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警惕西方即将在与新冠的赛跑中胜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冷眼局中人 Author 冷眼局中人
导语
如果我们不尽早有所应对,一旦西方真的硬趟过去了,后面极度被动的就将是我们自己。
01
与众不同的奥密克戎
路透社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官员 1 月 4 日表示,更多的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主要感染的是上呼吸道,引起的症状比以前的变体更轻(其他变异株主要感染肺部,可引发炎症性免疫反应,破坏肺组织,导致组织瘢痕化和缺氧)。美国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的一项研究分别用奥密克戎和其他新冠变体感染了小鼠,几天后,这些小鼠肺部的病毒浓度至少比感染其他变种的啮齿动物低十倍。
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的研究进一步解释了奥密克戎不易感染肺部的原因:德尔塔(Delta)等其他变体的刺突蛋白会与一种分布在肺表面的蛋白酶 TMPRSS2 结合,被其剪切后才能够感染肺细胞。而奥密克戎不能很好地与 TMPRSS2 结合,反而易被其吞噬。
英国剑桥大学病毒学家拉文德拉·古普塔(Ravindra Gupta),是TMPRSS2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他说,难以进入肺细胞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奥密克戎对上呼吸道的感染性比对肺部的感染性高。戴蒙德表示,这个理论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估算认为奥密克戎的传染性几乎和麻疹一样,而麻疹是高传染性的基准。古普塔说,如果变异病毒停留在上呼吸道,病毒颗粒可能很容易混在从鼻子和嘴巴排出的物质中,找到新宿主。其他数据提供了直接证据,表明奥密克戎在上呼吸道比在肺部更容易复制。
奥密克戎(Omicron)新特点如下:
1、传染性极强,伤害性不大,症状甚至轻微于一般流感。
2、不易感染肺部,因此新冠肺炎的说法可能需要修正成一种新的流感病毒。
3、不会丧失嗅觉与味觉。
4、目前的死亡率还需要大概1-2周的延后数据,但是就目前美国日新增100w例,新增死亡1000多人来算,死亡率已经接近千1。这个数字已经接近可以容忍的边缘。
以上特征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直以来Bruce都认为我们的防疫政策优于西方,但是从今年开始,Bruce要反复的强调新的观点:高度警惕西方发达国家可能即将赢得与新冠战争的胜利。如果我们不尽早有所应对,一旦西方真的硬趟过去了,后面极度被动的就将是我们自己了。
02
我们终将靠边际赛跑
赢得与新冠的战争
我们说世界上一切都是在运动变化中的,如果说从疫情刚开始西方就指望群体免疫是绝对的胡扯与不负责任。那么当时间走过2年,在美国付出死亡超过85万(超过二战+朝鲜战争+越战死亡之和)的惨重代价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可能正在接近他们期望的那个转折点。
人类对病毒的起源知之甚少,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种非细胞型生物早于人类的诞生,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生命体之一。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并长期地与病毒做边际赛跑。何为“边际”赛跑?
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没有自己的代谢系统,它连细胞都算不上,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病毒在宿主身上不断地复制繁殖,一旦离开宿主就无法存活。人类就是病毒的一种宿主,人体是一个包含300多万亿个病毒的大型微生物系统。人类如何在病毒海洋中生存下来?或者,病毒如何在人类体内存活下来?
答案就是边际赛跑。人类与病毒之间是一个边际赛跑的关系。病毒在人体(宿主)内复制遵循宇宙第一原则即趋利避害,如果把宿主杀死了自己也无法存活。
但是,这并不是说病毒是个“善类”,因为宿主不只人类一种。每当疫情爆发初期,病毒掠走无数生命,人类的“反抗”才使得病毒向低致死率演化。如果我们无法短期内消灭人体所有病毒,最有效的办法是与其“边际赛跑”,即通过疫苗、药物以及人体的免疫系统改变病毒的复制方向。
在疫苗、药物及免疫系统的作用下,病毒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呈现高传染率、低致死率的复制轨迹。接着,疫苗覆盖和高传染率共同形成的群体免疫进而降低了传染率,最后的状态是人类在这场边际赛跑中快病毒半个身位。这是人类与病毒长期赛跑积累的经验路径。
而奥密克戎的出现使得这场疫情似乎正按上述推演的方向演变,疫苗覆盖和特效药使用正在改变病毒的复制轨迹。这是否说明医疗技术正在控制病毒的复制路径,迫使其向人类设想的方向演变?国际医学专家正在评估,这波高传染率、低重症率的奥密克戎,是否是一种“天然疫苗”,使得欧美国家快速地形成群体免疫。
03
欧美即将赢得胜利的数字化证据
Bruce不喜欢搞什么主义,一切以客观数字说话,如果非要问为什么这一次我相信疫情即将接近最终那个拐点,原因就一句话:任何指数级的增长都不可持续,这个曲线和股市里泡沫崩溃是一个原理。
1、南非疫情快速消退
上图显示了南非四波主要疫情的走势,这一波的最明显特征就是上下的速度都极其陡峭,充分显示了疫情最后一波的特征:极高的感染率带来陡峭的感染数据,同时毒性下降,而感染来的快去的也快。
目前主要西方国家中,希腊已经拐头,以色列已经接近高峰。未来大约一周半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都将达到这次疫情的顶峰,随后疫情数据应该出现急剧的下降,考虑到病情与治疗的延后效应。未来的3周也即整个1月将成为西方本次疫情最最黑暗的时刻,但是如果这个时刻过去以后,情况不仅没有恶化反而开始好转了,欧美就极有可能硬趟过了鬼门关。
2、为何美国在2021年中之前对疫情充满信心
医院普通床位
这项比较的是平均每1000人有多少普通病床,日本世界领先,韩国紧随其后,德国是欧洲领先,但依然和日韩有所差距。美国、新西兰、英国、新加坡床位比例基本上是日本的五分之一。
因此论人均普通病房数,美国远不如日本、德国甚至韩国,这也是为何美国感染人数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医院床位不够,导致轻症感染者只能在家自行恢复,甚至流浪汉还到处乱窜导致传染进一步加剧。而去年同样时刻,日本、德国的感染率就远远低于美国。
但是为何美国的政客一直到去年底之前都不慌,直到去年底拜登突然变脸说联邦政府控制不了疫情需要各个州政府自行控制,秘密就在于ICU饱和指数。
ICU病床数据是按照每100,000人统计的,美国是世界领先,德国和台湾也是第一梯队。意大利、新加坡、韩国也不差。英国比较其他OECD国家算是偏低
我们先看一下去年3月全世界的情况,在当时对于美国、德国来说,重症数远远少于ICU病床饱和度。而对于意大利来说,重症数已经很接近ICU病床数了,数字上几近饱和。因此医疗资源的特点决定了,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尽可能推广疫苗降低重症感染人数,放弃对轻症的治疗,依靠世界第一的人均ICU病房优势,将治疗重点放在对重症的托底上,尽可能降低死亡率。
我们可以看到在去年中之前,美国的ICU饱和指数极其低,因此美国政客与专家一点都不慌,直到奥密克戎的出现。
CNN1月4日援引数据称,目前美国共有超过103000人因患新冠肺炎而住院治疗,这是近四个月以来首次有超过10万人住院。此前,美国新冠患者住院数的高峰出现在2021年1月14日,当时有超过142000人住院。此后,美国曾又在9月11日有超过10万人住院。
在如今的美国,总计713家设有ICU的医院中,有四分之一ICU占用率达到95%以上。根据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数据,2021年12月30日此前一周内,全美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的占用率已高达77%。
《纽约时报》制作的图表显示,ICU超负荷运转的医院在全美超过40家,位于华盛顿特区的一家医院的ICU占用率高达166%。其中,纽约医院的ICU占用率达到72%,最高达102%。
根据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数据,2021年12月30日,全美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的占用率已高达77%。而这个数据在今天可能已经接近甚至超过95%,而未来的2到3周感染人数还在爬坡,那将是美国ICU本次新冠疫情以来将面临的终极大考。但是,再次强调,一旦这次大考被美国人硬扛过去了(其实也没有什么扛不过去的,大不了再多死二十万老弱病残),美国的疫情防控就将迎来最终的拐点。
一个死了100万老弱病残,极大降低了养老与福利压力的美国将更加年轻化,这对我们来说怎么听都不像是一件好事。
04
后疫情时代中国
必须尽快增加公共医疗资源
与病毒边际赛跑的自信来自有效的疫苗、特效药以及大规模的公共医疗资源。高传染率、低重症率的奥密克戎正冲击着全球医疗体系,2022年中国需要大规模增加公共医疗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刀切的抗疫的本质来源于对医疗资源匮乏的不自信,所以你们看上海从来就不搞一刀切抗疫,因为医疗资料足够。
但是一刀切的抗疫对经济尤其服务业损害极大,甚至于很多百年老字号都开不下去了,而服务型行业容纳的底层人员是最多的。因此疫情一刀切,受伤害最大的是底层群众,Bruce说句难听话,我就10年不工作也饿不死,但是对于很多服务型行业人员,可能明后天没有饭吃的恐惧远大于对病毒的恐惧。
1、中国ICU床位和护士人数较西方国家低
中国ICU床位占人口比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根据《重症医学:华东地区现状调查(2015年第三次ICU普查)》,以下简称(《普查》)显示,2015年我国平均每10万人拥有ICU床位数3.2张。由于该普查仅包含综合医院,且迄今过去4年有余,统计认为现在实际每10万人拥有ICU床位数约5张。根据世界重症与危重病医学会联盟数据,加拿大和德国每10万人拥有的ICU床位数分别高达13.5和24.6张。
2018年美国人口在3.237亿人,加拿大为0.37亿人,中国的人口约为美国的4.3倍,加拿大的37.7倍,中国人口基数成为其发展卫生体制的最大障碍。
2006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在《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指南》建议ICU服务病床数占医院病床总数的2-8%。根据《普查》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华东地区综合医院ICU床位数占总床数比重约为1.7%,不到《指南》的最低标准。
近年来由于我国在医疗体系的大力投资,初步预计现在约为ICU服务病床数占医院病床总数的3%左右,刚刚达到《指南》的标准线。根据美国生物技术信息网站提供数据,美国的重症监护床位占整个医院床位的比例在近几年逐步攀升到了15%,远高于中国的占比。
中国ICU普遍存在医护编制不足。《普查》显示,2015年中国ICU医师人数与床位数比约0.62:1,护士人数与床位数比约1.96:1,低于《指南》最低标准。
2019年护士人数与床位数约为3:1,刚刚达到《指南》的最低标准。根据《美国ICU护理管理概况》,美国ICU护士人数与床位比达4:1,美国可以实现全天候开放探视。
2、财政支出是ICU不足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医疗支出占GDP的比例低于美国,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调查,2018年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6.4%,根据Statista的数据,2018年美国医疗支出占GDP的17.8%,中国对医疗卫生的支出约为美国的1/3。
中国公立医院依靠国家财政补助,ICU属于医院盈利能力较低的科室,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国家财政补助决定ICU的数量。
3、东西部差距巨大
中西部ICU高端医疗设备配置率低。华东地区经济发达,医院ICU的设备配置较为齐全,二三级医院均有不同类型的高端医疗设备,且三级综合性医院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医疗资源,以体外膜肺氧合(ECMO)为例,华东地区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配置率分别为23.80%、2.66%。
华东地区各级医院ICU设备配置情况
西部地区医院部分必需设备不足。以转运设备为例,二级医院转运监护仪、转运呼吸机的配置要少于三级医院,且部分三级、二级医院缺少可转运呼吸机,不利于重症患者转运手术室及特殊的影像检查。常规必备设备里,二级医院显著少于三级医院,其中,抗栓泵、降钙素原(PCT)监测仪、支气管镜、床旁超声等在三级医院的配置也不足50%。
西部地区重症医学科(ICU)拥有部分必备设备的比例
西部地区重症医学科(ICU)拥有其他设备的比例
比较美国ICU床位使用率,中国中位数高于75%,整体有扩张需求。比较来看,美国ICU床位即使在这两年新冠疫情中使用率也仅约为70%,但是中国各级医院床位平时使用率中位数都超过75%,其中顶级医院和地级医院超过85%。按照要求,三级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全年床位使用率平均超过85%时,应该适度扩大规模,因此中国ICU床位数有着较为迫切的扩张趋势。
比较常规ICU配置,医院可通过扩增设备配置迅速满足急救需求。为应对此次新冠疫情,武汉地区紧急扩增重症监护病房的资源,其中监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床边便携超声、血气分析仪、除颤仪、ECMO等的数量也按临床需求比例配置,考虑到现有医院的ICU病房配置不足情况,现有医院可适当扩增相关的医疗设备以满足急救需求,且最大程度节约成本。
结束语:
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们在中美对抗中处于暂时的优势地位。这种优势地位是依靠新冠疫情打断了美国的产业链、物流链使得它对我们进行压迫与封锁的阴谋暂时破产。但是我们不能刻舟求剑地认为,过去的胜利经验在未来就一定还能奏效。随着疫情的变化与发展,欧美可能已经逐渐接近于新冠边际赛跑的领先身位。一旦欧美缓过神来,必将通过全面开放来挑战我们的动态清零与严防死守的政策,而这次西安一刀切对全球存储界造成的震动已经让很多巨头开始忧虑。
我们必须提前为全面开放做好准备,等春暖花开后必须尽快抓住时机查缺补漏。在保持戴口罩、进一步打疫苗的优良传统下。开始放开自我检测试剂盒的授权,认可自我检测盒数据,降低对医院常规核算的压力。相信依照国人的素质,没有几个人会测出感染还美国人不以为然的。
同时要对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医疗资源与设备火速进行大力度的增强,补齐短板,把医疗设备建设提高到新基建最重要与最紧急的高度上来。同时要降低全社会对感染的恐慌,做好长期与病毒实际共存的心理准备工作(毕竟什么流感也从来没有被人类消灭过)
毕竟新冠仅仅是千万种病毒中的一种,但生活仍将继续!
✎
THE END声明:文章来源于冷眼局中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
隐形冠军示范工程
寻迹“隐形冠军”密码,赋能“专精特新”企业
寻迹“隐形冠军”密码,赋能“专精特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