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献选读 | 女性为什么喜欢八卦?

董艺佳 亲社会实验室 2022-04-16

Coco有话说


人们往往认为,相比于男性,女性更喜欢“聊八卦”。生活中,女性经常表现为更关注身边的风流韵事和家长里短,也更喜欢聚在一起谈论身边的各种消息;在微博等网络平台上,女性网友似乎也更乐于关注并评论明星的私事和绯闻。为什么女性更乐于八卦呢?其原因是什么?看似无可厚非的八卦行为是否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呢?



古往今来,女性常被认为是“八卦”的代名词女性会经常结伴逛街、吃饭等,一边进行这些活动,一边拉家常中学校园里,女生们常常在课间聚在走廊上聊八卦,在小团体间传播一些道听途说来的“一手消息”。周末的咖啡厅里,也经常可以看到几位姐妹聚在一起,一边喝咖啡,一边聊八卦……



在关注到这些现象的同时,我们不禁开始思考,为什么女性对“八卦”如此热衷?八卦是否真的不会激起大的风浪?我们又该如何应对社会生活中的八卦呢?


女性为何爱八卦?


强有力的同性竞争手段

进化心理学理论认为,生存和繁衍是人类一生中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在解决这两大问题。从进化的角度来说,面对同性竞争,男性更偏爱直接的身体攻击,例如正面冲撞,打架等攻击性行为。但女性往往更脆弱,更需要保存体力照顾孩子,因此身体攻击会让她们付出更大的生存和繁衍代价“间接攻击”或称作关系或社会攻击,则成为了女性惯用的竞争手段;它包含许多社会竞争中的隐蔽策略,针对竞争对手的八卦就是其中一种。


女性希望通过八卦将竞争对手排除在自己的社会团体外,甚至摧毁对手维持一个可靠的社交网络的能力。例如,在学校中,受到流言蜚语攻击的女生很难拥有能够给她们提供社会支持的小团体,也很难再结交亲密的朋友。女性对和自己相关的八卦非常敏感,更容易受到对自己不利的八卦的摧残;有研究发现,受到八卦攻击的女性往往会报告非常高的压力水平。


热衷八卦的群体氛围

女性相比于男性会花更多时间和同性朋友聊八卦,例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几位女性朋友一整个下午都坐在咖啡厅里开“茶话会”。然而,我们却并不能通过女性间在聊八卦来简单地预测她们间具有较高的关系质量。也就是说,女性并不是只会和关系亲密的人聊八卦;并且,无论面对谁提供的八卦信息,她们都会给予积极的回应与反馈。因此,这种“热衷八卦”的群体氛围可能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她们八卦的欲望与习惯


女性八卦的恶性后果


如果不对她人构成伤害,那么女性聚在一起聊聊八卦、沟通感情本无可厚非;然而,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上,过度或不恰当使用的八卦最终往往都会演变成可以伤害,甚至致她人于死地的“利剑”


最近几年,校园暴力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从《悲伤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这些影视作品都反映了青春期女生遭受流言蜚语欺凌后的悲惨遭遇。另一方面,网络暴力也导致了许多令人悲痛的后果。许多女性因为网络上的流言蜚语罹患抑郁症,而韩国前段时间更是有几名女星受持久的网络流言导致的抑郁的影响而相继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少年的你剧照


这些案例都在不断提醒我们,八卦这种间接攻击有时比直接的身体攻击更容易被放大,最终也更容易导致更加严重的社会后果。而由于女性更容易卷入八卦,因此相比于男性,她们往往更可能成为这些事件的始作俑者和受害者



其实,八卦在社会生活中是具有两面性的。虽然它确实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用负面信息操纵他人名声的手段,也确实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但它也可以使人们了解非明文规定的社会团体里的规则,惩罚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并促进合作。例如,刚到公司的新员工可以通过同事间的八卦来知晓什么行为是在公司不被认可的,从而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在面对八卦行为时,我们首先需要进行判断——判断它是基于何种目的,是否真实,以及是否可能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在社会生活中,同性竞争必然会出现。但面对这样的竞争,女性究竟应该选择何种方式去应对,应该怎样放平自己的心态和位置,应该怎样使用八卦策略去提升群体合作性,而不是毁坏生活质量,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反省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Mcandrew, F. (2014). The “sword of a woman”: Gossip and female aggression. 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 19(3), 196-199.

推文作者:董艺佳

插图:郭震

编辑:林靓

排版:董艺佳

本文由亲社会实验室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往期精彩文章

热点评论 | 教育惩戒,效果是关键

科研成果 | 什么样的人格特征与青少年的自私有关?

文献选读 | 感恩节·话感恩

文献选读 | 对财富的感知影响着人们的心态与行为

文献选读 | 怎样买买买,才能获得更大快乐?

热点评论 | “熊孩子”与好孩子

科研成果 | 善良、仁慈,可以依据贫富来衡量吗?

科研成果 | 幸福的童年,是善意人生的底色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怀念恩师章志光教授

科研成果 | 在帮助别人前,请先给自己戴好氧气面罩!

科研成果 | 善待自己,对生活报之以歌

科研成果 | “希望”:弱势群体的力量之源

文献选读 | 学会与情绪相处,才会更幸福

热点评论 | 给孩子优质陪伴,与手机保持“距离”

文献选读 | 竞争与合作,生活必修课

科研成果 | “明知故犯”的心理解析

文献选读 | 得到VS付出:哪种快乐更持久?

文献选读 | 得到想要的,你就幸福了吗?——幸福感的三种源泉

学术交流 | 亲社会实验室成员参加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学术交流 | 亲社会实验室成员赴台北参加学术会议

热点评论 | 给孩子创造有意思的暑假:家长攻略篇

文献选读 | 被求助信息包围的你,为何越来越看似冷漠?

科研成果 | 爱莫能助?别让害羞阻碍你的善行

科研成果 | 为什么明星捐款遭骂名,拾荒者捐款获美名?

科研成果 | 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社会支配倾向的关系

科研成果 | 支配型人格的人真的幸福吗?

热点评论 | 幸福的孩子是自主的——儿童青少年的网络使用与幸福感

科研成果 | 眼睛图片可以减少不诚实行为吗?

科研成果 | “自欺欺人”的道德伪善:陌生他人在场及其行为的影响

文献选读 | 不经意的问候,却能触动敏感的心弦

好书推荐 | 阅读加练习,提高自信力!

文献选读 | 你自认不凡,为何依旧悲伤?

科研成果 | 善行与感恩可提升服刑人员的幸福感

科研成果 | 名声传播影响合作的即时与后续效应

亲社会实验室介绍


亲知,亲善,亲仁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