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识卡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的古诗词

庚子年腊月廿三 乡村规划与建设 2022-08-07

全文字数 | 6333

阅读时间 | 19 分钟


专栏小卡片

历史文化名村是指那些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其核心资源包括文物历史建筑、历史街巷、历史环境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文化地位与文化价值。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于2020年开始推出历史文化名村知识专栏,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靳东晓教授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冯新刚教授共同担任专栏主持人,为大家分享相关科研知识。


专栏主持人

 

靳东晓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总规划师

从事城乡规划设计、研究工作30余年,曾主持、参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模式及政策》(中财办)、《全国村镇规划建设与管理》《我国大城市连绵区的规划与建设问题研究》(中国工程院)、《全国重点镇动态发展研究》《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十三五”规划》《城市用地结构和人口规模的研究》(住建部)等研究;参与了住建部重点镇、传统村落、特色小镇遴选认定等工作。


专栏主持人

 

冯新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委员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

住建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  委员

住建部农房与村镇建设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本文作者

 

李志新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研究所  高级城市规划师

研究方向: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设计研究

古诗词是乡村的点睛之笔,借诗人笔下千古传唱,古诗词又可以为我们展现古代乡村风情习俗,虽然现在只能看到历史文化名村明清的风貌,但是那些古诗词让我们在当代得以窥见汉及唐宋乡村风情,又有许多古诗词并未明确记载位置出处,给当代人增添了谜团,也更因此多了村与诗的意趣。

01

杏花村里

趣诗多

书画家笔下的杏花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关古诗与村落的互为映衬的案例莫过于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杏花村也因此成为美酒的代名词。这里的杏花村一种说法为湖北省麻城市歧亭镇杏花村,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著名诗人杜牧在外放黄州任刺史时途经杏花村,有感而发。


歧亭处于洛阳至黄州的要道上,《黄州府志》记载:“杏花村在歧亭,有杏林、杏泉,陈季常隐居处。”杏花村的酒也另有记载,《麻城县志》记杏花村酒为“黄酒”,“纯以糯米酿者,其曲内无血肉品,故酒味最醇。漉净余滓,入瓷瓮固封贮之,经年色黄,味尤美。”


杏花村古有民谣:


三里桃花店,五里杏花村。

店中有美酒,村里有美人。


这首诗有自然和人文风光,有问有答,有场景人物,成为书画中人最喜欢的题材,成功晋级为村落的IP,全国出现多处杏花村,这也代表了村落的文化复兴。

北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谪任黄州团练副使,他沿着杜牧的足迹,与隐居杏花村的陈季常不期而遇,尔后两人多次互访,相交甚笃,留下了《古文观止》中的名篇《方山子传》。


当时陈季常家中养着一群歌妓,每当宴请宾客,不时叫歌妓出来跳舞助兴。陈季常的妻子柳氏,生性暴躁好吃醋,每当家中莺歌艳舞时,就醋性大发,用木杖敲打墙壁,还大喊大叫,搞得陈慥在宾客面前根本下不来台。于是苏轼作诗一首取笑陈季常《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东坡先生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铅。

黄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鬓无由玄。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谁似濮阳公子贤,饮酒食肉自得仙。

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

门前罢亚十顷田,清溪绕屋花连天。

溪堂醉卧呼不醒,落花如雪春风颠。

我游兰溪访清泉,已办布袜青行缠。

稽山不是无贺老,我自兴尽回酒船。

恨君不识颜平原,恨我不识元鲁山。

铜驼陌上会相见,握手一笑三千年。


数年后的元祐年间,临川才子谢无逸过黄州关山至歧亭杏花村馆驿,以五步成词,题词于馆壁《江城子》:


杏花村馆酒旗风。

水溶溶。扬残红。

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

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

粉香融。淡眉峰。

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

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在贬谪黄州时到歧亭古镇看望陈季常,写下了《发歧亭宿故镇》诗三首。


有关杏花村的另一说法是指安徽池州秀山门外杏花村,池州杏花村的说法最早见于清代贵池县人郎遂所写的《贵池县杏花村志》。唐会昌四至六年(公元844-846年),时任池州刺史的著名诗人杜牧春游杏花村,在黄公酒垆畅饮美酒后,触景生情,写下此诗。“黄公酒”的创始人名叫黄广润,是唐朝有名的酿酒师傅。他以千年黄公井的井水酿造出的美酒,醇香馥郁,一时享誉江南。


清《杏花村志》记之:“酒垆茅舍,坐落于红杏丛中,竹篱柴扉,迎湖而启,乌桕梢头,酒旗高挑,猎猎生风,令人未饮先醉。酒垆院里有一口‘黄公井’,水似香泉,汲之不竭,用此水酿出的酒,为时人所争饮。”


明代池州的顾元镜(字韵秽)赋五律《杏花村》云:


牧童遥指处,杜老旧题诗,

红杏添新色,黄垆忆旧时。

远山层作画,好鸟解吹箎。

偷得余闲在,官钱换酒卮。

02

桃花潭岸

访诗仙

唐人诗意图赠汪伦  亚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赠送好友汪伦的一首诗,作诗地点是安徽省泾县桃花潭历史文化名镇。这首诗千古传诵,美了桃花潭,赞了汪伦。而关于作此诗的桃花潭,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尚有更多内容。


李白平生豪爽好游好酒,这是世人皆知的,来桃花潭结识友人欢聚留下的诗作也十分丰富,通过抽丝剥茧,我们梳理出更多的细节。


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李白应从弟宣城长史李昭邀请来到宣城,受到热忱接待,在宣城等地逗留一段时间,并在周边访友游览,在次年来到泾县,拜访了族弟李谆,泾县县志有记载李白的到来。


李白在泾县期间沿江游览,有“泾川三百里”,“佳境千万曲”的形容,并且有多首诗描写自泾县沿陵阳溪、高溪等所见美景。桃花潭地处青弋江上游,紧邻太平湖,此处山环水绕,江湾又有洲岛,为一江风景妙处,有十二佳景。


李白游览桃花潭还另有情由,《早过漆林渡寄万巨》中有诗句即因拜会万夫子万巨来此:


因思万夫子,解渴同琼树。

何日靓清光,相欢咏佳句。


诗中同时描写的还有一路上的美景:


西经大蓝山,南来漆林渡。

水色倒空青,林烟横积素。


万巨居住在桃花潭西岸的万村,祖籍扶风,南北朝时期来泾县,因喜爱桃花潭而居住在此。

桃花潭万村怀仙阁(图片来源于网络)

万巨与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中的卢纶、韩翃都有交往,学识渊博而又淡泊功名,深居简出,曾捐资讨逆,因才被举荐但推辞了,被李白称为“扶风豪士”。李白又豪爽而好交友,对于万巨仰慕而愿交往,来桃花潭主要是拜访万巨的,希望共同欢饮吟咏诗句。李白来拜访最初是没有见到万巨的,于是在给朋友的诗中诉说“我游东亭不见君,沙上行将白鹭群”,此后也有见到,“巨公忽日星驾催,翩翩仙棹登蓬莱”等诗句中描写万巨热情接待,证明了李白并不止一次来桃花潭拜访万巨。


而赠汪伦诗中的主角汪伦,在此之前李白并不认识。李白在《过汪氏别业二首》其中写道“畴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可见在见到汪伦之前李白也对汪的“好贤才”有所耳闻。


汪伦为唐越国公汪华玄孙,为名门望族,《汪氏义门世谱》内明代宁国府旌德知县宋常写序并提及“汪伦乐清隐而名声籍”,即汪伦喜欢清隐而且有良好口碑。汪伦当时大概也是在村中隐居,南宋杨齐贤《李翰林集》中注:“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酿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此中汪伦还是作为乡贤隐居在此的,那么汪伦和同时期的万巨也必然相识,同为名士结识李白自然顺理成章。


别业在当时是豪士名门的文化活动中心,李白在诗中描写别业中的美景:


其一

游山谁可游?子明与浮丘。

叠岭碍河汉,连峰横斗牛。

汪生面北阜,池馆清且幽。

我来感意气,捶炰列珍羞。

扫石待归月,开池涨寒流。

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


其二

畴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

随山起馆宇,凿石营池台。

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

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

恨不当此时,相过醉金罍。

我行值木落,月苦清猿哀。

永夜达五更,吴歈送琼杯。

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

日出远海明,轩车且徘徊。

更游龙潭去,枕石拂莓苔。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秋季,诗中描写了汪伦的别业被连绵的山岭包围,别业面朝北山,内部随地势建亭台馆宇,凿山石开水池,引寒泉入池,以石铺小径,园内种植石榴荷花,环境幽雅清静。李白与汪伦等人在此饮酒达旦,诗歌欢唱。以及这首诗透露的另一个信息就是,李白是秋季来桃花潭的,与汪伦等人欢饮,诗歌中所说的桃花潭并不是桃花盛开的春季,这也是后人绘画经常误解的地方。


诗中的另一项活动踏歌,所描绘的则是唐宋时期非常盛行的一项娱乐活动。踏歌是一项古老的舞蹈,大家一起用脚踩着节拍群舞欢歌的形式,宋代马远所绘《踏歌图》表现了一行乡人在山路欢唱情景,更具有民间色彩。

宋 马远 踏歌图局部(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经常传说的是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唐天宝年间,泾县豪士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南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写信给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到了泾县,汪伦巧妙的回答说:“桃花是潭水的名字,万家酒店是店主人姓万。”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李白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写下这首诗给汪伦。


袁枚的记载带有较多杜撰成分,从诗的表达中可以了解到李白来万村是拜访万巨公,在此之前李白并不认识汪伦。这场戏剧性的趣闻从何而来呢?大概来源于《万氏族谱》中所载的《访巨万公吟》:


汪伦说话甚奢华,命子提壶问酒赊。

七里哪寻八里店?孤村唯有一桃花。

漫行陌下崎岖路,遥望扶风豪士家。

曾到街头无酒卖,万村渡口实堪嗟。


公元762年,李白卒于安徽当涂县,不久汪伦也去世。汪伦去世后,初葬青弋江北岸,元代时墓穴被发掘破坏。清代于原址重修,1958年再度被毁,1985年迁建至青弋江南岸,也就是现在汪伦墓位置。

桃花潭 宋文治绘(图片来源于网络)

桃花潭镇原名陈村镇,经李白的一首诗桃花潭声名远扬,1999年才正式更名桃花潭镇。桃花潭名字的由来也不是因为现在人们理解的两岸种植桃花,而是因为青弋江在这里遇到山峦巨石阻碍,左冲右突回环激荡,冲击出来的潭水形似桃花,古人因势象形命名,这也体现了古人对大自然的美感更为含蓄而有文化品位。


现在的桃花潭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由青弋江东岸的南阳古镇、翟村和西岸的万村构成。东岸以江边的踏歌岸阁为起点,有水东老街、梦潭轩、南阳镇门楼、文昌阁等古建筑群,西岸隔江遥望有怀仙阁、义门、万家酒店、扶风会馆、万村老街等古建筑群以及汪伦墓,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桃花潭镇著名的古建筑文化景点。青弋江在此段蜿蜒回环,江心有一处绿洲,两岸徽派传统建筑的粉墙黛瓦与远处的青山相衬托,如同桃源仙境。

03

白居易

茶山游

钱松岩太湖渔村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环太湖周边是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密集的地区,这里的自然和人文风情更易入诗入画。


唐代诗人白居易“尝羡吴兴每春茶山之游,洎入太湖,羡意减矣。”在太湖春游茶山之时,在明月湾作诗《夜泛阳坞入明月湾即事寄崔湖州》:


湖山处处好淹留,最爱东湾北坞头。

掩映橘林千点火,泓澄潭水一盆油。

龙头画舸衔明月,鹊脚红旗蘸碧流。

为报茶山崔太守,与君各是一家游。


诗中所提橘、茶都是太湖特产,只是白乐天游览时节正值春天,橘子尚未成熟,太湖的碧螺春茶则正是时令,品茗与夜游太湖同进行,让白居易不虚此行。

太湖西山明月湾村(图片来源于网络)

04

北方名村

诗词中的

柔肠与豪气

天井关处的古羊肠坂

(图片来源于网络)

羊肠坂为太行八陉之中的古道,历史中羊肠坂有两处,一处为此处所说的壶关县羊肠坂,另一处则是泽州县的羊肠坂。据班固《汉书》记载:壶关有羊肠坂,长三里,曲盘如羊肠然。泽州县羊肠坂尽端有拦车铺、天井关两处历史文化名村,也是孔子回车处,这一段也是春秋时期的太行古道。


刘向《新序》记载: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四年),晋文公重耳东出羊肠坂道,讨伐楚国。由于道路崎岖,晋文公重耳只好从车上下来。士会扛着长戟,站在道旁唱道:


有梨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有梨之杜,生于道周,彼君子兮,噬肯来游,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据陈寿《三国志》记载:汉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冬,曹操平定高干叛乱征讨壶关,来到羊肠坂时,道路崎岖难行,走到七里栈,曹操触景生情,吟出《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白居易也有一首诗《初入太行路》描绘了羊肠坂的路途艰险:


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莽。

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

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

若比世路难,犹自平于掌。


白居易是河南新郑人,这首诗写他初次走太行路羊肠坂的所见所感,从太行和新郑县的位置来看,白居易所行走的是泽州县的羊肠坂。泽州羊肠坂著名的天井关,又名太行关,因关南有三眼自然形成的天井泉而得名,是山西省内的六大雄关之一,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想至晋国,到天井关处而返。


韩愈在诗中描写“是时新晴天井溢,谁把长剑倚太行”,诗中描绘的正是天井关历史文化名村南的天井泉。天井关以南的横望隘,也是这一段古道上的重要关口。唐朝宰相狄仁杰自汴州迁并州路经此地时,登山遥望白云孤飞,便想起留在河阳的父母而怀情吟诗。

天井关处羊肠坂碗子城(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一首诗词,被赞誉为“秋思之祖”,是元代马致远有一首著名的描写京西古道村落景致小令《天净沙 ·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曲子一口气列出京西古道上所见的九种景物,用词简练却意境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实为“乡愁”最直接的表达。京西古道访古,也必口吟这样的诗词才入骨三分。

05

诗歌

装点文人的

乡村梦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

自魏晋之后,描绘乡村田园生活的诗歌不胜枚举,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


明清时期村内居住的乡贤做了大量诗歌,多是描绘村内景致,很多还构成了村落的八景、十景等系列,以田园景致为题材的古诗数量达到顶峰。描绘田园生活的古诗最著名的依然当属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写道: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古诗中描绘村落青山绿水环绕,绿树成荫,以及农田菜畦,乃至园内菊花等景致,将淳朴自然的田园乡村风光描写的淋漓尽致,这首诗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宋代婺源人朱熹在村中隐居讲学做《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既写村内书院景致,又包含着隽永的意味和深刻的哲理,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寄托着诗人对读书人的殷切希望。

06

名村

诗歌中传承

节令文化

徽州乡村社戏“跳钟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早的古诗《诗经》之中描绘乡村生活风情内容也比较多,可以说是我国乡村非遗文化的宝库,《七月》片段: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围,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

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唐宋诗词中有许多内容向我们鲜活地展现了当时乡村的节令活动场景。乡村中除了我们现代所熟知的除夕、中秋等节日,最著名的当属社日祭祀。


社日起源于三代,传承于魏晋,至唐宋时期达到巅峰,元代日渐衰落,清代一些村落中仍然有活动,鲁迅先生的《社戏》就取材于此。


社日是农人的狂欢节,祭祀土地神(社神)的节日,分春社和秋社,乡村中更看重秋社,各地乡村中举行各种活动来祈祷和感恩,祭祀社神、村巫参祭、鼓乐祭祀、社聚餐饮、享社饭、社舞社戏,欢饮达旦。陆游、范成大等田园诗人做了很多描写乡村节令的诗歌。


陆游的《游山西村》描写道: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晚唐诗人王驾《社日》中写道: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诗中描写了村外山水稻田、村中农宅鸡舍、桑田等景物,以及社日人们欢饮的场景。


乡村与诗歌是密不可分的,诗歌描绘了乡村优美的景观,恬淡而又真挚淳朴的生活,农时节令,记载乡村最真实的一面。


诗歌又离不开乡村,它由最真实的乡村情感而发,经劳动人民和诗人之口传颂。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十四五规划中建议保护村落传承传统文化,繁荣文化事业,乡村是诗歌产生的温床,希望更多的文学家多去乡村采风,创作出优秀作品。

 END 

 图文:李志新、冯新刚 

 编辑:孙一休 

专栏研讨

相关回顾

乡村治理

【知识卡片】能人治理视角下的乡村发展

【知识卡片】乡村政策及其执行情况

【知识卡片】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治理——来自主管部门干部的思考

【知识卡片】合理布局公共服务,引领乡村格局优化

【知识卡片】乡村治理的概念内涵


乡村术语

【乡村术语】有关乡村空间的几个基本概念

【乡村术语】村庄“国字号”头衔知多少?


乡村旅游

【知识卡片】乡村民宿

【知识卡片】中国乡村旅游产品类型

【知识卡片】乡村旅游资源特征

【知识卡片】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知识卡片】乡村旅游起源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知识卡片】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海外乡村

【海外乡村】意大利朗格地区的特色农业与文化景观

【海外乡村】当代乡村空间的认知、分析与建构——评《大都市时代的乡村法国》


历史文化保护

【知识卡片】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知识卡片】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知识卡片】我国部分典型传统村落片区简介

【知识卡片】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政策梳理

【知识卡片】中国传统村落的特征

【知识卡片】历史文化名村的概念内涵

【知识卡片】“中国传统村落”的概念内涵


精准扶贫

【扶贫研讨】但文红:哀牢山故事

欢迎交流:rural@planning.org.cn

乡村振兴需要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