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言实录 | 梁鹤年先生课堂拾锦 ·《经济·土地·城市——研究思路与方法》读书心得(15)

李媛 韩汉白 国际城市规划 2023-11-09
《经济·土地·城市——研究思路与方法》出版于2008年,可以算一本“老”书了,其中收录了梁鹤年先生十多年前关于城市规划和经济学方面的论文,分为经济、土地、城市三个专题。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一些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些考虑;中国特色的经济模式与国土开发:几个政策上的意见,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城市理想与理想城市等,共32篇文章。本系列将分享李媛、韩汉白两位青年学者关于本书的读书心得。想阅读本书的读者,可在文后评论区留下邮箱地址,我们将寄去电子资源。在此特别感谢梁鹤年先生慷慨惠赠版权。


《经济·土地·城市——研究思路与方法》

梁鹤年

商务印书馆,2008


 “第十五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城市土地开发上的意义”读书心得二则

 

规划追求公共利益的内涵及机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不同视角

 

梁先生曾指出,“规划是一种信仰”[1],相信“有规划”可以比“无规划”带来更好的人居环境。此处的“更好”可以理解为“有规划”可比“无规划”实现更大的公共利益,或者减小对公共利益的损害。换句话说,空间资源的使用和资源分配过程中的公共利益是规划的核心。

 
本篇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出发,分析了两种政治理想是如何塑造城市土地开发领域的不同内在逻辑的。区分两种内在逻辑的关键在于如何界定公共利益的内涵以及实现公共利益的机制与手段。这里隐含了一个前提假设,即市场经济机制下,土地开发的经济效益越高,市场投资动力越强,而资本往往自动流向经济回报高的开发,很难自动从高回报转向低回报、无回报的开发(比如投资不赚钱的公园或社会住房)[2]。因此,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面临着如何通过规划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的难题,区别在于两者实现公共利益的机制不同。
 
以面向低收入群体的可负担住房为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理想倾向于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资金的自由运作,以实现最高的经济效益并分配社会财富。当住房的可负担问题引发社会不满并威胁到资本的自由运作时,政府将对可负担住房的社会问题进行干预或“反应”。简而言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经济效益为主,社会效益为辅,为保障经济效益可能会不惜牺牲对社会效益或公共利益的追求。相较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理想倾向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这意味着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政府有责任通过规划和管理手段“重新分配”资源,以弥补单纯市场经济引发的问题,例如住房的可负担性问题[2]。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逻辑下“反应性”地处理社会效益或公共利益问题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逻辑下的政府更具“主动性”。
 
更深层次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理想,对规划中的“公共利益”有不同的演绎。在西方近50年的主流意识形态中,公共利益的含义更偏重于“公众利益”。梁先生曾精辟地指出两者的不同:“‘共’与‘众’有大大不同。公共就是天下为公的‘公’,共享、共有、共同的‘共’。‘众’是很多人的集合,是小我的理念;‘共’是很多人的综合,是大我的理念。”[3]因此,“公众利益”是“小我”之间或不同私利博弈的结果,而“公共利益”强调超越个体利益博弈、追求整体利益的理性。
 
费孝通先生曾在《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一书中对上文提及的“共”与“众”进行了形象比喻,“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们的(中国)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4]26。这个比喻揭示了中国社会不同于西方社会的关系视角,这与现代西方原子化个人的理念有着本质区别。中华文化中不仅有“小我”还有“大我”的概念,“大我”是个体与整体关系的体现,是包含了“小我”在内的整体。
 
与现代西方单是“小我”的文化相比,“大我”理念意味着追求超越私人利益实现公共利益的可能——只有“小我”时,个体理性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当“小我”和“大我”成为“我”的一体两面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再是个体唯一的理性追求,可引导和鼓励不同主体追求“大我”利益。也就是说,规划对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的追求过程,不再只是私利之间的竞争和博弈,而是可以通过建立适当的原则和机制,在保障个体基本利益的基础上,引导不同个体追求公共利益。这种强调共识的规划过程所产生的公共利益,将有助于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梁先生的“城市人”理论,为这种原则和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思路[1]

 

参考文献
[1] 梁鹤年. 旧概念与新环境——以人为本的城镇化[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2016.
[2] 梁鹤年. 经济·土地·城市——研究思路与方法[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8.
[3] 梁鹤年. 公共利益[J]. 城市规划, 2008(5): 62-68.

[4] 费孝通.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1.


作者:李媛,加拿大女王大学地理与规划系,博士研究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城市规划
 
本篇是梁鹤年教授在1995年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两种政治思想在城市土地开发上的内在逻辑分析。分析的内容有二,一是土地规划与管理,二是土地增值的处理。
 
城市规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有着明显区别。市场经济是一个以市场自由买卖价格作为客观标准去解释和调节供求关系的经济体制,但市场经济的缺陷会带来各种“公害”和社会不均。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信市场是“无形之手”,可把经济效益带到最高水平,并按竞争原则来分配社会的资源和财富。只有在资本家利益和资本运作受到影响时,资本主义政府才会干预市场经济缺陷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资本主义政府的土地规划和管理都是“反应性”的而不是“主动性”的[1]。在土地规划和管理中,各相关利益者往往陷于“合法性”的争论中[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否定市场是万能的“无形之手”,但肯定市场经济有助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政府在维护整体利益的前提下有责任干预市场的“自由”运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规划的政治意识是鲜明的,即整体(大我)利益为上、个体(小我)利益为下,规划技术是为了鉴定和执行整体利益。换言之,规划是有相关利益者认可的原则、程序、标准、技术,以整体利益调控个体利益。土地规划和管理是保护和发展整体利益的合理、合法手段。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规划与管理是主动的[1]

参考文献

[1] 梁鹤年. 经济·土地·城市——研究思路与方法[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8.


作者:韩汉白,加拿大女王大学,博士研究生



《经济·土地·城市——研究思路与方法》目录


经 济

人家的月亮

外国的泥土

政策分析
比较研究:论方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一些理论与实践的探讨——经济三部曲之一

可持续性消费经济:两个循环,一个手段——经济三部曲之二
经世济民——经济三部曲之三

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些考虑

流域发展模式的选择

西部地区开发战略——来自国际与加拿大开发经验的一些启示

农村发展与市场经济:一套理论分析与一件实际工具

解“三农”之困

经济与几何


土 地
中国特色的经济模式与国土开发:几个政策上的意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城市土地开发上的意义
在耕地转建设用地中保护耕地、保护农民利益及提高土地市场经济效率的建议
集体土地股份化:一个互利互律的耕地转用补偿和土地整理分配处理办法
指标拍卖(竞投)的一些想法


城 市

精明增长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
规划战略:来自生态学的启发
城市理想与理想城市
内与外、大与小、凹与凸——一些城市与规划随想
高与低、快与慢、新与旧
城市规划的和谐与适度
城市设计与真善美的追求——一个读书的构架
可读 必不用之书(一)——顺谈操守
可读 必不用之书(二)——顺谈情况含糊和感情矛盾
可读 必不用之书(三)——顺谈“法”与“字”
哀公问政——孔孟思想对规划理论的启发
“孟子见梁惠王”与城市规划



相关阅读

《旧概念与新环境》读书心得【连载】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读书心得【连载】

梁鹤年先生课堂拾锦 · 关于普世价值


编辑 | 顾春雪
排版 | 张祎娴

——to be continued——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