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身修身,虐心修心(总第252期)
运动
文/杜骏飞
1
运动使人快乐吗?好像不是。
轻微的“运动”自然是愉快的,但正式的体育运动大多是剧烈的,剧烈运动就未必那么让人胜任愉快了。
在人的生理体验上,真正的运动堪称是痛苦的。
2015年,Ashley Samson等人做了一项研究,让10个长跑者在跑步时全程戴着麦克风,记录下他们的每一句喃喃自语,然后再加以整理和分析。
最后,他们将这些跑者自言自语的内容分为三类:速度和距离,疼痛与不适,环境相关。
在跑步的过程中,除了不断感受和控制自己的节奏,观察周围环境以外,跑者们贯穿全程的、最显著的体验就是痛苦。
体育爱好者,大都体验过运动中的苦难感:与自然较量、与体能搏斗、与对手厮杀,不仅虐身,而且虐心。
然而,无数人却不计痛苦,酷爱运动。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著名耐力跑选手Dean Karnazes说:“我从未像参加长距离跑步时,从疼痛中如此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我和其他一些跑步爱好者,都可以告诉你:那些疼痛和挣扎蕴含着神奇。”
哦,原来在运动中,人会映现出深刻的存在感。
2
运动是一场自己选择的磨难,它使你回到生命的自身。
在运动中,你会抛开平日纷杂的琐事念想,更多的关注自身,只有这时,你才能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心跳、呼吸、体温。
如果你的自我体验足够深,或许也会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探求自己真实的需求和想法,理解存在的意义。
其实,运动也是一场自己选择的挑战,它使你找到不熄的激情。
捕猎,战争,逃亡,谋生,这些都是人运动本能的来源。运动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生命的意义。
运动是一种对人生抗争的游戏化模拟。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能够自然演绎这样的人生真谛的,恐怕也只有运动了。
如果你的自我体验足够深,或许也会开始理解一切奋斗都是与自己奋斗的本质,理解自强不息的意义。
当你精疲力竭、不屈不挠、物我两忘时,你在运动了。
3
我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的习惯,除了阅读、写作、教书、午睡之外,还有每周一次的运动,大多数时候是参加一场身心俱疲的比赛。
对抗类运动往往伴随着激烈的竞赛,如拳击、击剑、球类运动。这些运动面对的是对手,你们不仅仅是以运动为乐,而且要以战胜为荣。你和对手之间是零和博弈:要么赢,要么输。
然而,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你大概没多少机会一直赢。对抗类运动所能涵化你的,通常都不是征服者的气质,而是竞争者的人格和意志。
运动者的意志力,驱动我们去奋斗,学会赢,接受输。
而运动者的人格养成则更重要,它让我们富有“运动家精神”。已故美国著名黑人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说:“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比赛,还有尊重他人、生活伦理、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同类”。
真正的运动者是尊重规则、尊重人、尊重比赛的。他们所尊崇的行为规则包括:全力以赴地竞争,但一定恪守公平公正;胜者不骄,对败者宽宏大量;败了不辩解不露出失望,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所以你才会看到绅士风范的运动员真诚祝贺赢自己的对手,所以你才会看到有选手在一个擦边球上主动为对方辩解,所以你才会看到看到运动员受伤后单脚跳着走向终点线。
在西班牙塔布里亚的一场自行车比赛中,埃斯特万和纳瓦罗正在为奖牌而交替争先,但就在距离终点300米的地方,埃斯特万的自行车却出现爆胎。不愿放弃的他在众人的惊呼中,扛起自行车,开始向终点跑去,但就在车迷们遗憾埃斯特万将痛失奖牌之时,纳瓦罗却突然刹车,他没有选择超越对手,而是紧紧跟在埃斯特万身后,直到对手冲线。放弃超越意味着纳瓦罗只能屈居第四,错失登上领奖台的光荣时刻,当他决定这么做的时候,现场观众露出惊愕的表情,随后却是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
赛后的颁奖仪式,埃斯特万如愿登上了领奖台,而纳瓦罗却只能在一旁静静观看。颁奖仪式结束后,埃斯特万来到纳瓦罗身旁,希望将奖牌赠送给这位让他尊敬的对手,纳瓦罗拒绝了。此时此刻,对于二人来说,奖牌已经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一位英国女作家对“运动家精神”作出了如下阐述:
“我们看到,当另一个男人朝他掷过球来的时候,是英国男人表现最出色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看到,他既不怀有恶意,也不力图报复,也不不好意思,也不满腹牢骚,也不想乘人之危;我们看到他遵守法律,尊重一般来说是他自己制定的规则;他想当然地认为,他的对手会同样尊重这些规则;要是有人企图耍弄欺骗手段,他准会大为吃惊;如果胜者显得得意洋洋,或者败者大发脾气,他会同样鄙夷不屑……一切就这么简单。你要么接住了球,踢着或者击着了球,要么丢掉了球;对方也应如此。大家都欣然接受。”
4
在众多运动项目中,跑步,是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一项。
从古希腊诗人荷马的《伊利亚特》至今,文学史上从不缺乏对奔跑的描写。英国诗人W.H.奥登就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动起来,像跑步者那样四肢运动,绕着圆圈,奔跑在无尽的道路上。”
著有《格列佛游记》的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在二十几岁的时候“每隔两个小时就会到山丘上跑半英里”。《小妇人》的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Louisa May Alcott)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跑步了。她在日记里写道:“我老是觉得我上辈子一定是一只鹿或者一匹马,因为我跑起步来其乐无穷。”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从1982年开始跑步,持续跑了23年,几乎每天坚持慢跑,每年都会跑一次马拉松,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叫做《当我谈论跑步的时候,我在谈论什么》。作为一个真正的跑步爱好者,村上在书中不仅探讨了跑步对于健康的意义,更提及了跑步与写作之间的共性。写作与跑步之间的互融,在村上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印证。
村上不以独处为苦,而跑步正好是属于个人的独处时间,不需要与任何人接触,只需要全身心的凝视自己即可。跑步能提升耐力和专注力,而这都有助于他的写作。
我在很小的时候左腿就废了,青少年时期,一向羡慕小伙伴们的奔跑如飞,曾经在作文里,描述过这样的愿景: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别的同学一样,在操场上奔跑一次,听空气在耳边呼啸而过,看风景扑面而来,哪怕只有一次。”
5
在你习惯于运动后,每次运动到一定强度时,神经深处还是有兴奋效应的。
科学研究发现,人体大脑中存在着一个奖赏系统(Reward Mechanism)。每当我们从事了某种有利于生存及繁衍的活动,奖赏系统就会激活,通过多巴胺、内啡肽等神经递质产生欣快感。
运动,往往能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使人兴奋;可以促进在人体内扮演着愉快信使角色的内啡肽产生,使人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跑步等有氧运动还能促进一种开启大脑奖励系统的化学物质的分泌,从而使人有愉快的感觉。
据说,这正是运动能令人成瘾的原因。
不过,我想告诉各位的是:让我们无法拒绝运动的真正原因,其实不是生理,而是心理。
运动使人成长,使人无畏且坚定,使人身心沉浸、又能放飞自我,使人学会竞争、又能亲近他人,使人尊重规则和伦理,使人领悟艰苦而又美好的人生。
生命是一场修行,身体是你修行的载体。
愿你铭记。
《杜课》粉丝群成立啦!欢迎您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与我们分享您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您也可以提出对《杜课》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会认真听取并改进。我们期待和相信,有了您的参与,《杜课》才能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人物:阿米尔·汗的完美人生|范雨素的意义|苦难课:祁同伟与范雨素|王小波,你好啊| 高华:历史天际的微光|科恩的诗、歌和人生|乌尔班尼的牺牲|世间好物不坚牢:读杨绛先生|丁龙的馈赠与追问|崔永元变了吗|读书:曾国藩的“不可揭破”| 吴清友逝去,留下这九句话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
文字:关于爱:九个艰难的追问|“人生好比洗衣机,稳中要有甩”|天亮了,你的自媒体梦也该醒了|七月十二日感事答疑|404动物园 |女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 与杜老师谈心:如何避免成为一个“单向度的人”? | 致一点癖好都没有的你 | 关于“敌人”的知识系统 | 七种穷人:绝对的贫穷无法自救| 相亲鄙视链|与杜老师谈心:“符号化生存”|写给儿子的箴言|“公知“是怎么变得声名狼藉的?|写给儿子的箴言(续)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美|钝感|坚毅|遗忘 | 利他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王巧玲
责编|胡园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