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猜猜谁喜欢加班(杜课892期)

杜骏飞等 杜课 2020-01-25

全文共 3058 个字,阅读大约需要 13 分钟


猜猜谁喜欢加班

文/杜骏飞等


编者按:昨天,杜课推出了“微信群加班”的讨论课,并留下了四个问题。今天,让我们来看看老师的观点和读者朋友们的讨论。

 

 

1

第一类观点

认同、理解“微信群加班”

 


@东经115°

 

工作其实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当你认可这份工作的价值,能从自身的奋斗和忙碌中得到满足和欢乐,那就不用把工作和生活划得那么泾渭分明。若你时时抱有“不能让工作入侵我的生活”这种想法,可能这份让你总想逃避和摆脱的工作不是你最好的职业选择。


杜骏飞:


最幸福的职业人都是一样的——他们总以工作为乐趣。

 

至于养家糊口的职业观,那就另当别论了。


@素昧平生🌼

 

微信既然存在就有其积极作用,方便我们快捷开展工作。对于下班后有工作的这种情况,应该正确对待。如果不可避免,也不必把微信群加班看做是洪水猛兽和紧箍咒,而是应该建立合理有效的奖励机制,以保障每个工作者的权益。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从事一项工作除了安身立命,也是责任。


杜骏飞:


有奖励,确实能让微信群加班具有合理性,不过,依然不能解决不开心的问题。

 

2

第二类观点

对“微信群加班”现状表示不满

 


@揭优秀

 

微信群加班真的是一件很害怕的事情,在学生工作当中每次看到群消息都提心吊胆,特别害怕会在你打游戏或是休息的时候,发消息说要干这个干那个。

 

我现在是一个实习生,我们微信群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凉飕飕的一片,没有人会发消息,有人发时也是凉飕飕的。自己曾经也做过小头头,在布置事情的时候没有人回复也很尴尬。


杜骏飞:


你说的都很有道理,不过我要补充另一种常见的情形:如果你对某项工作不拿手,你可能会对工作召唤更加畏惧。

 

@胡晓燕

 

《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用人单位应该尊重职工休息权,不应随意侵占职工休息时间。虽然有法律为劳动者撑腰,但现实却很骨感,由于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等各有差异,许多单位还无法做到“非工作时间不发布工作消息”,出于实际情况,职工大多也不敢屏蔽此微信群,所以下班后仍在微信上加班,实属上班族无奈的选择。


杜骏飞:


最常见的加班,其实并不是下班后在微信上加班,而是在脑海里、记忆中。

 

@小狮子和磁石

 

我非常讨厌工作借助各种平台一点一点侵蚀私人生活的状态。

 

我觉得每个人对工作和生活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喜欢工作和生活分开的人不必去批评“工作狂”,无时无刻不想着工作的人也不应该苛求渴望有自己生活的人。既然上班和下班有一条线在那,就由个人决定自己要不要去模糊这条线,而至于别人对你的模糊作何回应,那是别人的自由,你就没有权力去强迫了,即使你是领导。


杜骏飞:


特别是非脑力劳动。

 

3

第三类观点

解决此类问题不能一刀切,要寻求平衡之道

 


@喵大仙

 

之所以会有“社畜”这个词的出现,就是意味着给人打工的我们往往没有人权。说实话,下班时间没有收到与工作相关的消息是不太可能的,只是希望领导对于下班时间内谈论工作包容度更大一些,不会因为微信回复晚、不回复受到责罚,假如布置额外的任务,希望能给予一定的补偿。


杜骏飞:


微信对话,属于异步传播,原本就不应该指望即刻回复。想要同步传播,就应该打电话或者见面。

 

@费伟强

 

领导有领导的思维,员工有员工的苦衷,怎样把握这个“度”,这是当老板的用人艺术,任何事物采取“一刀切”方式都不是最好的方法与解决途径。


杜骏飞:


你想说的这番话,其实可以做一个有趣的标题:《傻瓜!是领导》。

 

@茱莉

 

这个要看具体情况而言,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处境,应区别对待。像我们教师,下班后还有很多工作上的事情,领导在群里发布明天的通知,如:明天有老师外出,需要调课等,或者班级群里跟家长沟通,我们都习以为常了。


杜骏飞:


教师这个职业你就不用举例了,他们连做梦都在工作。

 

4

第四类观点

关于“微信群加班”现象的延伸思考

 


@小小虞

 

 一边是焦虑,一边是责任。与其说是被微信绑架不如说是被快节奏社会绑架,你不前行,总有人替你努力,代替你前行。所以即使加班背后饱含各种无奈,但是多数人还是选择忍耐。这样的规定初衷必然是好的,禁止或许会被反对,但奖励也最终会变味。所以关键问题还是体制问题。


杜骏飞:


你觉得在哪一种体制下会一劳永逸的解决加班问题呢?

 

@于是我又开始奔跑了

 

太过简单的方法和太过简单的想法大抵是解决不了复杂的问题。“微信群加班”并非因微信而起,回顾无微信的时代,在家加班加点早已有之,只是微信的到来让下班后的工作场景得以更换,但实质内容并没有更换。加班是一个庞大系统性问题中的一部分,解决微信群加班应当只是一个小项,真正要解决的是下班后如何保障职工的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或许需要合理减负、合理增效等等。


杜骏飞:


你所设置的这个议题,不同的企业一定会有不同的答案,即使在同一个行业,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结论。一个人在自己雇人自己开业之后才会懂得自己从前的老板到底是怎么想的,反之,一个老板破产沦为普通工人之后才会懂得雇员思维。

 


@灼佞

 

在万物皆碎片化的时代,我们担负了许多新的命题。

 

打开手机回复微信群内的工作消息看似操作简单,实则一再消解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原有门槛。衡量是否上下班的标准不再以时间地点为转移,在私人时间回复工作消息也成为理所当然的社交准则之一。君子慎独,不欺暗室,但是当一个人需要随时在线待命,他也就在一定意义上丧失了与自己独处的可能。

 

在我看来,香洲区的这份规定固然有其不到位之处,例如一个单位可以有不同范围和层级的工作群;非工作时间发布工作信息应视紧急程度而定,并给予相应补贴等。但是,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重新审视当下,以及给了我们一个可供质询和反思的切口。如何避免工作中形式主义性质的“无意义加班”?隐形加班是否可以显形化,给予劳动者应有的权益和保障?在媒体环境急速更迭、虚拟办公极度发达的当下,我们是否应制定与时俱进的规则和公约?

 

无论如何,有改变的勇气,已经非常值得嘉许了。

 

杜骏飞:


关于社会问题,所有简单化的结论都是可疑的。


@山

 

我们需要回复这些信息,看到这些“另外”的任务,更多的也是因为这些事物,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加薪升职,影响自己的升迁之路。

 

迟回或者不回会导致上司对自己的印象减分,而我们在一段时期内的“事业”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我更感觉这是一种激励机制所带来的问题,我们在工作,却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工作,时间不受自己支配,未来的去向也受制于人,如果你不在意这些,也就不必去关注。

 

工作效率低下也导致了加班之类的问题,我们能否胜任这份工作都需要一段磨合期,也有特殊情况之分,如果什么事,都需要“政府”的文件来指导相关工作,也是存在问题的。

 

我的方式就是,我干我职责内应尽的,并在业余时间,做一些利于自身未来的长期学习任务和事情。

 

每一个人从内到外都会有其所长之处,如果我们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可以成事的能力,能过上一种自主、有尊严的生活,那应该是一个人尽其才,更是一个所有的不同都能被认同与认可的社会。


杜骏飞:


你的愿景听上去不错的,现在,我们需要讨论的是:如何实现?

 


@Dr. Wang

 

这样的禁止条文有多大意义吗,我看意义不大。下班不发微信工作群了。上班发的,上班没时间做还得下班做。如果工作是以目标为导向的,目标没有达到,不是还得围着目标转。


有时候得到你的行业所面对的人群的肯定或是一句关心的话,会让你感动得鼻子发酸。但是当有时候有人不分青红皂白怒怼你的时候,又很无助无奈。

 

其实都是结果,原因在何处。

 

对于ー个性本爱自由的人,有的时候觉得这样的日子有些痛苦。但是生活可能也就是痛苦并活着。现在这种模式如果没有根本性改变,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许多同行比我们更累更辛苦,甚至更危险,更让人感叹。

 

想起赵传的一句歌词: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更重要?

 

有时也感叹,久在尘网里,何日返自然?


杜骏飞:

 

Dr. Wang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倘若是一个有理想、有热情、有召唤力的老板,也许可以说服她多加班。

 

但典型的经济理性人,就未必了。



欢迎读者朋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推荐


人物:记住梁益建 | 沈巍林清玄说一纸读遍梁任公 | 夜访马克· 吐温 读费孝通


视频杜课导言新闻理想元旦的晚餐|除夕寄语


文字:社交绑架 批评课不崩溃劳动者的歌与诗如何正确地讨论问题永恒回归 | 女生残酷物语 | 女生箴言 


关注In My Secret Life 知善知恶 再谈996 心酸的成年 我们与恶的距离激辩圣母院


音频:一诚天下动青春考研三问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自尊




鸣谢: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 高岩

责编|江珊 高岩 费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