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辩和好胜你能分得清吗?
好辩是一种行为模式,是外在形式,好胜是一种心理取向,是内在品格,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然而很多人往往把二者等同,一见到好辩的人,就认定其必然好胜。
事实上,虽然好多好胜的人的确喜欢争论,很多喜欢思考并不好胜的人同样喜欢辩论。
前者好辩因为想赢,必须得”争“;后者好辩因为要检验自己思想是否合理,而争论无疑是最直接的论证途径,所以热爱辩论。
苏格拉底就喜欢辩论,但他显然是最谦虚的人,因为他知道自己其实什么都不知道。
沉默也和好辩一样,是一种外在形式,沉默的人中当然不乏深刻者,但有些人沉默恰恰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思想不受挑战,从而可以不反省自己,保护自己思想的”正确“。
当然还有各种其它原因,无法一概而论。
所以同样的内涵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同一种形式下可能有非常不同的内涵。
然而人为何如此喜欢把形式和内在划等号呢?
原因大约就是“省事”,或者说大脑懒惰。一个形式下一定是一种内涵,简单易懂的模式,于是就接受了。
当然,这只是原因其一,更重要的原因大约还在于一方面大脑懒惰,二方面人还不能忍受自己是无知的这一现实。
不接受自己无知的最明显的逻辑大概是:无知等于愚蠢,愚蠢就等于没有生存竞争能力,就会导致活不下去(那是多么地可怕)!
于是好多人就总是想法设法找捷径尽快达到“有知” ,把自己打扮得智慧点,从而产生安全感。而在形式和内在之间划等号就是这样一个简易的捷径。
群体思维方式,比如对人做群体区分从而判断其特征和价值,也是一种从形式到内在的简易判断方式。
黑人怎样白人怎样,中国人怎样美国人怎样,等等。不否认人的群体之间有整体区别,但每个个体的人却有非常复杂的个性,有时候人必须排除群体的印象和偏见,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个体。
所以,要真正了解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内在真相,我们不能 - 或不能仅仅从外在形式去下判断,而是要放下自己的既存理念,用一个几乎真空的大脑,新生儿一般的眼光,去接受这个人或这件事带给我们的信息。
然而,这种客观的观察和认识态度显然要求我们具备随时否定自己既存观念的能力,而这又是很多人不情愿做的,因为前面提及的原因(不安全感)。
由此,简化了的思维方法因其容易掌握的特性,结论的迅速,总是深得大多数人喜爱,尽管其导致的多是错误的结论。
也许,这就是人类社会总是充满恶斗的原因之一?
岁月悠悠,历史轮回,关注分享留下你的记忆!
写历史比较敏感,难以把握,为防止失联,可以加张老师聊史个人号:
lily39679
或扫描下面二维码备份一下防止失联,有些文章发不了就发下面号朋友圈了。
(张老师海外聊史公众号:HISTORYCA,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回顾历史(五): 德国为什么在1941年6月进攻苏联? 教训?
长按二维码关注张老师海外聊史公众号:HISTORYCA,每天更新历史
---------------------------------------
要是不瘦下来,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美!加拿大原装进口 Organika藤黄果胶囊瘦身减肥 降低体重,轻松享瘦,拒绝肥胖,增强饱腹感,安全不反弹,加快脂肪代谢。使用者反馈:自从吃了这产品以后已经减了差不多20斤了,让我每天能非常自信的出门,现在不但肚子游泳圈没了,手和腿腿都比以前细了很多,特别是脸已经消了一圈,穿衣服都比以前好看多了,准备坚持吃下去,相信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