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说丨肯特·拉森后:疫情时代的韧性社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ArchiWorld世界之旅 Author 对话建筑师的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现在我认为建筑师需要开始更广泛地思考,
因为你无法通过独自设计来解决
我们在后疫情时代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Now I think architects need to start thinking
more broadly.Because you can't solve
these great problems that we're facing
in a post-pandemic world through design alone.
“地球正在迅速变成一个城市网络,
未来成功的城市很可能
会是一个韧性社区的网络。”
In fact, I think that the planet is rapidly
becoming a network of cities,
And the successful cities in the future will
likely be in a network of resilient communities.
“希望我们也能给中国带来很多
和平共处,携手共进,我希望是这样。”
Hopefully we have things that
we can offer China and
we should just all get along and work together.
That's what I'm hopeful for.
建筑师说:本期对话嘉宾 肯特·拉森
▼ 肯特·拉森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城市科学项目主任
带领团队研究现代城市动态模拟和增强现实技术应用、面向千禧一代的可快速调整的微型可变形住宅、为替代私人汽车而构建的交通需求调配系统等城市科学项目,同时负责汉堡、安道尔、台北、波士顿等地城市生活实验室部署,促进城市设计与科技和公共政策的不断融合。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The MIT Media Lab,简称“媒体实验室”)成立于1980年,是一个致力于科技、媒体、科学、艺术和设计融合的跨学科研究室,其使命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媒体实验室直属于建筑及城市规划学院下,由MIT第十三任校长Jerome B. Wiesner及MIT教授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共同创办。
PART 1 : 建筑师说
今天我要分享的话题是关于后疫情时代的韧性社区,我还会介绍一项我们正在实施的新项目,它由四个部分组成:洞察、转换、预测还有共识。
首先,危机往往会推动创新,特别是在城市当中。比如1666年的伦敦大火,大火烧毁了这座中世纪的城市,并为现代伦敦奠定了基础,进而有了砖石建造的防火建筑,消防系统的创建,还有消防保险行业的诞生。
1755年的里斯本地震摧毁了整座城市,但它实际上带来了地震工程,引发了建筑的重新设计,使得世界各地的建筑更加安全;伦敦霍乱爆发于1854年,它导向了一套现代化的污水处理系统,还有了流行病学领域的发展,也使得世界各地的城市更加安全。
1871年芝加哥大火摧毁了中央商务区,当时正赶上钢结构建筑的推行,它加速了高层防火钢的建造,定义了我们今天所见,以高层建筑为主的城市基本形态。
1871年芝加哥大火
尽管这些危机可怕,但它们确实加快了创新进程。现在我们正处于2020年的新冠疫情之中,我们看到了大萧条下的失业率,还有疫情所揭示的严重不平等现象,现在正是处理社会不平等问题的时候。
我们可以运用大量的创新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它还揭示了我们的基础设施有多薄弱,在我们国家随处可见空空如也的街道,封闭的工作场所,封闭的学校,关闭的店面,关闭的购物中心,失效的供应链,不安全的运输,堪重负的医疗保健,还有不能适应所有这些新变化的家庭。
当我们正在经历这场疫情,还有全球变暖带来的一系列全新的、不可避免的冲击,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前提是时代带给我们的巨大挑战,我认为真正的三大挑战是:公共卫生、平等、全球变暖。
我认为地球正在迅速变成一个城市网络,未来成功的城市很可能会是一个韧性社区的网络,所以我会在这次演讲中跟大家讨论,我们如何创建韧性社区。
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既要回顾过去,哪里的社区充满活力,人们生活、工作、玩耍、互动都在一个紧凑的区域内,与此同时也要展望未来,实施我们现有的所有创新手段,特别是为了实现生活工作一体化的发展目标,让社区更为紧凑。
我们基本上可以实现零通勤,在进出城市通勤人数相等的情况下更公平地获取资源,近消费生产或分布式生产资源,生产能源和新鲜食品以及清洁水,以更分散的方式处理污水
想要做成这件事需要设计的融合,出色的设计加上强大的新技术,还有开明的公共政策,因此在正式开始之前,我想借鉴一些历史上的城市案例。
如果我们回到古代,比如公元前2900年,幼发拉底河流域的马里古城,这是一张在古代被复制了数千次的图纸,有城墙的城市,中心是高密度的内墙,外墙则保护着珍贵的粮食作物和果树等,每年外城的粮食产物通过水运或其他方式输送到世界各地。
马里古城
现在快进到中世纪的巴黎,完全是同样的图纸,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街区尺度一般可以让人在15到20分钟内走完,因为这20分钟的步行范围内包括了日常生活所需的所有资源。
现在,随着城市的发展它们变成了社区网络,像是巴黎的20分钟步行圈的模式,还有一系列20分钟步行可达的社区,巴黎市长安妮·伊达尔戈(Anne Hidalgo)希望创建一个更好的“15分钟城市”,比如在巴黎,几分钟之内就能去到任何地方,像咖啡馆、商场、店铺和药房,每个社区基本上都包含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这与很多现代城市,包括中国城市的分区方式截然不同。
这一切都在第一次交通方式革命中开始改变,大约在1880年到1920年间,当有轨电车和地铁进入城市,并以线性的方式延伸出去,1908年的巴塞罗那到处都是人,汽车在那个时候很新奇,大街上没有红绿灯,也没有乱穿马路这样的事。
50年前街道仍然是人们聚集的地方,而对于第二次革命的现代化城市,大街上到处都是汽车,街道更像是属于机器而不是属于人的地方。现在我们来到第二次交通方式革命快要结束的时候,大街上的人又多了起来,特别是在北欧。
就像100年前的巴塞罗那,你可以看到街上有电车,但是离行人很远,汽车移动得很缓慢,人们更喜欢骑行和步行,巨大的转变正在发生,疫情只是加速了这些转变,就是我们正在谈论的这个新过程:洞察、转变、预测、共识。
建筑师说
洞察
INSIGHT
当我们经历这些情况时,只有通过洞察才能真正收集和分析数据,这样我们才会理解现在的情况,我们对于社区中的社会、环境、经济指标很感兴趣,目前正在构建一套全新的城市科学韧性社区指标,这是我们计划在不久之后发布的内容,但只是作为一个案例研究。
麻省理工学院所在的肯德尔广场是全世界最大的创新区之一,可能是被所有生物技术公司、人工智能实验室和机器人公司包围的模型创新区,但作为一个社区它的功能很差。
这是对肯德尔广场的分析,向大家展示了我们如何深入了解设施的性能,这个雷达图表现出相当高的就业密度,以及相当高的多元化就业情况,意味着这里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工作。
住宅都是低密度住宅,还有多样性非常低的住宅,因为只有少量为富人服务的公寓,而没有面向办公人士、年轻的专业人士、老年人的公寓,特别是第三产业密度极低,比如夜间的咖啡馆和餐馆,因为没有人住在那里。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看附近资源,能源资源,由此我们就可以计算这些更高层次的指标,比如整体的环境友好系数如何,通常我们会看到新一代的社会指标:创新潜力,医疗健康,安全保障,这是我们评估当前情况的一种方法,然后我们再来研究优化这些指标的方式,这样的案例很多。
这些只是我们在实验室里研究的,与城市住宅、城市交通有关的一个,可能是关于城市规划、分布式能源、分布式食品生产、步行获取资源等。如果深入了解现有情况,就会有很多关于提升他们的想法。
建筑师说
转换
TRANSFORM
但如果没有预测,那么这些就没有什么价值,如何模拟这些干预措施的影响,以及它如何改变居住者的生活,是更好还是更坏。
我们参加了麻省理工学院的交通调查,知道人们住在哪里、他们怎样来麻省理工学院工作、他们的交通方式,例如,我们知道私人汽车的行驶里程数,通过计算平均值得出每人在通勤过程中将产生3吨二氧化碳,这就是洞察。
接下来,我们可以考虑各种干预措施,如果我们用电动汽车取代那些燃油汽车呢?从3吨减少到2.19吨,这是一个不错的改善,但是作为一个思想实验,如果每个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的人,都住在学院或附近步行可达的范围之内呢?这样的话,每个人就只有0.5吨的碳排放,减少到原来的六分之一,我这就是职住平衡的好处。让每个在社区工作的人,有能力生活在那个社区里,将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改善。
我们现在可以通过类似的技术来研究环境、社会和经济指标,因此如果逐个社区地开展工作,到2030年,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指标的10倍增长也并非不可能,我们希望通过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的数据分析来实现这一目标,实现我们追求的理想状态。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达到上述的理想状态呢?
为了说明我们的工作,我要谈谈关于城市“无”的概念。我们2019年10月第一次在汉堡举行的城市科学峰会上探讨了这一点,我们在新音乐厅举办了这场大会,当时邀请了一位与我们长期合作的伟大建筑师,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做主题演讲,他谈到了一个没有贫民窟的世界,现场还有一系列的会谈和探讨会,非常有趣。
一年之后,就在去年10月,我们在瓜达拉哈拉再次举办了城市科学峰会专注于“无的力量”这一概念,那我们的意思是,设想一个没有自上而下的传统重型基础设施、更为轻便的未来,最终实现基础设施的自主式分布,将我们掌握的所有关于设计、技术和公共政策的新理念,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无”的概念之一,是没有汽车的通行,大约10年前,我们就开始通过麻省理工学院城市汽车模型来研究这个领域,这个想法的初衷是为了建造更好的车来节省城市空间。
比如它有机器人式的车轮、由电能驱动,这样你就可以用三辆车来占据一个常规的车位,我们想在麻省理工学院建立我的研究小组,所以我们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原型,它有一个可以左右转动的轭架,转动的方向取决于你在哪,比如伦敦或巴黎。
但当我们结束这项实验时我意识到它仍然是一辆汽车,而理想中的未来城市是没有汽车的,所以我们开始为这种通行模式寻找更轻便的解决方案。我们试着找到一辆新的交通工具,他们集合了共享单车的优点,就像中国的摩拜、小黄车,美国的花旗单车等等,或乘坐共享汽车,比如优步和来福车,我们称之为有说服力的电动汽车。
它是一种类似共享汽车的自行车,但是人们可以像骑自行车一样将它骑到目的地,随后它会自动去接下一个客户,就像社交机器人一样在城市运行,这就是我们具有说服力的电动汽车早期原型。
它就像是社区中的一位好邻居、好公民,这是它在我们园区里的运作方式,我们制作了一段演示视频, 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得到更多的锻炼,同时提供了一种更好的可持续模式。
去年,我们决定在一种更轻便的模式下工作,这是一辆自主运行的自行车,它具有机电一体化的功能,可将自动驾驶自行车转换为常规自行车,有点像大家在中国看到的摩托车。
如果要这样做,就可以开始实施这些解决方案,例如你可以在没有汽车的情况下自由通行,它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市容,但我们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城市的基本面貌,也没有改变生活和工作的模式等等,所以影响力相对较小。
建筑师说
预测
PREDICT
现在我们将继续探讨没有房间的居住,重新思考生活的方式,大约5年前,我们制作了一套动态的城市家园原型,从大号床到功能齐全的办公室,再到可容纳6人的餐厅和客厅
并且可以通过手势或简单的触摸传感器,将一个很小的浴室空间改变形态,转变为无障碍模式,方便人们使用淋浴,这个项目完成的时候,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
接下来是如何把它纳入市场化的常规住房中,我们现在通过研究一套全新的框架体系来实现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交叉压层木材、碳纤维正极板共同构成了200或300平方英尺的模块,这些模块可以组合在一起,构成小型、中型、大型、超大型的单元,但其中最有趣的是小型单元。
这间公寓的面积是300平方英尺,由10×30英尺的单元构成,床从天花板处降下来,移动墙壁打开一个步入式衣柜,或创造一间客房,虽然厨房的尺度很小,功能却和大厨房一样,这是我们为微型单元开发的众多设计之一。
简而言之,没有房间的居住,房子的出租受城市环境的影响,而这将是个相当显著的增长,因为可以通过增加公寓的多样性,来提高可负担性,同时增加密度,会有更多人晚上住在社区里,白天则有更多人在咖啡馆和餐厅,所有这些都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因为人们生活在更紧凑的空间,社会的整体指标也将有所改善。
因为有各种各样的人在社区里交流想法,不设所有权的访问,这一点可能更重要,即使建筑师喜欢这些智能化的可转让公寓,我认为我们必须考虑所有权、金融和模型,这是我所说的一个简单例子。
在整栋公寓楼里,这间公寓将在黄金位置以50万美元的单价零售,比如说一个住户拥有51%的股份,那么他只需要投入25.5万美元,如果出售的话,投资者现在可以获得49%的股权,而对于居民而言,只能获得51%的增值。
我们甚至可以走得更远,我们可以把整栋建筑标记化,把它变成一种互助组织,人们并不拥有公寓,他们只是通过一个组织共享,还可以更进一步。
如果你已经标记了这些建筑的整个网络,那么你可以拥有一个流动资产,并将你的令牌从一栋建筑带到网络中的另一栋建筑,这将大大增加公寓的可负担性,同时也将这种投资的流动性大大改善,如果我们能改变这种所有权模式,大幅降低高品质住宅的成本,将进一步提升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指标,但是与此同时,我们改变了分区条例,这一点非常关键。
我认为这是创新的最大阻碍之一,美国的城市分区早在100多年前就发展起来了,现如今需要大量的重新构想,在我看来它已经过时了,我们来看一下它是如何运作的,我不得不退一步,先来讲讲自我调节的系统。
为什么会有内稳态机制呢?这是一个实现动态平衡的自我调节过程,它允许不断的变化,同时保持相对稳定的和谐与平衡,因此,一个自然的生态系统,都会有这种生物的平衡。它们保持平衡状态,只需要外部环境的相对恒定,包括太阳能、水源等等,但当所处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时,系统的韧性和多样性将会大大降低,当棕榈油农场主侵占亚马逊雨林,会带来很多糟糕的事。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公民生态系统中,这些传统社区已经实现了一种公民平衡,日常生活所需的资源都与在社区中生活和工作的每个人近在咫尺,而在过去150年间,这样的平衡遭受到严重的破坏。
由于全球化、投机性住房、国际银行、零售连锁店的出现,它们都造成了巨大的不平等,大大降低了这些社区的韧性和多样性。
那么有没有人造系统可以重现自然生态系统甚至传统社区的机制?
这张图展示了一个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如何恢复到稳定或平衡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猎物和捕食者的反馈循环会继续运作,平衡也会得以维持,但在人类系统中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单靠市场力量是无法达到这种社会均衡状态的,以房价与收入的关系为例,房价在急剧上涨,收入却跟不上,这将导致中产阶级化,还有各种社会问题的产生。
我们要讲的是一种新型的分区条例,考虑到城市通过土地使用管制,相互控制数万亿美元的事实。举个例子,如果你增加一块土地的密度,就是在间接地将财富转移给地主。
城市已经找到了一些方法,为社区争取一点回报,比如制定一些经济适用房的政策,但凭借我们现在拥有的技术可以做得更进一步,以一种非常精细的方式建立秩序。
社区的需求是什么?肯德尔广场没有杂货店、日托中心或药房,也没有社区需要的很多东西,如果我们创建一套非常细致的激励机制,在算法上与这些社区相匹配,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可以完成社区所需要的全部基础设施。
所以我们开发了一些原型来研究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模拟实验,观察在没有激励机制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什么。
一个社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指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退化,然后我们可以设置静态激励机制,这只是一个规则。重点是当我们拥有一个动态系统,开始从一项指数中索取过多时,相应的激励就会降低。
如果没有足够的其他指数,相应的激励就会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就像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情况一样,我们还没有做过测试,是否真正建立了一套功能齐全的仿真模型但我确实相信这里面有很多希望,在未来形成一个动态的自我调节系统,取代传统的分区系统。
它将带来巨大的影响,因为正如雷达图所揭示的,在任一区域的任一社区存在不足时都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激励,从而实现居民的动态平衡。
建筑师说
共识
CONSENSUS
最后我想讨论的是社会共识和公众参与,我们前面谈到的三点是非常重要的。洞察现在的情况,它会为改变社会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信息;还需要建立预测模型,这样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实施这些干预措施,从而改善现状,第四点即在没有利益相关者支持的情况下,同样达成社会共识、实现公众参与。
在社区生活和工作的人,制定法规的政府,可能将办公室和总部设在人们所经营区域的公司,还有零售商店等等,如果把他们聚集在一起,让他们达成共同的未来愿景,就很难取得进展。
我们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促进参与和共识的建立过程,这就是我们的城市决策辅助平台,它有一个互动桌面。
我们在平台中采用乐高积木作为模块,希望能让使用者轻松的参与互动,整个操作过程是没有障碍的,我们可以在平台上实现虚拟现实的效果,这里有实时更新的雷达图、关键性能指标,还有基于多代理的模拟系统,可以看到人们的移动轨迹。
在城市中设计一个地区的过程,甚至是一个在地区内进行干预的小项目,都可以是动态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改变了土地使用的密度,人们可以看到三维示意模型的实时更新,相应的指标也在实时更新,我们可以快速地探索几十种、上百种不同的场景,帮助人们达成共识。
还有我们不久前在杭州做的一个项目,用平板电脑来动态调整城市的变量,包括密度、土地使用、交通系统等等,并立即获得反馈,还有资源的步行可达性,热力图是有编码的,比如红色是不好的,绿色是好的,让医疗配套、公共交通、购物中心都变得步行可达。
我们可以将最小的单元映射到这些乐高积木上,每个乐高积木对应12个最小单元,也就是22 × 22米的模块,当你在模型上移动这些模块时,其实是在重新定位具有特定人口统计特征的人群,然后告知模拟引擎如何计算指标。
下面是如何在实际项目中运用这种策略,以德国汉堡为例,这项工作的重点是社区决策,为逃离叙利亚战争的难民建造住房,项目的初衷是为了助力汉堡赢得2024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规划在一个名为格拉斯布鲁克的港口,在这个项目之前,在他们赢得比赛之前,有大量的难民涌入。
他们预计这座城市未来将有8万难民,我们把项目的重点放在确定为难民建造住房的地点,这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所面临的关键挑战
这表明难民被安置在临时庇护所,传统社区的公众参与过程非常反常,最响亮、最愤怒的声音主导着对话,这是一个充满感情色彩和政治色彩的问题,为此我们搭建了两套城市决策辅助平台,并与我们在汉堡的合作者开展了40多场研讨会,每场研讨会大约有30人参与。
他们来到这第一套城市决策辅助平台,确定适合建造住房的地点,他们会把这个塑料片放在第二套可视化平台上,并把相应的区域放大,围绕这些光学标记的乐高积木移动,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数据模拟,显示去往办公、购物等配套功能的步行可达路径。
在研讨会的最后,平台看起来会是这样的,而他们还会回来继续讨论,由此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看看汉堡哪个区域能容纳最多的难民,让那些想要真正参与到这个创造性过程中的人更有话语权,而让那些有破坏性的人失去话语权。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它帮助我们重新思考,居民如何基于更有创造性的数据驱动,与社区形成良性互动,大西洋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将它形容为“德国激进的难民城市规划实验”,但它更像是一次建立共识的实验,而不是一次城市规划实验。
我们现在正在巴黎进行一个重建香榭丽舍大街的项目,这也许是全世界最著名的林荫大道, 我们在这里搭建了一套城市决策辅助平台,有着相同的城市评价指标,但是是为巴黎这一地区量身定做的,这是巴黎市长伊达尔戈评估小组正在研究的模拟结果,我们在这里所做的就是保持进程,保持对现状条件的模拟和洞察,然后用一个可预测的引擎对这些转换要素进行建模,以评估2030年的城市指标。
所以这是今天基于代理的模拟预测,接下来是模拟2030年的短视频,里面包含所有的城市指标,这是我们为巴黎设计的城市雷达图。
最后我想提到的一点是,我们也对非正式住区感兴趣:没有贫民窟的世界,符合我们没有概念的力量,这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在于,到2050年,将会有35亿人生活在没有基础设施的社区,这意味着没有适当的道路、清洁的水源、电力或卫生设施,因此我一直关心世界各地的贫民窟。
贫民窟是极端贫困、非正规的社区,是没有规划、没有服务的非法社区,这些社区建造传统市政基础设施所需要的花费,预计将超过中国、美国和欧洲的年GDP总和,也就意味着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发生,所以必须有其他选择。
因此我们正在研究具有分散型自主基础设施的未来社区,我们在设想这样的概念,比如说没有电网的电力,没有下水道的卫生系统,没有管道的水源,没有载体的通讯,没有土壤的食物,没有汽车的通行,没有规划的秩序,就像我先前提到的,没有货币的经济,没有土地所有权的航空权。
所以我们建立了一个非正规住区的分类系统,我们也在整理这些新技术、新理念的名录,或许就在五到十年之内,准备好规划实施在这类社区,以上就是关于我们工作的简要概述,谢谢大家。
建筑师说
观众提问
Q & A
01.后疫情时代,建筑师作为一项职业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在塑造未来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我是一名建筑师,在加入麻省理工学院之前,我职业生涯的一半时间都在曼哈顿,我认为我们作为建筑师的一些技能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建筑师非常善于从概念上思考,他们还是很好的召集者,善于把各种专业人士召集在一起,尽管在建筑学院里,很多建筑师都是独自完成他们的项目,对此我有点沮丧,因为在麻省理工学院有这样的理念,无论是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始终需要充满创造力,但是实际上,这并不是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工作方式,一个人离开了团队什么都做不成。
想造一栋房子,你需要一个完整的顾问团队,比如结构工程师、交通规划师,所以即使学校里没有教过建筑师,他们也可以在从业过程中学会编排一切,让所有这一切交汇在一起,共同构建无与伦比的美丽殿堂。
现在我认为建筑师需要开始更广泛地思考,因为你无法通过独自设计来解决我们在后疫情时代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发现有很多独自工作的建筑师,这样并不是非常可行。
比如要谈论城市,你会有这些不同的阵营,第一阵营是设计师,他们想要得到完美的总体规划,有很多关于新城市、新街区、新建筑的美丽构想,第二阵营是科技公司,他们关心智慧城市,希望通过传感器、算法和优化来提高效率,这两个阵营几乎不怎么相互交流。
有趣的是,我最近和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实验室的负责人有过一次会面,探讨他们整个“智慧城市”的计划,我问他们有多少正在合作的设计师、城市规划师,他们回答说,我们有几百个计算机科学家、程序员和数据科学家,但是没有一个设计师。
我觉得这很奇怪,接下来你会看到第三阵营,他们关心公共政策,这群人每天都在思考法律法规、税收政策和激励机制,他们不与技术人员或设计师交流,于是就有了这样三个独立的阵营,而这三者需要结合起来。
我们现在所想的一切,就是试图把这三个阵营结合起来,例如算法分区方案,集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于一体,但这其中也包含社会科学的因素,比如思考人的需求,这时就必须引入经济学家,因为除非你了解金融系统、税收政策等等,否则你就不能创造这些金融激励机制,由此可见,这些都是非常复杂、有挑战性的问题。
所以我要给建筑师的建议是,你可以扮演一个很棒的角色,从概念的角度出发,更为广义的思考,成为一个好的召集者,一个好的编排者,但你必须走出“设计”这一阵营的限制,这就是我的建议。
02.如何借助大数据和智慧平台,构建更为多元化的韧性城市,快速应对自然和社会的突发事件?
关于数据在洞察中发挥的作用,它不一定是大数据,但需要用到大量不同类型的数据,所以很容易理解人们没有时间去处理它。
我们做了很多关于电信数据的工作,与安道尔还有当地的电信合作,收集到三年内全国居民和所有游客的电信数据,我们现在还有新冠肺炎的血清学数据,包括感染检测、免疫测试的结果,还有封锁边境、关闭学校的相关政策,现在我们将这些信息同大数据关联,电信数据可以说是完全显示出了人们的行动轨迹,以及他们聚集的地方等等,再加上新冠肺炎的庞大数据集合,显示了测试当天人群的免疫水平等等。
在公共政策中,确定哪些政策是行之有效的,哪些政策是不起作用的,并试图更准确地理解感染是如何蔓延的,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一个智能平台,掌握这些数据、分析工具和可视化工具,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如何把大数据智能平台汇集在一起,虽然我不喜欢“智能”这个词,但智能往往意味着“好”。
传统的智慧城市概念,相对于我们需要做的事太局限了,它更多是通过传感器和算法,优化交通流量、高压直流系统、或是照明控制系统,但你不会用这些所谓的智能系统来改变世界。
问题的第二部分是构建多元化的韧性城市,这一定是我们的目标,所以,如果我们能把大数据、设计算法、用心开发的韧性社区指标、优秀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以及各种新兴技术结合起来。
如果我们将这些社会目标放在首位,为多样化的人口提供住房和配套资源,关注韧性,不仅仅是关于气候变化的韧性,还有社会韧性、经济韧性,那么我们就可以应对像新冠疫情这样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危机。
03.如果城市决策辅助平台在中国落地实施,与放在欧美国家相比,会有哪些不同?
我认为在很多方面都会有所不同。
在这方面,中国、整个亚洲、还有非洲都在建设扩张型的城市,不像你在美国、欧洲看到的那样,我们在汉堡做了一个很大的项目,下一阶段的格拉斯布鲁克,就是我提到的奥运会所在地,而在中国,你们会可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这样的大项目,我认为城市决策辅助平台可以从技术手段、公共政策等角度,协助中国大型项目的开发设计。
我们正在共同努力,希望为深圳建立一个新的城市模拟平台,随着城市的扩展,这个想法可以用于更多区域,当你谈到对于现有城市的干预措施,比如我们在上海与同济大学合作的一个创新项目,将街道作为一个生活的实验室,还有关于社区的新概念,我认为上海这个项目和我们在纽约做过类似的事基本一致。
也许在美国和欧洲有一点不同,社区参与的过程要复杂得多,有很多当地的团体,他们在设计方向的把控上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而在中国更多还是自上而下的,由政府官员和城市规划师来做出基本的决策,但我认为最近这两方正在相互转换,中国开始更强调具有创造性的参与式社区活动,在过去十年里,我看到了中国的变化,所以城市决策辅助平台在中国和欧美地区的使用方法可能会越来越接近。
04.可以推荐一些建筑、非建筑领域的书籍吗?
我来分享一些最近我读过的、感兴趣的书,它与建筑无关,是一本名为“大流感”的书,副标题是“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故事”,因为我们一直在思考当前的新冠疫情。
这本书是关于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我对当时的人们如何应对这场大流行非常感兴趣,在我们国家,有一些人拒绝戴口罩,或者拒绝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行事。
我发现在某些方面,1918年的美国人处理得比我们今天要好,而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一样的,如何让地铁更安全、让建筑更安全,让人们带上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等,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值得推荐的书,特别是对于当下新冠大流行的时期。
我认为很有趣的另一本书,鉴于我们国家现在的政治局面,相信大家很多人都听说,我们的总统昨天第二次被弹劾了,所以我认为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1984》值得一读,里面有很多关于政治局面失衡的内容。
还有一本真正值得阅读的书,来自媒体实验室,是我的同事桑迪·彭特兰(Sandy Pentland)写的《社会物理学》,这本书是关于如何传播思想的,桑迪和我正在致力于一项恢复社区的新倡议,我来自建筑和城市设计领域,他是一位数据科学家、计算机科学家,我们对很多共通的问题感兴趣。
比如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如何改善社区经济健康指数等等,但他更多是从数据科学的角度出发,这本书讲了很多关于在社区传播理念、增强社区创新潜力和创业潜力的内容,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最后是一本我在大学读到、至今受用的书,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的《一种模式语言》,我认为这本书非常有启发性,特别是如果你想分解算法模块化系统的设计思想,引领未来设计与技术一体化的全新愿景,它完全不是关于技术的,但如果你读它的时候思考技术和模块化系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这些就是我想到的三四本书。
05.您刚刚讲到了马尼拉的微型住宅,可以告诉我们一些关于它的发展趋势吗?这种微型住宅将如何解决中国未来的住房问题呢?
有时我会专门讲到这个话题,我们怎样能实现这一点呢?
我认为我们必须做四件事,来应对城市住宅或一般住宅的挑战,首先是建筑行业关注什么,哪个更快、更好、性价比更高,它只是一种新的建造方式,可能是采用模块、新的材料、新的施工方法建造,我认为这是四件事中最不重要的,但还是非常有用的。
第二点是用更小的面积,实现更大的使用空间,这就是我之前提到的,没有房间、可以自由转换的房子,通过一个功能复合的单元空间,毫不费力地从一个功能转换到另一个,墙可以左右移动,天花板可以上下升降,工作和休息的空间完美融合,还有娱乐空间、运动空间、儿童学习空间等等,我们正在探索设计与技术的结合,特别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动态转换,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是我在演讲中提到过的,对财产所有权模式的重新构想,包括部分所有权,标记化融资,众筹资金,我相信会有很多革新的可能性,第四点是增加住房密度,让住房供给更接近住房需求,归根结底,这些都是关于市场供求关系。
波士顿有严重的住房危机,尽管住宅的需求量巨大,还是有很多建筑商和开发商想要建造房屋,因为住宅的供应量被人为压低,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考虑这种新的分区模式。
如果我们能想办法增加密度,密度将会带来很多好处,包括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更多更好的餐厅、更广泛的思想交流、更多元的就业选择等等,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很多负面的东西,包括交通堵塞、生态环境恶化、停车位不足,还有噪音、疾病、犯罪等等,那么问题就是,如何在保有密度带来的诸多好处,同时规避上述的问题?
我们正在研究的一些内容,或许可以帮助到我们找到答案,简而言之,就是更快速、更便宜的建造,面积更小、功能更强大的居住空间,找到新的融资和所有权方式,还有增加密度。
「
今天我非常开心,我真的非常喜爱中国,我也很喜欢去中国,新冠疫情爆发之前我去过六次中国,我们知道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一些政治问题需要解决,但我更愿意站在全人类的层面和你们分享,中国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希望我们也能给中国带来很多,和平共处,携手共进,我希望是这样。
——
肯特·拉森
」
编辑 | Z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建筑师
专访|吕品晶:以系统的思考介入乡村建设,以创新的理念表达乡村迭代 / 霍普杯解题
专访waa未觉建筑:如果经常看到一个人出现在很多的社交场所或公共平台,那我相信他一定没时间设计
一场和中日建筑CP的聊天记录:探访“正青年建筑师”陌至建筑 | 森惠吾 张婕
波尔多建筑学院毕业,法国“景观无国界”协会创始人,巴黎ATELIER PHILEAS 建筑事务所项目总监,创办月球漫步建筑
Dell采访青年建筑师Anna Andronova、孙立东:当XPS 17遇上建筑设计
一次豆瓣建筑友邻的线下聚会:探访“正青年建筑师”热气建筑 | 张子岳 袁烨
顶级高技派事务所的中国实践 | 专访RSHP合伙人Richard Paul
Occhio Talk丨亚太地区首家精品酒店设计师Jason Briscoe访谈
论一名建筑学大触的自我修养,俄罗斯小姐姐Anna带你走进建筑绘画的世界
专访幸福古村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得主俄罗斯建筑师Amir Idiatulin
做一个新兴建筑师的勇气或许是自成一派,探索属于自己的设计之路
在北欧各大建筑事务所求索,也享受探索生活的乐趣,来听听她的故事吧
罗德岛的多元化训练,让他们拿下了evolo一等奖重塑中央公园
个人经历
Heize:赶图怎能没有女团?(流线式作品获哥大宾大UCL青睐)
梦圆AAM!斩获瑞士门德里西奥建筑学院/阿尔托大学全奖offer(欧洲名校全开图)
Lang:“一张图能说清就别画两张” (囊括欧美英亚名校+奖学金)
在港大接触虚拟现实与VR建筑,毕业后进入米哈游,在游戏世界开辟建筑师的天地
西建大毕业后他到法国攻读了两个学位,之后选择进入公立研究机构
学员访谈&国际顶级会议发表经历 | 我们对人工智能改变城市,建筑和室内设计的畅想
Josery:困难但有意义的攀登(第一封offer就来自伯克利的幸运儿)
Feng:人生路美梦似路长,路里风霜风霜扑面干(北工大学子爆肝藤校)
Arain:崇尚快乐申请的规划生 (剑桥MAUS项目成功收入囊中)
Arain:崇尚快乐申请的规划生 (剑桥MAUS项目成功收入囊中)
TT:离哈佛一步之遥的吉建大学子(数张藤校入场券帮助建立自信)
Hao:申请是个自省的过程 (死线斗士是如何得到Yale的爱的?)
他学习施工管理,曾在全球顶尖施工单位工作,致力于提升在法华人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法国毕业,工作于AREP、包赞巴克,创立Atelier BY Architectes,在法国执业注重设计的可实施性
七年读博,从甲方到乙方,从研究到实践,她成为工业废地景观改造的智囊
景观转建筑拿下UCB伯克利offer,北林女孩的设计探索之路
5年本科,一年房地产管理硕士,再加两年TUD景观硕士,在荷兰做景观设计师为鸟儿修大坝
法国DPLG建筑及规划双硕士,负责AS北京分公司,创立尺间建筑,设计并创建中法双语幼儿园
毕业于ESA,创办法兰西泥瓦匠的人人小站,寸造工设创始人陆侃谈创业历程
曼大TUD海归建筑硕士毕业,不做设计做摄影,锐境建筑的2020
留法20年的建筑师,先后在AREP和包赞巴克工作,四十而立回到原点开工作室
就职于BIG和SHL,做建筑,做交互,做策展,设计跨界真的无所不能
东南毕业,法国执业,在保罗·舍梅托夫工作,回上海创业和睿设计
游学与朝圣,亲历OMA和SOM等顶级建筑事务所,一位在旅行中不断成长的建筑师
从建筑师到独立插画家:我去做有趣的事情,然后有趣的事情就来找我了
本科艺术设计,同济硕士学建筑,留法学城市设计,开事务所做室内设计
在包赞巴克事务所工作,回国成立and studio,扩大建筑师的职业服务范畴
“不要再称呼我美女设计师”成功转型到甲方的Trista的心路历程
离开霍尔事务所后,留在莫斯科做建筑,竞赛是他做设计的放松方式
裸辞建筑师,自从开始了“流浪计划”,他见到了那些让他想学建筑的风景
哈佛GAP一年,从BIG到AECOM,四所事务所的实习经历,如何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
美国康奈尔的教育体系、英企日企的工作经历,她的故事,有兴趣听听嘛?
从清华结构到康奈尔建筑,建筑是一个设计逻辑传达者的角色,而不是像工科那样给一个公式
接受英国建筑教育并在500强设计公司工作三年后,是什么让她放弃设计?
六年,本硕攻下西班牙最难读的建筑系;成为欧洲注册建筑师后,“每五年退休一年”
乘风破浪的奶奶:建筑规划双冕女王,柯布西耶的缪斯女神,97岁的她再夺加拿大皇家建筑协会金奖
创业故事
虹宇建筑的创始人,浙江工业大学环艺老师,他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译
海归建筑博士生回国开咖啡馆创工作室,为能够驻扎在社区观察人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从建筑师到独立插画家:我去做有趣的事情,然后有趣的事情就来找我了
同济建筑学硕士毕业,如何转行游戏行业?
改行做各类设计,有个性的女建筑师教你如何“不务正业”
考过一注,玩过乐队,这位最爱骂建筑师的摄影师,誓要站着把钱赚了
华工研毕国企8年竟离职去地铁设计院后成为合伙人,来自80后建筑师的职业选择
东大硕士生从设计院转型市场营销后创办公司,80后的他想跟你谈谈建筑发展
建筑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