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掰着指头数一数春节习俗

JSWDG 京都闻道阁 2021-02-11

点击☝蓝字“京都闻道阁”免费关注  喜欢本文请豪转或点击☟文底赞赏以支持鼓励


本阁主要作者文集(以新近发文文末索引为导航):曹旭李红旗易书生魏国强陈道曹昱蔡小俊丁福平衣珩舒立黄梓峰拂剑朝天曹开煊宇文成许亚军

本文作者/陈道 

【按语】中国的春节,大凡以汉族习惯为主,所谓历久而成俗。因华夏文化之发端、宋室南渡等诸多历史原因,中原的文化习俗,在中国更具有根源性和代表性。春节临近,本文以中原许昌的春节为例,回溯习俗,深蕴亲情,感受文化,华夏大地,大同小异。 

阴历正月初一,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传统、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称为年节。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许昌县志》说:“许昌乡俗,年节极重。”

实际上,进入腊月,群众即置买年货,准备过节。俗语说:“腊八,祭灶,年节来到,闺女要花,小孩要炮,老婆扯裹脚(布),老头买毡帽。”腊月二十三,俗名是“小年”,外出之人必须回家,家家户户洒扫庭厨,至晚用红色雄鸡一只祭灶,家人分吃“灶糖”、烧饼。道光十五年《禹州志》曰:“二十三,扫舍宇,设糖饼、豌豆祀灶。”民国十二年《许昌县志》云:“二十三晚,以鸡、酒、饴糖祭灶。”和其他地区有所不同的是,许昌地区腊月二十三还有“干儿女拜干爹娘”的习俗。《许昌县志》说:“其中尤奇特者,是日各地干子携祭品赴干父家,加入祭灶团,以表示亲密。”新中国成立后,祭灶之俗渐衰,但吃烧饼、芝麻糖,拜干娘之俗至今尚存。

过罢腊月二十三日,准备过年的兴劲更浓,家家户户开始置办年货。《许昌县志》云:“过此日,家家蒸馒头,宰猪羊,磨豆腐,日赴集市,置买蔬菜、香烛、供品各礼物。凡核桃、花生、柿饼、枣及一切应用物品,靡不置备,应有尽有,名曰办年。”旧时有“二十三祭灶倌儿,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贴门花,二十九去沽酒,三十儿吃扁食”之俗语。又有形容旧时年节情形的歌谣:“好好好,年来到,贴门神,挂纸条;好好好,年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除夕易门联,吃饺子,长者给幼者“压岁钱”,家人团聚“守岁”。

年三十是除夕夜,年饭之前,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称“关门炮”,象征把各种灾难和不幸关在门外。之后便是除夕夜守岁,既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或叫“坐福”,俗名“熬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熬年”的时候,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一些老人这时候也会拿出鞭炮,坐在门口,隔一会儿燃放一个扔到院子里,有一种说法是为了吓唬九头鸟,按照老的说法,除夕晚上九头鸟就回在天上到处转,它受伤的几个头会往地上滴水,滴到谁家就会倒霉一年,因此,隔一会儿放只炮就是把它吓跑。除夕夜,全家老小熬夜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除夕是新旧年的分界线因此,这顿年夜饭不论贫富,都要尽量办得丰盛些,都要吃饺子,吃团圆饭。

大年初一早晨,家家户户的第一件事是放“开门炮”,叫接神,城乡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放过“开门炮”后,男女换新衣,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主妇做年饭,长者先拜祖宗,再拜6神。民间认为这6神是每家每户的保护神,新年祭拜,主要祈求全年家人平安、家业兴旺。

初一早餐,大多以水饺为食,称“更岁饺”。饺子煮好后,首先要祭祀祖先和天地诸神,然后全家食用。吃饺子时,许多人家“测福”,逗乐,猜测谁能吃到包有硬币的饺子,吃到者为有福气。聪明的子媳故意将包有硬币的饺子盛给老人或小儿,以求其欢乐、愉快,体现全家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

早餐后,开始拜年、贺岁,谚有“大年初一,撅屁股作揖儿”。首先全家人一齐拜祖宗,接着幼辈依次向长辈行礼。长辈未在除夕发压岁钱者,这时要给年幼之子孙和新娶媳妇发压岁钱。自家拜贺后,能行动之人便出门挨家挨户到近族长者或街坊邻居家拜贺,出门见面,互致问候“新年好”,或“恭喜发财”,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也可以在除夕晚上给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期间,对来拜年的亲友,主家设宴招待。如亲友带着16岁以下的儿女来,要发压岁钱;亲友离去时,还要回礼。若拜年不去,则是断亲的表示。所以,有些老亲戚,下辈要轮流去拜年。一些四季八节都不来往的老亲戚,唯有春节时要去拜拜年。

正月初二开始,要走亲访友。所有新婚夫妇皆于这天探亲。“待新客”菜肴一般都很丰盛。村上人争看新登门女婿,男女青年与之玩笑逗乐。无新亲者,初二走舅家,初三、初四回娘家为一般之常礼。谚有“初二外甥初四客”。

正月初三或初四也是民间祭祀先人表示追念的日子。初三日,有称为鬼节者,家家要携带供品香箔上坟扫墓,祭拜祖宗。

正月初五又称“破五节”,家家吃饺子。此日过节活动之盛,仅次于正月初一,又称“小年下”。“破五”即打破五天之禁。旧日从初一到初五,禁忌颇多:不许动针剪、不许以生米为炊、不许信口胡言,不许随意乱倒污水、炉灰;各行各业也要封起自己的生产工具,如厨师“封刀”、裁缝“封剪”、粮行“封斗”等。迷信认为过年动刀剪会遭凶报,扫地则缺钱花,洗脸水泼掉会“泼去财气”,五更做饭拉风箱会使家庭不和睦,家长‘两头受气’,小孩随地大小便会玷污神灵,妇女纺线会招来“长虫(蛇)”或被人讥为“穷命”,“扒嚓命’等等,到了正月初五,这些禁忌便可统统破除。此日晚大多地方还要“送穷灰”,将家中炉灰些许送至十字路口,并烧香为祭,以求贫穷不再缠身。是日前不慎打破了的锅碗盘碟,可在此日用红线相系投入井中或放置吉利之处。过了“破五”,初六日各行各业便可开始营业,俗称“初六大开市”,各家各户也恢复日常生活。旧俗以5日为期,即从初一到初五,俗称“五日年”,“交相展庆,市不贸易”。这5天,人们不劳动,工农皆休息,尽情玩乐。 

推荐阅读陈道其它文章:

感恩生命中有关键时拉你一把的贵人

霍金都以中国文化为他日常的灵感泉源

远离让你直觉感到不舒服的人

空之无物,方享得自在!

亡人还债(六个小故事)

对照这九个字看过去,一个人资质优劣与否基本了然

嵇康最后的绝响《广陵散》果真得自鬼灵所授?

读孙思邈养生铭才知养生如此简单

神强者长生,气强者易灭

什么“顿悟成佛”,假的! 

莫自欺欺人,建寺布施不是功德 

读懂《予学》,距离成功再近十步

古人“三锋”:舌锋、笔锋、剑锋

曹操是哪个组织的?

古代文人扶乩做诗文,端的是会玩

孔子《易经•序卦传》思维导图

穷天道之规则、究人道之循环的《道德经》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拜读《道德经》随札之二

汉代“卖官鬻爵”实为官场潜规则公开化

好尴尬,宋元时期民众眼里的古代王朝已然如此明确

中秋祭月

三教之外还有一门传承六千年的学问

后世文人多爱苏轼养生诀 

八九千年前中国的美酒、音乐和美女

这几个人的简历,细思恐极 

绝世人杰却史无其名,难道只因为她是女人 

再说大禹治水只是神话传说,你就OUT了! 

孔子之前已有儒,儒之真面目为上古官职

僻远小诸侯国秦一统六合的关键在于解决好了四件事

风雨潇潇花飘零 

中国历代玉蝉欣赏 

佛家对毛主席的评价如此之高

汉代“任子”制实际就是干部世袭

首都博物馆馆藏精品玉器欣赏

陈胜吴广起义另有玄机?

☆作者简介:河南许昌市建安区人。

本阁投稿邮箱:2259548970@qq.com,或直接通过小编的微信JSWDG6388传稿;文稿发布后,稿酬按读者赞赏数额照付。本公众号有同名新浪博客、微博、简书、今日头条和采编读QQ交流群687804626,有兴趣可以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