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骆玮:新时代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part1 研究
Q骆老师您好,了解到您对生态翻译学有研究,生态翻译学强调翻译是“适应与选择”,意味着译者不仅要适应目的语语境,而且在翻译时要进行选择,在翻译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译者如何进行 “适应与选择”?
A: “适应与选择”是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念,体现出译者的主体意识与主导作用。“适应”体现在译者主动满足整个翻译生态环境的需求,“选择”是译者整合翻译生态资源,通过优胜劣汰,产出最适宜的译文。
在翻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翻译的生态系统不仅局限在语言、文化和交际的层面,还会拓展到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辅助、译后编辑、统计技术以及项目管理等层面。在翻译技术赋能下,译者的主体意识需要不断强化,不进则退,必须要主动拥抱技术,适应技术发展带来的行业变革。随着AI技术的发展,译者的主导作用看似弱化,实则拓展了更多可能性。新技术驱动新职业以及新研究领域的出现,译者不仅担任机器译后编辑或创译角色,还可以开拓出翻译资源的加工整合师,软件本地化工程师或AI语言咨询师等新型职业。因此,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在翻译技术赋能的时代衍生出了新的意义。
Q当前,AI技术飞速发展,诸如ChatGPT等人工智能迅速出圈,抢占头条,有很多评论唱衰某些职业,比如会计、金融和文字工作者。您认为翻译是否会被取代呢?A: 随着AI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我觉得诸如ChatGPT等超人工智能技术确实可以替代部分基础翻译工作岗位,但涉及特定文化语境理解,细微情感捕捉以及创造性的逻辑推理等高级翻译工作,机器目前尚无法完全胜任。任何新兴技术诞生之初,总会给人类带来未知的恐惧。我们不能因为钻木取火会引发火灾,而拒绝文明进步的发生。超人工智能技术也是如此,它们终将在人类不断探索中得到理性的约束。
Part2 教学
Q您在2020-2021年参加翻译技术教学大赛并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可以从赛前、赛中、赛后三个方面谈谈这次比赛吗?
A: 首先,很感谢这次翻译技术教学大赛,为我打开了翻译学习的一个新视角。
对于比赛,我的心得体会可以按赛前,赛中和赛后三个阶段总结:赛前是系统梳理,广泛阅读,确定比较感兴趣且善长的主题,然后深耕细作,发现其独特的知识体系与结构。理论联系实际,尽量用通俗易懂的例子,深入浅出地讲解出来。
赛中客观讲,我自认为现场答辩表现不是很理想,但情绪上还算能保持镇静自若,其实在语言表达缜密性与逻辑清晰度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恐怕也是翻译技术理论还不很扎实的体现,需要继续深耕钻研这个领域,争取更多的学术成果。
赛后总结复盘很重要,我觉得这次比赛是一个契机,让我有机会深入思考翻译工作未来的趋势,技术驱动下的行业颠覆性革新是必然发生的,我们相关从业者要尽早改变思路,拓展视野,未雨绸缪规划好个人发展路径,顺势而为非常重要。
Q您可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谈谈翻译或翻译技术对教师的影响吗?A: 翻译行业的巨大变革引发对翻译人才需求与翻译技能要求的结构性更新变动,受其连锁反应影响,翻译教师的能力结构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演进,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适应社会与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这就是翻译技术变革对翻译教师的最大影响。
从教学角度看,广大翻译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有教学手段等许多方面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要将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纳入教学目标中。技术与翻译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要尽早在培养目标中有所规划。
其次,教学内容要增加与翻译技术相关的各种课程,如:计算机辅助翻译,译后编辑,本地化翻译,翻译项目管理等。
再有,教学方式与手段应提升信息化程度,更具科技要素。与以往语言翻译教学不同,加大计算机上机实践操作,以及项目式教学比重等。
Q当前,各个高校开设的翻译类课程和翻译技术类课程有很大的完善空间,您认为从翻译技术课程设置方面和翻译技术学习资源方面,可以做出哪些改变?A: 翻译技术课程设置应该向专业化,项目化与职业化发展。以往翻译技术课程似乎学生只要掌握几款软件操作或计算机操作就可以了的时代很快会过去,我们应该对标市场上职业需求,按岗位需要的技术能力来细化设置翻译技术课程,因此技术课程也往往是定制化,跨学科的分级课程。
翻译技术学习资源如果可以实现校企联动,将行业实操案例资源与学校科研数据资源整合起来形成资源库,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更全面获得能力提升。
A: 对于翻译初学者而言,我不太建议在机器翻译工具基础上直接搞译后编辑。如果没有大量的翻译基本功训练,没有至少几十万字以上的翻译实践,只一味依赖翻译技术,会最终被技术反噬或控制。没有大量真刀真枪的翻译实践,不会形成敏锐的翻译鉴别力与翻译鉴赏品味。
我们的语言视野会被机器带偏,因千篇一律而缺少语言与文化的多样性。因此,平时练习可以从回译训练开始。找到一篇原汁原味的优秀英文稿件,通过看它经典版本的中文翻译,自己反推回英文,再与原稿对照,便可知自己英文水平高下,这是一种有效翻译练习方法。当然,翻译是一个杂家,需要平时博览中英文书籍,通过同步提升中英文写作水平才是关键。
特别说明:本文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不妥欢迎后台联系小编。
- END -
专访记者:符乃文
推送编辑:濮雪姣
审核:李莹 王明华 周琳 邢薇
项目统筹:邓卓言
资讯推荐
语料库中英分词和词性赋码标注
▶ 技术与工具
▶ 专访
王巍巍:疫情背景下远程口译的挑战和应对
卢家辉、陈晨:口译员在远程口译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 实践答疑
▶ 行业洞察
▶ 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