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杜骏飞 | 记者节答问(杜课354期)

2017-11-08 杜骏飞 杜课




编前语

今天是第十八个记者节,除了记者本身,已经鲜有人记得这是他们的节日了,信息的过载与事实的稀缺狭路相逢,不变的唯余记者的责任与坚守。在这个冷清的节日里,我们来问老师,关于记者节,关于新闻的前景……


记者节答问

杜骏飞


Q1

网上有新闻人自嘲说:既不发福利也不放假,记者节你哪来的勇气管自己叫节?杜老师您怎么看这个没有喜感、不像节的记者节?


杜骏飞:


不是所有的节日都是为了发福利和放假,有的节日被设立,只是为了纪念和提醒。


文化界过端午节,未必吃粽子,但总会提到屈原,先辈们过寒食节,是要感念介子推,不是为了踏青和蹴鞠。


我们要为记者节的清淡感到光荣,它不像旅游节那么浅薄,不像劳动节那么天真,不像情人节那么世俗,不像双十一那么势利。


记者节是新闻人重温新闻精神的节日,是肃穆提示记者存在价值的一天。纵然有一天典范的新闻业消亡殆尽,我们依然会在这一天,郑重其事地斟一杯酒,缅怀那些传说中的新闻人不朽的灵魂,追忆随岁月远去的新闻使命。


即使到那时,这一天仍然是记者节。



Q2

澎拜新闻在社论中颇有几分怨念地感叹说:“自媒体崛起;行业垂直媒体日益发达;网购平台做起了‘新闻内容’;聚合平台仗着‘算法’和资本力量,横冲直撞……那些原本与严肃新闻毫不搭边的行业,如今都成了媒体同行。” 您怎么看“传统”新闻人面对的威胁和挑战?


杜骏飞:


感慨是必须的,怨念则不必。


杰出的艺术原作,不会去怨念满大街的艺术衍生品,真正的新闻业,乐于在技术与资本的烽火连天中经受洗礼,卓越的新闻人,也不会慌乱于新闻竞争的狼烟四起。


自媒体导致公民新闻普遍崛起,从而使新闻业跨过了从精英到大众的临界点,也使得媒体真正成为了社会大脑的连接器。但自媒体的不成熟和未经训练,也恰好反衬了典范新闻的专业可信。


同样,垂类媒体日益发达,使公众自我选择、自我分群,这其实也是定制新闻与分众新闻的机遇。


聚合平台有“算法”优势,短期来说,会基于大数法则形成规模效应,但技术进化绝非新闻演化的终点,同时,这种鼓励受众趣味自我强化的旨趣,也绝非“关键新闻”的核心竞争力。


新闻业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其最高价值都来自其专业性、公共性、超越性和人文关怀,资本、技术和社群不过是其抵达彼岸的通路,如此而已。


为此,我仍然相信,不管日渐喧嚣的“信息服务业”、“机器人新闻生产”如何强势,新闻的救赎仍然在于:人、人文和人性。


以大历史观来看,典范新闻业的生存竞争之道,正像“知识人”的自我实现一样,终究会回到和依靠“士的精神”。



Q3

但是,有新闻人说, “只有弱势群体才有节日”,更悲哀的是只有自己才知道有这个节日。“你为之坚持、奋斗的一切,没人在意”已经成为很多记者的一大焦虑。您怎么看?


杜骏飞:


的确,朋友圈关注记者节的人已渐渐稀落,即便是新闻系学生。与新闻的黄金时代相比,记者的社会地位与职业认可度也急剧下降。


但我们必须正确地看待因果:新闻业污名化严重,不是因为我们典范,恰恰是整个行业对专业性不再坚守。行业竞争压力大、工作环境危险等问题,在漫长的新闻史上也不是第一次出现。


即使是新媒介环境的压力,也无非是对新闻专业技能的深度、广度要求越来越高而已。


因此,新闻人还是要反求诸己。


只要世界仍然存在,其发展的动力就不会消失,那些引导人类上升、促进社会进步的新闻就永远有价值。看不到这一远景的人,无非是没有站在新闻价值的宝塔尖上而已。


我们确实对外界的认可和尊重满怀期待,但比这一点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否仍然对自己的职业葆有认可和尊重?


以我之见,一切外部认同的基石在于自我认同。为此,新闻人仍当对自己的专业、使命、理想和情怀满怀庄敬。


——在这个无人守候的记者节里。


附:


怀念新闻


杜骏飞


它是自由,睡在风里

它是庄严,苏醒在碑上


它是低语,众人听见

它是放逐,荣归故乡

它是真实,悬挂于天空

它是短暂,比永恒更漫长

 

它是不动声色的愤怒

它是平铺直叙的歌唱

它是粮食,真理赖此为生

它是空气,凡事皆在此中央

 

它是消逝的远景

它是孤独的繁忙

它是前世尚未来临

它是无人知晓的荣光

 

它在彼岸,诉说信仰

它指点乐园,手有余香





【通知】杜课小助手之前出现了一些异常,导致很多粉丝未能及时进群,现在异常已修复。请想进群的粉丝重新扫码添加小助手。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人物:阿米尔·汗的完美人生丁龙的馈赠与追问吴清友逝去,留下这九句话当得起“风骨”二字的,大约只有他这样的奇男子了鲁迅先生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


文字:我们去露天上课吧?杜骏飞:“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做沉静的飞鸟”这是你步入大学的第一门课


关注“微博掐架定律”突然火了,作者杜老师怎么看?杜骏飞:一个教师的自白什么油腻?什么中年男?“家委会”是这个社会的缩影


音频:一诚天下动青春喜欢同一首歌,我们会是灵魂伴侣吗?微信里的楚门世界一个互相称“亲”、互扔表情包的时代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钝感坚毅遗忘 利他 运动乐群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高宁

   责编|胡园 王静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