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平: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隐形冠军

李平 中制智库 2022-12-24

李平

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国际经济与管理系终身正教授

宁波诺丁汉大学国际企业管理领域李达三首席教授


01

为什么一定要重视“专精特新”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倍受关注的、所谓的专精特新,其基本特征是什么?其底层逻辑是什么?
在我看来,专精特新最主要的地方在于“精一”,就是聚焦于一个细分市场,在一个细分市场中做到精益求精;特新就是通过差异化、创新达到精益求精,不是在多个领域中精益求精,而是在一个特定的领域里精益求精。
专精是内在本质与战略布局,而特新是外在体现与战略模式。
过去我们过于关注所谓500强企业、超大型企业,称之为行业龙头企业或头部企业,而忽视了供应链上游众多的小巨人、单向冠军。
而事实上,这些小巨人、单向冠军对于卡脖子的五个基础领域是非常重要的。
哪五个基础领域呢?
第一个是基础零配件,第二个是基础工艺,第三个是基础材料,第四个是基础设备,包括仪表仪器以及机床,第五个是基础工业软件。这五个基础领域就是我们的软肋——所谓卡脖子地方。
而这五个基础领域往往不是大型龙头企业所愿意专注的地方,它们重视的是价值链的下游,即靠近市场的地方,它们是整合型、集成式企业。
主要在上游从事业务的,恰恰是比较小型的、比较细分市场的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在工业五基领域,它们是领军者。这就是政府突然开始重视专精特新的核心原因。
我现在把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统称之为小龙头企业,而在下游与之遥相呼应的称之为大龙头企业。
小龙头企业主要的特点在于其市场空间有限,其规模小,无法成为巨无霸,也难成为独角兽,即不会像新兴产业那样爆发成长或产生爆品。
在这样的发展速度和氛围之下,它们坚守长期主义,在发展上都表现得比较稳健、比较持久,这样就形成了五基领域的小龙头企业。对此过去我们未予足够重视,而现代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开始寻求突破。
我们发现,在很多产业中,产业结构大体上存在这样的格局:下游为龙头企业,为巨无霸;上游为一些专精特新企业;中间还有一部分企业,为代工企业。
其中代工企业既有一些高级代工,如台积电、富士康,也有一些比较低端的代工。所谓代工,就是没有自己的品牌,替别人贴牌生产的企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发展基本上呈现这样一些特点:从市场下游做起,从低端开始做起,从低成本做起,从模仿外国企业做起。
这是追赶海外发达企业所必不可少的一个路径,但这一路径也带来了一个隐患——中国企业在上游、在高端、高价值、在原创这些层面面临挑战,这导致中国的企业面临大而不强、产业结构全而不优的问题。
现在之所以强调专精特新,就是希望调整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希望上下游企业都变得比较强,而不是比较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不应太强调企业规模的大小,而应强调的是企业强不强、优不优。
美国通用电气是一家采取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它在每一业务选择上坚持行业数一数二原则,如果不能做到最好、最强,那么就不做。这其实符合专精特新小巨人与单项冠军的逻辑。
这样的大企业在业务布局上,也强调做得强、做得优。在一个细分的市场,也是如此。
这说明专精特新的本质是什么?
就是迈克尔·波特三个基础战略中的两个:
一个是聚焦,在一个比较具体的细分市场上,长期耕耘,不受诱惑,绝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第二个是差异化。“专精”就是聚焦,“特新”则是差异化。
第三个战略是低成本,这是中国企业过去的战略选择,现在则要从低成本转向高质量、差异化以及聚焦。
我们强调专精特新,想在五基领域上游突破,需要匠心独具、精益求精,需要有独门绝活、杀手锏,需要通过长期苦练童子功建立核心竞争力。
小龙头企业与大龙头企业相比,规模不大,但是也具有大企业的一些特点,它们具有话语权,具有定价权,具有行业影响力,其利润也非常高,一些企业的毛利率在30%以上,甚至高达80%,它们不亚于大龙头企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其细分市场中质量是最好的、品质是最高的。
如德国一家做轴承的企业,其轴承大量地用在中国高铁上;再如德国的另外一家做弹簧的企业,其高端弹簧也用在高端市场;又如日本有一个叫做永不松动的螺丝,也在高铁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企业都有独门绝活,因而具有相当大的话语权、定价权,利润率非常高,除了规模,其他方面完全不亚于那些所谓的大龙头企业或500强企业。
如果在上游产生五万个、五百万个、甚至五千万个这样的小龙头企业,就可以与下游的大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形成一个新的生态的架构,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平衡的生态系统。
大龙头企业常常出现在大城市,而专精特新企业或单项冠军企业则常常出现在二线、三线城市,而且不是在市中,是在下面的县。
如做手机镜头的舜宇光学就在宁波下面余姚县的,再如我们熟悉的方太,它是宁波下面慈溪县的。这启发我们思考,未来是否可能在这些地方创造更多的小巨人、单项冠军,从而实现产业地理分布的均衡发展,从而促进共同富裕。因为这样财富就不会集中于大城市,财富以及人才、技术、市场向中小城市流动,从城市向乡村流动,这是值得大力倡导的。

02

打造产学研体系,更好地扶持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


我们需要对中国的研发体系进行比较大地调整,要向中小企业倾斜、向专精特新倾斜,而不是把宝都压在大企业上。这就需要对产学研重新进行布局。
所谓“学”,主要指的是一流的高校和国家实验室,其中高校所做的研究是公开发表的,大家可以共享,而国家实验室做的研究基本上属于国防领域,是保密的,不适宜公开发表。这是它们的区别,其相同点是它们所做的都是基础研究,它们的研究更多的是科学性的,很少是技术性的。
所谓“研”,是把科学的基础研究转化为应用,向专利的方向发展。
所谓“产”,指的是企业。
为什么说产学研,而不说产学研、政府、金融机构及客户?因为后面几个是辅助性的,它们不是研发体系的主体,它们本身并不从事研发工作。
目前,中国的研发体系遇到的困难是什么?“研”的部分最弱。
企业所从事的即是应用研究,例如,一些外国大企业建立了不少应用研究的实验室。
在美国,没有“研”的部分,采取的是产学对接的模式,就是美国的一流高校、国家实验室直接与大企业对接。
美国之所以采取这种模式,是因为美国大企业的研发能力非常强,如ATNT实验室、IBM实验室、贝尔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做出了很多项原创性的研究,有不少人拿了诺贝尔奖。
美国大企业很容易直接与高校以及国家实验室对接,因为它们的研发团队具有非常强的吸收能力。
这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鉴别能力,能够识别哪些技术、哪些科研发展方向是有价值的;第二个是消化能力,能够有效地消化外面的知识;第三个是应用能力,能够将之变成产品。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没有特别强的研发能力,就需要一个中介,这里的中介我称之为“研”。
德国采取的是这一模式,面向中小企业,构建了从基础到应用的研究体系。
类似的是中国台湾地区的工业技术研究院,作为研究机构,它们在从“基础”到“应用”中发挥转化作用。
半导体、个人电脑、集成电路几个行业的建立,都是与台湾工研院的贡献分不开的。
如果“学”的部分不够强,可以从其他国家获取。
如中国,华为的5G技术最早始于土耳其一位教授的论文,华为看中其论文,邀请他来做技术指导。
所以,如果“学”的部分比较弱,那么可以向国外学习。
相比之下,“研”的部分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研”,就无法将基础研究转化成专利、转化成产品。
德国和台湾工研院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德国更关注现有行业或传统行业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通俗地说,就是希望“老树开新花”。
而台湾的关注点是孵化、培育新型行业中的新创企业。
虽然都是面向中小企业,但是一个针对的是现有及传统行业中小企业的转型,一个针对的是新行业新创企业的孵化。这是二者之间的第一个区别。
在德国,研究机构的所长、骨干研究员由高校教授兼职,他们大概50%以上都是兼职的。还有一步部分人是博士生、博士后,他们的论文做的都是应用型的研究。而在台湾工研院,研究工作由专职人员来做。这是它们的第二个区别。
在德国,研究资金来源分成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来自财政拨款;三分之一来自于全国范围内的科学基金申请;还有三分之一来自于与企业合作的研发合同。
而在台湾工研院,开始时主要以政府的拨款为主,然后逐渐转向委托代理研发,大概经过十年的发展,即实现了自负盈亏,不再需要政府拨款,完全依靠向产业提供代理研发服务进行发展。
通过对美国、德国和中国台湾不同模式的借鉴,我们如何混搭形成一个具有特色的新模式。
三种模式比较来看,德国和中国台湾可能比美国直接对接的模式更加有效,因为中国“产”和“学”的能力都还不够强,中国可以以“研”为突破口、为抓手。
那么,我们应该重点扶持哪些企业呢?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胡椒面到处撒,要重点扶持在其领域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专精特新,已经取得老大老二市场地位的单项冠军。
在产学研体系中,可以选择合作的企业,一定是它们已经有相应的能力、有积极性,且属于重点扶持的对象,它们的成功有助于产业的转型升级,有助于解决卡脖子问题。
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我们需要建立什么样的产学研架构,从而更好地扶持专精特新、单项冠军?

THE END

编辑:雨辰
声明:文章来源第五届《清华管理评论》管理创新高峰论坛暨《清华管理评论》创刊10周年庆典”演讲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


隐形冠军示范工程
寻迹“隐形冠军”密码,赋能“专精特新”企业

隐形冠军闪耀100:搭建隐形冠军企业的“时代舞台”

新望博士万字长文详解“专精特新”

关于共同富裕,流行的解读可能都是错的

二次分配是关键,三次分配是辅助

发展我国“专精特新”企业的背景解读与政策思考

【购买链接】

刘元春 | 郑新立 | 李罗力 | 黄汉伟 | 张明 | 刘世锦 顾强 刘志彪 | 苏晨汀 | 华杉 | 管清友 | 黄益平 | 杨志明刘利华刘世锦贾康吴甘沙吴晓波王宏广周长益陈志武秦朔张维迎夏斌余永定姚洋施展马光远丨单忠德赵晓曹仰锋刘九如屈贤明迟景朝吕廷杰梁宁童有好蒋锡培丨新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