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食货丨张效雄:儿时味道,最忆外婆拿手的几道菜

张效雄 新三届 2020-08-25


作者简介




 张效雄,湖南湘阴人,1977年考入湘潭大学中文系,师从彭燕郊教授研习民间文学和学习文学创作。毕业后长期在新闻媒体工作。资深记者、高级编辑、著名作家。湖南日报社(集团)原副总经理。中宣部、教育部“千人计划”的专家,担任长沙理工大学等高校教授。有多种新闻学、公共关系学著作、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和小说等作品。


原题

儿时味道



作者:张效雄


  

记得童年的时候,我们家在洞庭湖东汊的汨罗江农场,每到过年的时候,父亲总是最忙碌也是最快乐的人。过年之前很多天,他就开始做准备,让我们早早感觉到年味。这个年味,主要是准备菜肴。


洞庭湖平原是鱼米之乡,食品自然很充足,即便是人们现在说起来还咬牙切齿的文G岁月,我们那里也不缺鸡鸭鱼蛋这类食品。我们老家过年的食品也总是那么几样,做法是很传统的。比如说豆腐,父亲总要准找人特制一大板。


那个时候没有冰箱,只好用立冬前的凉水浸泡,可以食用一两周。还有黄豆做成的豆腐皮,我们叫“百页”,那是年饭必备的菜肴。主菜当然是猪肉。猪肉先用水煮熟,肉汤用来炖红薯粉皮或是笋干海带等。我们所称的“年饭肉”,是切成大片的回锅肉,用大蒜炒了,浇了本地产的浓酱油,香气扑鼻。



说来也怪,我们儿时的味道,基本上都是猪肉和鱼虾,再就是鸡蛋小菜。如果来了尊贵的客人,那就要杀一只鸡炖了,放几粒红枣香喷喷的一大锅。那些殷实的人家,可以在炖鸡的时候加点墨鱼或是中药材,以为这是大补的菜肴。我小的时候不怎么喜欢吃鸡,一来是住在镇子上,不像农家可以喂鸡,镇上的铺子里也买不到鸡和鸭,喝一碗鸡汤鸭汤那是很奢侈的享受,吃得少自然就不怎么爱吃了。


大约10岁的时候,我的奶奶带我去她的娘家,也就是我的太外婆家走亲戚。快九十岁的太外婆吩咐热情贤惠的舅奶奶,特地给我做了一罐子鸡汤。太外婆选了大鸡腿和鸡胗,满满地给我一大碗,我却没有吃一点点。太外婆很伤心失望的样子,至今我记得真真切切。因了这个缘故,我们家的年夜饭从来不上鸡鸭,南方不供应牛羊肉和海鲜,基本上只是在鱼和猪肉上做文章。这就是我最简单的儿时的味道。



我们那个地方,有一道几十年不变的特色菜“年饭鱼”,其实就是用鲤鱼做成的腊鱼。这鱼的做法特别,选择两斤左右的鲤鱼,不是开边腌制的,而是从肚皮上切开口,掏去内脏,抹上盐巴腌制三五天或一周,用一根小竹条撑开鱼肚皮晾干,和平常做腊鱼腊肉那样用谷糠木屑微火熏成。


吃团年饭的时候,爸爸将这年饭鱼蒸熟,用漂亮的瓷盘子端上来,完整的一条金色的鱼,很漂亮,香气诱人,又含义吉祥。父亲在世的时候,无论他在农场还是搬到岳阳市以后,即便是退休后住在长沙,我们每年都可以享用这道菜。父亲去世以后,我们虽然学会了熏制年饭鱼的手艺,但因为找不到熏烟的场所,再也没有尝过这道菜了,留下的只是浓浓的儿时味道。



除了年节之外,我们平时的吃食是外婆做的。外婆年轻时随开绸缎庄的外公在长沙住过几年,是个见过大世面的人。她做菜是很讲究的,既有大户人家的风范,又有农家村舍的风味。她最拿手的几道菜,我至今想起来还直流口水。


其中一个是红枣炖肉,另一个是香煎刁子鱼。炖肉做法很简单,必须用瓦罐慢炖。猪肉选择五花肉,肉质新鲜,红枣鲜亮,加两片生姜,出锅时放点葱花,香味绕梁。刁子鱼在我们洞庭湖边是家常小菜。外婆先将洗净的鱼用盐巴腌制半个小时,再下油锅翻煎,佐以姜丝料酒酱油,煎至两面焦黄,装盘以后撒上葱花,色香味俱佳。


外婆还有一道拿手菜是煎豆腐。她将茶油或菜油烧至七成热,放少许盐,然后将豆腐切成薄片下油锅,文火煎至两面焦黄,再加韭菜翻炒,黄绿相间,甚是好看好吃。她的这些做法,是依据煤炭火小灶的特点,并不急火快攻,慢工出细活而成。还有香椿炒鸡蛋、小炒马齿苋等时令小菜,总觉得鲜美无穷。



我的奶奶,老家话叫娭毑,她做菜的风格与外婆有些不同。娭毑是标准农妇,粗手大脚,做菜用的柴火大灶,不可能精雕细刻。她每每是将茄子豆角辣椒炒了,再放到饭锅里蒸,米汤饭气进到菜里,别是一番风味。还有就是米汤煮红苋菜煮萝卜菜,浓浓的农家味。


有一年我和弟弟回老家过暑假,因为天气炎热头上长了脓包。奶奶便让姑姑带我们,背个小布包挨家挨户去讨“百家米”。这百家米必须是当年的新米,从各家各户凑起来合在一起,磨成米粉做成粑粑,煎熟了给我和弟弟吃。这是农家的一个验方,是不是凑效,我们早就记不得了,倒是那新米粑粑的味道,至今还回味得出来。


我从洞庭湖畔走出来已经四十年了,儿时的人和事早已经成了遥远的记忆。进城以后,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尝过无数,但儿时的味道还是最最亲切的。好在常陪伴在母亲的身边,她常常不厌其烦地教我做点老家的小菜小点,似乎想要把外婆传给她的做菜手艺全部传给我们几个。


如今原料早已不是当年那么醇厚,但有母亲调教,我们兄弟姐妹还能时不时做上两道家乡菜来,还不至于让祖传秘方在我们这一代失传吧。



延伸阅读

张效雄:1977年兄妹三人同赴考场

张效雄:父亲带着我学打麻将计算翻番

张效雄:清明节前追忆恩师彭燕郊


原载作者微信公号,本号获许可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食货志

汪朗:品鉴美食,也算自古文人雅好

汪朗:大油大肉的中国叙事

汪朗:美食家的变迁

汪朗:京城羊肉爆烤涮

汪朗:爆肚儿浅识

汪朗:吃皇粮的滋味

汪朗:冬天的黄瓜

汪朗:辨识谭家菜

汪朗:火锅三忆

汪朗:卤煮出身

汪朗:鸡蛋滋味

汪朗:考察臭豆腐

汪朗:大白菜畅想

汪朗:治国与烹鲜

汪朗:羊蝎子与苏东坡

汪朗:古人打"驴的"之趣闻轶事

杜欣欣:京城下馆子的记忆

成曾樾:陪溥杰先生品尝宫廷御宴

侯杰:东坡菜非川菜

侯杰:蒜蓉蒸沙虫

侯杰:禾虫煎蛋

方便面今天60岁,说说它的故事吧

国家羊肉地理

老北京的下酒菜,看完后就想喝两口儿了!

老北京的下酒菜,看完后就想喝两口儿了!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

     当兵岁月   青工光阴  高考之路

校园回望  浪漫故事  菁英人物

       职业生涯  学术   人生感悟  

子女教育  健身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普通围裙容易

发黄发黑、发霉发臭

细菌含量严重超标

北欧防油污防水围裙

给你焕然一新的生活

小编推荐只需69元/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