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5月2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知青 | 苏斐:青春之魂,飘洒在内蒙古草原上

苏斐 新三界 2020-09-04
 
作者档案
本文作者


苏斐,1953年生于合肥。1970年初中毕业于安徽芜湖一中,七二届芜湖一中高中。毕业后十年学过工做过代课教师,1982年考上公务员,1985年电大不脱产毕业,1984年进入省市森林警察序列,从警18年,2002年机构改革时提前退休,时为二级警督警衔。退休后出国带外孙,同时陆续发表短文小说等千余篇,笔耕不缀。


原题 
知青之魂飘洒在草原上
——内蒙古行




作者:苏斐




【一】



2017年7月3日,应作家老鬼张丽娜夫妇之邀,我第一次踏上内蒙古草原,跟随参加纪念内蒙古烧死的69位烈士的45周年活动。





7月5日上午9点,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老知青和烈士家属等一二百人,聚集在内蒙古西乌旗宝日格斯台知青烈士陵园。


纪念仪式在悠长悲悯的马头琴乐曲声中开始。老鬼现场配乐,他选了四段中外名曲贯穿整个悼念仪式,最让人产生共鸣的是那段“奇异恩典”,据说已成为西方的送葬曲。老鬼在美国时目睹了尼克松葬礼,就播放这首乐曲。


张丽娜主持仪式,缓缓地朗诵叙说,蒙古草原瞬息万变的天气给纪念会增添了浓烈的天地同悲色彩,气氛如大门口那副雨中对联:草木同悲,永远纪念。


 


这是5年前知青烈士纪念活动中作家老鬼写的经典名句“他们是死去的我们,我们是活着的他们”


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的知青现在都已经年过六旬乃至古稀,头发花白年事已高,知青一词将会消失,文革下放那段历史会被淡忘抹去。这是一段全国约2千万知青的整体记忆,涉及当时近亿万(包括家庭成员在内)人口,是一代人用青春、血和泪书写的历史。我们拒绝遗忘。


老鬼已经成为内蒙古知青的一个标志性人物,因为老鬼的著作《血色黄昏》《烈火中的青春》,让1972年5月5日草原大火中烧死的69位知青的事广为传播。


老鬼张丽娜夫妇为69位死难者建造烈士陵园倾注了大量心血,对知青岁月的回顾反思不但体现在老鬼的著作中,而且体现在他们夫妇的行动中。



我看过丽娜为烈士陵园的筹建过程拍摄的大量资料照片,从雕塑碑牌的设计,石头的选定购买、吊装过程等等。这次纪念活动的标语旗帜,家属安排,丽娜身兼司仪主持,后勤管家,可以说老鬼是活动的总策划,张丽娜集导演编剧剧务后勤为一身。




我特意换上白色着装,在老鬼播放的马头琴悠长的鸣咽声中黯然泪下,怀念曾是知青的孪生姐姐



初到宝日格斯台食宿在老小家,(老小的哥哥死于大火中,父亲被烧伤)晚上,几位死难知青家属与我们同桌,他们见到丽娜,像亲人般的诉说,民政部门如何不管他们烈属,跑多少趟草原也得不到抚恤,一个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一直到临终,总共才得到380元的抚恤金.......听得令人心酸,像死者家属所说“他们哪里是烈士啊?!” 本来就是一场草原火灾事故,由于当时的领导指挥错误,把知青送到火海里葬身,秉承一贯把事故丧事当喜事办的作风,用颂扬英雄的名义掩盖漠视生命的残忍。唯一的意义就是用烈士陵园的形式把知青历史用建筑保存下来了,后人旅游凭吊时可以知道这段历史。

这一桌人除了丽娜外都是死难者家属  


当年被烧死的知青年龄最小的只有15岁,最大的27岁。有些孩子在家穷的用砖头当枕头,到兵团是为了混口饱饭吃,未曾想被葬身火海。从这些操唐山口音、内蒙古等北方口音的烈属口中,我了解到1970年代中国北方农村极端贫困的状况,真是不堪回首的年代。

吃饭时听到门外一些参加悼念活动的内蒙古老乡们在低声议论,这是老鬼那个是张丽娜,要是没有老鬼,哪里还有人管这些死者,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我为内蒙古知青,为69位死难者家属,对老鬼夫妇所做的一切表示深深的敬意。

全国2千万知青能树碑立传的绝无仅有,我的姐姐和3个兄弟都是知青,他们的青春汗水泪水洒落在皖南山村,就是在当地恐怕也早已无人知晓,老鬼夫妇让知青之魂永远留在了草原。


缠着老鬼要求在T恤上签名的粉丝


【二】


是激情燃烧的岁月还是推磨当驴的日子,只有知青自己知道。




在内蒙古,当年兵团和下放知青总共人数超过十万,所以到处都有以知青命名的小镇广场。在知青小镇上,当年的营房、标语口号、知青陈列馆,把人带回那个年代。大小狐狸说知青小镇的房间配套根本不是当年那样,如果有现在这个样子(一个大炕和简单的几件白坯家具),她们就不回城了。



尔柔、笑薇、大小狐狸、张金桐教授夫妇、郝哥夫妇、康作家等


从左到右:我、老鬼、老高、宇总、李波、丽娜、郝哥


老鬼张丽娜夫妇每年都要去内蒙古一次,丽娜筹划在太仆寺旗买房

我被乌拉盖草原的风光迷住,被乌拉盖草原小城迷住,那么干净整齐气派的政府建筑,灯饰豪华迷人的兵团公园,城市的尽头就是一望无际的草原。今年旱情严重,一路上听丽娜、尔柔说起水草丰盛时草原草有多深花有多美。

在蒙古包里吃蒙古餐时听老知青们聊起小虼蚤,咬得人没法躲,想起老鬼《血色黄昏》中冬天零下二三十度的严酷,绝不是我今天看到的,旅游季节蒙古草原最美丽的一面。知青的血和泪,青春与热血都洒在这里。

8天的草原之行,我深深感受到老鬼张丽娜夫妇,当年的兵团战士对草原的眷恋之情,血与火的青春与这片土地交织,再也不能分开。


丽娜



大小狐狸


尔柔


你看那无垠的草原,“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落在天边的云朵、悬在空中的云朵、伸手可摘的云朵,草原歌曲从心里情不自禁的流淌出来,有男士已经忍不住在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底下马儿跑”……


丽娜一路播放着草原歌曲,原来她的魂早已与草原融为一体了。






我也不禁吟诗一首:

摘一朵天边的白云
送给我的同龄人
一一知青
我们是活着的你们
你们是逝去的我们



延伸阅读

苏斐:我与母校芜湖一中
苏斐:我在“大清监狱”里住了12年
苏斐:革命年代锯高跟鞋,剪旗袍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内蒙古知青

老鬼:69名兵团烈士寻访记(1)
老鬼:69名兵团烈士寻访记(2)
老鬼:69名兵团烈士寻访记(3)
老鬼:69名兵团烈士寻访记(4)
老鬼:69名兵团烈士寻访记(5)
老鬼:大草原上的"孤狼"岁月
老鬼:姜傻子一定要在草原咽气
老鬼其人与《血色黄昏》
黄培:草料场的大火是怎么着起来的
黄培:我们是乌拉特草原上的牧羊女
秦晓:我们在牧区吃商品粮啃大羊腿
秦晓:草原阅读,走出黑暗的启蒙之旅
计三猛:深切怀念李三友
刘晓阳: “知青”李三友个案
钱江:乌兰布和的美丽和青春故事
克明:我与呼伦贝尔大草原
唐晓峰:大家心里有底,不可能一辈子扎根农村
李银河:我的人生第一课
许晓鸣:我为什么嫁给内蒙古草原牧民
唐燕:土默川酸曲曾经是我们的最爱
唐燕:下乡插队时,我们不懂爱情
马晓力:北京知青陈丽霞,永远留在北方的草原
马晓力的草原情:蒙古额吉没有白疼你们
纪敦睦:一位本该成为大师级的人物
王海军:我们村的男知青
王海军:女知青和她们的农民丈夫
吕丁倩:我经历的1976年高招
工农兵学员是如此推荐的
吕丁倩:那个坑坑洼洼的多事之秋
吕丁倩:冰天雪地绝处求生的高考之路
吕丁倩:两个女孩命悬一线的山谷迷路
刘晓阳:从插队到洋插队的北京姑娘
刘晓阳:上山下乡,我有自愿
刘晓阳:插队朋友顾家錡和他的母亲
留守在内蒙古的老知青们 
李大同:青狗哈利和她的儿女
李大同:草原归去来
陈佩斯:珍藏在大草原上的青春
火勒旮弃:一个北京知青在草原上的命运
内蒙古草原上的五月夺命雪
赛力罕:命悬一线的脱险瞬间
赛力罕:妈妈送我去大草原当牧民
赛力罕:我在草原上的牧民生活
徐小棣:异丙嗪,青年时代的故事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岁月   青工光阴  高考之路校园回望  浪漫  菁英       职业生涯  学术   追师长子女教育  健身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