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木心的塔中之塔:成都读者沙龙第十七期(深巷空间)

鹤无粮 木心的塔中之塔 2022-07-20

木心说

这是我六十七岁时讲的课。等你们六十七岁时,可以看看。像葡萄酒一样,阳光,雨露,慢慢成熟的。伍尔芙夫人讲:“我讲的话,你们不会懂的。”那时她也快六十岁了。


年龄非常要紧的。我三四十岁,五十岁,都读过伍尔芙,六十多岁时,看懂了。看懂她对的、不对的地方。


我敢于讲,我今天讲的,你们可以在六十几岁时读。读了想:幸亏我听了木心的话。


——《文学回忆录》之《最后一课》



01





这场“文学远征”持续了五年,讲到《最后一课》那年,先生六十七岁,丹青四十一岁,如今丹青也到了先生当年讲课的年龄,我们看到了《局部》,豆瓣评分高达9.5分。


有时,看到丹青站在台上,中西方艺术在他口中娓娓道来,我就在想,他这些年是如何受先生影响,变成如今这样通透简练,他还是当年先生口中“你们什么都不知道啊”的那样子吗?



在没读到先生之前,我一直是丹青的读者,从《退步集》开始,一本本读来,那种感受,如早些年读余杰和李敖的杂文一样,痛快。直到后来读到《我的师尊木心先生》,才得以进入先生的艺术世界,这会儿回望来时的路,才开始明白:


年龄是非常要紧的,人需要像葡萄酒一样,阳光,雨露,慢慢成熟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少不了这样的自我酿制过程。



02




持续的阴雨天,成都已然入秋,一年四季,春秋最好,不冷不热,却很短暂,这样的时节,我们再次相聚。这里像是赵雷《成都》里唱的那种僻静的酒馆,虽然知晓的人不多,但在我们每个读者心里,却是一处温暖的所在。


人之所以会有思乡情,是因为我们在那个地方生活了很久,又是出生地,而长大以后,很多久待过的地方,故事,回忆,岁月相伴,都可以是我们精神上的第二第三故乡。



黄色T恤的男子(上右),是深巷空间的掌柜——帕加尼,摇滚加文学青年一枚,粗旷中带着细腻。算算已经在这里做了五期活动,已经很熟悉了。仍记得初次见面时,他头也不抬的埋在吧台里忙活,低声和我们打了个招呼,见我们没注意,便继续忙活。不记得他都说了些什么,但每次都让人感觉很亲切随和,像舒适的靠垫。


先生晚年回乌镇,不轻易见人,不是不喜欢与人交谈,只是来的人多半无趣,有趣的又多半不得体,所以索性不见。细想想,既“有趣”,又“得体”,现代教育下长大的人,有几人可以符合先生这个期望。



九月份是大学的开学季,这个还在读大三的女孩子:一碗苓(上图),一开学就找到我们报名,一再叹息错过了整个暑期的读书会,从大一就开始阅读先生,一本本读来,留下密密麻麻的笔记。


她本来学的理工科,正在考虑,读研究生的时候,转到人文类学科。我一直认为,好的文学作品,绝不只是作为消遣,它可以随时指导人生。这一点,我一再在自己身上得到印证,也在其它读者身上看到不少实实在在的改变。



读者君临(上右),作为九零后的幼教老师,每天与孩子打交道,整个人看起来也像个孩子,总给人一种乐意靠近她的感觉。


“我非常有幸在高中时接触到木心先生。他的文字对我来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颠覆,深深地吸引着我。是他让我开始思考宇宙观、人生观……拒绝日复一日的麻木和迷惘。机缘巧合让我有幸来参加先生的读书会,每一次和大家的相聚都让我特别期盼和感动,一群人因为这样一个人而聚在一起。”



读者意修(上左),茶非茶工作室创始人,作为一名茶艺师,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一种淡雅,这应该是多年传播茶艺文化所内化的结果,如同我见过一些琴者,言谈中无不透着古雅。这是长期与好东西接触交融给自身带来的人格魅力。


她读先生不久,因为朋友推荐,刚开始喜欢,也带着好奇。她说话轻声细语,仔细听,却有一种微妙的力量。先生的读者真是遍布各行各业,千姿百态。



读者钟钟(上右),偶然的机会与山鬼一起来参加读书会,让我吃惊的是,她之前从没有读过先生,读书会结束后,竟然买了先生的全集,那是第八期的事情了,到如今,《文学回忆录》已经看了一遍。


钟钟非常健谈,言辞条理清晰,我倒是想让她上台为大家做专题分享,她开玩笑的说,我以前很爱说话,但我读了先生的作品以后,似乎觉得没话可说了。这还只是刚读了《文学回忆录》,如果真把先生的作品都看过了,会不会真的就不想多说了呢?



读者卡佳(上右),早年学的是俄语,所以对俄罗斯文学情有独钟,“十六七岁就格外喜欢莱蒙托夫和他的作品,对他的执念,在木心先生的剖析中有了答案。”


参加这个读书会,仿佛又回到了高中晚自习偷偷拜读莱蒙托夫的时代,真是好呀!先生,你在为每个读者重拾青春呀。



读者桀悉(上右),一个人从老家山西跑到成都,只是因为先生,这有点像我当年离家出走的情形,当时我是因为鲁迅,一个人从老家跑到杭州。在他身上常能看到我年轻时的影子,愤世嫉俗,真挚而热烈,燃烧自己的青春,也温暖身边的人。


桀悉如是说:“先生的文字处处在教导我怎么去生活,怎么去爱。他是我文学艺术的启蒙者,也是我哲学思想的启蒙者。之前也看过点书,给我的感觉都没有先生说的这么准确,彻底。先生用一己之力重新整理和发展了汉语语言。他的文字埋下了中国文艺复兴的种子。”



03





这里要感谢三个人,第一个是读者山鬼,几次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先生的作品也全套买回家,每次现场只要有她在,氛围就会提升不少,这显然是她的个人魅力所致,我倒是更欣赏她的说话风格,天马行空,思绪肆意挥洒。


图片上的她,很多读者说看上去好像三毛,像不像我不敢说,我只是觉得她身边尚缺少一个荷西。



鹤无粮:你是怎样评价木心的,或者说,木心在你心里是怎样一个位置?


山鬼:木心先生给我的感觉,我想借用注解《楞严经》的僧𦘦说过的话,他说“尽善尽美”,我想这四个字,只有木心当得起。


恰好昨天晚上我在读木心的《竹秀》,他就描写那个竹子,他住在莫干山上,那个竹梢在他的窗户上扫动,恰恰我刚刚坐在那里,外面飘着小雨,我外面的竹子也在我的窗户上这样来回的摆动,我突然觉得那时候,木心就不远了,他就在我身边,或者说,他就是我,我就是木心上身,他的感觉就是我的感觉。


他的伟大在于,他能把这么细微的情节,描写得如同你也置身其中,他不是那种飘渺虚浮的存在,他真的能够打动你,然后,又是那么美,又是让你那么享受。


我觉得非常好,让木心的读者找到一个家的感觉,希望鹤先生能够继续办下去,我们会尽我们所有的力量,好像我们是星星之火,在这个都市的钢筋丛林里面种下一些绿意,让我们古老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但愿我们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里要感谢第二个人——读者凤军,此次活动的小视频都是他一人所拍摄,回去后剪辑整理。


其实,每期活动结束后,我都希望能给大家一期高质量的公众号推文,无奈能力所限,我也只能做一些文字与图片上的排版,如今多了几段小视频,感觉推文一下就活了起来。



要感谢的第三个人——读者杨博,这张面孔,在很多期的合照里都不曾见到,但他就在现场,他就是那个手持单反,游走在读者间的摄影师。为了感谢他,我特意拍下了这张照片。


读书会做到今天,要感谢的读者太多,这些读者因为木心先生聚拢过来,不仅用语言,也用实际行动,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鹤先生,读书会你一定要坚持办下去。



人活一世,真心想去做一件事情,是不需要理由的,那只是一个目标,等着你去实现。只有当你想要放弃它的时候,才会找诸多借口。

开篇先生就讲道:“我敢于讲,我今天讲的,你们可以在六十几岁时读。读了想:幸亏我听了木心的话。


这句话如今得到了证实,当年听课的学生都到了这样的年龄,丹青一定在心里无数次对自己说,幸亏我听了老头子的话。在座的读者,多数是八零九零后,我想,他们在看了先生的作品后,同样会泛起这样的思绪: 先生说得多好,还好我读到了。


于中秋佳节后,我们将在文殊坊的他山书院试验一次连续三晚的文学系列分享,以先生的俳句,随笔,讲学分别谈谈,有兴趣的读者,一起读一读,我们下期再聚!


鹤无粮
2019年9月9日·成都




下期活动预告:他山雅集:品茗抚琴读木心(9.20—9.22)


往期文章

同情中断录

木心祭(九篇)

木心著作版本名录

李劼《木心论》(全)

木心作品(台版遗珠)

《文学回忆录》网友反响摘录

The Art of Muxin》(耶鲁画册)



读者沙龙

成都读者沙龙第二期(橘子树咖啡)

成都读者沙龙第三期(大地书房)

成都读者沙龙第五期(大地书房)

成都读者沙龙第六期(精特希书屋)

成都读者沙龙第七期(深巷空间)

成都读者沙龙第八期(涵艺书绘)

成都读者沙龙第九期(深巷空间)

成都读者沙龙第十期(木来民宿)

成都读者沙龙第十一期(木来民宿)

成都读者沙龙第十二期(木来民宿)

成都读者沙龙第十三期(深巷空间)

成都读者沙龙第十四期(宅匠设计)

成都读者沙龙第十五期(精特希书屋)

成都读者沙龙第十六期(三联书店)



 

活动须知:读者可以添加下方微信二维码联系——岚灵,加入“木心塔中之塔读者交流群”,报名参加线下沙龙,每期活动主题会在群内提前通知,现场主讲人会带着大家一边读原作一边讨论。

活动流程: 签到—观影—主讲—读者发言—休息合影—主讲—自由讨论。

豆瓣链接:https://www.douban.com/event/3231100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