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錢穆:中國京劇中之文學意味

錢穆先生 文字研究 2021-10-27

錢穆先生


中國京劇中之文學意味


(一)


今天來講中國的京劇,這在我是門外漢,但因我很喜歡京劇,試把我門外漢的一些瞭解粗率講述,或許也有些意義。


今天所講,是中國京劇中之文學意味。驟看似乎京劇並算不得是文學,其實京劇中之文學意味極深厚。論其演變過程,戲曲在中國文學史中佔有地位,由宋元始。此後由戲曲而雜劇而傳奇,而有昆曲,這些已都歸入文學史中去講。但由昆曲演變出京劇,卻不把來放入文學範圍中去,這雖也有理由,但亦有些太嚴格,把文學界線劃分得太狹窄了。



昆曲起自明代,到清乾隆漸衰落了,此下遂產生了各地的地方戲,或稱土戲,雅名稱花部。當時一位有名的經學家焦循里堂,特別欣賞這些地方戲,他寫了一書,名《花部農譚》來作提倡。其實昆曲在先也是一種地方戲,但昆曲是雅的,那些花部土戲則是俗的。而焦氏能欣賞到那些土戲,這真可稱獨具隻眼了。



土戲自乾隆以後直到咸豐,經過一段長時間,始演變成京劇。起先是地方戲盛行,有徽調川調等。咸豐時,有四大戲班到了北京,其中之一叫三慶班,最著名的伶人有程長庚,他擅演鬚生,到此時京劇才正式成立。民國後,北京改名北平,因此京劇又稱爲平劇。



京劇之合成,其中十之七八是昆曲,又包有西皮、二簧與徽調。程長庚擅唱擅演,即所謂唱工與做工。其時有一輩文人,爲之編戲填詞。此後著名伶人有譚鑫培,汪桂芬,孫菊仙等,皆演鬚生,又稱老生。昆曲生角無分老小。京劇則分,猶重老生。到後又變爲以旦角爲重,又重正旦,亦稱青衣。有梅蘭芳程硯秋兩大派。這是京劇演變之大概。

 

在今流傳之戲考中,所收有五百餘出戲,然通常演出,則僅一百餘本。但若將中國各地全部戲本統計,至少該在一千以上。自咸同光宣到現在,已有一百五十年歷史,京劇在中國社會上,有其甚大的影響,故京劇縱不算是中國的文學,也確成爲一種中國的藝術了。

 

(二)

 

我此次來講京劇,想仍從文學觀點爲出發。我認爲文學應可分兩種,一是唱的說的文學,一是寫的文學。由唱的說的寫下或演出,則成爲戲劇與小說,由寫的則是詩詞和文章。在中國,寫的文學流行在社會之上層,而說的唱的則普遍流傳於全社會。近人寫文學史,多注重了寫的,忽略了唱的與說的,這中也有理由,我不能在此細講。此所講的,則是唱的文學中之京劇,至少也涵有甚深文學之情味。

 

中國戲劇扼要地說,可用三句話綜括指出其特點,即是動作舞蹈化,語言音樂化,佈景圖案化。換言之,中國戲劇乃是由舞蹈音樂繪畫三部分配合而組成的。此三者之配合,可謂是人生之藝術化。戲劇本求將人生搬上舞臺,但有假戲真做與真戲假做之別。世界即舞臺,人生即戲劇,若把真實人生搬上舞臺演出,則爲真戲假做。京劇則是把人生藝術化了而在舞臺上去演,因此是假戲真做。也可說戲劇是把來作人生榜樣,所以中國京劇中之人生比真實人生更具理想,更有意義了。

 

我說中國戲乃是假戲,其特別精神可用四字作說明,即是抽離現實。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文學不應有隔,但從中國戲劇來說正是相反。中國戲劇之長處,正在其與真實人生之有隔。西方戲劇求逼真,說白動作,完全要逼近真實,要使戲劇與真實人生不隔。但中國戲劇則只是遊戲三昧,中國人所謂做戲,便是不真實,主要在求與真實能隔一層。因此要抽離,不逼真。即如繪畫,西方也求逼真,要寫實,因此連陰影也畫上。中國畫則是抽離現實,得其大意,重要在神韻,在意境,始是上乘作品。中國人作畫也稱戲筆,便是這意義。中國京戲亦如作畫般,亦要抽離,不逼真。至少在這點上,中國京劇已是獲得了中國藝術共同精神主要之所在。

 

西方宗教是淩空的,也是抽離現實的,因此有他們逼真的戲劇文學來調劑。換言之,西方文學是現實的,宗教則是空靈的。中國人自幼即讀《孝經》《論語》,所講全是嚴肅的人生道理,這些全是現實的,因此要有空靈的文學藝術作調劑。不論中西,在人生道路上,一張終該有一弛。如果說母親是慈祥可愛,而父親是嚴肅可畏的,則西方宗教是母親,文學戲劇是父兄。在中國儒家道德倫理是父兄,而文學藝術是慈親。

 

中國京劇爲要抽離現實,故把人生事象來繪畫化舞蹈化與音樂化。中國人對人生太認真了,故而有戲劇教人放鬆,教人解脫。我們不能說中國京劇不如西方話劇之逼真,這在整個文化體系之配合中,各有其分別的地位與意義。

 

(三)

 

在五四運動時,一般人提倡西方劇,尤其如易卜生,說他能在每一本戲劇中提出一人生問題來。其實中國京劇正是人生問題劇,在每一劇中,總有一問題或不止一問題包涵著。如死生,忠奸,義利,恩怨等,這些都是極激動人的人生大問題,中國京劇正能著眼在此。即西方戲劇也未必能如此深刻生動而刺激人。猶憶我少年時,初到上海,第一次去看京劇,一連五出,看完回來,忽然發生此影像。原來中國戲即全是些很富深義的問題劇。我當晚所看,覺得每一劇中均有一重要問題在刺激我。其中一出爲《大劈棺》。莊子死了,他的妻另有所愛,而其人有病,非得人的心臟不能治,因此莊子妻遂演出了劈棺一幕,要挖取她前夫的心來醫救她愛人。但莊子卻並未死,他變爲蝴蝶飛出棺來了。這一故事中,即包涵有死生忠奸恩怨義利種種問題在內,刺激夠深刻。但蝴蝶飛出,全部問題全變爲戲劇化,使看的人於重大刺激之後獲得了輕鬆與解放。又一出《四郎探母》,楊四郎被俘番邦招納爲婿,其番妻許其回漢營探問老母與前妻,但匆匆一面,仍須回番邦去,此時楊四郎之內心是十分苦痛而又是矛盾的、掙扎的,劇情深刻,極刺激感動人。但在戲中所包涵的問題固嚴重,因其在音樂繪畫舞蹈的調和配合中演出,而在劇的收場中,穿插進兩位國舅的丑角,又使人那麼的放鬆與解脫。因此看完戲,好像把那戲中情節解脫了,使人安然仍可以入睡。一切嚴重的劇情,則如飛鳥掠空,不留痕跡,實則其感人深處,仍會常留在心坎,這真可謂是存神過化,正是中國文學藝術之最高境界所企。若看西方戲,正因其太逼真,有時會使人失眠,看了不能化,而因此其所存也不能神。在他們是戲劇而人生化。在中國則盼能人生而戲劇化。其戲劇中之忠孝節義感人之深,卻深深地存在,這正是中國藝術之精妙處。

 

焦循看了花部,他曾特別舉出一出爲例,此戲名《清風亭》,在京劇中又稱《天雷報》。此劇敘述一青年,蒙義父母養大,科舉應試得中,成了大官還鄉,卻忘恩負義,連義父母要求以傭僕人身份請收留也遭拒絕了。結果一陣天雷把他擊斃。焦循說,這齣戲任誰看了都會感動和興奮得流淚。若說中國戲劇情節不科學,有些都是迷信成分,這是不明白中國戲劇之妙義。其實亦只是要把太刺激人的真實人生來加以戲劇化,要其沖淡了一些真實性。而暫時沖淡反而會保持了更深的感染,這是中國文學藝術中之所謂涵蓄,需更有其甚深妙義,與科學不相關。試問世界又哪裡去找科學的文學呢?

 

(四)

 

西方人作小說,講故事,也要求逼真。因此小說中人物,不僅要有姓有名,而且更要者,在其能有特殊之個性。但中國人寫小說,有時只說某生,連姓名也不要,只有代表性,更無真實性。這是雙方文學本質不同,技巧不同。一重共相,一重別相,各有偏擅,得失是非甚難辨。中國戲劇中所用之臉譜,正亦猶此。白臉代表著冷血、無情、狡詐,都是惡人相。紅臉代表忠貞,熱情,坦白,都是好人相。一見臉譜,即知其人之內情,此是一種共相之表出。人物如此,情節亦然。故中國戲劇情節極簡單,人物個性極顯豁,使人易於瞭解。但正因戲情早在瞭解中,才可細細欣賞其聲音笑貌與情節之展開。爲要加深其感染性,遂不得不減輕其在求瞭解劇情之用力處。此亦是一種藝術技巧。文學技巧,與此也無二致。

 

西方戲劇又注重特定背景,有時空限制。中國戲劇則只求描出一共相,並無時空條件之束縛,而且在很多處,必須破棄時空限制,始能把劇情充分表達出。我平常愛聽像《女起解》《三娘教子》一類的唱工戲。此類戲劇中不重在情節的複雜與變化,而重在情味之真至與深厚。即如《三娘教子》,方其在唱訓子的一段,似乎像把時間凍結了,一唱三歎,使人迴腸盪氣,情味無窮。若在真實人生中,則不得不有時間空間之限制,人的情感總感得有些不自由。但中國戲劇正因其能擺脫時空,超越時空,更無時空條件在限制著,遂得充分表達出人心內在之自由。即如教子,若用話劇幾句話便訓完,而三娘一番懇摯內心,仍嫌表達不夠深至。只有中國戲把當時一番情感曲折唱出,便情味深厚了。又如《女起解》,我曾看過把那一戲改編的電影,把蘇三解往太原府一路行程在影幕上佈景真實化了,反而妨害了唱做表情。試問真能感動人的,還是那一路的景物移人呢?還是那蘇三在行程中一番幽怨心情呢?那一番心情之表達,則正貴能超越時空直扣聽眾與觀者之心弦。中國戲劇之長處,正在能純粹運用藝術技巧來表現人生,表現人生之內心深處,來直接獲得觀者聽者之同情。一切如唱工,身段,臉譜,臺步,無不超脫淩空,不落現實。

 

又如在《三娘教子》一戲中,那跪在一旁聽訓之倚哥,竟是呆若木雞,毫無動作。此在真實人生中,幾乎是無此景象,又是不近人情。然正爲要台下聽眾一意聽那三娘之唱,那跪在一旁之倚哥,正須能雖有若無,使其不致分散台下人之領略與欣賞之情趣。這只能在藝術中有,不能在真實人生中有。這便如電影中之特寫鏡頭般。因此說中國戲只是一種假戲之真做。

 

西方文學藝術又都重刺激,中國文學藝術則重欣賞,在欣賞中又富人生教訓。惟其在欣賞中寓教訓,所以其教訓能格外深切。

 

又如京劇中有鑼鼓,其中也有特別深趣。戲臺無佈景,只是一個空蕩蕩的世界,鑼鼓聲則表示在此世界中之一片喧嚷。有時表示得悲愴淒咽,有時表示得歡樂和諧。這正是一個人生背景,把人生情調即在一片鑼鼓喧嚷中象徵表出,然後戲中情節,乃在此一片喧嚷聲中透露。這正大有詩意。因此中國戲的演出,可說是在空蕩蕩的舞臺上,在一片喧嚷聲中,作表現。這正是人生之大共相,不僅有甚深詩意,亦複有甚深哲理,使人沉浸其中,有此感而無此覺,忘乎其所宜忘,而得乎其所願得。

 

(五)

 

有人說,中國戲劇有一個缺點,即是唱詞太粗俗了。其實此亦不爲病。中國戲劇所重本不在文字上,此乃京劇與昆曲之相異點,實已超越過文字而另到達一新境界。若我們如上述,把文學分爲說的唱的和寫的,便不會在文字上太苛求。顯然唱則重在聲,不在辭。試問人之歡呼痛哭,脫口而出,哪在潤飾辭句呀!

 

中國的人生理想,一般講來,可謂在中國戲劇中,全表演出來了。能欣賞中國的文學與戲劇,就可瞭解得中國之人生哲學。京劇在有規律的嚴肅的表演中,有其深厚的感情。但看來又覺極輕鬆,因爲它載歌載舞,亦莊亦諧。這種藝術運用,同時也即是中國人的人生哲學了。

 

今天所講的京劇,乃以中國文學藝術與人生哲理三項作說明。也正因中國人的人生理論,能用文學與藝術來表達,所以中國的戲劇,亦能成爲雅俗共賞、而又極富教育意味的一項成就了。今天因時間關係,不能詳盡發揮,只拉雜拈出其要旨,就此結束吧。

 

【相關閱覽】


钱穆:中国文字不代表语言而控制着语(方)言

钱穆:文化中之语言与文字

钱穆:谈甲骨文字

钱穆:中国民族之文字与文学

钱穆: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

钱穆:中国文学论丛再序

钱穆:中国文学史概观

钱穆先生《中国文学史》序  叶龙教授

钱穆先生《中国文学史》序二  陈志诚教授

錢穆先生爲何字賓四?

钱穆:中国文学的起源

钱穆《中国文学史》结论

钱穆:无师自通中国文言自修读本之编辑计划书

钱穆:唐代考试为何重诗赋?

钱穆:孔子诞辰纪念讲词

钱穆:礼之外面像是等级的,其实却是平等的

钱穆:教育的第一任务

钱穆:如何解脱人生之苦痛?

錢穆:国内人则倡言全盘西化,却未注意到丁龙

钱穆:究竟中国文化最要处在哪里?

钱穆:我常劝人读七部书

钱穆:何谓“先秦”、“诸子”、“百家”?

钱穆:中西接触与文化更新(节选)

钱穆:不该单凭物质衡量人生

钱穆:由“耶诞节”说起

钱穆:佛教中国化,即是佛教人生化

钱穆:中国人极重冬至

钱穆:中国人最重“平安”

钱穆:我坚信我们的民族,还有其更伟大光明的前途

钱穆:中国文学中的散文小品

钱穆: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

钱穆:屈原因无所表现而伟大

钱穆:中国古代文学与神话

钱穆:略论中国韵文起源

钱穆:谈诗

钱穆:解壁臂避璧嬖譬癖躄劈

钱穆:诗与剧

錢穆:《理學六家詩鈔》自序

錢穆:中國文化與文藝天地——論評施耐庵《水滸傳》及金聖歎批註

錢穆:情感人生中之悲喜劇


余英时:寿钱宾四师九十

余英时:《国史大纲》发微——从内在结构到外在影响

余英时:理学传统在清代并没有忽然失踪

余英时《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目录

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目次

余英時:中國現代價值觀念的變遷


◆百集动画巨制《孔子》、漕溪堂主整理

◆【中華勤學故事】共50集、漕溪堂主整理

◆《如果国宝会说话》共50集、漕溪堂主整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