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工“制度”何时休》另六篇(卢忠雁)
《护工“制度”何时休》
另六篇
作者:卢忠雁
《护工“制度”何时休》
曾几何时,住院以后,特别是难以动弹的病人,要喂药以及照顾,一律实行了护工“制度”。这护工,要管理好几个病人,往往忙碌之中,会顾此失彼。
由此,这护工的工资,日见涨价,现在每一天要150元至200元了,这是一笔不少的负担。
过去,这一护工的“活计”为护士的干活。而今,却成为护工的“制度”。如此,增加了病人的负担。
早就有不少人,在相关的会议中提出过,但至今未见“改革”掉这一护工“制度”。
这一护工“制度”,据说是“创新”的产物,然,实践中,是损害了广大老百姓的“产物”。老百姓喊吃不消,当休矣。不知何时才能休呀,耐心地期待着!
《注意保暖》
一早醒来,友人们发来的信息,季节已到大冷天,要注意保暖之。是的,注意保暖。年轻时,对于大冷天,似乎不感觉冷。那时穿的少,尽管寒冷的风吹来,不咋样的。而今,人到中年渐渐地向老年进发。冷不丁,就在这一进程中,对于寒冷,有点吃不住了。年轻时,再冷的天,也不喜欢戴帽、戴围巾和手套的。
当下,大冷天的,外出,就要全副武装,不得不注意及时加衣。对了,疫情之后,外出,更是戴口罩,成为了习惯。倒不要说,疫情之战后,养成了带口罩,那得感冒、咳嗽的比例要少一些。
注意保暖,这是大冷天必须做到的;还要注意忽冷忽热之状况:这就是在外穿的厚衣服(衣服穿的多),到了家中,特别是开热空间时,要脱掉一些衣服。还有的外出参加活动,到了室内,要脱掉一些衣服,活动结束,再穿戴整齐外出。
还有要注意一下:大冷天,不宜一大早的去锻炼;也不宜一大早的去集贸市场、大超市去买菜之类。等太阳高照,天气暖和些,再外出去才是。
当然,对于上班族,不得不赶去,那就要“全副武装”穿的整齐而为之了。四季轮回哟,注意冷热的环境,穿的啥衣服啊:得及时调整好,不可小觑之。
《百衲衣》
“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一切重建,宛若新生。2009年5月12日,1岁生日,108个罗汉娃齐聚罗汉寺。3岁时,108个罗汉娃的父母将孩子出生时的床单剪下一块,用108块布料拼接成一件'百衲衣'作为礼物,送给了素全主持,以表深深的感恩与祈福。之后每当孩子们在罗汉寺重聚,主持素全都会穿上这件充满感恩的百衲衣。”
百衲衣,充分体现:大难之时,各种教规,都要以人为本,救命要紧。人们都担心寺庙主持会不会接受?因为见血、见杀生之举的状况,与之“格格不入”。拒绝,是天经地义的;然,出乎意料之外,却欣然答应,一切又以人为本,一切以人出发,就可为;就可以。于是乎,腾房屋,可烧煮,一切的一切为油盐酱醋咸的凡人生活,提供必要的条件。有怨言吗?被责怪吗?让其说吧,大难临头,就要以人为本,为人是第一位的大事情,其它可以忽略不计。
百衲衣,充分体现:大难之时,没有私心,团结一心,互为支撑,协作合力。108个宝宝平安诞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其中,有不少困难,又有诸多曲折,都一一克服并战胜之。
百衲衣,充分体现:大难之时,抱团取暖,谱写诗篇,感恩感德。这个故事,不,是活生生例子。而今,百纳衣的故事在延续:那新冠肺炎之战的种种生动人心的事例,难道不是吗?!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一百零八》的电影吧:重温其温馨的“家园”,温暖的“怀抱”!
《呵呵、哈哈》
读微信,其中一句话说:“我们常常把爱你的人的关心,当做家常便饭,却把路人甲的随口一句话语,当成满汉全席。”
是的,我们对于亲人或亲近的人,往往以为是应该的,不必去感谢;或曰:没有感激之心。只有对外人,倒相反客气有佳。这是怕失去朋友,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会在说话以及付诸行动而格外小心翼翼,又由此会格外的珍惜。
朋友甲,对人豪爽,凡与之相交的朋友,没有不说其好的,这就是在交往中,对人接物拿捏的到位,善解人意的说话或行动,赢得一致的好评。随深入交往之,遇到了其亲戚家的人,反映却截然相反。说是对亲戚家的人,相当扣门,并举出了不少的具体例子,令人失望也。
朋友乙,对于钱财是比较看重的。但,又喜欢交朋友,在对待亲戚家的人以及朋友之间的交往,看似较为大方得体。每每要应酬为送礼金多少而纠结。一日,为亲戚家的人办喜事一事,为了面子,送得多了一点。于是乎,一个阶段来,心里不美气。然,一说之,传来传去,闹到办喜事的亲戚不开心。
我们习惯于他人对自己的好;一百次的好,欣然接受;只要有一次不佳,就恨得咬牙切齿,纠结万分。然对所谓的朋友,发了一次红包,哪怕是抢到几毛钱,却知道在微信中写上感谢的字句,或发笑脸而谢之。咋会有天壤之别的态度和行动呢?何以会如此呀?思来想去,只能呵呵,哈哈,一笑了之了!
《医院是否能更为人性化一些》
听文友说,前不久,去上海的一家大医院去看病(主要是大病以后,去开中药)。因为早上得挂号,要早上7点才开始。由此,大门要到近7时才得以开启。这大冷的天,去医院看病的人多,又,大多是老年人,就在这大门外排队等候。是的,而今仍是“非常时期”,防传染不能掉以轻心。
但不管咋想,窃以为,上海的各大医院,应该人性化一点,当适当提前一点时间,让就诊的人,可以早一点进医院,在挂号处等候,有座位可休息;而不是按照“死的制度”严格执行之。毕竟,严寒里让老人们挨风受冻而不让进门,总有点欠缺吧?
写到这里,想起我在去年的大热天,因发痛风病,经人介绍,到上海的一家专科去看病。当时是大热天,也是因为路线远的缘故,老人们早早赶之医院,挂号要7时才能挂;被迫在大热天的气温中排队。一些老人说:“已经生病了,如此看病真正是吃不消”。这类事,各大医院相当普遍,得有必要改进一下。
医院作为“特殊服务”的一项工作,当更为人性化一些,以更好地服务,服务于民,便民于人。那么,就从人性化的这一提前开放大门细节上化功夫做起吧。
《从牛犇回农村养老而感之》
从报道中得知:牛犇老师从与儿子、女儿一起过,到进养老院、最后回老家养老。从中,牛犇老师谈及自己的体会:与儿子、女儿住,总因生活习惯以及观念之不同,生活在起,有点累,不得不选择了到养老院住;然,养老院又是要规范化管理,一切的一切,得以制度保障之。
故而,对于老人要有些许自由的来说,那就有点压抑了;那日,牛犇老师去了一趟老家,碰到了许多亲戚,住了一个阶段,感觉那里生活相当不错。于是乎,最后拍板在老家买房养老了。这一个养老“三步曲”,感觉是“一步一个脚印”走了过来,才真正地找到了适合牛犇老师的养老方式。
有牛犇老师的养老一事,想到了我的一个亲戚,其老家在河南。他也是先与小辈住,后在老家养老,住在老家小辈的家中。他说,老家亲戚人多,这家走,那家玩,感觉有聊不完的话。也可高兴时,开着电动的小拖车兜兜玩玩的。总之,不感到寂寞。唯一缺憾的是:看病不方便;如果能够早一点看病可以全国医保“通用”,那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人啊,一旦到了退休以后,随着年龄上去,不是你愿意不愿意,如何养老,这是一个你必须面对并立马得进行选择的事情。当然,选择何种养老,是你的权力,选择你适合的养老模式,这是因人而异的,不可强求之。
《团队精神》
一个地方,不,一个单位,或一个家庭,有团队精神,就能谱写美丽的诗歌,英雄的赞歌。今我就要唱一曲我居住的小区好之歌。 自从搬进新小区后,虽然,小区规模不大,但总体感觉好。
好就好在:该居委会是个具有坚强战斗堡垒的组织,这就是党组织发挥积极的作用,使之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之。
幸福是拼搏出来的。正是我小区的优秀成绩,为培养年轻的干部,提供了新鲜血液:
从去年一位年轻的姑娘,被调到真新街道办事处工作;新年之始,我小区的沈副书记,到新社区去履新职了,独当一面,全面负责领导“一方疆土”,好。
成绩唰新:
2名年青的姑娘被发展入党,可喜可贺!事业的接力捧,一捧又一捧,传承优良传统,使工作有声有色,这是一个有团队精神的团队,由此带领我们奋发有为,奋力前行。
说了半天,是哪儿的社区啊?是嘉定区真新街道金鼎社区呀。愿新年有新气象,新年有新成绩,期待着!
(图片来源网络,图文无关)
•作者简介•
作者系江苏省大丰县海丰农场安丰分场一大队的上海知青
荐读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