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李冬君:把世界还原为数学结构
使他灵魂得救的不是上帝,而是历史,是全人类生生不息的文明史。
目前,社会科学报音频节目已登录喜马拉雅FM、今日头条、阿基米德FM平台,将为大家奉献更丰富的人文社科音频读物,在以上平台搜索“社会科学报”就能找到。让我们在声音的世界里相见!
原文 :《把世界还原为数学结构》
作者 | 南开大学 李冬君
图片 | 网络
古希腊人有两种哲学思想对现代还产生着影响,一种是追问世界本原,还有就是把世界还原为数学结构。其代表为“原子论”和《几何原本》,在思想史上交相辉映。
原子论可以说是自然哲学思想“元素说”的集大成,它统一了由某一特定元素所规定的具体属性,而有了普遍的物质属性。从元素说到原子论,水到渠成,德谟克利特成为这一思想路线的领军人。另一条路线是从“万物都是数”到《几何原本》,思想从毕达哥拉斯学派来,往柏拉图学园去,化为纯粹理性的活水,被抽象到理念世界的天空,并获得了相应的数学形式。
《几何原本》可以说是“数学里的《圣经》”。通过几何学去认识上帝,开显灵魂,是基督教神学的必修课。当柏拉图学派用几何学的理念和形式,表现了纯粹理性的样子时,德谟克利特却在他的哲学里宣布“灵魂死了”。他告诉那些相信灵魂不死的希腊人,死是自然过程,人一死,自然之身就解体,灵魂当然也就不存在了。就像尼采宣告“上帝死了”一样,希腊人愤怒了。怒之尤者,莫过于柏拉图,居然放出狠话,说要将他的著作全都买下,然后付之一炬。
不久,德谟克利特被传到法庭,族人告他“挥霍财产”,“挥霍”也算一条罪。
“罪”之缘起,在于他和两兄弟划分祖产,他分有了100塔仑特现金,据说,那还是最少的部分。那是一笔多大的财富呢?作为重量单位,1塔仑特,在古巴比伦相当于30kg,在古希腊约25.5kg;作为货币,100塔仑特富可敌国,因为亚历山大即位时,马其顿国库里也仅有70塔仑特。
因此,德谟克利特将这么一笔巨资带出国去,实有如今之亿万富翁转移资产之嫌,难免使政府起疑,要来过问一下这笔巨资的去处及其用途,至于族人欲谋取遗产之剩余倒还在其次。他在法庭上申辩,说他用这笔钱,漫游希腊各地,渡过地中海,到了埃及,穿越红海,到达巴比伦平原,往南一直到达埃塞俄比亚,往东到达印度,还在波斯结识了众多星相家,那些钱,都花在游学上了。
为表明其言非虚,他当庭展示游学成果,宣读《宇宙大系统》,他用“原子论”而非“原子弹”征服了他的国家——阿布德拉。据说,法庭不但判他无罪,还决定以5倍于他“挥霍”掉的财产——500塔仑特的报酬,奖励他的这部巨著。这样说来当然很美,很令人欣慰,但不可信,因为没有哪一国的政府会搬空了国库去奖励一位学者,事实上,最有可能发生的,是政府以此为鉴开征遗产税。
我们愿意相信所有美好的说法。我们还愿意相信这笔钱成就了一个“笑的哲学家”,让他愉快地过了一生。
假如我们今天来评估他的贡献,就会发现,经过了两千多年,他的价值不但没有过时,反而越来越可观,远远超过了500塔仑特的币值。我们更相信,没有政府的奖励,他同样富有,他拥有的知识和财富,足以供他这个独立的个体——原子,自由自在地过一辈子。原子应有尽有,不可分割,但要坚守。守住了,自我即本体,即宇宙,就能自给自足,成为独立个体,作为民主制度的本体论依据,公民社会的目的论共识。若没守住,自我就会如原子解体,分解到虚空,化为乌有。虚空没有天国,灵魂无枝可依,所以人在灵魂在,人死灵魂灭,人自身就是自己的天国,没有来世忽悠,当下理应更好。
我们若将柏拉图的灵魂说置入德谟克利特的虚空中,那么灵魂会如何看虚空呢?
也许柏拉图会如是说:虚空不是不存在,它不是实体性存在,而是理念化存在,以绝对时间和空间存在,绝对时间是永恒,绝对空间便是理念世界,是用点、线、面构成的公理和定义的先验图式,所有实体性的东西,无论元素还是原子都会消失,唯有纯粹理性的数学形式能拯救灵魂。数学是生成法则,万物都是数,都在数学形式里生成,就这样,灵魂得救了!虚空,不再是毁灭的深渊,而是通往永恒之路,正是在这条道路上,灵魂回到了“有无相生”的原型。
此二人者,看似相反,实乃相成。若无德谟克利特追究当下,切断来世妄想,理性就难以特立;若无柏拉图穿透虚空,追求永恒,灵魂就难以觉醒而独行,更别说上升到纯粹理性。
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他们也是如此。现代量子力学无疑是从原子论发展而来,这方面德谟克利特功不可没。但是,当物理学家对量子现象作进一步考察时,就发现了一条测不准原理,也就是说,你在观测量子的同时就已作用于量子并改变了量子,这样一来,你就无法对量子的物理属性进行描述,却可以对量子现象进行数学分析。结果,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出发,通过量子力学,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柏拉图的纯粹理性的作为本原的数学化的宇宙图式以及毕达哥拉斯的“万物都是数”。
如此这般对灵魂的拯救,在当代宇宙学里似乎终于结了正果,或曰上帝粒子。如果德谟克利特在虚空有知,知其灵魂依然活跃,在从西方到东方、从古到今的人类文明的进程里一次又一次的复活,他还会说“灵魂死了”吗?
使他灵魂得救的不是上帝,而是历史,是全人类生生不息的文明史。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1733期8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社会科学报》
2021年征订开始啦!
01
《社会科学报》简介
《社会科学报》是经原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首家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的专业报刊,是社会科学界交流思想、展示成果、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阵地。
1985年,《社会科学报》作为一份为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专业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提供学术对话、思想交流、理论争鸣平台的专业性报纸,创立于上海社会科学院。
三十余年来,作为理论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和宣传阵地,《社会科学报》以“思想性、问题性、前沿性、信息性”为目标定位,践行学术标准和宣传原则,坚持在突出主流价值的同时提供多重视角,在贴近现实热点的同时把握长远方向。
02
订阅价格
定价1.5元/份,月度订阅价6元,全年订阅价72元。
03
订阅方式
读者请向各地所在邮局(所)订阅,或者通过中国邮政APP、中国邮政微邮局、中国邮政官网等进行网上订阅。
邮发代号:3-62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4
如果在订阅过程中遇到困难或疑问,请联系我们:
电话:021-33165492
Email:xiaohaodong@sass.org.cn
地址: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社会科学报社
拓展阅读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疫情会导致婴儿骤减,还是迎来婴儿潮?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许知远:边缘随时可能变成进入舞台的空间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历史政治学:发展中国政治学的新路径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黄铭:从“物”的世界观到“事”的世界观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新型零工”如何影响我国未来就业方式?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人口老龄化,将如何影响中国的未来?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蓝天是他的归宿和梦想:纪念圣埃克苏佩里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大咖们都说了啥?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这位18岁的姑娘,开创了科幻小说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