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盘门古堡:江南梦境的绝版之最(陈与)
苏州盘门古堡不如拙政园、虎丘、狮子林等著名景点,但对于生活在重庆的我来说,江南水乡的呼吸体温,都是我殉情的广泛专制。苏州园林的小桥、流水、人家,都是我急切深入的路途。
苏州盘门古堡:江南梦境的绝版之最
作者:陈与
当我们身处苏州时,在一泓碧水的亭台连廊、在曲径通幽之处的水畔,让我们精神大振,一扫疲劳之苦。我们在快乐水色中,还是在水岸之上,苏州古代的城门,城墙、古堡,好像都有水的重量,它们把自由的水携到的巨大树叶之中,组成江南的午睡之梦,组成江南的山光水色。
水是盘门古堡的重要的部分,是盘门古堡的巧妙艺术,而苏州的河网给了盘门古堡的智慧力量。我们听导游说,在苏州的很多地方,与几百年前一样,坐上摇橹木船,可以直接进入盘门古堡的各个角落。如果顺着水道,就是几步一座桥,要么跨过,要么桥下是盛开的荷花,或是几尾肥硕锦鲤。当时间慢下来的时候,河堤上,从窗口传来苏州的评弹曲调,弹琵琶的手指如波动的河水,让人不会轻易离开。
盘门古堡在苏州的西南方向,始建于春秋吴国,公元514年间,虽经历代改建修筑,但位置没变。根据天象,盘门古堡的吴国在辰位,越国在已位,因两国刻作了一条蟠龙,面向越国,以示和平之意,故名“蟠门”。后来,因盘门古堡里的水萦纵横交错,便改称了“盘门”,意谓是水陆城门都可并存。相传,著名的旅游家,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曾绕城巡视,登上盘门古堡的城楼。
从盘门古堡的北门进入,迎面扑向我们的就是瑞光塔,这座宋代古塔,始建于247年,原有13层。宋代1008年—1016年间,重建后改为7层,高43米。瑞光塔高44米、形体古朴、是砖木结构阁楼式塔。有层檐、由外壁、回廊和塔心组成。塔体由下向上,逐层收缩,轮廓曲线,质朴秀隽,保存了唐宋时多层塔的结构特点。
1974年,在瑞光塔的第二层窖穴,考古人员发现了北宋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的年号题记。可以肯定,现存的瑞光塔的塔身,是北宋初期遗物。由于瑞光塔就在盘门古堡,傍近大运河之滨的吴门桥,日照夜影。当曙光初临时,一道道霞光射向塔体,无论是暮色苍茫,还是落日余辉,它们都照映塔顶。如果我们循梯登塔,临空远眺,可以欣赏江南水乡的如画风景,可以欣赏尽收眼底的吴中风物。
让我们彻底震惊的是,气势雄伟的盘门古堡,对峙着两道城门,而两道城垣构成20米的方形瓮城。古时的守城将士,有时故意放下吊桥,诱惑敌兵来到城下,这时,守城的将士就在城楼上放箭、坠石,宛如形成了“瓮中捉鳖”的态势。在盘门古堡城门的北面左侧,有一条跑马道,直抵城楼顶端。
在城楼顶端处,有一座巨砖铺成的宽阔平台,在这里,既可以看到陆门、水门、瓮城的结构设置,还有锯齿形的雉碟、女墙、射孔、闸口、关石、开井(防火设置)和眺望台。在飞檐翘角的城楼前方,守城将士架着土炮,与陆城门毗连的水城门,是沟通盘门古堡的水路通道。这两道水城门,用花岗石构筑,有高大的城洞,可以两船并列而过。每一道水门,有巨型闸门控制水流。盘门古堡的水陆城门面临京杭大运河,车马出入,彩幡飘扬。
我们站在盘门古堡,发现在旁边的吴门桥,实际上在盘门城墙之外,它把苏州分成两个时代。在城外的苏州,没有太多光鲜的建筑,让昏黄的砖瓦诉说着历史城市的厚重。始建于北宋的吴门桥,为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重建,因地处水陆要冲,有吴中门户之意。吴门桥横亘于波滚滚的大运河之上,桥洞高大,是一座大型的单拱石桥。
京杭运河水依然清澈,吴门桥的倒影,在水面上画出了一个完美的圆,映出波光。那些通过吴门桥的大小船只,往来如梭,打破了平静的苏州。我们走上吴门桥,摸着已经斑驳的桥栏,举目水环水,桥接桥,河道纵横,恍如置身“船在波上游,人在画中行”。让我们难忘的是,我们走进盘门古堡就像走进了苏州园林,穿越历史长廊,显得轻灵幽雅,亭榭楼亭高低,梅兰竹菊葱郁。
那些曲廊长堤、粉墙黛瓦、洞门建筑,把假山、石景、水池、花木组成江南水乡,把住宅、祠堂、园林等,巧妙地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的效果,吸取景色,形成层次丰富、错落有致的色彩体系。以水见长,重檐迭楼、曲院回廊和疏密相宜,让盘门古堡如此真实自然、容易亲近。
我们经过假山,踏上小巧玲珑的石拱桥,桥下是一池荷花,背后是一座楼亭,恰如其分地烘托着宁静。这不知名的楼亭,矗立在翠绿的草坪上,攒尖戗角,重檐八面。我们在片刻之间,迎面又是一座楼亭。据说,为何苏州园林甲天下?是因为古代苏州园林的园主,有的是朝廷大臣,有的是封疆大吏,有的是外放州县的节度使,他们在外“安邦济世”地劳碌多年。当他们卸任还乡,风俗清雅,物产丰富的苏州,成了达官贵人选择的最佳地点。既可以享福,又可以避开政敌。他们秉承佛教的“空无学说”、道教的“出世思想”、儒家的“隐逸主张”,以“避世、悠闲、淡泊”为主,在独立小天地里实现自己理想:“扁舟一叶,浪迹天涯,人迹罕至,方为我家”。
在盘门古堡的长廊里,我们注意到长廊的缕空图案,有精雕细作的龙凤呈祥图案、有送子观音图案,还有竹子、梅花、菊花、荷叶图案,宛如一幅幅剪纸。走在长廊漏窗里,随着漏窗花色的更换,景色变幻。而漏窗上的水纹和冰棱纹,叠印波纹。从漏窗的花纹里望去,池面宽广,景色秀丽。在亭台楼阁之旁,在小桥流水之上,在古树花木之间,有一些小塔,虽不高也不雄伟,这是因为地势是东西长,南北窄,有一种压抑感,于是用低洼的地势凿池叠山,用假山遮住两边的围墙,给池面留出空间,让人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
穿过丛林,我们越过小溪,步上石阶,在这里歇歇脚,看看景,静静心,“看似一幅画,听着一首歌”,用在盘门古堡一点不过。有人说,盘门古堡像苏州园林的楹联,或是“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通俗绝妙。我在一片荷花池前停下来,从水面直观过去,有一座飞檐翘角的楼阁,环水植柳,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映花影。浮在荷花池的那座楼阁,似乎是一条木船,缓缓行进。
我们走在盘门古堡的石拱桥上,心怀感动,只要踏上去,天空光线好像一道弧形,映在水里,水波荡漾,犹如彩虹,一条小河从桥下穿过,扑面而来,那些盛开的清香荷花、楼阁庭院、匾额楹联,都在水里折成明月清风了,谁不醉心?谁能拒绝这里?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
陈与 (重庆知青)原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二团十营机务连文书。
重庆渝中区作协副主席,重庆文学院首届创作员,重庆某杂志编辑记者。
从1982年起,在国家级核心文学刊物《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刊》《作家》《四川文学》《红岩》《滇池》《绿风》《莽原》《春风》《鸭绿江》《青春》《现代作家》《花溪》《关东文学》和台湾《创世纪》《双星子》《葡萄园》等杂志,发表作品1000余首(篇)。1993年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情不自禁》诗集。2002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亡命缅甸》200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抒情长诗《时间对话》。1988年获全国三峡杯诗歌大奖赛二等奖。1992年获全国冰雪杯诗歌大奖赛二等奖。2000年获《诗刊》新世纪诗歌大赛优秀奖。
“孽债” :留在红土高原上(陈与)
【历史镜像成为生死绝恋】原云南西双版纳知青北上请愿团40周年聚会(陈与)
【荣获2019中国知青作品全国大赛一等奖】组诗:在兵团劳动中的爱情( 陈与)
怀念西双版纳( 陈与)
知青纪念碑 (陈 与)
红土硬汉(陈 与)
【组诗】逆向飞行,让大爱驰援武汉(陈与)
【组诗】众志成城,向新型冠状病毒宣战 (陈与)
橡胶树凤歌凰歌(陈 与 )
草房母语(陈 与 )
芭蕉林风月(陈 与)
流泪的甘蔗林(陈 与 )香瓜随想(陈 与 )
偷窥姑娘(陈 与 )
芒果情韵(陈 与 )竹林生香(陈 与 )
山桠果:在一串鲜丽中(陈 与 )
木耳听声(陈 与 )菠萝秘境(陈 与 )
木薯消失(陈 与 )
惧怕老梭边咸菜(陈 与 )
七宝古镇:大上海的江南水乡(陈与)杭州湾大桥:让大海和钱塘江奔来汇合(陈与)
上海大观园:把红楼梦搬到淀山湖畔(陈与)上海苏州河:地标影镜的外白渡桥(陈与)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5646361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