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一生的高度



↑点击上方"德育部落"有更多精彩


职场上有句话,TA 这是能力问题,工作态度还是好的。

 

通常做得不够好的时候,能力问题似乎就比较容易得到谅解。

 

我承认,时代、机缘、天赋、性格、出身、早年教育,等等这些我们无法全然掌控的因素,关系重大,或许将我们的个人能力划定在某个范围内。

 

譬如,身为帝都一个普通的职场妈妈,我觉得自己大概率不能为人类飞向火星做出直接贡献了,也不能参加奥运会了。我也不敢拍胸脯保证自己现在创业能赚大钱或者改变世界。

 

然而,个人选择的力量,依然是太被唱衰了。


在我们此刻能力的边界,与全然无法突破的极限之间,依然有广阔的、不确定的空间。

 

我想分享几个身边小伙伴的故事,讲讲为何能力由态度决定——

 

过去的态度,决定了现在的能力;现在的态度,决定了未来的能力。

 

因为态度就是,你想把自己能力的边界,推到多远。

 

有态度的人,雷达开着

 

离开麦肯锡后,我做营销。有次内部培训,分享理财用户洞察,我问大家,如果有个理财产品,银行承诺回报率 8%,你考不考虑?

 

座中多数人会回答考虑,因为银行背书给人感觉风险极低,而收益率高过一般同等风险等级产品。

 

然后,我又会问,还有个理财公司,是我表哥他同学开的,承诺回报率 10%,你考不考虑?不考虑。

 

那 12% 呢?不考虑。

 

那 15% 呢?更不敢考虑了!

 

因为,你表哥的同学是谁啊,不太敢相信。

 

这就是个简单的问答,让参与者代入用户角色,感受一下对风险与收益的权衡。这能让培训气氛稍微互动一些。培训嘛,互动一点没那么枯燥。

 

不久后,我们团队有个小哥们去给人培训,我忙,没参与准备,培训时我电话接入旁听。

 

我忽然听到他问道,如果有个理财公司,是我表哥他同学开的,承诺利息 10%,你会考虑投资吗?

 

说句实话,我设计的这个互动,真没啥了不起。我欣赏这个年轻的同事,因为他见到一个可能有点效果的方法,就去留心,然后有机会就去试用。

 


职场上能力比较强的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特别留意「别人是怎么做的,什么方法能帮我做得更好」。

 

他们的雷达始终开着——留意前沿趋势,琢磨前人经验,敏感更优方式。就好像少年时那些学霸,总关心别的学霸用什么参考书、做什么题库一样。

 

职场上的技能,包罗万象,动态发展,并没有一本工具大全可以让你读完一劳永逸。怎么写清邮件、怎么有效开会、怎么管理时间、怎么活跃气氛……放眼望去,是日常中许多人在给你示范。

 

这一本本打开的书,看我们是否愿意去阅读、去琢磨、去实践。是在点滴中,我们慢慢地武装自己,变得更高效。

 

有态度的人,擅长自学

 

每个幼童的妈妈,大约都讨论过孩子吃饭的习惯问题,会有些孩子需要大人满世界追着喂。

 

当我们成年后,职场上也有“等投喂”和“自己吃”的大人。前者需要一点推动,后者自己买菜、自己点菜、自己搜索菜谱学做菜。

 

我们营销团队有个女孩是内容运营,俗称“小编”。她写作流畅,排版精美,但从来不怎么用 Office 软件。直到有一天,某个项目熬夜赶工一个 PPT,拉她也来帮忙。

 

我听到项目经理跟她说:“这些图用 PPT 画行吗?”,而她回答:“你忙,赶快去吧,我自己百度,不清楚我再来问你。”

 

最后交出来的 PPT 很专业(当然与她的写作与设计底子有关),只有一张图她不会用 PPT 画,用 Photoshop 先做出来,问大家这样行不行。

 

有能力的人,对未知的世界,有“我可以”的态度。


感谢互联网,整个世界亦是一本打开的书,我们可以自己百度知乎,可以跟人请教,可以买书上课,可以看帮助文件,可以边试边学……

 

这世界上肯定有挑战智商极限与情商高度的事儿,但阻挡我们的,往往是“这没意思,这很难吧,我不行吧,以后再说”的状态。

 

是否能够自己动手、探索新知,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能走得多远,变得多强,过得多好。

 

有态度的人,尽力而为

 

两年多前,我在前一家创业公司,CEO 提出在陆家嘴地区投放广告。我们选择了某个地铁站厅的广告位,速度签约了。

 

飞去上海,供应商陪着到现场一看,团队里一个 90 后当场脸色难看。

 

我悄悄问他:“你是否觉得不行?”

 

那是比较早的地铁线,站厅较为陈旧昏暗,效果比远程看图片差不少。站厅里乘客行色匆匆,所选区域的视觉冲击力不够。同时投放不同形状的灯箱和立柱,又增加了创意的难度和制作成本。

 

然而,我这个 CMO 天性犹豫,掂量着档期已定,这时候修改,不知道是否能行。

 

90 后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要改!我去说!可以商量的!来得及!”所幸供应商很配合,帮助我们做出了调整。

 

后来我把此事写进给 90 后的推荐信,他拿下了 Kellogg、Berkeley、LBS 等若干名校 offer。

 


实话说,买陆家嘴地区广告是 CEO 的主意,签约这个区域是这个 90 后好几层老板们的决定;事后没人能判定投放原来的位置一定不好;他早就说好两年后申请出国,也没打算跟这家公司生死到老。

 

也就是说,改位置,他只是给自己找麻烦罢了。

 

只是,优秀的人,有最强的渴望,要把事情做好。并因为此,他们独立思考、反思判断、提出建议、积极推动。

 

漫漫职场路上,有那种既然做了,就要做好的劲头,才有机会去承担更大责任,赢得更多的胜利。


有态度的人,保持正念

 

认识一个年轻同事,打过几次交道后,我隐约觉得怪怪的,却说不清问题在哪儿。

 

有一天,我和他的另一位领导的意见不同;事情不大,我和他领导通了个电话,达成了共识。

 

当时他站在我身边,长叹一句,哎,老大们意见不同,我好难做啊。

 

就在那一刻,我明白问题是在哪儿。那天,我给他反馈,对他说,你试试别把这事儿想得多严重。

 

他和生活中许多朋友一样,负责、肯干,就是容易流露负面情绪。

 

接触过一些负能量的人,抱怨一般有两个主题:


一个是我好倒霉啊;另一个是XX好差啊。

 

开会遇堵车,我好倒霉啊,交通好差啊。

马桶坏掉了,我好倒霉啊,物业好差啊。

老板出差错,我好倒霉啊,老板好差啊。

客户有问题,我好倒霉啊,客户好差啊。

别人误会我,我好倒霉啊,别人好差啊。

……

 

嗯,是挺倒霉的,环境也可能是挺差的。时不时直抒胸臆丧一下,能消气解乏排毒养颜。但其实这样挺累的,周围人也跟着累。

 

保持正念,第一不要太过升华坏事。

 

堵车不至于天塌下来,都 21 世纪了抽水马桶迟早能修好,老板意见不同总有办法解决,各种倒霉事儿谁一辈子都要赶上几十几百次,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思绪不要过久停留在不开心的小事上,不让小事侵蚀正面情绪。

 

其次,不要自觉无能为力。

 

抱怨外界很差、抱怨命运不济,说得诛心一点,潜台词是这事儿我没责任,而且我无力改变。

 

而正能量的人,可以马上惦记着,怎么去把事情往好的方向推动。因为抱怨没啥用啊。

 

相信自己可以去改变境遇,有这点志气,才能有卷起袖子去行动的能力。

 

保持正念,尽力而为,细水长流,雷达开着,自学成才。



这四个故事,都很小,对吗?没什么了不起,对吗?

 

是的,但我生活中有态度的人,让我好喜欢!

 

哪怕每天早晨买杯星巴克时,某个服务生笑得更灿烂,操作更流畅,有时关心地额外叮嘱一句顾客当心烫,我都会被感染到。

 

哪怕某个同事在讨论中多问几句,促使大家想多一点,我就会不由去企业通讯录看看 ta 是谁,觉得一起工作,与有荣焉。

 

即使在工作之外,聊起健身、美妆、追剧、旅行、P 图、养多肉植物,总有些人喜欢得厉害,研究得透彻,谈起来眉飞色舞,让周围的人觉得世界丰富又有趣。

 

遇到他们,我觉得空气里哔哩哔哩绽放着我很喜欢,我要做好的蓝色电光小火花,咔嚓咔嚓地给我充电。

 

这种正念满满、自我驱动的状态,推动我们以或许微不足道的速度成长,由量变达到质变,不断突破自己能力的边界。

 


这世上,有天赋的局限,有命运的束缚,这世上,有很多我们做不到的事。可是,我们可以试试不用能力问题做缘由、逃避的借口。你若不去 push,你又如何知道,自己到底可以走多远呢。

 

一边是社会经济的层层压力;一边是技术爆炸,迭代飞速,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而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阶层,都有人在选择尽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正如达利欧在《原则》中所写:

 

没有什么比明白现实世界如何运作,并且如何应对它更重要的事。而你在这个过程中的心态,决定了所有的差别。


精彩导读

1、教育:

(1)打造学生认可的“班级惩罚制度”  

(2)班规范例

(3)教育学生的忌讳 

(4)到底该如何与学生谈话

(5)陈保峰 | 非穿不可的校服  

(6)新任班主任的“专题班会”

(7)中职生与高中生的家庭背景比较分析

(8)招致学生反感的教育方式

(9)陈保峰 | 破解学生违规违纪的魔咒

(10)如何面对“教不好”的学生?

(11)新任班主任的“专题班会”

(12)好孩子根本不是夸出来的

(13)班主任开学要做的几件事

(14)主题班会的设计

(15)优秀班主任的管理策略

(16)解决学生上课讲话的招数

(17)班级期末工作的注意事项

(18)乱班的治理策略

(19)班规四问

(20)班级管理之道

(21)如何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

(22)班级管理的策略

(23)教师应避免的16种行为方式

(24)学生越来越难教,我们该怎么办?

(25)班级管理三部曲 | 人治·法治·自治

(26)学生易于接受的批评方式

(27)老师如何与这5种类型的家长沟通?

(28)增强班级凝聚力的7个方法

(29)学生手机管理的实操方法

(30)与学生谈心的8个秘诀

(31)学生早恋,教师该如何应对?

(32)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

(33)化解师生冲突的锦囊

(34)批评学生的八项原则

(35)特色班级的建设

(36)学生手机使用的有效管理

(37)学生打架事件的处理

(38)学生违纪事件处理的禁忌

(39)制定班规的操作性建议与范例

(40)班级管理的任务(班主任必读)

(41)学生早恋了,你么办会怎?

(42)孩子抗拒的不是教育内容,而是我们的教育方式

(43)优秀班主任管理的金点子

(44)如何扭转“差乱班“

(45)应对学生挑衅的策略

(46)孩子若不懂与世界如何相处,所有的教育都是徒劳的

(47)新学期,班主任如何进行班委改选?

(48)新班主任必做的几项工作

2、教育素材:

(1)自律让你自由                      

(2)你连清晨都控制不了,何谈人生 

(3)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4)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无用

(5)没有不委屈的工作

(6)致早恋学生的一封信

(7)我们为什么而工作  

(8)没有不委屈的工作

(9)我很累,但无路可退

(10)怕吃苦,吃苦一辈子

(11)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

(12)凡是太聪明太算计的人,都很不幸

(13)你的不自律,正慢慢毁掉你

(14)莫言: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15)混日子

(16)“份外工作”是“机遇”还是“累赘”?

(17)白岩松:不读书,你还能拿什么和别人拼?

(18)最可怕的是,自己没本事还瞧不起工作

(19)你有多自律,人生就有多美好

(20)这些技能人才的党代表,你认识吗?

(21)错误的归因,落魄的人生

(22)陈保峰 | 职业院校学生必看的电影

(23)陈保峰 | 职业院校学生寒假安全提示

(24)陈保峰 | 要想远航,必将涉入深水区

(25)一个人沦为废柴的 3 种表现

(26)所有的舒适,都是有代价的

(27)三观不合,永远不会是一路人!

(28)职场上,有一种“挨骂”叫成长

(29)你今天有多不努力,明天你就有多不爽!

(30)“世界那么大,你凭什么去看看?”

3、教学

(1)新任班级的授课技巧                         

(2)课堂管理的十项建议

(3)特级教师的11个建议——如何上课   

(4)听课——如何内行听门道

5)一堂课的导入与收尾技巧                     

(6)教师听课,到底该听什么?

(7)如何上好一堂课——优质课的考量维度   

(8)微课制作详解

(9)教师说课的六大核心艺术

(10)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11)教师备课备什么?

(12)教师备课的要义

(13)提高课堂吸引力的锦囊

(14)课堂教学的“迷失”!

(15)花里胡哨的课堂,无所适从的学生

(16)课堂纪律管理的真知灼见(教师必读)

(17)教师应该怎么写听课记录?

(18)陈保峰 |  老师,您的PPT用对了吗?

(19)好课的四个标准——你做到了几个?

(20)教师上课的“10个不宜”

(21)教师必须学习和修炼的基本功

(22)上好课的软实力——常用教法

(23)课堂上,教师到底该站哪?

4、其它:

(1)不被“特色”所折腾                           

(2)陈保峰 | 学校中非正式组织的管理

(3)“把基础做好”是最好的办学特色

(4)教书是一场修行

(5)陈保峰 | 大数据下的中高职院校——网民对中高职院校的关注度

(6)跪着教书,不可能教出站立的人

(7)学生一出事,我们就遭殃

(8)中职生与高中生家庭背景的比较分析

(9)是谁让学校成为了“无限责任公司”?

(10)陈保峰 | 2016年技工院校与中高职院校学历教育情况比较

(11)连续十八年当班主任,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12)教师期末工作清单

(13)教师年终总结写作宝典

(14)为什么优等生会被差生干趴下

(15)期末评语的写法及范例

(16)班主任的期末常规工作

(17)校园安全隐患的排查

(18)从教工作十二条(对教师的忠告)

(19)学生最喜爱的十种老师

(20)“无证时代”职业院校技能评价的转型

(21)家校微信群的使用建议

(22)学生宿舍管理的几点建议

(23)最好的教育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24)教师成长的七个忠告

(25)什么样的老师最"吃香"?

(26)教师必读的经典名作

(27)教师必看的经典电影

(28)教师寒假生活建议

(29)朱永新:当老师,首先要让学生瞧得起!

(30)学校也需要来一场“厕所革命”

(31)“好教师”的行为准则

(32)新学期教室的布置

5、招生

(1)技工院校报考指南                 

(2)选择技工教育 实现出彩人生——致初中毕业生的公开信

(3)陈保峰 | 微信招生秘籍            

(4)陈淑英 陈保峰 | 口碑营销

(5)陈保峰 | 中职生源果真触底回升了吗?

(6)招生过程中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

(7)选择技工教育 实现出彩人生——技工院校的差异性选择

(8)选择技工教育 实现出彩人生——致初中毕业生的第二封信

(9)陈海霞 | 最适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文章转自《十点读书》公众号、本文仅代表 Autumn QT 作者个人观点,著作权归作者或原出处所有。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视频、附件等)未经核实。文章的真实性、完整性、本公众号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用户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异议请留言,我们将立即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