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未辩驳,皆不足信(杜课899期)
全文共 3222 个字,阅读大约需要 15 分钟
凡未辩驳,皆不足信
文/杜骏飞等
目录
读者讨论与杜老师的批注
杜骏飞:凡未辩驳,皆不足信
编者按:昨天,杜课推出了名为“砍柴与放羊”的思想实验课,并留下了几个问题。今天,让我们来看看读者朋友们的讨论和老师的观点。
1
读者讨论
问题(1):如果聊天的地方无柴可砍,想必你是专门去聊天的了,如果聊天本身没有乐趣又没有功利,你为什么会聊一整天?
@刘小刘
从理性人的角度出发,聊天的地方没有柴就不该去聊天,或者聊天一定可以对“砍柴”带来有“利好”,而事实上这样的假设不成立。那为什么聊无用的天?这里需要界定“有用”和“无用”,看不见“柴”的增加,不一定没用。或许砍柴人心情很低落,如果闷着心事去砍柴有可能掉下悬崖,但是与放羊人聊了一天后,砍柴人释怀了,重新思考生活。这种“看不见”的远期收益是不是更重要呢?
杜骏飞:
我们要思辨的是:是不是人的所有行为都必然具有功利性。远期收益也是收益,心理上的功利也是功利。但是在这个故事蓝本的前提中,我们并不能确认砍柴者抱有何种动机。我们可以想象的是,这个世界上必然也有人并不怀抱着功利主义的目的行事,只是这行事者未必是砍柴人,自然,也未必是我和你。
问题(2):如果第二集这个故事成立,那么,第一集的故事里隐藏着什么样的逻辑谬误?
@刘小刘
生活中的收获不全是一眼看得见的。
杜骏飞:
如上所述,当砍柴人去聊天时,他的目的未必只是砍柴。当然,结果更未必是。于是,外人的评判往往是强作解人而已。
还记得《秋水》篇吧?——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我以为,人既不知鱼,亦不知人,既不知人知之,亦不知人不知。这才是一个因为谦卑而显得明智的判断。
问题(3):这一集的故事,会不会有完全不同的结局?
@木昜和风
口乃心门,文如其人。有什么结果就有什么样的人,人缺什么就想着补点什么。寓言和历史一样,都是可以任人打扮的。
@刘小刘
交流之后了解了另一行的运行规则是重要的,也许砍柴人会买几只羊,一边放牧一边砍柴,一举两得。
杜骏飞:
像一切非科学文本一样,寓言是讲述的结果。它并不是任人打扮,而是原本并无形状。寓言缘起于叙事,变化于阅读,终结于传达。
问题(4):柴和羊的交换,原是自然而然的易物交易。但是,为什么要谈一整天?还有,交换就意味着等价吗?进一步说,不等价就意味着不尊重吗?
@刘小刘
之所以谈一天是因为一开始目标并不明确,也许在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才有了“交换”的想法。在市场(集市)上发生的交换大都等价或尽量等价,也就是马克思对价值的定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里的前提是首先交换物是“商品”。在本例中并不是“商品”,而牧羊人和砍柴人的交换也是临时决定的,并没有以往的交换经验,这种交换并不意味着“等价”,更多是一种情感和心理上的等价。而加入了情感的因素不等价就变得可以接受,看起来的“吃亏”的一方也许会给自己的天平加入一些心理附加值。
问题(5):如果你把你买柴的客户介绍给了他,他却没有把他买羊的客户介绍给你,你还会继续把客户介绍给他吗,为什么?
@刘小刘
要做客户分析,如果客户转行去做羊的生意而不需要柴了,那自然会不利于我的营生,这类客户就别介绍了。买柴的客户被介绍给放羊的之后会发生什么?客户买了羊自己吃或开个烤肉店,需要更多的柴了,我的生意更火了,何乐不为?
杜骏飞:
如果你为了利他而来,便不会介意行善后的收获。
问题(6):很多人都懂得合伙,但走到最后的却不多,简言之,团队随处可见,完美的团队绝无仅有,为什么?当你们有机会回到故事开头时,你和他会怎样处理彼此的合作?
@刘小刘
绝大多数人都功利而短视,完美的合作需要合作者具备很多品质吧,比如恰当的包容、远见、智慧等等。
杜骏飞:
一切合作中,最困难的部分,不是能力,不是决心,甚至不是思想品质,而是清晰的规则、对规则的敬畏与遵守。
问题(7):决定故事走向的,除了心态,还有别的什么?
@Yimmer
感觉所有问题回到原点,就是态度了。大部分状态下认知决定态度和行动,而构成认知的因素又那么复杂,所以很多事情没有对错,只有选择,不问成败得失,只问后悔与否。
@刘小刘
“心态”之外,对目标的认识也很重要。
杜骏飞:
决定故事走向的,确实是心态,不过,心态两个字含义丰富,它包括:你的格局;你的愿景;对故事的坚信;彼此的认同;以及情节发生、遇到挫折后的学习力。
问题(8)是,如果你被要求写第七集,你会怎么写?
@小清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边砍柴边帮他放羊,他边放羊边帮你砍柴,最终达到了双赢。
@于是我又开始奔跑了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你们决定回家给孩子安排相亲、结为亲家。
@闫雨蒙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们聊了一天,他决定把羊毛卖给你保暖,你决定把柴火卖给他取暖,于是你们俩都安然地度过了冬天。
@Brave 💯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本来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因为放羊人带来了新的乐趣,此后每过几天去找放羊人,都可以带他看到外面的世界。
@蹲会儿🥗园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离别时约定了明天见面,从此便一起砍柴、一起放羊。
@jayou~what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们聊了一天,各自离去。仅仅是一个砍柴的和一个放羊的,度过了普通的一天而已。明天你也许会遇见打水的,他可能会碰见杀猪的,不过又是一个普通的一天而已。
哪有那么多道理,只是事实而已~
@小狮子和磁石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你们谈古论今,聊得忘乎所以。回家后,你们陷入各自既定的生活,很快把对方抛在了脑后。第二天,生活并没有任何改变。
@刘小刘
放羊的讲了一个他的发小的故事,砍柴人听后大受启发,回去后收拾行囊去了远方。那个故事唤醒了他深藏心底的梦想,他决定去试一试,大不了失败后回来继续砍柴。
附加题:假定你们三个是砍柴的,你们遇到了他们三个放羊的,然后又遇到了我们三个无所事事的游客,之后这九个人之间发生了一些神奇的故事,请你写下猜想:这会是什么故事?——其实,我真正要问的是,你为什么会写出这样一个故事?
@留白
你们是砍柴的,他们是放羊的,我们是三个无所事事的游客。我们九个人聊了一天,发现三个游客分别是木材厂,肉制品厂的厂长和副厂长。三个游客对放羊人和砍柴人十分欣赏,于是砍柴人和放羊人被招聘到公司里,比他们之前只砍柴,只放羊赚得钱更多。
这告诉我们,机遇是在沟通中产生的,永远不要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小空间里。
一百个人心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作者赋予角色不同的身份,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素昧平生🌼
砍柴的三个,放羊的三个,无聊的游客三个,如果恰巧遇到了,这个故事就可以很复杂了。游客看上了这里的青山绿水,有的想和这些砍柴放羊的人做生意,有的是作家想写写这些砍柴放羊人的故事,延伸开来,情节就会逐渐丰满起来...
最后也许会发现,这些故事情节也许是你的生活经历的投射,不相干的三类人相遇也许只是故事的触发点...
@刘小刘
故事可以很精彩,现实中就是短暂相遇,然后桥归桥路归路。
杜骏飞:
各位写的都很好,不过,正如我在上一课中所说,其实我真正要问的是,你为什么会写出这样一个故事?
2
凡未辩驳,皆不足信
杜骏飞
在这一课的末了,我还是要写几句题外话。
1.在你通过实证了解一个故事之前,不要停止怀疑。有实证处,未必还原,无实证处,则无所谓还原。
2.如果不能批判性思考,那你就不是在思考,如果不曾运用矩阵式的条分缕析,那你就不是在分析。简言之,凡未辩驳,皆不足信。
3.一个故事的意义,取决于你阅读它的方式;而你阅读一个故事的方式,则取决于——你是谁,以及你以为自己是谁。
4.其实,人生也像是一部电视连续剧,也像是一系列充满可能、莫衷一是的寓言场景。你的人生会被许多人书写,会被更多人解读。但是,当他们书写时,已放弃了原来的你,当他们解读时,必歪曲真实的你。生命之本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最终,唯一能下定义的,只有你自己。
5.当你站在人生的结局处,蓦然回首,你会发现你所有的故事都可以回溯到最初的时刻。你会发现,你最关键的境遇往往决定于你和谁相遇。之后,你下一场的境遇取决于什么呢?——答案是:决定于你如何看待上一场境遇。
欢迎读者朋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推荐
人物:挽董健先生|记住梁益建 | 胡适六句|在邓丽君的忌日里|爱 | 夜访马克· 吐温 | 读费孝通
文字:新闻纪念日:9个问题 |青年说|二十七八岁的人生注释|劳动者的歌与诗|与黑洞无关|永恒回归 | 女生箴言
关注:衡水中学|猜猜谁喜欢加班|In My Secret Life| 马云有什么错呢 |再谈996 |心酸的成年 |知善知恶|激辩圣母院
鸣谢: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 高岩
责编|高岩 费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