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总结】回首向来萧瑟处——2020秋冬语文课程总结

昆仑雅君 昆仑群玉 2024-01-09


又一个半年!今年三月,我将迎来从教第十三年,迎来我的教育本命年。涉足初中语文这个领域已经三年,自己带班也已经一年半。在这个过程中,风风雨雨走过,激动过,绝望过,挣扎过,奋起过,平静过……回首向来萧瑟处,虽未“也无风雨也无晴”,但总可做到“心平气和”,只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一、晨诵,由诗而思,由思而诗

 

我的初次晨诵之旅,应该是《诗经》课程。这个课程,受益于桃夭老师良多,也与红云老师实战过。当我自己重新上这个课程的时候,我觉得于王校处受益最大。我的《诗经》课程,最鲜明之处,在于尝试揭示先民的精神世界。在我看来,对精神世界的揭示,应该是初中晨诵和大课程的核心,唯有如此,才可以真正上出课程的力量感,也唯有如此,才可以真正地帮助青春期的孩子找到前进的方向。因为,每一种精神的揭示,都意味着一种精神镜像的确立。孩子们与不同风格的好的精神镜像相遇,总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之后,便是自居与突破……

 


课程上罢,我们演出了《诗经》吟诵剧《爱别离》。这部剧,对很多孩子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个离开的孩子,在他离开后,还写了《舞台微光》,讲了这部剧对他的影响。有缘与孩子们有这样的编织,三生有幸。

  

 


接下来,便是“百花课程”“落花课程”。“百花课程”,是属于我自己的全新的百花课程,与其说在讲花,不如说在讲人,是花的传记,又何尝不是人的传记呢?当然,这个课程也有遗憾,只有春花十五种,若下一轮上,加上夏荷秋菊冬梅便完美了。“落花课程”,我觉得我上出了崇高,上出了死的伟大。




八(上),配合《三国志》课程,上了“雄哉,魏太祖——曹诗编年选”课程。这个课程的独特处,在于吟诵。每一首,一个调子,每个调子,都在言情。至今,其中一些诗歌的吟诵还是孩子们的最爱,时不时想要吟上一吟。这个课程的核心,在于经由对十首曹诗的穿越,我们可以活化出一个曹操的形象。这个形象,不假他求,是曹操自己为自己画像,可能最接近于曹操自己的精神世界。美妙地读,深入地思,最终与一个独特的灵魂心神相通,这可能是这个课程想要抵达的高度。比如我们都知道的《短歌行》,两个问题,便将整首诗拎了起来,一个活曹操如在目前。其一,曹操“忧”什么?人生苦短,贤才难得,壮志未酬,此其三忧。其二,曹操之“忧”,是生命的懈怠与低沉吗?这哪是低沉,分明是生命的昂扬与英雄的襟抱呀。再比如《善哉行》(其二),最后一个问题,曹操绝望吗?怎不绝望,张绣之叛,最爱的长子身死,自己也差一点惨遭毒手,这样的境地,哪能不绝望?又怎会真的绝望?曹操原始生命能量之博大自不待言,单单看诗歌的最后一句,“今我将何照于光曜?释衔不如雨”,还在想着照耀天下,暗夜生光呢。那此时,英雄之泪也是悲壮,英雄之志亦在潜滋暗长,待未来,自又是一番气势蓬勃。

  

 

接下来,便是“天予真性,发言自高——《古诗十九首》课程”。在我看来,某种角度讲,《古诗十九首》是一首大诗。纷乱的年代,男子离家,女子空房独守,重重情感,孕育成诗。男子在外流浪,有可能另结新欢,有可能遭遇背叛,种种情劫历尽,最终,便是对生命的思考与追问。在做这个课程的过程中,春燕老师的PPT时常会给我新的启发。

 

 

在做这个课程的过程中,我有了“著作”意识。准确讲,本学期,我新备的所有课,几乎都是有讲稿而少PPT。并非PPT不重要,而是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我选择了讲稿。回到这个课程,将叶嘉莹先生万余字的“讲录”去掉,尚余三万多字,这三万多字,可以看成是我的讲稿。每一首诗,每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的答题方向,我都用文字进行了梳理。未来,有机会,将之扩充为一本十万字左右的小书,问题不大。

  


在我的编排中,我将《迢迢牵牛星》置于第一首,原因在于,这是天上的爱情,由天上而至人间,好像也蛮好。谈至此,需要注意一点,《古诗十九首》,是人类情感共相的揭示。言情而不局限于小情,是《古诗十九首》讨论过程中始终要注意的一点。

  


  

结束了“天予真性,发言自高——《古诗十九首》课程”,便是王校的“儒家晨诵课程”。这个课程,目前只进行了九课时,尚余二十三课时。上这个课程,先要感谢俊梅老师,她整理的王校的课堂实录非常棒,给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为课王校已经备好了,我所要做的,便是主动吸收,自我梳理。所以,上晨诵的前一个晚自习,我所做的主要工作,便是温课。首先,反反复复读王校的课堂实录,厘清课的脉络;其次,对照着王校的课件,脑海中预演第二天早晨的晨诵。接下来,便是晨诵。晨诵前,我还会再次快速浏览一下课堂实录,看完后,志得意满地上晨诵。在具体的晨诵过程中,在与孩子们碰撞的过程中,总是会有一些特别的想法出现,结束晨诵后,便是我的反思记录。或长或短,都有豁亮感。

  


 


感谢王校,感恩王校,愿王校多做课程多上课,我们跟着往前走就好,背靠大树好乘凉。

 

二、大课程,生命气质类型的揭示

 

就我自身来说,大课程,好像也走过几个。

 

第一个全身心卷入的大课程,应该是“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魏晋那群人”课程。这个课程,我重新做的材料,其特点在于:其一,打通《世说新语》与《三国志》《晋书》,互通文史,尝试勾勒出文字背后的人物的内在精神;其二,在尝试呈现人物内在精神时,重点在于揭示人物精神世界的纠结与生命抉择;其三,尝试揭示出不同人物的生命气质类型。第一轮,我出课程初稿,跟红云老师讨论教研;红云老师上课,我旁听,课后,我俩再讨论教研,往往此时,才能斟酌着真正地定下某个人物的核心大问题。课程进行过程中,在红云老师的支持下,我负责编排了《真名士,自风流》戏剧,剧本是孩子们集体讨论,越然同学执笔,我改定而成。第二轮,我自己在昆仑七(下)时上的,从学习过后的作品看,收获颇丰。只是限于时间,“七贤”之后的部分未上,颇为遗憾,留待将来吧,如果有机会的话。

  


 

准确说,我自己带班,上的第一个大课程是“小古文”课程。这个课程,是在“污染假”期间网上上的,此时是七(上)。这个课程,篇目是江卫老师定的。当时,江卫老师做了课件,红云老师以之上课,我旁听。课后,我跟红云老师讨论教研,总结得失。之后,我自己根据我的想法,重新改定,成了这个课程。这个课程,某种角度讲,是一段时光的见证,这次做总结,再次翻看,颇多感慨。

  

 

除此之外,我还做过一个“孔子课程”。这个课程以“孔子自述”为纲,材料选自《史记·孔子世家》《论语》《左传》《孔子家语》等,试图揭示至圣先师的精神发展历程,立一圣贤人格之典范。这个课程,未能实施,留待将来吧。

 


 

八(上),“成为英雄——《三国志》课程”,我完成的又一大工程。准确来说,这一工程尚未完工,但已初具规模,下轮再上,当轻松不少。其材料组织,以《三国志·武帝纪》为纲,旁涉裴注相关史料,关联《先主传》《吴主传》等众多篇章,勾勒了曹操一生。在这个过程中,侧重曹操与周围世界的互动,以曹操为核心,构建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在良性的内外互动中,成就了一个光彩夺目的灵魂。这个课程,囿于时间,亦是未能上完,只上至“赤壁之战”,颇为遗憾,只能留待将来。下轮再上,“赤壁之战”部分再引入《三国演义》,文史互照,当可异彩纷呈。期待着……

  


 


三、电影,关联生命

 

电影课程,好像也经历过不少。

 

最早,我备过《城南旧事》。翻了翻记录,我竟然还给自己做过课堂实录。

 

 

在那个文件夹里,是我的小思考。

 


后来,我上过《国王的演讲》,课是晓凡老师主备的。我第一次指导孩子们写影评,那时,还是借红云老师的班,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电影可以与生命打通。

 


  

接下来,自己的班,自己的学生,在电影课程之路上,摸索前行。

 

七(上)《魔戒》,用的还是桃夭老师的资料,这应该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电影课程的美妙。在与桃夭老师资料碰撞过程中,对于《魔戒》三部曲,我有了自己的以“英雄的旅程”这一核心概念为核心的课程设计。孩子们的作品,异彩纷呈,这应该是昆仑诸君的第一次微信发文。

 



之后的电影课程,虽跌跌撞撞,但筋骨好像越发强健。

 

七(上),恰好《少年的你》热映,于是,便有了《少年的你》电影课程。看罢电影,我们又一起读了《一百条裙子》。好的电影是有力量的,好的故事是可以影响生命的,我一直觉得目前孩子们“快乐的若干口”,发端处,在此时。

 


七(下),电影课程的第一部电影,便选了《肖申克的救赎》。之所以如此选择,根据便是教室里孩子们的生命状态。那时,还处于混沌初开,与其讲是生机勃勃,不如说有些杂乱无章。那时,我想到的,便是“救赎”,不是对孩子们的“救赎”,而是自我“救赎”,毕竟,我是这间教室的掌舵人,我退了,这战斗便败了。我想,我真正开始自我拯救,应该是始于与孩子们讨论这部电影。在此之前,我觉得自己经历过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在我的感觉中,“至暗时刻”是一个接着一个,“岁月静好”遥遥无期。经由这部电影,先不讲孩子们,单只我自身,心灵世界开始“平衡”。虽然之后,还多有波折,可于我,威力已没有之前那么大了。如今,虽不能谈“云淡风轻”,但“平衡感”基本有了。

 


七(下),本来只放了一部电影课程《肖申克的救赎》,可教室里偶尔会有一点点旖旎的气息,孩子们对于爱情,有了一点点想法。于是,便有了我们的“爱情电影三部曲”。经由这三部电影的讨论,爱情的方方面面,于“理”上,孩子们已经是比较清晰了。至于情感上的困惑,只要不影响自身的向上,带着走,便好。

 


八(上),我觉得孩子们对自身理解不足,与世界的互动不充分,对世界的理解有待提升,于是,便有了“人生电影课”。

 

第一部电影,《阿甘正传》。这部电影,需要建构的核心观念是“原始生命能量的勃发”和“理解命运及抉择命运”,需要积累的观念是“父性之爱与母性之爱”和“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对于“原生生命能量的勃发”,主要通过讨论“跑”“傻事”达成;对于“理解命运及抉择命运”,主要通过讨论电影开头和结尾都出现的羽毛及阿甘、珍妮、邓中尉三个角色的讨论达成。对于“父性之爱与母性之爱”,主要通过讨论阿甘的妈妈是父性之爱还是母性之爱达成;对于“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主要通过讨论珍妮与阿甘的互动达成。人物讨论,核心技能是经由“积累”“重复”“突转”“关系”四个维度建构生成完整的人物形象。事物讨论,核心技能是经由联想理解隐喻和象征。

 


这样来讲,好像有些抽象,“跑”我上过教研课,就不多讲。我以“理解命运及抉择命运”为例,具体谈谈课堂操作。

 

电影的开头和结尾都出现了羽毛,这可能有着怎样的隐喻呢?孩子们基本都回答讲是“命运”。

 

那我就追问,羽毛怎么就跟命运联系起来了呢?经由讨论,我们达成共识:这是联想在发挥作用。羽毛被风吹着,漂浮不定,与命运的不可捉摸有相似性。

 

羽毛要被风吹才能飞,那命运便是被注定的,有一只大手悬浮于我们头上,决定着命运。那羽毛是完全被动的吗?命运是完全被注定的吗?当然不是,每一根羽毛本身都不同,每一根羽毛遭遇的环境都不同,命运当然不同。

 

当我们讨论到这里的时候,我便感觉到孩子们的讨论偏离了,我便讲:我们不是在进行不同羽毛的比较,我们现在谈的是这一根,就这一根,它的命运完全是由风决定的吗?孩子们陷入沉思。有孩子便讲:就羽毛来说,它好像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是风往哪吹,它往哪飞,从这个角度讲,命运好像是被决定的,可我们是人呀,风吹,我们可以自己调整受力面,调整方向,虽然风有影响,但我们也有主动性呀。

 

当讨论到这里的时候,这个问题好像已经究竟了,无法再往前走一步。可我还不满足,总感觉还没有精准地落到我想要讨论的“抉择”上。于是,我便自己出场,我讲:如果我是那羽毛,我就不会离开鸟,我哪能让风吹着跑呀,我要永远跟我最爱的鸟在一起。当我这样讲的时候,孩子们好像被激活了,哄堂大笑。这时候,我们继续往后讨论,跳出了羽毛讨论命运,于是,便有了“我选择,我成为;我成为,我选择,命运是由我自己创造的”这样的理解。当然,也有了接受命运与反抗命运的争论。这样,围绕命运,我们形成了两种观点:其一,命运是由我们自身创造的;其二,命运是被注定的。对于其二,我们又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是完全服从命运;一种,是反抗命运。对于后一种,又有两种结果,一为成功,一为失败。

 

当我们分类讨论至此时,好像有些偏离了电影本身。于是,我们回归电影,电影中的人物,属于哪种命运类型?当这样问的时候,我们迅速达成共识:服从命运的是阿甘,反抗命运却失败的是珍妮,反抗命运并最终成功的是邓中尉。因为阿甘与珍妮在之前的讨论中已经讨论过,此时一定位,孩子们便豁然开朗。对于邓中尉,此时是首次讨论。我们便从“积累”“重复”“突转”“关系”四个维度进行探究邓中尉这一人物形象。最终,我们重点讨论其“突转”处,从某种角度讲,“突转”所体现的,就是海明威《老人与海》的“硬汉精神”。至此,邓中尉这个角色立了起来。

 

第二部电影,《卡特教练》。需要建构的核心观念是“个体生命的觉醒”和“团队与个体的良性互动”,需要积累的观念是“英雄的旅程”。核心观念的建构主要经由对克鲁兹的讨论达成,讨论的维度,仍旧是“积累”“重复”“突转”“关系”。至于“英雄的旅程”这一观念,准确来讲,在电影中,是“英雄群体的旅程”,主要经由对情节的梳理和分析群体心理的发展变化达成。

 


第三部电影,《疯狂动物城》。需要建构的核心观念是“打破个体乃至群体的刻板印象”(“实现自身的无限可能性”,与“打破个体乃至群体的刻板印象”一体两面),需要积累的核心观念是“英雄的旅程”和“个体决策的局限性”。建构核心观念的核心技能,仍旧是从四个维度分析角色。至于某一具体维度的角色分析,则是立足于正面刻画与侧面刻画,进而揭示出角色的心灵存在状态。

 


第四部电影,《黑暗中的舞者》,准确来讲,不是一部,只是一个电影简介。因为假期的时候,没有找到电影资源,所以只让孩子们看了一个十分钟的电影介绍。留了一个问题与孩子们讨论:善良是无力的吗?这个问题,我其实有些拿不准,于是我便去找王校。王校讲,善是道德主体的道德抉择。豁然开朗,一下子就通透了。

 


这四部电影,是有一个内在的逻辑链条存在的。《阿甘正传》,侧重原始生命能量的蓬勃;《卡特教练》,侧重教育;《疯狂动物城》,侧重与社会的互动;《黑暗中的舞者》,侧重与社会互动失败,善良惨遭蹂躏,这样的状况下,是否还要善良。经由这四部电影,对于与孩子相关性比较大的那一部分人生,我们有了一个比较好的讨论与梳理。

 

四、统编教材,经由核心技能,建构运用核心观念

 

上了一年半的初中统编教材,我觉得自己上路了。可以外显的评价标准,便是孩子们的作品。本次统编教材,我出了四期孩子们的作品,而七(上)两期(含一期新闻作品),七(下)三期(含一期疫情作品)。

 

在我们的课程设计中,统编教材的使用至关重要。

 

在我的理解里,晨诵、大课程、电影课程所关涉的都是孩子们的灵魂,直接关涉的那种,故而,在这些课程中,经由核心技能所建构起来的核心观念往往是“德性门”的大观念所统领的小观念,所运用的核心技能,虽然多为语文学科技能,比如文本细读,文本解读等,但它毕竟是隐性的,因为它是指月之“手”,核心观念才是“月”,关注焦点是不能偏离的。

 

在这类课程中,“核心观念”是偏“道德认知”领域的,我们可以讲它有“智思门”的性质,但它应该是偏“德性门”的。而“德性门”的东西是需要活出来的,故虽然我们初步唤醒这个“核心观念”用的“核心技能”,从某种角度讲,是属于“智思门”,但这个“核心观念”要真正地被活出来,“智思门”的“核心技能”肯定是难以奏效的,需要更多的“德性门”的“核心技能”,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理性也是需要参与的。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当下的这类课程,其实没有实现真正地完形,我们应该有意设计相关的“道德实践”领域的活动来将“道德认知”领域的核心观念活出来。也就是说,我们的这类课程,要辅之以相应的活动课程作为配套课程,进行实施。

 

好吧,好像有些跑偏,但我觉得这是个大问题。思考肯定有漏洞,但算是一个开端,姑且存于此。

 

回到统编教材,自然是清楚明白的了。核心观念,自然是我们语文学科的核心观念,可这个核心观念,不是外在知识体系中的概念,而是孩子内在观念系统中的观念,也就是,有了这个观念,孩子们看到的世界与没有这个观念的孩子相比,是不一样的,也就是,他洞悉到世界的秘密;核心技能,自然是建构以及运用这个核心观念所需要的核心技能。

 

好像有些绕,我们以《白杨礼赞》中的“欲扬先抑”为例,谈谈经由核心技能,建构运用核心观念。

 

《白杨礼赞》原文第二、三自然段: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我问孩子们:这两个自然段,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经过讨论,孩子们迅速达成临时性共识:由“单调”到“惊奇”。

 

我就追问孩子们:为什么“单调”,为什么“惊奇”?

 

孩子们七嘴八舌,最终,我们定位到:环境是单调的,虽然是高原,却总感觉矮矮的,哪怕“雄伟”“伟大”;白杨则直冲云霄,在这个矮矮的环境中,它是独特的。

 

那我就接着问孩子们:文章是写啥的呀?孩子们异口同声:白杨树。从孩子们的眼中,我看到一点点轻蔑,好像在说,老师,你看不起谁呢?这叫啥问题?

 

我追问:那茅盾先生直接写白杨不就得了,写这“单调”的环境干嘛呀?我的声音里,强调了“单调”这个词。

 

孩子们一愣,机灵的孩子反应了过来:就是因为“单调”才能有白杨的“惊奇”呀!

 

我赶紧说:命个名,给这种手法命个名。

 

孩子们曾经接触过“欲扬先抑”,便将“欲扬先抑”喊了出来。

 

我说:不准确,给“欲扬先抑”加个修饰限定词,“什么式”的欲扬先抑?

 

孩子们有些懵,教室的空气里,有一种安静。

 

我提醒孩子们说:我们在《列夫·托尔斯泰》中学过欲扬先抑,我们怎么命名那种欲扬先抑的?

 

有孩子想了起来:局部丑化式欲扬先抑,以彰显眼睛的独特。

 

那这里呢?我追问道。

 

有孩子怯怯地讲:环境……他斟酌着用词,好像找不到合适的词汇。

 

我接过了话茬:环境烘托式欲扬先抑。

 

在“环境烘托式欲扬先抑”这个核心观念的课堂对话建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文本细读”“互文联想”等核心技能,但这里,这些技能是隐性使用的,有一点日用而不知的味道。

 

经由《白杨礼赞》,除了“环境烘托式欲扬先抑”这个核心观念外,我们还建构了“托物言志”“以联想为根的层层推进式直抒胸臆”。全部建构完成后,我让孩子们仿照《白杨礼赞》写自己的“礼赞”作品。此时,这些观念,要经历一个“下沉”的过程,也就是要外化于孩子们自己的作品中,这就涉及到核心观念的运用了。在这个过程中,还涉及核心技能“仿写”的显性使用,如关注结构,手法相当等。

 

时间关系,以点带面,略论于此。

 

最后,再赘述几句。

 

其一,练习册。本学期,我们的《五三》从头做到尾。方式是孩子们自己做,自己订正答案,疑惑处提出来,我进行讲解。同时,对于我认为的关涉到“核心观念”的点,进行集体讲评。这样的方式,为我们进入“精确训练”进行了浪漫准备。因为在家,没能拍孩子们的《五三》,很遗憾,因为我本来是想要炫耀一下的,孩子们做得太棒了,真的是不同层级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其二,作业评价可视化,我觉得效果不错。我们不强调横向比较,对于纵向发展,关注比较多。方式是,对于孩子们每次的作业,我进行一个评分(十分制),每次课前,便是跟孩子们分享各自的作业成就,关注两头(评分较高的和低于6分的),推动中间,及时反馈,提升孩子们写作业的外动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思维挑战的成就感,也在培育孩子们的内动力。

 

其三,对于考试成绩略作说明。从成绩分布来看,试卷的信度是比较高的(选拔的角度),每个孩子基本上都属于稳定发挥,可以作为孩子们认知的当下总结和未来起点(认知角度),同时,这个成绩,与孩子们当下的生命状态也是基本吻合的,亦可以作为未来生命发展的起点,以此为契机,帮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课程的魅力,经由努力而获得成就,实现生命本身的挺立(生命发展角度)。

 

五、岁月有脚,陌上花开

 

磕磕绊绊,这间教室,这群人,已经一起走了一年半。

 

我可以讲,我跟孩子们的生命状态越来越好,这间教室走得越来越稳健。至少现在,我不会担心这间教室,砸了我的金字招牌——从教十二年,从未带烂过一届学生。要知道,在这间教室起始的那些日子里,我时常会有这样的忧虑:我可能要一世英名尽毁,这波孩子可能要砸到我手里。我所关注的,并非外在的奖赏,而是我的自我认同,自我镜像。

 

我坚信“扎硬寨,打呆仗”,因为我没有什么天赋,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拿命硬拼的;我坚信“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因为我是做教育的,我爱我的工作;我坚信,没有我拿不下的课程,拿不下的孩子,因为我,就是我王国里的王。好吧,可能有些轻狂了,姑且这般吧,且算作“老夫聊发少年狂”。

 

我打算用孩子们的作品来呈现孩子们的蜕变,因为我始终觉得,孩子们的作品就是孩子们生命状态的外显。文字是有伟力的,文字背后所挺立的,是一个个生命的挺拔与昂扬。

 

2019年秋冬

 


2020年春夏

 


 

2020年秋冬

 


 

截至目前,本学期微信发文总字数已近十九万,尚有历史、语文的相关作品未能推送,接下来继续推送。全部推送完毕,本学期微信发文总字数稳稳地过二十万。

 

就语文学科来说,我可以讲,孩子们的每一篇作品,皆有可观之处,都是达到一定水准的文字。其中许多,说实话,高度甚高,格局甚大。

 

这就是所有孩子与老师们的创造,可视化的创造。马辉老师讲,“不做,一切皆无意义”,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讲,在这个虚无漫天的时代,孩子们和老师们,活出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可能性,我们以班级微信为平台,虽小,可却不断地向世界发声。我们,为世界的改变,正在努力着……

 

跬步已经迈出,未来,终将达千里。

 

除了这些可视化的创造,还有无数潜滋暗长的创造在生发,那是玉龙老师与孩子们的深层编织,那是令超老师与孩子们的积极互动,那是冯丽老师、婷婷老师对孩子们的殷殷期待,那是和晶老师的艺术时空,那是生活老师的爱与包容,那是我们家长们的无条件付出,等等,等等,是整个昆仑教学团队、昆仑家长团队与昆仑诸君的相互驯养,相互成就……

 

“回首向来萧瑟处”,“心平气和”。“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而我自“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点评】王校、冷校、江卫老师点评摘要(为我个人听记所得,如有出入,责任在我)

1、作为学术共同体,专业阅读与专业写作为我们的必经之路。

2、课程如何转化为学生的东西,教与学如何统一,要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3、不要轻易给自己贴点点,不要一定要如何如何。给自己成就感,让自己与环境融合,在环境中发展自己,实现良性的内外交互。

4、电影课程的探讨与解读要与孩子们的生命有更深入的编织,从整体上,我们应该尝试更系列化地将电影课程做出来。

5、孩子们的积极挑战与懒散懈怠应该是两端,孩子们的挑战之心,孩子们的渴望成为更好的自己之心正处于一个发展期。

6、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本身是不能分的,知行合一。广义讲,每日生活,皆为活动。在对话的过程中,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情感、态度、彼此尊重与生命打开,等等,都是在的。这些时刻,在发展道德认知的同时,也是在进行道德实践,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从教室延伸到校园,延伸的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是有德性的生活。敏感地结合活动,进行讨论澄清,是必要的。我们可能不需要再增加一些被命名为“道德实践”的活动。


昆仑课程规划、课程总结汇总

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2020秋冬昆仑语文课程规划

【期末总结】小荷才露尖尖角——2020春夏昆仑期末总结

在日子里沉潜 ——2020春夏课程规划

穿越寒冬 ——2019秋冬学期语文总结

读写结合,给生命以力量和方向——昆仑教室七(上)语文教学计划


昆仑开学典礼、期末庆典汇总

【期末庆典】走进未来时代的三张通行证 ——昆仑2020秋冬期末庆典

我是自由的风——昆仑教室2020秋冬学期开学典礼

【期末庆典】横空出世,莽昆仑,群玉啸歌 ——昆仑教室2020春夏期末庆典

吻醒时光——昆仑教室2020春夏学期开学庆典

莽莽昆仑育仙葩 ——昆仑教室2019秋冬学期期末庆典

定鼎昆仑,筑居思唱——昆仑教室2019年秋冬学期开学典礼

琳琅珠玉在昆仑 ——微信公众号“昆仑群玉”释

我们终将成为“昆仑” ——“昆仑教室”班名记


昆仑晨诵作品汇总

亲历先民之爱

带着《诗经》,筑居思唱——《诗经》作品选

【昆仑百花】聆听每一朵花开

【落花课程】梦里花落知多少——落花诗作品选

【昆仑晨诵】天予真性,发言自高——《古诗十九首》作品选(一)

【昆仑晨诵】天予真性,发言自高——《古诗十九首》作品选(二)


昆仑大课程作品汇总

夜灯

【昆仑世说】探寻生命之根——“正始名士”作品选

【昆仑世说】刀尖上的舞者——阮籍作品选

【昆仑世说】清醒之痛,骨上之痕——嵇康作品选

【昆仑曹操】雄哉,魏太祖——曹操作品选(一)

【昆仑曹操】雄哉,魏太祖——曹操作品选(二)

【昆仑曹操】雄哉,魏太祖——曹操作品选(三)


昆仑电影作品汇总

《魔戒》,对人生的极致揭示

人性,人性——电影课《少年的你》作品编选

【电影作品】向生命的深处漫溯——《肖申克的救赎》作品选

【电影作品】最美的年华与爱邂逅——电影课程《罗马假日》作品选

【电影作品】爱情与死亡——电影课程《泰坦尼克号》作品选

理性与感性纠结中的突围——电影课程《廊桥遗梦》作品选

【昆仑电影】生命在蓬勃——电影课程《阿甘正传》作品选

【昆仑电影】从男孩成长为男人——电影课程《卡特教练》作品选

【昆仑电影】活出我们的无限可能性——电影课程《疯狂动物城》作品选


昆仑教材作品汇总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诞辰纪念日速记

现代诗拾玉

在疫情中——昆仑疫情文选

脚下的这片土地——《土地的誓言》作品选

【教材写作】谁,是我们生命中的绿?——《带上她的眼睛》读后感

【昆仑教材】认识我自己——昆仑自传选(一)

【昆仑教材】认识我自己——昆仑自传选(二)

【昆仑教材】我们的“礼赞”——《白杨礼赞》仿写作品选

【昆仑教材】找寻活着的意义——《我为什么而活着》读后感作品选(一)

【昆仑教材】找寻活着的意义——《我为什么而活着》读后感作品选(二)

【昆仑教材】说说我自己——文言自传选


昆仑其它作品

【诗歌作品】一身诗意千寻瀑——昆仑现代诗选

【长假小结】百卉竞芳春自在


与海螺的相互编织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读写结合”浅探(二)

生命的决绝,艺术的超拔——竹林七贤之嵇康

春去夏至,情丝绵绵——记落花课程之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