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子蒙:一个年轻老郑州的回归
年轻的老郑州?这是说了谁啊?
没错,就是郑说主编——郑子蒙,我本人。
这篇可不是我要自吹自擂、怼大笛,而是我接受采访的一个实录。
去年夏天,有朋友接了一个项目,是要为二七纪念馆《百年郑州》展做个系列视频。恰好我正在做关注郑州城市文化的自媒体,他就找到了我,于是就有了这篇访谈和这个片子。
来简单说下你的个人经历吧?
我是个不算老了老郑州,红旗大楼南边,唐子巷27号,就是俺老家。俺爹从小就是给这一片儿长大了,我10岁以前,也每天生活在这个巷子里。
我小学入学在创新街,四年级因为搬家就转学到了伊河路。初中我是按片儿分第二届,分到了42中。初中天天踢球,西郊了球场都踢遍了。中招考到了一高,后来在东北上的本科和研究生。
毕业后我先是当了几年“北漂”,在媒体工作,四五年前才回到郑州,辗转于各种企业之中。
可以说,郑州老城的市井,和西郊的家属院生活,我都经历过。管城是我的童年记忆和现在进行时,西郊是我的少年和青春期。工作后,我又在行政区、东区、经开区和高新区的公司都呆过,所以郑州几乎没有我不熟的地方。
2当初为啥从北京回郑州?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其实我走过两次,也回来过两次。当时上完学,就去北京混了,第一家公司要给我北京户口,我都没要,因为想着将来还会回家的。
为啥这样说呢?一方面,对北京没有归属感,许多人也都有一种恋家情结;另一方面,我们那一代城市的小孩,大多是独生子女,回来也是考虑家里吧。
但第一次回去后,落差非常大,尤其是在媒体圈,各种不适应,想做的东西都做不了。而郑州,好像也不是记忆中的那个城市了。
第一次客串主持调试设备,一脸蒙逼
所以呆了没几个月,加入重返北上广的大军,想着趁年轻,再去追寻一下自己的理想。第二次北漂,坚持了快两年,最终还是败给了现实。又回家了。
3回乡安定后的生活如何?
谈不上安定,我是那种不愿安于现状的,也是比较不容易妥协的。所以,工作换过不少,地产、金融、制造、科技、餐饮等行业都混过。但都只是经历,没有深耕,自己的志向还是在学术和媒体方面。
对郑州有啥新的认识?
郑州这十几年发展确实比较快,不管在经济上,还是国内影响力上,都在逐步提升。但作为老郑州人,还是有许多不同的感受。
随着新区的建成,老城显得有些破败,亟待更新;随着新进移民的增加,郑州本土文化显得有些势弱,在郑州说地道郑州话的人,越来越少了。
另外,受部分媒体误导,许多人(包括本地人)对郑州的历史都有偏见,认为郑州就是个“火车拉来的城市”,做省会前一直就是县城。
所以,作为老郑州和前媒体人,我觉得我有责任,让大家对郑州,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大家通过城市记忆,留住乡愁。
5选择自媒体创业的理由是啥?
是啊,其实原来都是业余时间在做,已经坚持了一年半。现在觉得应该更专注、更专业的来运营,这个自媒体的影响,才会变得最大。
我的公众号,最初就叫“唐子巷27号”。因为那段时间,我家老房子被拆了,为了留住自己对家的记忆,也为了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重新发现郑州,寻找未来,我才建立了这样一个平台。
但这个名字还是有点小众,不利于传播,所以后来就改叫“郑说”了。我和这个城市都姓郑嘛,郑子蒙,说郑州。
6怎么看待土著这个词?
我不太喜欢用“郑州土著”这个词,来描述自己。提起“土著”这俩字,我眼前浮现的画面,是头上戴住羽毛、手里拿住棍了印第安人。
这词的本意,就是指一直给一个地方住的原住民,某种意义上,代表保守和不开化。所以,我更喜欢称自己的是“老郑州”,这个老不是指年龄和资历,是说一种身份和地域认同:对郑州有着共同的历史记忆,和那种故乡般的情感寄托。
7对自己和郑州有怎样的期待?
就我从事的自媒体来说,郑州有很多楼市、餐饮的号,做得很不错。但市场上缺少一个专注于城市文化的,我想做的就是以文化为切入点,链接这个城市的社会与生活。
对郑州,我希望它有自己的城市个性。在规划与城建上,变得更有品味;在城市管理上,能够更精致;在文化气氛上,告别保守,更加开放、多元。只有这样,郑州才能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视频:年轻的老郑州
本文是郑说与郑州二七纪念馆合作,推出的“百年郑州系列视频”第一集,请您继续关注后续推文。
郑说,已经做了快两年半了,从微信公号的红海中艰难起步,从业余创作到职业运营,尝酸甜苦辣,品世间百态。
时至今日,虽仍谈不上成功,但已形成自己的品牌和风格,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微信公号,原创发文百余篇,平均阅读4000+,排名全郑州第98位(西瓜数据);头条号,曾获青云计划,文章最高阅读11.9万(微头条最高60.9万);百家号,最高阅读48万,累计102.3万;网易号,成为家乡特色内容签约作者。
创业不易,靠自媒体创业更难。想用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做出些有品质的内容,并且维持运营和生存,难上加难。
然而面对种种困难,我没有选择,只能往前走,路都是走出来的。
专职运营以来,在内容上我始终围绕“以文化链接生活”这个主题,旨在做最懂郑州的城市记录者。
此外,我还卖过文创产品(T恤),发过软文和硬广,做过策划与咨询,不断尝试与探索运营模式。
但不管怎样,我都坚持“不谄媚”、“不刷数据”、“不恶意营销”这些底线和原则,坚守曾经的新闻理想和公共精神。
感谢各位郑说粉丝理解与支持,感谢你们的一路相伴!
我们继续,一起在路上!如有兴趣和郑说一路前行,欢迎加我微信详聊(下文二维码)。
最后,新春佳节之际,送上我最诚挚的祝福:
郑子蒙:80后,生于郑州管城唐子巷。“郑说”创始人,城市记录者,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内容签约作者,关注城市文化与社会发展。转载、商务、合作进老郑州群与城市文化群请加主编微信
文创,有内涵郑州地标/郑州方言/啥是郑州人城记,有情怀MV:关于郑州的记忆;管小红/唐子巷/管城西郊/小区/城西路/阜民里/二厂/北大寺言论,有态度宜家防坑/抵制造假公号/曼哈顿更名/讲郑州话不是火车拉来/不是郑县/乡土河南与市井郑州观察,有深度撤县设区/郑州中心/商都文化区/高教短板杜甫/5号线站名/郑州对比成都/比杭州人物,有个性市长:宋致和/王均智/王辉/刘源/陈义初往事,不如烟黄河大学/老纪录片/纺织城/抗战旧闻趣谈,有味道烩面/年味/方便面/烟盒/校服/艳芳/公交经历,有故事开滴滴/打车奇遇/幼儿园/台湾自由行排名盘点,有角度一把手/高楼/十佳建筑/小学/中学/大学镇都之宝/医院/2019/2018/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