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敬宜的为政为文》
我在上篇文章写到范敬宜和经济日报原同事们聚会的事,以及他给甘惜分教授写贺诗的过程(点击《范敬宜的诗词佳话》可查看)。
(左起依次为汪洋、张颂甲、范敬宜、赵健)
对这些赞誉,范敬宜自辩说,自己不是画家,不是书法家,更不是诗人,只是一个“老新闻工作者”。他在该书自序中说:“物艺相通,诗、书、画作为一种‘余事’,对我的新闻生涯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认为,他这番自谦之词的后一半说对了,他是中国新闻界的泰斗级人物,毫无疑问;他话中前一半的三个“不是”,显然是一种虚怀若谷的崇高境界。
老范何以取得如此之多令人羡慕的学术成就?除天资聪明外,还具有扎实的国学底蕴。他195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中文系,便投身于新闻事业,到东北日报(辽宁日报前身)当记者……数十年的磨砺培养了他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根基。他博览群书,博古通今,与时俱进,博采众长,使他获益匪浅。
老范虽然年近八旬,仍然壮心不已,为培养新闻人才呕心沥血,也在不断提升自己,如此日积月累,知识学问日益丰厚,艺文功底不断提高。半个多世纪以来始终笔耕不辍,使他出口成章,下笔有神。
大家在闲谈中希望老范将自己满意的新闻作品结集出版,供大家学习。老范说,以前曾经多次拒绝出版这些“易碎品”,但现在改变了主意,已经应出版社之约将一部分已经过时的“杂拌儿”结集出版,原因之一是他想起了新闻界前辈朱穆之同志多年前曾经说过的一番话,朱穆之当时说,在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向前看,也要向后看。好比坐着轮船在海上航行,旅客总是埋怨船走得太慢;只有经常回头看看,才会发现自己离原来的出发地已经很远,离目的地已经越来越近了。自己这次同意出版新闻作品选,并不是为了让你们学习,只是想为大家提供一点“向后看”的标志物,从而更加坚定“向前看”的信心和勇气。老范说完,自己也忍不住轻轻地笑了。
老范接着对尚在新闻岗位工作的我们几位同事说,你们有的还在经济日报工作,有的到别的新闻单位担任领导,这是因为经济日报多年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氛围,不但报纸办得越来越好,还培养了很多新闻人才,也引得其他一些单位来报社渴求新闻人才。报社里现在人才济济,发展后劲很足。我一直觉得,记者是很神圣的,要当一个好记者,必须具有五种精神,一,热爱新闻工作;二,能吃苦;三,不畏风险;四,不慕浮华;五,有悟性。只有热爱新闻工作你才能心甘情愿地去吃苦。记者职业有时还充满风险,但把新闻工作当成一项事业,就会觉得其乐无穷,值得去为之奋斗。新闻记者不要贪图虚名,要把新闻这种职业当做事业,不断追求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真正热爱它,才能钻进去,才能悟到其中的真谛,靠小聪明是不行的。当然,做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除了必须具备这五种精神外,还需要具备其他一些优秀品质。
老范边说边给我们解释,针对着我们在座的人曾经搞过的一些报道举例说明。他如同聊家常般侃侃而谈,大到一组系列报道,小到一篇新闻报道的标题,甚至文中写到的某一句比较经典的文字,或引用的一句成语,一句诗词,他都如数家珍。我们的聚餐就好似一次久违了的编前会,又好像是一次新闻策划会,或是一次座谈会,也像是围绕新闻报道的一次闲谈,一次老朋友的重逢。
老范又向我们打听一些报社同事的近况,以及以前留给他的印象。我叹服老范惊人的记忆力和眼光的敏锐,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做派举止。我认真听着老范的每一句话,仔细观察着老范的一举一动。他幽默的谈吐,儒雅的气质、专注的神情、翩翩的风度,宽阔的胸襟,善良的心肠,把同事当朋友的真挚,把职业当事业的洒脱,都令我心向往之。我在想,什么时候才能修炼到老范这种崇高的境界啊!尽管他一生坎坷,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仍然荣辱不惊,威武不屈,风浪不惧,大智若愚,举重若轻,这应该是我们这些后来者或追随者永远奉行的人生准则……
(上图为老范与经济日报高级记者赵兹在天安门前留影)
(下图是老范为赵兹著作书写的标题及所做序言手稿)
写到这里,我突然产生一种感慨,同是曾经共事过的人,有人靠高尚品德、人格魅力赢得尊重,永远令人怀念,而有的龌龊之人即使活着,也会很快被人淡忘。我想起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所说的一句话:“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材质成就方面还要大。”对这一点,凡是与范敬宜共事过或受教于他的人们,无不感同身受。他是一位循循善诱、传道授业、解疑释惑的良师;一位不论痛苦哀伤,还是幸福快乐,都泰然承受、默默体味的益友;一位阅尽了人生几度秋凉与春暖之后,襟怀尘埃落定般从容与淡定的新闻工作者;一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传奇人物;一位秉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忠厚长者,这些就是老范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看到人民网上刊发的一首悼念范敬宜的诗,认为很能概括他的一生:“生前忧乐身后名,为政为文两从容。满腹诗赋生花笔,江南才子不书生。”
范敬宜是记者的楷模,代表了优秀的一代人。一个伟大与高尚的灵魂离我们远去了,他的精神还在,他说过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话:“如果有来生,还是当记者”,必将激励更多的新闻工作者奋勇前行,也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新闻事业中去。
请扫描下方 ↓ 二维码关注“秋和随笔”
本公号文章大体分七类,如想看之前发的部分文章,请点击下面标题:
一、北大荒情
《兵团特务连之歌②》··北京六九届怎样炼成的··读《十五六岁闯大荒》··忆特务连战友东国樑··《北京六九届》是一首青春之歌··《我当团长我的兵》
二、读书札记
新凤霞吴祖光合作书画··《史记》的第一读者··汉献帝是了不起的人物··林则徐与徐继畲之争··读毕锋的《中国人的高铁故事》··《岳飞如何被平反昭雪的》
三、抒情写意
《山楂树》··吴金河摄《最美金秋》··过生日感觉真好··沈园之千古绝唱··《走进兰亭》··《伊春颂》··《大美红海滩》··《圆明园记》··《木瓜树下》
四、医者仁心
《赞眼科医生徐冰》··跟随专家医务体验··赞葛氏捏筋拍打疗法··合作愉快的申虹医生··关注阿尔茨海默症··赞白衣天使高媛··《医者仁心台卫平之三》··致敬,李兰娟院士
五、域外见闻
弹丸之地卢森堡··徐继畲与华盛顿纪念碑··仙人掌做成美味佳肴··在墨西哥看行为艺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发现了啥··观广岛和平纪念馆··埃菲尔铁塔的爱情故事
六、七彩人生
同学聚会更无前··书法家韩宁宁跨界京剧··摄影家钟观永··金牌工长钱宗刚··《画家雷建》··《牧羊人杜营辉的故事》··《范敬宜的诗词佳话》
七、亲朋佳作
李秀人《情系北大荒》··邹静之《北大荒是一座富矿》··高 媛《隔离区日记》··台卫平《刘智明院长两件事》··舒 眉《战胜疫情 拥抱春天》··李丽萍《好看的警察故事》··赵兹《寻找“团泊洼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