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世博有缘》(连载28)另样的奥林匹克
作者:吴建民
1939 - 2016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到1971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1971年成为中国驻联合国首批代表团工作人员。
在5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驻欧共体使馆政务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及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音频
正文
世博会评选也激烈
这里没有运动场上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没有啦啦队声嘶力竭地呼喊,没有得胜者激动的眼泪,也没有领奖时的国歌声。但是这里的竞争同样激烈,每个国家都精心设计,把本国最好的东西,经济、科技上的最新成就展示出来,这就是世博会。
在每届世博会上,都要组织评比,目的是树立榜样,交流经验,提高水平。评审团成员由国展局挑选,主要是各国世博会的专家、学者,来自墨西哥、巴西、美国、丹麦等国,他们大部分是从事世博会历史研究的大学教授或长期参加世博会某方面工作的专家,我作为国展局主席参加评审。
世博会评选标准
5月中旬和9月爱知世博会结束前,评审团两次赴爱知世博会参观、评审,第一次着重外观,第二次着重主题演绎。
爱知世博会共有12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参展。由于各国经济实力不同,展馆面积差别很大,按照平等竞争的原则,在评比时按照展示面积分为四类,就像举重比赛按体重分类那样。
最后一类是联合馆,即没有自己独立的展馆,而是同一地区的几个国家合一个展馆,例如北欧馆,由北欧5国共建;非洲馆,是日本无偿提供的,共有28个国家的展区,共用一个小卖部。
评选的奖项分两类:一类着重外形,包括内部设计、展品质量、布展的艺术性、展品与主题的关系等。另一类侧重主题的表现,包括对主题及副主题的重视程度,主题的演绎、创新,传达的信息是否明确易懂,在公众教育及宣传世博会价值方面的作用等。
主题演绎
我们每天上午9点从旅馆出发,一直到晚上10点闭馆前离开世博园区,返回旅馆。午饭、晚饭都在世博园区里吃。
我们是按国家类别安排参观的,这样利于评比,但是要走不少冤枉路。每当我们终于能在饭桌前坐下,大家就会不自觉地长吁一声:“啊……”借以驱赶疲劳。
爱知世博会上摩肩接踵的观众
每天走在2.5公里长的环形道上,与日本的男女老少摩肩接踵,感觉我们都属于同一个世界,也从中体会到世博会的价值。在173公顷的园区里,我们看到了世界的缩影,而且是动态的缩影。在一天内,你可以见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同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文化、风俗。世博会使世界各国人民走到一起来了。
每天有这么多人从老远赶来参观世博会,多数是青少年,他们想看什么?能学到什么?世博会应该给他们看什么?
世博会的展示要生动活泼,使观众有兴趣看,又要寓教于乐,使观众看后长知识,有提高。因此世博会主题的演绎是成功的关键,我们评审团在参观中对各馆在主题演绎方面的表现特别重视。
从环形通道往下看,可以看到风格各异的建筑或外墙装饰。
西班牙馆
西班牙馆
最能吸引眼球的可能是西班牙馆,它那橘黄色和浅黄色的陶瓷墙面十分靓丽,由六角形陶瓷空心砖搭建而成,其构思是受传统的西班牙格子窗启发。其实这墙与展馆楼之间有1.5米的距离,它把展馆包起来,一是视觉效果好,二是能隔热,节约能源。
保加利亚馆
保加利亚馆虽然不大,但它的正面墙设计很有特色,全是红色的玫瑰花,欣欣向荣,突出了它的花卉经济。
中国馆
中国馆
中国馆正面墙是红色,上面画有十二生肖,侧面是中国书法,突出的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
伊斯兰国家
沙特阿拉伯馆
埃及等伊斯兰国家的门面,伊斯兰的文化特色很浓。
摩纳哥馆
摩洛哥馆的外形很现代,内部装饰是传统的木板镶嵌,走上楼梯,是馆长接待室,也是摩洛哥家庭客厅的展示。
法国馆
法国与德国是邻居,这次他们的展馆也挨在一起。不过两个馆的基调很不一样。法国馆以批判精神来演绎主题“自然的睿智”。
进入法国馆,可以随意浏览,没有固定的参观路线,这也许与法兰西民族爱好自由,不愿意受约束的风格有关。
法国馆的主要部分是四周为18米长银幕的放映厅,巨型银幕上展现了地球遭到的破坏:令人窒息的空气、冒着黑色泡沫的河流、海洋,死亡的动物,凋敝的树林,和山一样高的垃圾,住在垃圾山旁的儿童,当事人的叙述……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没有任何解说或字幕,让人看了心情沉重。
最后银幕上出现了几行字:“这和你们所有的人都有关系: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
法国馆对主题的演绎反映了法兰西民族传统的批判精神,唤起了人们注意当前世界面临的问题。但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德国馆
德国馆
当我们迈出法国馆,进入德国馆时,则是另一幅景象。
工作人员很有礼貌地请我们钻进“水珠”——一辆六座的透明车厢,形状像一滴水。水为生命之源,车厢的造型体现了人与自然休戚相关。
我们随着“水珠”在300米长的轨道“漂流”,我们一会儿升到天空,看到浩瀚的宇宙,繁星似锦;一会儿垂直下跌,直冲大海,各种鱼、虾、海马、水母……在我们头上、身后游来游去。
“水珠”带我们穿过原始森林,你向前伸手,小鸟停在你的手心上。四周是万紫姹红,百花齐放。大自然是多么美好!
我们还没来得及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突然雷声大作,暴雨迎面袭来,幸好有车厢玻璃挡着,否则肯定要淋成“落汤鸡”。
这一有趣的“旅行”,让人们经历了大自然的两种面孔:可爱的和凶狠的,教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则。
接下来的展品向观众展示了自然给人们的灵感,例如科学家模仿鸟的飞翔,发明了飞机。大自然的奥秘远未被人类发掘,通过人类的发明创造,可以改变环境,人类完全可以与大自然和谐共存。
法德两馆对主题的演绎真是相得益彰。
英国馆
英国馆
英国馆的构思极其巧妙,从简洁中见深沉,在悠闲中学知识。英国馆前是一堵矮墙,进入这堵矮墙,一片酸橙小树林出现在眼前。
我们沿着狭小的碎石路向前走,尽情欣赏英国常见的花草,有旱水仙、风铃草、毛地黄等。在185天的展期里,英国著名的园艺师根据气候变化改变园内的花草,使花园始终保持欣欣向荣的状态。
英国馆的主题是“自然的恩赐和欣欣向荣的星球”,它的花园使人们懂得自然界里蕴藏着许多智慧,按照自然规律去做,大自然就会给人们很多恩赐。
看完花园,进入展厅。一共只有七件展品,但寓意深刻,七件展品都是英国科学家的创造发明。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强力胶带,是英国科学家发明的。他的灵感来自于蜥蜴,蜥蜴能牢牢地附在屋顶上而不掉下来,他从中悟出原理,发明了强力胶带。
还有一件展品也是我们所熟悉的,就是模仿鲨鱼皮的纹理发明的游泳衣,能减少水中的阻力,现在游泳运动员们都在用它。
这七件展品形象生动地传递了一个信息: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结合,会对人类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
英国展馆的布局和构思都是独一无二的,看似简单,但耐人寻味。
韩国馆
韩国馆
韩国馆是其国旗图案——阴阳太极图和蝴蝶,太极图画得很有动感,表现大自然的变化和循环。
韩国打得是文化“牌”。一进展馆,就看到从屋顶上挂下来的白色布条,上面写着汉字,类似中国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使人立即感到浓郁的东方文化氛围。
韩国的展馆就是以水、煤炭、土地、火、木(森林)为主线布局的,表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我边看边想:“五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自然的解释,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韩国馆巧妙地把它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既有文化,又展示了它科技的进步。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韩国展馆的电影厅里,每天都播放一部立体动画片。动画片只有音乐,没有对话,任何国家的观众都能看懂。
电影表现的是一个简单的故事:
一个小孩和一个机器人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森林里。小孩坐着一片叶子到处飞翔,穿过峡谷,越过高山……与小鸟为伍,和松鼠同乐。
突然有一天,传来了机器的轰鸣声,一棵棵大树倒地,小鸟吓跑了,小动物也吓得四处乱跑。画面上出现了高楼,冒着黑烟的烟囱。机器人发锈了,走不动了。小孩没有地方玩了。但是机器人带着小孩艰难地扛着小树,一棵又一棵,把树种在地上。
影片结束时,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大自然恢复了生机,树木长起来了,小鸟回来了,老态龙钟的机器人高兴地笑了。
影片的故事很简单,但有强烈的冲击力,发人深思:人类,你们就是这样对待大自然吗?观众会禁不住产生负罪感。这就达到了目的,唤醒人类,善待自然。
安第斯展馆
安第斯共同馆
由厄瓜多尔、秘鲁、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四国组成的安第斯展馆虽然较小,展品不多,但是他们通过电脑的画面,揭示了“地球之肺”亚马逊原始森林遭到的破坏,世界环境的变化。
在出口处,一台小电脑的显示器上不断播放着世界各地环境污染的情况,最后出现三排字,分别用英、西、日三种语言写成:“您的行为是在恶化环境还是改善环境?”尖锐的问题,令人深思。
一群群日本学生站在电脑前静静地听老师讲解。我想:也许这么一次参观,会使孩子们的行为发生根本变化,这就是世博会的教育作用。
“秘密投票”
评委们看得很仔细,有时互相讨论一下,但不向其他评委发表自己的评论,以免影响对方的看法。参观后,各自在表格上打分,是“秘密投票”。主办国日本不参加评比。评委不能投自己国家的票。
最后,两个奖项各评出12个国家,一共是24个国家得奖。韩国、英国、西班牙、德国、委内瑞拉、肯尼亚等国都得了奖。肯尼亚代表领到奖杯、奖状后,高兴地在台上跳起舞来,台下为她热烈鼓掌。得奖的国家高兴,没得奖的国家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有的人对我说:“2010年,我们会做得更好!”
- 未完待续 -
文字 | 《我与世博有缘》吴建民、施燕华著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鹏鹏
/ 阅读前文 /
01
02
03
上海的最后一根大烟囱
04
申博的外围战
05
申博形势严峻
06
出谋划策
07
历史是花钱买不到的
08
彩排
09
企业声援团
10
我当主持人
11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12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13
一切为了前线
14
“考”领导
15
权衡利弊,敢于建言
16
粮草先行
17
未雨绸缪,当好”前线总指挥“
18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19
决战前夕
20
最后的冲刺
21
我们胜利了!
22
饮水思源
23
又是三个“第一”
24
当一个有作为的国展局主席
25
我和“大胡子”
26
油菜花与爱知世博会
27
大自然的睿智
/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公益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