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种穷人:绝对的贫穷无法自救(总第246期)

2017-07-23 杜骏飞 杜课

编前语


贫穷,似乎是人类永远也逃避不开的话题。


如何面对贫穷、面对穷人?不妨先想象一下:如果你在餐厅就餐时,隔壁坐着一个流浪汉,你会怎么做?当目睹流浪汉受到驱赶与侮辱,你又会怎么做?


请务必先观看下面这个振聋发聩的视频。


然后,听杜老师与我们谈谈“穷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167adz9ld&width=500&height=375&auto=0



谈穷人

杜骏飞


1


这个世界上始终有穷人,原因是:世界上始终都有富人。


相对贫困才是普遍贫困。


2


与相对贫困有关的是“相对剥夺” (Relative deprivation)。


在默顿(Merton)那里,“相对剥夺” 一词阐释了这样一种群体行为:人将自己的处境与某种参照物相比较,发现自己处于劣势时所产生的受剥夺感,表现为愤怒、怨恨或不满。


这就是“羡慕嫉妒恨”。


3


但只有绝对贫困,才是真正的“穷人”:其劳动所得和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


中国已经如此富裕,这样的穷人却依旧常在。


国富而民穷,原因会是什么?



4


穷人的痛苦。对他们来说,最可怕的不是物质的贫困,而是深刻的绝望。


深深的,如水底无边黑暗般的绝望。你能体会吗?


5


是什么使穷人万劫不复?


贫穷是一种马太效应,他们日渐因为贫穷而愈加没有资源,因为没有希望而愈加没有激情,因为没有地位而愈加没有自信。


他们总是逐渐向下沉沦的。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 )在研究动物行为时提出了“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的概念,“当一个人控制特定事件的努力遭受多次失败后,他将停止尝试,并把这种控制失败的感觉泛化到所有情景中。”


通常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们会认为是自己的能力存在某种缺陷,而导致一些认知障碍和情绪失调。


什么是绝望?这就是。


绝对的贫穷几乎无法自救,除非,有一只强有力的社会之手搭救他们浮出水面。


6


致衣食无忧的你。


如果你不能改造贫困的世界,至少可以帮助身边的穷人,如果你不能给他们有形的帮助,至少可以给他们精神上的支撑。


为什么我们对穷人要有同情心?因为原本我们也可能是他们。


当我们是他们时,你期待他人如何对你?这也就是你今天要如何对穷人。



7


广义地说,有很多种“穷人”,有人是知识上的贫穷,有人是财富上的贫穷,有人是社会资本上的贫穷,更多人则是精神信仰的贫穷。


一般来说,我们至少是其中之一。


最可悲的是四者兼而有之,他们在深渊里的最深处。


8


“新穷人”。社会学家鲍曼在《工作、消费、新穷人》中首次提出“新穷人”的概念,指在消费社会里,有缺陷的消费者(flawed consumer)、失败的消费者。


他们大多数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一般拥有光鲜亮丽的工作,收入不菲。但在存款上是名副其实的穷人,有些人甚至经常靠信用卡借贷来维持生活。


“新穷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喜欢剁手,爱好买买买,不怕高负债。


“新穷人”是为满足消费欲望而不惜将自己沦为“穷人”。


“新穷人”是杜课里常被批评的“三观穷人”。你应该还记得那些课程。


9


有些人富裕了,但心灵依然贫穷。


例如,他们要通过一身高级名牌的穿戴,要通过朋友圈里的晒富才能带来财富自信。他们的富有是漂浮的,而贫困则根深蒂固、发自内心、浑然天成。


例如,不管他们有多富裕,都永远想不到去帮助穷人。他们的哲学永远是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这样的富人。形象地说,他们都有着贫穷的灵魂,处在精神贫穷的最深处。



10


我们曾经有过墨家,摩顶放踵,兼济天下。我们有过义人武训,他的事迹,辉耀着中国人的精神。半个多世纪以前,我们还有过晏阳初,有过陶行知。他们都曾一心侍奉穷人。


但我们今天已没有这样的人。


不再高贵,这就是一个国家不再伟大的表征。


11


《庄子·秋水》:“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 


处在尧舜时代,天下没有困穷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有智慧;处在桀纣时代,天下没有通达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智慧,一切都是时势造成的。


12


有一天,这个世界上不再有绝对短缺,不再有不正义和不公平,也不再有让人痛楚的贫穷和绝望。


那一天,会来到吗?




《杜课》粉丝群成立啦!欢迎您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与我们分享您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您也可以提出对《杜课》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会认真听取并改进。我们期待和相信,有了您的参与,《杜课》才能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人物:阿米尔·汗的完美人生|范雨素的意义苦难课:祁同伟与范雨素王小波,你好啊| 高华:历史天际的微光|科恩的诗、歌和人生乌尔班尼的牺牲|世间好物不坚牢:读杨绛先生丁龙的馈赠与追问崔永元变了吗读书:曾国藩的“不可揭破”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


文字:提问的五种修炼关于爱:九个艰难的追问“人生好比洗衣机,稳中要有甩”天亮了,你的自媒体梦也该醒|七月十二日感事答疑|404动物园 女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 与杜老师谈心:如何避免成为一个“单向度的人”? | 吴清友逝去,留下这九句话 | 致一点癖好都没有的你 | 关于“敌人”的知识系统


音频:一诚天下动罗尔事件青春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钝感坚毅遗忘 | 利他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宋婧妍

责编|胡园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