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建筑学和历史建筑保护2021本科毕业展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本文转自公众号 环球设计联盟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
2021年6月26日至7月11日,艺仓美术馆将携手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和历史建筑保护两个本科专业,联合举办《浮想城市》建筑本科毕业设计展。
本次展览将举办于艺仓美术馆的水岸廊桥空间,意在与真实的城市环境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这也是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和历史建筑保护两个本科专业第一次将毕业设计教学成果直接面向社会大众,在展示自身的同时,他们也期望聆听到更多更广泛的声音。
本次展览以“浮想城市”为主题,选取的9个课题从多个维度对历史、密度、山水等大环境下城市再生的问题展开研究,表现了毕业生利用本科知识和设计手段对现实背景下城市未来的展望。“浮想”,既是大胆悬浮的展览方式,也是对真实与虚幻的反思,是无限的可能性。
参展作品
01
当代低层高密的类型实验
——杨浦滨江创新街区城市设计
参与作者:陈剑 刘年 包松 衡懿 毛钟祎
滕海岐 徐佳琪 窦国威 周义文 王咪莎
指导老师:蔡永洁 许凯
助教:黄纳
展出空间:塔楼(艺仓美术馆北30米)
课题旨在探寻在中国城市中建立低层高密街区的可能性。提高城市的密度是延续城市文化、提升公共空间品质和活力、创造城市特色的根本途径,也是提升城市用地效率的根本途径。课题提出了在街区组织上必须实现多功能混合和多产权共存,以及在该条件下的两种街区模式。基地位于杨浦大桥与杨树浦电厂之间的滨江区段。在这里,一种久违了的城市街区形式被构想和呈现。
02
山水实验2.0
——重庆朝天门地区滨水地段更新设计
参与作者:郭昊伦 吴祺琳 李心磊 徐雍皓 沈嫣婕
范展豪 王晓菁 李德涵 米家琪 朱笑行 马昊一 朱卓群
指导老师:董屹 王桢栋
助教:胡嘉伟 屠逸程 陈思涵
展出空间:塔楼(艺仓美术馆北30米)
基地位于重庆朝天门,是三足鼎立CBD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依山傍水的地形,课题组在高密度环境中营造都市山水,通过建立超链接的洞天系统,将文人山水的精神图景带入烟火人间,从空间和社会维度解决城市建设几无余地和核心商区发展需求的矛盾。宏观上,“山水”是如山如水的都市奇景,也是“可行、可观、可居、可游”的理想生活追求;微观上,“洞天”不仅是如梦如幻的公共空间,更是叠合不同群体,创造相知相遇的新契机。
03
深圳市沙头角片区再生设计
(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九校联合毕业设计)
参与作者:袁崧浩 邓正荣 赵颢翔 靳阅川 康雨欣
张芊蔚 张文远 郝雅滢 谢若曦 张旭
指导老师:陈泳 陈强(建筑)& 栾峰 候丽(规划)
助教:刘洪君 覃缘
展出空间:艺仓美术馆廊桥空间 L1-6
在粤港澳大湾区新一轮协同发展格局下,以“中英街”为代表的沙头片区处于面向大湾区时代转型的路口,未来如何发展升级成为设计思考的重要议题。
课题由建筑与规划两个专业师生组队,针对边境区位特征,遵循山城海一体的发展原则,提出“渐入优境·跨境融城·山水涟医”的构想,将该区域提升为功能多元复合、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品质深港一体化合作示范区。10位同学分为境内、跨境两组,分别沿河、海展开一系列城市公共空间及建筑的积极探讨。
04
郑州小李庄车站片区核心街坊城市及建筑设计
参与作者:刘亦为 李今荣 林晓敏
指导老师:庄宇 叶宇
助教:姜明池
展出空间:艺仓美术馆廊桥空间 L1-6
随着郑州“南拓战略”的推进,小李庄地区作为郑州四大主要铁路枢纽之一,将促进该地区的价值跃迁,其东侧的“中原之心”片区计划塑造郑州“新公共中心”。
课题聚焦TOD带动的城市公共活动区的体系建立,通过分析不同人群的城市行为活动特点,研究城市的路网格局、交通组织、公共空间等体系,建立有厚度的多层步行系统。基于精细化的城市设计方案,在核心地块确立水之场、丘之心、绿之谷三个主题进行场地与建筑设计,构建完整的建筑空间序列。
05
北京798及酒仙桥社区老旧社区更新计划
参与作者:孙建馨 田德辉
指导老师:李翔宁 王一 孙澄宇
助教:黄磊
展出空间:艺仓美术馆廊桥空间 L1-6
北京798艺术区作为中国最早由艺术家自组织更新的工业遗产地,多年发展后逐渐被画廊与同质商业占据,艺术创作展示逐渐被割离于其生活之外。如何让艺术生活重新“在地”?不仅是对当下798的激进介入,更是对未来艺术区一次乌托邦畅想。“艺术桃花源”将一座融合农林牧渔、饮食起居的高层置入798画廊密度最高的艺术“心脏”,而都市农业试图在协调食物、能源、自然景观与生活聚落关系的同时,也在重构艺术生活与市民生活新的交往可能。
06
站城融合
——上海北站枢纽交通综合体及城市设计
参与作者:闫一飞 常嘉诚 盛亦如 王蕾 张文 徐瑞彤
指导老师:戚广平
助教:孙佳俊
展出空间:艺仓美术馆廊桥空间 L1-6
项目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北侧紧邻上海绕城高速,南与外环高速相距4.7公里,西与藴川公路毗邻,东距长江3.6公里。车场采用双层布置,由4台10线地下车场和4台8线尽头式高架车场组成,站房规模约7万平方米。本课程将以新建上海北站铁路红线范围内为重点设计内容,其周边环境作为城市设计的研究范围,探索我国 “站城融合”的新模式;同时,也希望将上海北站地区建设成为上海宝山的区域性城市活力中心。
07
稻·埠·洋·乡:
赤坎古镇保护与利用设计研究
参与作者:唐欣宜 陆婕祎 李楷然 戴毅凯 马思齐 陈妤婕
指导老师:张鹏
助教:吴佳丽
展出空间:艺仓美术馆廊桥空间 L1-6
赤坎古镇位于广东开平中部,是著名的侨乡、也曾是潭江中游重要的水路交通枢纽。
本次“建成遗产保护十校联合毕业设计”选择赤坎古镇为对象,以“稻、埠、洋、乡”为题反映古镇在历史演进中农耕、航运、华侨和家族四大动因的影响下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遗产构成;让同学们在完成现场测绘,文献研究和保护利用设计的同时,思考遗产如何形成并逐步获得其价值与意义;如何在管控变化中实现遗产的传承与再生。
08
上海老城厢乔家路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参与作者:廖培然 曾雨芊 周雁鸣 施懿
指导老师:朱宇晖
助教:钟毅
展出空间:艺仓美术馆廊桥空间 L1-6
乔家路历史街区作为上海老城厢的代表,正在经历拆迁旧改项目。综合性的城市更新不仅仅需要对于地块功能与环境进行提升,同时需要保留其文化内涵,呵护人们的共同记忆。本次设计研究,即计划以历史遗存丰富的上海老城厢乔家路为例,探索其特殊的保护与再生方式——向地域与传统中寻求城市发展的多样化之路,寻求“水意”而非水面实体的再生。亦盼能以此设计研究,为江南诸多传统水网城市的水意再生、特色再造作一探索。
09
太原崇善寺建筑文化遗产保护
参与作者:秦子健 吴宜 杜亦阳 杨尚璇 申唯真 韩笑霏
指导老师:温静
助教:周啸林 李竞扬
展出空间:艺仓美术馆廊桥空间 L1-6
崇善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今太原市迎泽区,明洪武十六年(1383)由朱元璋三子晋王朱棡主持修建,成晋国第一之伟观。清同治三年(1864)失火,今仅存大悲殿。目前,大悲殿结构变形危及大殿及殿内文物安全。山西省文物局于2019年启动了大悲殿修缮项目,同济大学团队数次进驻现场,对崇善寺地块及大悲殿本体开展了调查和测绘。我们致力于呈现崇善寺的遗产价值,为大悲殿保护工程提供操作依据,为太原历史文化的传承与振兴献策。
6月27日,《浮想城市——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21建筑系本科毕业设计展》在艺仓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同济大学建筑系与艺仓美术馆联合举办,选取了建筑学与历史建筑保护两个本科专业的9个课题展出,从多个维度对历史、密度、山水等大环境下的城市再生问题展开研究。这是同济大学建筑系第一次将毕业设计教学成果直接面向社会大众,将展出地点选在艺仓美术馆的水岸廊桥空间,意在更好的融入城市,尝试与真实的城市环境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也期望聆听到更多更广泛的声音。
图1-2.展览现场(信塔展厅)
下午3点30分,开幕仪式在艺仓美术馆一楼大厅举行,仪式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系主任张鹏副教授主持,艺仓美术馆馆长余光照,复兴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陆磐良,副校长薛建国,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教授,副院长袁烽教授,建筑系常务副系主任王一副教授等出席了开幕仪式。
图3.开幕式现场合照
图4.展览现场(L1-6展厅)
图5.展览现场(信塔展厅)
张鹏副教授首先欢迎了到场的嘉宾和师生们并介绍了建筑学毕业设计的特殊性。与之前课程设计把复杂现象简化不同,毕业设计需要面对一个真实的世界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当中,因此毕设特别需要走出大学的象牙塔,向社会呈现并且让社会评价。
随后,余光照馆长、陆磐良书记、袁烽副院长、王一常务副系主任、毕设学生代表袁嵩浩、李翔宁院长分别发表了致辞。
余光照馆长代表艺仓美术馆对同济建筑系学生毕设作品的展出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浮想城市”体现了城市在浮动变化之中的各种可能性,他非常期待看到本科毕业生对于城市未来的想法、做法在此次展出中的呈现,这一主题也与下周五即将开展的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展出形成了完美的呼应。艺仓美术馆一直秉持着对公众开放、增进民众与艺术交流的理念,也与本次同济毕设展走出校园向走向城市公共空间不谋而合。
陆磐良书记由小时候在艺仓一带生活和在同济留德预备部学习的经历说起,回顾了同济大学建筑学教师参与到复兴高级中学教育的体验,表达了对于大学教育中文化传承重要性的理解。对于在艺仓一楼咖啡馆大厅参加开幕仪式他表示非常惊讶,但也体会到其中同济建筑直面社会问题、与真实城市互动的教育理念。基于此,陆书记也分享了中学、大学教育接力,共同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思考,并祝愿展出圆满成功。
袁烽副院长首先感谢了艺仓美术馆为本次展览提供了优美的一线水岸空间。其后他也提出教育应当走出象牙塔,服务社会、融入社会、感知社会并得到社会的反馈。当前,同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教育者面对着万一挑一的优秀学生,更应当时时反思教育者的职能。在毕设这样一个为本科学习画上句号的重要环节,在这样一个分享快乐的时刻,去引发学生对于能为社会做出怎样贡献的思考。
王一常务副系主任为大家介绍了本次同济建筑系的总体规模与师生数量。他强调,毕业设计在建筑学教学中之所以格外重要,是因为之前的都只是作业,而到了毕业设计,同学们的成果更应当被称为作品,这其中有两点区别。第一,同学们需要实地观察城市,去发现、去思考如何解决城市的现实问题,如何更新和再生;第二,作品的创作最后要有表现性和艺术感。他表示,建筑学的核心工作是创造优质的人居环境,这也使得将毕设展放在城市公共空间具有特别的意义,也希望通过展览让社会各界了解同济,了解中国建筑教育。
毕设学生代表袁嵩浩首先表示作为这一届出校参展的本科生是相当幸运的,感谢学院、艺仓美术馆提供的机会。当今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技术的革新、社会的飞速变化都需要学生们不断与新的元素产生各种化学反应,去批判的思考,去大胆的想,大胆的讨论。展览主题浮想城市,正是学生们基于自己本科阶段学习的知识对当下以及未来城市建设提出的大胆想象,多样的课题类型,也体现了我们非常多元的价值取向。这也是我很喜欢同济的一点,这里容得下各种思维取向,允许我们不断讨论,不断去探索变革的可能,从老师到学生,整个学院在争论中成长,让我们敢于跳出舒适区去突破、去浮想,我想这也是本科阶段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李翔宁院长首先由欧美高校的毕设展传统出发为大家解读了同济建筑系此次展出的背景。同济建筑系教师多有着丰富的海外视野,也一直在积极为上海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设计艺仓美术馆的建筑师和扎哈·哈迪德事务所负责人帕特里克·舒马赫均在同济任教,黄浦江两岸也有很多同济建筑系教师设计的作品。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我院章明教授设计的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杨树浦水厂段时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
李院长也和大家分享了策划本次展览的初衷。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指出“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同济人正是在以展览这种特殊的形式,践行着让艺术服务城市的理念。同济建筑学科也正是在积极融入上海城市建设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世界范围内排名的快速上升,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其后,李院长也同样表示文化传承是同济建筑系教育中非常重视的核心内容,也非常希望和各个中学、各艺术机构有更多的合作,共同推进建筑文化的传播。最后,他宣布《浮想城市——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21建筑系本科毕业设计展》正式开幕。
图6.李翔宁院长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嘉宾们共同参观了本次展览的信塔和L1-6展厅,展览将持续到7月11日正式闭幕。
展览时间:2021年6月27日-7月11日
策展人:李翔宁
策展团队:王一,张鹏,董屹,陈强,余中奇,姚伟伟,覃缘,林逸恺
图7.嘉宾现场观展
图8. 杨浦滨江创新街区城市设计
图9. 北京798及酒仙桥社区老旧社区更新计划
图10.山水实验2.0重庆朝天门地区滨水地段更新设计
图11.深圳市沙头角片区再生设计
图12.展出现场
2021年6月26日至7月11日,艺仓美术馆将携手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和历史建筑保护两个本科专业,联合举办《浮想城市》建筑本科毕业设计展。
本次展览将举办于艺仓美术馆的水岸廊桥空间,意在与真实的城市环境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这也是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和历史建筑保护两个本科专业第一次将毕业设计教学成果直接面向社会大众,在展示自身的同时,他们也期望聆听到更多更广泛的声音。
本次展览以“浮想城市”为主题,选取的9个课题从多个维度对历史、密度、山水等大环境下城市再生的问题展开研究,表现了毕业生利用本科知识和设计手段对现实背景下城市未来的展望。“浮想”,既是大胆悬浮的展览方式,也是对真实与虚幻的反思,是无限的可能性。
参展作品
01
当代低层高密的类型实验
——杨浦滨江创新街区城市设计
参与作者:陈剑 刘年 包松 衡懿 毛钟祎
滕海岐 徐佳琪 窦国威 周义文 王咪莎
指导老师:蔡永洁 许凯
助教:黄纳
展出空间:塔楼(艺仓美术馆北30米)
课题旨在探寻在中国城市中建立低层高密街区的可能性。提高城市的密度是延续城市文化、提升公共空间品质和活力、创造城市特色的根本途径,也是提升城市用地效率的根本途径。课题提出了在街区组织上必须实现多功能混合和多产权共存,以及在该条件下的两种街区模式。基地位于杨浦大桥与杨树浦电厂之间的滨江区段。在这里,一种久违了的城市街区形式被构想和呈现。
02
山水实验2.0
——重庆朝天门地区滨水地段更新设计
参与作者:郭昊伦 吴祺琳 李心磊 徐雍皓 沈嫣婕
范展豪 王晓菁 李德涵 米家琪 朱笑行 马昊一 朱卓群
指导老师:董屹 王桢栋
助教:胡嘉伟 屠逸程 陈思涵
展出空间:塔楼(艺仓美术馆北30米)
基地位于重庆朝天门,是三足鼎立CBD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依山傍水的地形,课题组在高密度环境中营造都市山水,通过建立超链接的洞天系统,将文人山水的精神图景带入烟火人间,从空间和社会维度解决城市建设几无余地和核心商区发展需求的矛盾。宏观上,“山水”是如山如水的都市奇景,也是“可行、可观、可居、可游”的理想生活追求;微观上,“洞天”不仅是如梦如幻的公共空间,更是叠合不同群体,创造相知相遇的新契机。
03
深圳市沙头角片区再生设计
(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九校联合毕业设计)
参与作者:袁崧浩 邓正荣 赵颢翔 靳阅川 康雨欣
张芊蔚 张文远 郝雅滢 谢若曦 张旭
指导老师:陈泳 陈强(建筑)& 栾峰 候丽(规划)
助教:刘洪君 覃缘
展出空间:艺仓美术馆廊桥空间 L1-6
在粤港澳大湾区新一轮协同发展格局下,以“中英街”为代表的沙头片区处于面向大湾区时代转型的路口,未来如何发展升级成为设计思考的重要议题。
课题由建筑与规划两个专业师生组队,针对边境区位特征,遵循山城海一体的发展原则,提出“渐入优境·跨境融城·山水涟医”的构想,将该区域提升为功能多元复合、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品质深港一体化合作示范区。10位同学分为境内、跨境两组,分别沿河、海展开一系列城市公共空间及建筑的积极探讨。
04
郑州小李庄车站片区核心街坊城市及建筑设计
参与作者:刘亦为 李今荣 林晓敏
指导老师:庄宇 叶宇
助教:姜明池
展出空间:艺仓美术馆廊桥空间 L1-6
随着郑州“南拓战略”的推进,小李庄地区作为郑州四大主要铁路枢纽之一,将促进该地区的价值跃迁,其东侧的“中原之心”片区计划塑造郑州“新公共中心”。
课题聚焦TOD带动的城市公共活动区的体系建立,通过分析不同人群的城市行为活动特点,研究城市的路网格局、交通组织、公共空间等体系,建立有厚度的多层步行系统。基于精细化的城市设计方案,在核心地块确立水之场、丘之心、绿之谷三个主题进行场地与建筑设计,构建完整的建筑空间序列。
05
北京798及酒仙桥社区老旧社区更新计划
参与作者:孙建馨 田德辉
指导老师:李翔宁 王一 孙澄宇
助教:黄磊
展出空间:艺仓美术馆廊桥空间 L1-6
北京798艺术区作为中国最早由艺术家自组织更新的工业遗产地,多年发展后逐渐被画廊与同质商业占据,艺术创作展示逐渐被割离于其生活之外。如何让艺术生活重新“在地”?不仅是对当下798的激进介入,更是对未来艺术区一次乌托邦畅想。“艺术桃花源”将一座融合农林牧渔、饮食起居的高层置入798画廊密度最高的艺术“心脏”,而都市农业试图在协调食物、能源、自然景观与生活聚落关系的同时,也在重构艺术生活与市民生活新的交往可能。
06
站城融合
——上海北站枢纽交通综合体及城市设计
参与作者:闫一飞 常嘉诚 盛亦如 王蕾 张文 徐瑞彤
指导老师:戚广平
助教:孙佳俊
展出空间:艺仓美术馆廊桥空间 L1-6
项目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北侧紧邻上海绕城高速,南与外环高速相距4.7公里,西与藴川公路毗邻,东距长江3.6公里。车场采用双层布置,由4台10线地下车场和4台8线尽头式高架车场组成,站房规模约7万平方米。本课程将以新建上海北站铁路红线范围内为重点设计内容,其周边环境作为城市设计的研究范围,探索我国 “站城融合”的新模式;同时,也希望将上海北站地区建设成为上海宝山的区域性城市活力中心。
07
稻·埠·洋·乡:
赤坎古镇保护与利用设计研究
参与作者:唐欣宜 陆婕祎 李楷然 戴毅凯 马思齐 陈妤婕
指导老师:张鹏
助教:吴佳丽
展出空间:艺仓美术馆廊桥空间 L1-6
赤坎古镇位于广东开平中部,是著名的侨乡、也曾是潭江中游重要的水路交通枢纽。
本次“建成遗产保护十校联合毕业设计”选择赤坎古镇为对象,以“稻、埠、洋、乡”为题反映古镇在历史演进中农耕、航运、华侨和家族四大动因的影响下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遗产构成;让同学们在完成现场测绘,文献研究和保护利用设计的同时,思考遗产如何形成并逐步获得其价值与意义;如何在管控变化中实现遗产的传承与再生。
08
上海老城厢乔家路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参与作者:廖培然 曾雨芊 周雁鸣 施懿
指导老师:朱宇晖
助教:钟毅
展出空间:艺仓美术馆廊桥空间 L1-6
乔家路历史街区作为上海老城厢的代表,正在经历拆迁旧改项目。综合性的城市更新不仅仅需要对于地块功能与环境进行提升,同时需要保留其文化内涵,呵护人们的共同记忆。本次设计研究,即计划以历史遗存丰富的上海老城厢乔家路为例,探索其特殊的保护与再生方式——向地域与传统中寻求城市发展的多样化之路,寻求“水意”而非水面实体的再生。亦盼能以此设计研究,为江南诸多传统水网城市的水意再生、特色再造作一探索。
09
太原崇善寺建筑文化遗产保护
参与作者:秦子健 吴宜 杜亦阳 杨尚璇 申唯真 韩笑霏
指导老师:温静
助教:周啸林 李竞扬
展出空间:艺仓美术馆廊桥空间 L1-6
崇善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今太原市迎泽区,明洪武十六年(1383)由朱元璋三子晋王朱棡主持修建,成晋国第一之伟观。清同治三年(1864)失火,今仅存大悲殿。目前,大悲殿结构变形危及大殿及殿内文物安全。山西省文物局于2019年启动了大悲殿修缮项目,同济大学团队数次进驻现场,对崇善寺地块及大悲殿本体开展了调查和测绘。我们致力于呈现崇善寺的遗产价值,为大悲殿保护工程提供操作依据,为太原历史文化的传承与振兴献策。
6月27日,《浮想城市——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21建筑系本科毕业设计展》在艺仓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同济大学建筑系与艺仓美术馆联合举办,选取了建筑学与历史建筑保护两个本科专业的9个课题展出,从多个维度对历史、密度、山水等大环境下的城市再生问题展开研究。这是同济大学建筑系第一次将毕业设计教学成果直接面向社会大众,将展出地点选在艺仓美术馆的水岸廊桥空间,意在更好的融入城市,尝试与真实的城市环境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也期望聆听到更多更广泛的声音。
图1-2.展览现场(信塔展厅)
下午3点30分,开幕仪式在艺仓美术馆一楼大厅举行,仪式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系主任张鹏副教授主持,艺仓美术馆馆长余光照,复兴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陆磐良,副校长薛建国,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教授,副院长袁烽教授,建筑系常务副系主任王一副教授等出席了开幕仪式。
图3.开幕式现场合照
图4.展览现场(L1-6展厅)
图5.展览现场(信塔展厅)
张鹏副教授首先欢迎了到场的嘉宾和师生们并介绍了建筑学毕业设计的特殊性。与之前课程设计把复杂现象简化不同,毕业设计需要面对一个真实的世界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当中,因此毕设特别需要走出大学的象牙塔,向社会呈现并且让社会评价。
随后,余光照馆长、陆磐良书记、袁烽副院长、王一常务副系主任、毕设学生代表袁嵩浩、李翔宁院长分别发表了致辞。
余光照馆长代表艺仓美术馆对同济建筑系学生毕设作品的展出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浮想城市”体现了城市在浮动变化之中的各种可能性,他非常期待看到本科毕业生对于城市未来的想法、做法在此次展出中的呈现,这一主题也与下周五即将开展的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展出形成了完美的呼应。艺仓美术馆一直秉持着对公众开放、增进民众与艺术交流的理念,也与本次同济毕设展走出校园向走向城市公共空间不谋而合。
陆磐良书记由小时候在艺仓一带生活和在同济留德预备部学习的经历说起,回顾了同济大学建筑学教师参与到复兴高级中学教育的体验,表达了对于大学教育中文化传承重要性的理解。对于在艺仓一楼咖啡馆大厅参加开幕仪式他表示非常惊讶,但也体会到其中同济建筑直面社会问题、与真实城市互动的教育理念。基于此,陆书记也分享了中学、大学教育接力,共同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思考,并祝愿展出圆满成功。
袁烽副院长首先感谢了艺仓美术馆为本次展览提供了优美的一线水岸空间。其后他也提出教育应当走出象牙塔,服务社会、融入社会、感知社会并得到社会的反馈。当前,同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教育者面对着万一挑一的优秀学生,更应当时时反思教育者的职能。在毕设这样一个为本科学习画上句号的重要环节,在这样一个分享快乐的时刻,去引发学生对于能为社会做出怎样贡献的思考。
王一常务副系主任为大家介绍了本次同济建筑系的总体规模与师生数量。他强调,毕业设计在建筑学教学中之所以格外重要,是因为之前的都只是作业,而到了毕业设计,同学们的成果更应当被称为作品,这其中有两点区别。第一,同学们需要实地观察城市,去发现、去思考如何解决城市的现实问题,如何更新和再生;第二,作品的创作最后要有表现性和艺术感。他表示,建筑学的核心工作是创造优质的人居环境,这也使得将毕设展放在城市公共空间具有特别的意义,也希望通过展览让社会各界了解同济,了解中国建筑教育。
毕设学生代表袁嵩浩首先表示作为这一届出校参展的本科生是相当幸运的,感谢学院、艺仓美术馆提供的机会。当今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技术的革新、社会的飞速变化都需要学生们不断与新的元素产生各种化学反应,去批判的思考,去大胆的想,大胆的讨论。展览主题浮想城市,正是学生们基于自己本科阶段学习的知识对当下以及未来城市建设提出的大胆想象,多样的课题类型,也体现了我们非常多元的价值取向。这也是我很喜欢同济的一点,这里容得下各种思维取向,允许我们不断讨论,不断去探索变革的可能,从老师到学生,整个学院在争论中成长,让我们敢于跳出舒适区去突破、去浮想,我想这也是本科阶段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李翔宁院长首先由欧美高校的毕设展传统出发为大家解读了同济建筑系此次展出的背景。同济建筑系教师多有着丰富的海外视野,也一直在积极为上海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设计艺仓美术馆的建筑师和扎哈·哈迪德事务所负责人帕特里克·舒马赫均在同济任教,黄浦江两岸也有很多同济建筑系教师设计的作品。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我院章明教授设计的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杨树浦水厂段时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
李院长也和大家分享了策划本次展览的初衷。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指出“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同济人正是在以展览这种特殊的形式,践行着让艺术服务城市的理念。同济建筑学科也正是在积极融入上海城市建设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世界范围内排名的快速上升,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其后,李院长也同样表示文化传承是同济建筑系教育中非常重视的核心内容,也非常希望和各个中学、各艺术机构有更多的合作,共同推进建筑文化的传播。最后,他宣布《浮想城市——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21建筑系本科毕业设计展》正式开幕。
图6.李翔宁院长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嘉宾们共同参观了本次展览的信塔和L1-6展厅,展览将持续到7月11日正式闭幕。展览时间:2021年6月27日-7月11日
策展人:李翔宁
策展团队:王一,张鹏,董屹,陈强,余中奇,姚伟伟,覃缘,林逸恺
图7.嘉宾现场观展
图8. 杨浦滨江创新街区城市设计
图9. 北京798及酒仙桥社区老旧社区更新计划
图10.山水实验2.0重庆朝天门地区滨水地段更新设计
图11.深圳市沙头角片区再生设计
图12.展出现场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2021
哈工大-大连理工-吉建大-内蒙古工业-东北大学-河工大2021联合毕业展
2020
苏州大学建筑学院2020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