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袁辉(江苏):服务于乡村教育的热血青年|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

2017-10-26 爱故乡行动



编写按:本文为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系列人物故事,情归故里,共建家乡,让我们相遇爱故乡!


推荐人:

邓丽 2014爱故乡年度人物


推荐理由:

袁辉老师舍弃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来到巴东山区从事支教工作,长达六年之久。他勤勉认真,作风踏实,教育教学方法新颖,成绩优异,备受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上级教育部门的高度认可。袁辉老师用他无私无畏的精神,用自己的才华和对教育的真情,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当代青年支教乐章。


人物简介:

袁辉,生于1988年8月,江苏新沂人,2012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当年9月来到湖北省巴东县清太坪镇姜家湾教学点从事志愿支教工作,2014年3年进入清太坪镇白沙坪小学,仍然从事志愿支教,工作至今。


人物事迹概述:

五年支教期间,志愿者袁辉主动承担大量教育教学任务,发挥特长,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在周围多所中小学开设古典诗词课程,努力传播古代优秀文化;为一位患有“成骨不全症”而不能到学校上课的孩子无偿上门送课,每周两到三次,风雨无阻,已逾四年;争取各种社会力量,包括红十字会、公益基金会、多所高校社团等组织和个人在助学、教育扶贫、长短期支教方面支援本地乡村教育。



袁辉,江苏徐州人,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2012年9月来到湖北省巴东县清太坪镇姜家湾教学点从事志愿支教工作,2014年3月进入白沙坪小学,工作至今。作为外乡城里人的袁辉老师克服了山区的种种外在困难,精神上展现出了优雅和淡然,他是位不折不扣的硬汉。在姜家湾教学点和白沙坪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他始终勤勉认真,作风踏实,教育教学方法新颖,成绩优异,备受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上级教育部门的高度认可。袁辉老师用他无私无畏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乐章。


创新教学方法,传播优秀文化


袁辉在校长期承担多门重要课程,本学年他负责白沙坪小学五年级数学和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是该校课时数最多的教师,而外他还管理着学校的图书室。除了在白沙坪小学的支教工作外,袁辉还无偿为多所中小学的多个班级上各种课程,其中的古诗词课程是他专门从其他教师的书法或写字课索要的,上课内容是他自己编写的“古典诗词精读”教本,该课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加之袁辉老师幽默的语言、洒脱的生活态度,通常同学们只要上过他的一次课便会留下深刻印象。袁老师上古诗词课,使用刚劲的楷体字板书,采用竖排古体写法,凡遇古今字、繁简字、异体字皆作详实解说,诗词意境的师生互动呈现(朗诵和表演)尤为精彩。更为重要的是,古典人文精神的培育始终贯穿在袁辉老师的诗词课程里:高尚的情思、真挚的友谊、清芬的德行……

   


课堂上,袁辉是严肃的老师,但课下袁辉又成了一名快乐的“小学生”,他和大大小小的孩子们一起疯,一起游戏,似乎小时候没有玩够,现在补回来。学生们喜欢他,有什么小秘密,都会把袁老师喊到一边,双手捂成小喇叭,凑在他耳朵边,悄悄跟他讲,他一直都认真对待孩子们这小小的信任。在城市里很难体验到这种快乐,单纯而又真切。这里山清水秀,人民勤劳朴实,这是他来这里的第一感觉。现在他越来越感到这里的迷人和可爱,更加坚定自己当初的选择。


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


“玻璃娃娃”的特别家教


袁辉老师为一位因多次骨折而不能到学校上课的11岁小女孩田艳青长期无偿上门送课(已是第五学年),他每次送课都要骑摩托车走上十多公里山路,遇上大雨大雪或摩托车故障,便步行去为小艳青上课。田艳青家地处山窝,进入道路崎岖难行。田家的生活随着小艳青的多次骨折而雪上加霜:艳青的妈妈右手小时候被烧伤,活动相当不便;田爸爸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在家附近做些瓦工活儿;田奶奶高龄多病;姐姐还在湖北民族学院读大一。艳青刚学会走路时,就因摔倒骨折过一次。在州城医院检查治疗,医生告诉田妈妈,孩子可能是“玻璃娃娃”,骨头易碎,州医院无法治疗。2012年9月,艳青刚入学没几天,放学回家时被狗撞倒,再次骨折。这次骨折后,她不能下地走路了,整天与轮椅为伴。艳青失学,袁辉老师心里感到很惋惜。他知道这个学生很用功,且聪明伶俐。于是袁老师决定为她送课上门。就这样,他成了小艳青的“特别家教”。袁辉老师的辛劳没有白付出,现在艳青的学习进度基本与四年级同学同步了,艳青比以往也变得更加乐观坚强,时常还会做些手工艺品送给袁老师。袁老师成了艳青一家人的挚友。



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义务支教


袁辉还曾多次联系和发动同学、朋友以及南大红十字会、湖北记忆支教助学服务中心等组织给山里的孩子们捐图书、衣物、文具、体育用品等。联系并组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等高校的爱心社团在白沙坪小学和附近山村开展夏令营、帮扶贫困留守儿童等活动,影响广泛。在袁辉的榜样带动下,每学期都有一批支教志愿者来到巴东山村学校从事义务支教事业。

   

袁辉在巴东山村志愿支教已是第六个学年,他克服了重重物质与精神的困难,展现出了一位青年志愿者的良好风貌。他希望在山村继续存在下去,执着而用心地服务教育、服务乡村、服务孩童。


白沙坪小学


推荐阅读


爱故乡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简介

公益互助|爱故乡,行动的力量

从“乡愁”到“乡建”:在今天我们要如何“爱故乡”?


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

情归故里·共建家乡 寻找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

李如秀(云南):四十年如一日,传承彝族文化

谢兰香(北京):“京都”巧娘

童新春(湖北):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

张立(湖北):建设美丽马岭村

王家兴(浙江):倾其所有只因兰痴

赵春花(河北):爱心助学27载

王军(甘肃):陇中文化的记录者

连达(黑龙江):用画笔“抢救”古建筑

张国启(云南):沙朗白族文化守望者

李军(湖北):阅读经典沁人心,化作夕阳染山乡

马丑子(甘肃):不让彩陶流落他乡

陈范兴(湖南):甘做民间传统艺术“抬阁”人

罕丽丽(云南):环保酵素的实践之路

邓采明(湖北):基层文化的“拓荒牛”

全淅林(湖北):大柴湖的守望者

刘作忠(湖北): 30年——一个地方史志

王显强(安徽):农民合作组织的八年探索

陈永松(云南):环保普及与教育

王小平(北京):我与乡土教材

李秀林(云南):令植物专家惊叹的当代愚公

张平(湖北):扶贫帮困 电力惠民

李忠华(广西):传承宗祠文化 保护石门古村落

王辉(湖南):生态家园 山水有道

曾华林(江西):“大米哥”让土地重现蛙鸣稻香

武济民(上海):为药学鞠躬尽瘁,建家乡义不容辞

申亚运(山西):走爱故乡社创之路

卢岳鹏(浙江):乡土工匠

刘建勤(云南):农村扶贫及经济新模式探索

龙相(贵州):大山深处的教育梦

王海军(吉林):农民信用合作化的道路探索

余留芬(贵州):大山情怀,余留芬芳

魏松科(山西):一生奋斗在家乡,东奔西走为村庄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联系人:口皓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邮箱:iguxiang2012@163.com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爱故乡网:http://www.iguxiang.org
亲,您还满意么扫码,关注爱故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