别离开了,不料过了一会儿他居然又折了回来,对我们说,我都忘了跟你们合照了,可能你们需要留个影,然后依次耐心地跟每一个人合影。



如今坐在电脑前回想,这一段经历清晰得仿佛是昨天所发生,温暖而独特。

 

这次聚会,我以幸运粉丝和杜课小编的身份参与杜课的聚餐,一来是为了和杜课的众人相见,二来则是带着好奇与向往参观杜课编辑部,第三呢,则是内心对自己的一份小小的肯定:你看,你终于走到了这里。谢谢你的坚毅,谢谢你不曾放弃。

 

希望未来,自己也能和杜课一起,在坚毅中一路成长。


杜老师批注:


《谈坚毅》


谢谢胡园同学的记述。


为什么要发愿做杜课的问题,我之前已经说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人生总会遇到这样的时刻,有一些事突如其来,需要你努力去做,有些人做得到,有些人做不到。


你还会遇到这样的时刻,有一些事不难,但需要你持续去做,有些人做得到,有些人也做不到。


然后,你又发现,可能还有的事需要你长久地、努力去做,才有功效。所谓“恒久奋斗”,如愚公移山,又如水滴石穿,在漫漫长路上坚持且力行,确乎不易,正是在这里,你做得下来,也就与普通人划分了界限。


这就是坚毅。



有位瑜伽大师说,做瑜伽时,身体拉伸的范围,不是身体纤维长度的变化决定的, 而是由大脑和神经系统里的控制决定的。


每次当你拉伸时,如果幅度大了,你的神经控制和化学调节便会为你踩刹车。因此,真正的瑜伽拉伸,实际是要拉伸大脑。


我每天一般在杜课上花费两小时左右,从录到写,从讨论、修改到编定,这个过程,对于我这样的忙人来说,似乎是坚持不下来的。


不过,我知道,如果我极有决心,是可以坚持的。


所谓的“极有决心”,就是愿力吧


前几天,我在评注李嘉诚讲话时提到,在佛典里,愿力是指誓愿的力量,多指善愿功德之力。


注意,这里的善愿功德,不是源自利己,相反,常常是源自利他之心。诚如一个父亲自己是无法戒烟的,但为了孩子的健康,戒烟多日却轻而易举。一个老爷子不愿意出门,但为了遛狗,每天却能坚持早一次晚一次,风雨无阻地出行。


因此啊,一个人愿力的修炼,最好是从悲悯良善之心练起。当你有深切关怀时,巨大的责任容易为你的行为加持,使你坚韧,使你不肯懈惰



我甚至有另一种奇妙的体验:充分的愿力可以促发“念力反应”。


简言之,念力就是意识扩展了现实的限度。就像一个运动员在长跑的过程中,有一个奇妙的“极点”。在那个点之前,人会感到非常疲惫;一旦越过了那个点,身体就又会充满了活力,就又会感到振奋。这是因为当运动量超过某一阶段时,体内便会分泌脑内啡。这时,继续跑步就变得轻松了。


生理学的解释是:内啡肽属于“快乐激素”或者“年轻激素”,它能让人感到欢愉和满足,甚至可以帮助人排遣压力和不快。内啡肽的分泌,有赖于一定的运动强度和一定的运动时间,一般在运动 30 分钟以上才能刺激内啡肽的分泌。


我觉得,内啡肽的分泌,像极了一个坚毅行为所带来的外部改变。


不过,心理学家可能不同意这种比附。科学上认为,念力是通过人大脑的某种特殊意识去影响客观事物,这被归类于超心理学(Parapsychology)的范畴,无法用实验验证。


不过,转念想想,我们都有这类体验吧:如果你相信自己,当你长久努力后,努力本身会变为一种奖赏,激励你自己;当你长久努力后,努力甚至会改善你自身,为你创造新的自己;当你长久努力后,哪些看上去远不可及的事物,居然慢慢变得可以触及了。



愿力是自愿自发的善忍之力;信力是相信自己而为行为赋能之力;念力则是因持久坚毅而达成的超验之力。


愿、信、念。我以为,这就是修炼坚毅的奇妙之处。


想起了《论语·泰伯》里曾子的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朱熹《集注》说:“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宽广不强韧,因为他的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至生命最后一刻,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我猜,这番话,在今天这个“去理想主义”的时代,已经不入时了。甚至,弘毅重远之类的信念,已与很多人的精神世界格格不入了。


但我还是要认真地说:只有真正的读书人,才会追求“士”的美好体验。


我还要说,坚毅的生活,真的很愉悦。



《杜课》粉丝群成立啦!欢迎您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与我们分享您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您也可以提出对《杜课》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会认真听取并改进。我们期待和相信,有了您的参与,《杜课》才能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人物:阿米尔·汗的完美人生|范雨素的意义苦难课:祁同伟与范雨素王小波,你好啊| 高华:历史天际的微光|科恩的诗、歌和人生乌尔班尼的牺牲|世间好物不坚牢:读杨绛先生丁龙的馈赠与追问崔永元变了吗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


文字:《人民的名义》七问七答雍园记(全)庆典无言“作女”我们本没有资格纪念屈原 寄小读者媒介变人形证婚词两百期寄语人文论八卦号的倒掉(一)(二)你的本意是什么杜课的聚会 |不可实现的幸运,就让它消失吧|如何报道极端暴力事件张悦然:青春消费时代的逆行者|给父亲的十一首诗 | 杨绛的“不争”到底是什么?| 咸鱼同学你想多了聆听这“失落的一代” | 新华社不像新华社了吗?| 少室山上那一拜寒门高考坏老人李嘉诚对你说了什么(杜课评注版)| 毕业生(1):你到底需不需要读研?毕业生(2):你是一个怎样的职场新人?|毕业生(3):创什么都行,别创业 | 听杜老师谈吃面 | 有多少人活着,但人生却从未开始 |提问的五种修炼


音频:一诚天下动罗尔事件青春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 | 钝感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贺芳菲

责编|魏安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