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迹」C刊公号热文——历史学、考古学与冷门绝学(二季度)

在媒体融合传播的背景下,微信公众号建设已经成为学术期刊探索新型出版模式、推动学术成果大众普及和应用转化的新路径。许多学术期刊开设微信公众号推送本刊论文和学术资讯,以拓宽学术期刊传播渠道,增强学术期刊传播影响力。

本次调研以CSSCI(2021-2022)(含扩展版)收录的38种历史学来源期刊、10种考古学来源期刊与7种冷门绝学来源期刊为样本,通过公开渠道全面采集了2021年第二季度期刊相关微信公众号的相关数据,并从公号简况、数据表现和本刊论文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现推送给各位刊界同仁参考。

一、公号简况

调研发现,与2021年第一季度相比,有1种历史学来源期刊在第二季度新开设运营微信公众号,55种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开通情况如下表所示:

根据微信公众号运营主体的类型不同,样本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可分为期刊独立公众号、期刊社独立公众号、主办单位公众号、综合学术平台公众号四种类型(前两种统称“独立公众号”,后两种统称“非独立公众号”)。55种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运营主体类型情况如下表所示:

我们选取了24种历史学期刊、5种考古学期刊和6种冷门绝学期刊共计35种期刊的独立公众号进行统计研究。2021年第二季度,在计入统计的35种期刊34个微信公众号中,有34种期刊的33个微信公众号推送了图文信息,包括23种历史学期刊、5种考古学期刊和6种冷门绝学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有1种期刊的公众号并未更新内容。

二、数据表现

2021年第二季度,23种历史学期刊、5种考古学期刊和6种冷门绝学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共推送627次总计692篇图文,累计阅读人次为83.21万次,累计在看人次为4900余次,累计点赞人次为6300余次;平均每种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在第二季度推送约18次20篇图文,阅读人次为2.44万次,在看人次为146次,点赞人次为186次;平均每篇图文阅读人次为1200余次,在看人次为7次,点赞人次为9次;平均每次推送小于2篇图文。与第一季度相比,历史学、考古学与冷门绝学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在第二季度的推送次数、推文篇数和累计阅读人次有小幅提升,累计在看人次、累计点赞人次和平均每篇图文阅读人次有所下降。2021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期刊微信公众号主要数据情况如下图所示:

各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类型多样,包括本刊论文、非本刊论文、目录摘要、栏目专辑、其他等。2021年第二季度,在上述34种期刊的微信公众号中,有23种历史学期刊、5种考古学期刊和4种冷门绝学期刊推送了本刊论文,占比为94%。这32种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共推送485篇次本刊论文,约占图文总数的70%。其中,有21种历史学期刊、5种考古学期刊和4种冷门绝学期刊推送了当年本刊论文340篇次,有11种历史学期刊、1种考古学期刊和14种冷门绝学期刊推送了往年本刊论文145篇次,平均每种期刊推送本刊论文15篇次,本刊论文累计阅读人次为47.01万余次,篇均阅读人次为900余次。与第一季度相比,第二季度推送本刊论文的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和推送的本刊论文篇次均有所增加,而本刊论文累计阅读人次和篇均阅读人次均有所下降。

三、本刊论文

2021年第二季度,在历史学期刊公众号中,《近代史研究》期刊公众号在本刊论文累计阅读人次、本刊论文篇均阅读人次以及热文篇数方面位居前列;在考古学期刊公众号中,《故宫博物院院刊》期刊公众号在本刊论文篇次、本刊论文累计阅读人次以及热文篇数方面继续领先;在冷门绝学期刊公众号中,《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期刊公众号在本刊论文累计阅读人次、本刊论文篇均阅读人次以及热文篇数方面继续领先。


1.论文篇次

在历史学期刊公众号中,推送本刊论文30篇次及以上的为《西域研究》、《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历史教学问题》和《史学史研究》期刊公众号,其中,《西域研究》推送的本刊论文篇次最多,共推送本刊论文58篇次。推送本刊论文10-29篇次的公众号有10个,推送本刊论文10篇次以下的公众号有9个;在考古学期刊公众号中,推送本刊论文10篇次及以上的为《故宫博物院院刊》期刊公众号,共推送本刊论文11篇次;4种冷门绝学期刊的公众号推送本刊论文在10-20篇次之间,其中,《出土文献》期刊公众号推送的本刊论文篇次最多,共推送本刊论文20篇次。

各公众号推送本刊论文数量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30篇次及以上:西域研究、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历史教学问题、史学史研究

●10-29篇次:中国经济史研究、历史研究、史学月刊、出土文献、历史地理研究、国际汉学、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史林、史学集刊、东南文化、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抗日战争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敦煌研究


2.论文累计阅读人次

在历史学期刊公众号中,本刊论文累计阅读人次30000及以上的为《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历史教学问题》和《抗日战争研究》期刊公众号,其本刊论文累计阅读人次分别为38000余次、34800余次、34800余次和31000余次。本刊论文累计阅读人次为10000-29999的公众号有9个,本刊论文累计阅读人次为10000以下的公众号有10个;在考古学期刊公众号中,本刊论文累计阅读人次在10000及以上的为《故宫博物院院刊》和《考古》期刊公众号,其中,《故宫博物院院刊》期刊公众号本刊论文累计阅读人次最高,为25500余次。在冷门绝学期刊公众号中,本刊论文累计阅读人次在10000及以上的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出土文献》、《历史地理研究》期刊公众号,其中,《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期刊公众号本刊论文累计阅读人次最多,为22500余次。

各公众号推送本刊论文累计阅读人次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累计阅读人次30000及以上: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历史教学问题、抗日战争研究

●累计阅读人次10000-29999:史学月刊、中国经济史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西域研究、历史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民国档案、历史教学、史学史研究、考古、出土文献、历史地理研究、史林、史学集刊


3.论文篇均阅读人次

在历史学期刊公众号中,本刊论文篇均阅读人次在2000及以上的公众号有6个,分别为《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抗日战争研究》、《历史教学》、《民国档案》、《外国问题研究》期刊公众号,其中,《近代史研究》和《世界历史》期刊公众号的本刊论文篇均阅读人次最高,各为2900余次,本刊论文篇均阅读人次在1000-1999的为《史学月刊》和《中国经济史研究》期刊公众号,本刊论文篇均阅读人次为1000以下的公众号有15个;在考古学期刊公众号中,本刊论文篇均阅读人次在2000及以上的公众号为《考古学报》、《故宫博物院院刊》、《人类学学报》期刊公众号,其中,《考古学报》期刊公众号的本刊论文篇均阅读人次最高,为2400余次;在冷门绝学期刊公众号中,本刊论文篇均阅读人次在1000及以上的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期刊公众号,其本刊论文篇均阅读人次为1300余次。


4.最热论文

在上述32种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本刊论文中,有18种期刊的90篇次本刊论文获得了较高的阅读人次(以下统称“热文”),包括67篇次历史学论文、18篇次考古学论文和5篇次冷门绝学论文。与第一季度相比,第二季度推送热文的期刊公众号数量和热文篇数均有所增加。这些热文标题的高频词如下图所示,排名前三的高频词分别是:中国、中国共产党、考古学。

从单篇热文阅读人次来看,历史学期刊阅读人次最高的热文为刘文楠的《谁杀了杨永泰?》,阅读人次为9000余次,由《近代史研究》期刊公众号推送;考古学期刊阅读人次最高的热文为王光尧的《对中国古代输出瓷器的一些认识》,阅读人次为4100余次,由《故宫博物院院刊》期刊公众号推送;冷门绝学期刊阅读人次最高的热文为青觉 等人的《文化润疆:新时代新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话语与实践逻辑》,阅读人次为2500余次,由《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期刊公众号推送。

从推送热文篇数来看,在历史学期刊公众号中,《近代史研究》期刊公众号推送热文最多,共推送热文13篇次;在考古学期刊公众号中,《故宫博物院院刊》期刊公众号推送热文最多,共推送热文9篇次;冷门绝学期刊公众号的热文均由《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期刊公众号推送。

(每刊至多列入五篇热文,依次按照期刊名称音序和单篇热文阅读人次排列,以下共64篇热文,点击篇名可直达“原文阅读”)

东南文化

▸周婧景 | 博物馆以“物”为载体的信息传播:局限、困境与对策 

▸龚良 |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建设定位和发展要求

故宫博物院院刊

▸王光尧 | 对中国古代输出瓷器的一些认识  

▸李湜 | 坤宁宫沈振麟《百子呈祥图》新见

▸史睿 等 |  对谈:唐代长安的书画收藏与鉴赏——以社会网络和都市空间为视角

▸刘曙光 | 关于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恢复与重塑”主题的外部解读——兼谈博物馆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国际趋势和中国方向 

▸秦小丽 等 | 平地堆烧与长江下游地区的陶器烧制技术——对浙江毘山、小兜里和新地里遗址相关遗迹的分析

江汉考古

▸李延祥 等 | 湖北阳新炼铅遗址群调查与初步研究

近代史研究

▸刘文楠 | 谁杀了杨永泰? 

▸张海鹏 |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历史道路的选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笔谈(二) 

▸张蒙 |  “伍氏口罩”的由来

▸罗敏 | 武汉会战前后蒋介石的战略决策——兼论国共两党持久战战略之发展 

▸张乐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与罗马教廷通使问题再考察

抗日战争研究

▸盛差偲 |  豫湘桂战役爆发后新四军第五师在敌后的发展与调适 

▸李喆 | 战时国民党军士兵的副食获取与驻地军民关系

▸高士华 | 三十而立 未来可期  

▸赵妍杰 | 穆光政事件与九一八事变后山西政局变动   

▸项浩男 | 庐山训练的个体经验与基层回响

考古

▸韩建业 | 中国特色考古学的主要内容   

▸何利群 | 邺城遗址出土北齐石塔及相关图像的探讨

▸宋少华 | 长沙市走马楼西汉古井及简牍发掘简报

▸陈松长 | 长沙走马楼西汉古井出土简牍概述

▸顾万发 等 | 郑州市高新区东赵遗址小城发掘简报

考古学报

▸刘庆柱 | 中国特色考古学解读:百年中国考古学史之思考

历史教学

▸马俊亚 |  从江南到淮北 ——马俊亚教授访谈录  

▸李凯 | 论新高中选择性必修教学中的删繁就简

▸王子涵 等 | 基于追问的史料实证——以《耕织图》为例 

▸梁茂信 | 美国社会史研究的传承与创新——梁茂信教授访谈录 

▸吴滔 | 在时空交织下探索明清时代的制度与社会——吴滔教授访谈录

历史教学问题

▸余伟民 |  也从“北京人”说起——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知识更新问题 

▸陈辉 等 | 基于“四史”育人的《中外历史纲要》教材的编写与实施(上)

▸龚晶晶 | 澳大利亚现行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上)

▸王昌成 等 |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教学(下)

▸任世江 | 漫谈初中历史课程中的“北京人”   ——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解析(一) 

历史研究

▸朱凤瀚 | 关于中国特色考古学的几点思考——“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考古学”笔谈(一)  

▸曹循 | 明代锦衣卫官制与职权新探

▸楼劲 |  从“以官存司”到“以司存官”——《百官志》体例与汉唐行政体制变迁研究 

民国档案

▸王奇生 | 权力机制与联络技术:莫斯科与早期中共  

▸黄道炫 | 垂直和扁平:战时中共的政治构造

▸金之夏 | 抗战时期民党军队政工人事与军队中央化 

人类学学报

▸何嘉宁 | 中国古代人骨体质人类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史林

▸杨奎松 | 关于早期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兼谈中共“一大”纲领为何没能联系中国实际 

▸李里峰 | 1920年代与中国革命的概念史研究 

▸江沛 | 转型与塑型——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启示

史学月刊

▸方诚峰 |  从唐宋宰相概念论君主支配模式  

▸彭勇 | 家国一体:明末外戚刘氏家族的命运

▸李勇 | 驳郭沫若史学在台港地区遭遇的贬损——以马彬、许冠三和金达凯为例 

▸庞毅 | 传统仪式在现代政治中的再现:1934年长沙祈雨背后的地方与国家

▸蔡萌 | 美国早期社会改革运动的跨国网络

世界历史

▸包倩怡 | 格里高利一世时期的政教关系  

▸贾珺 | 英国信鸽在“一战”中的角色转换与形象变迁 

▸李巧 | 毛皮贸易与17世纪俄国的西伯利亚拓殖运动

▸姚百慧 | 美国与1958年法国政府危机  

▸李智 | 苏美尔人驿站系统的形成及其作用

外国问题研究

▸韩东育 | 亚细亚世界的可能构造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青觉 等 | 文化润疆:新时代新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话语与实践逻辑  

▸段红云 | 传统“天下体系”下的清雍正“安南勘界案”  

▸武沐 等 | 明清两朝中国观对比研究

▸程玉祥 | 1947年中法西沙群岛事件之交涉 

▸刘锦增 | 1715—1755年间新疆兵屯研究——以吐鲁番、巴里坤和哈密为中心

中国经济史研究

▸刘光临 等 | 唐宋变革与宋代财政国家  

▸岸本美绪 | 民间契约与国家干预 ——明清时代的“契约正义”问题  

▸彭凯翔 | 明清经济史中的国家:一个对话的尝试

▸周健 | 贡赋与市场:19世纪漕运之变革与重构

注:

1.在47种期刊的相关微信公众号中,有46种期刊的相关微信公众号为订阅号,其余1种期刊(《人类学学报》)的相关微信公众号为服务号。

2.同一篇论文分条推送或多次推送,论文篇次按照实际推送次数统计。


数据说明

数据来源:各综合学术平台、主办单位、期刊社、期刊和报纸微信公众号、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21-2022)来源期刊数据库。

文章发布时间:2021年4月1日-2021年6月30日

数据采集时间:2021年6月30日-2021年7月15日

欢迎有意加入的微信公众号通过邮箱zhpj@nju.edu.cn联系我们。

往期推荐

数迹

C刊公号热文——历史学、考古学与冷门绝学(1-3月

数迹

C刊公号热文——马克思主义理论(二季度)

数迹

C刊公号热文——哲学和宗教学(二季度)

观点

博士生必须发表论文才能毕业是否合理?

刊界

学习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术期刊在行动

方圆

重磅!《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发布

书简

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之数据透视

智汇

2020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一)

撷英

高被引期刊公号热文(5月)

声明:推文基于更好更多传递信息之目的,限于视野和能力,可能会有疏漏及不足之处,请随时指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致信zhpj@nju.edu.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 ↓ ↓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第一时间获得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动态与研究资讯。

觉得“好看”请点赞或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