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说话的方式,暴露了你的底层能力

柯南 海豚学社 2019-07-10



文 | 柯 南

更多干货内容,加入我们的知识星球


作为HR,我有通过一两句话,就能判断一个人底层能力的本事。


前两天去一家客户企业做拜访,和老总在他办公室聊他的管理困惑。一个员工敲门进来,略显焦急地说,


“王总,刚才供应商打电话过来,说下周一要交付的那批货会延期。”


“哦,然后呢?”王总问那位员工。


员工就开始叽叽呱呱地说对方发生了什么情况,碰到了什么困难,blablabla的。


王总看事情一时半会儿讲不清楚,就把他拉到办公室外听他讲这个事情。大概一刻钟后,王总回到办公室,一脸苦笑,摇摇头跟我说,


“您看我的这些员工,能力真的需要提升一下。”


王总之前在某知名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现在加入一家高速成长的民营企业,担任总裁。我理解他说的员工能力,不是什么技术能力或专业能力,而是一些底层的素养。



01


说实话,我刚进公司那会儿,也是这么跟上司说话的。


部长,供应商那边说交货要来不及了……


部长,项目组那边说,有个功能实现不了……


部长,这周营业部那边的业绩比预想的要低很多……


说完之后,我的日本老板通常只回一句话:“然后呢?”


我就语塞了。


碰过几次壁以后,我发现我不能这么说话,或者说,这体现了我背后做事的思维方式有问题。


这样说话,你其实只是传递了一个事实信息,甚至,多数情况下,你是给领导抛了一个问题过去:


供应商那边说交货来不及了。


然后呢?是要我亲自出面去督促一下?还是说督促也没用,需要考虑备用方案?或者是,我们下周计划上市的产品只能延期,需要赶紧协调其他各方面的工作?


结论是什么?


等后来我自己开始做主管的时候,我就体会到碰到这样的员工,我脑子里只会充满一大堆问号,然后就是三个字——然后呢?


别看职场上那么不起眼的一句话,其实已经暴露了你的底层能力。


只会做传话筒,只会给领导抛问题的员工,都是辣鸡。



02


这个底层能力,我是怎么提升的呢。其实,说来也简单,从你说话的习惯开始——用说话习惯,倒逼你的思维方式和底层能力的改变。


什么意思?


比如说,碰了几次壁后,我给自己立了一个原则,就是以后和上司说话,都要遵守这样的说话规则:


有结论


有理由


有关联


什么叫有结论呢?就是最终,你讲了这么些话,要传递的结论性的东西是什么?


比如说,刚才的例子,你的结论可能是:


部长,需要麻烦你和供应商的总经理打声招呼,否则他们下周的供货可能要来不及了。


也可能是:


部长,我们这边需要准备一个后备方案,下周供应商的到货可能会晚。


也可能是:


部长,我们得赶紧通知各个部门开会,下周新产品的上市可能需要延期。


当然,只有结论还不够,对方会想“哎?为什么?!”


所以,还需要有理由。


比如说,和上面说的那些结论对应的理由,可能是,


其实,他们加一下班就可以了,他们负责生产的经理貌似不太乐意。


他们设备出了点问题,现在正在抢修,还不确定是否能修好。


他们在工艺上出了问题,需要和我们设计部的同事重新更改工程设计。


……等等。


讲了结论,也要讲理由。


最后呢,就是关联——用一些表达因果关系的词,把结论和理由关联起来。就像这样子:


…(结论)…,因为,…(理由)…


…(理由)…,所以,…(结论)…


一旦掌握了这样的说话习惯,每次和上司去汇报情况之前,我都会先组织下语言,自己跟自己确认:


我的结论是什么?清不清晰?


我的理由是什么?还缺少什么信息?


这中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


用这种方式,来“倒逼”自己去思考更多问题,去搜集更多信息,而不至于被上司一两句话就问倒。


说话方式会暴露你的底层能力,但同时,通过改变说法方式,也能改变你的底层能力。



03

两个例外和一个秘诀


“有结论、有理由、有关联”是职场上沟通表达的重要原则,长期训练并养成习惯,不仅能优化表达,能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做事风格。


但是,这个模式,在运用的时候也有例外。


第一个是,对于特别紧急的事态,由于你要去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等各种细节,并得出结论需要一定的时间。


所以,这个事情如果比较重大,那么,可以先把情况客观地汇报给领导,然后,拖一句:具体的原因和怎么解决,我正在全力调研。


第二个是,要区分运用场合。职场上多数场合,需要用这种严谨和逻辑性强的思维和说话方式,但是,在某些场合,反而需要随意和发散性的思维和表达。比如说:


▌需要逻辑性的场合:


向上级汇报工作;


在公司内部写邮件、公告;


给下属布置任务或者下指令;


给予下属指导和建议;


在会议上宣讲自己的方案;


在会议上发言;


和外部客户/供应商的谈判交涉;


…… 等等


▌需要随意性的场合:


和领导闲聊,探寻他的意图和想法;


同事间的闲聊和信息互换;


找下属谈心,疏导他的困惑;


头脑风暴会;


…… 等等


在这样的场合,如果全都按照前面说的“有结论、有理由、有关联”来说话,就有点不合时宜了。


最后,分享一个小秘诀是,在实际运用中,尽可能优先用这种方式:


…(结论)…,因为,…(理由)…


也就是说——先说结论。


用这种方式来说话,会让你的表达更清晰、干练和高效。而且,长期保持这种说话和思维习惯,会让你的底层素养上变得更“聚焦”和更“结果导向”。


可以不夸张地说,先说“结论”还是先说“理由”,是决定你在职场上是“优秀”还是“卓越”的重要习惯。



好了,下一次再见的时候,希望是:


你的说话方式,展现了你的底层能力。



上一篇:听话要听“三音”,你听到了多少?


作者柯南,外资咨询公司资深顾问,历任美国通用、日本人寿等世界500强公司组织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海豚学社签约作者。

看他的文章,提升你的职场和人生效能。


↓ 点击图片立即阅读 ↓



精品课程 限时特惠

好的PPT自己会说话!资深咨询顾问手把手教你《PPT表达技巧101招》,让你学会不一样的表达技巧,打造职场竞争力。原价199元的精品课程,现在限时特惠99元!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第1节课免费试听,不要错过哦~


MORE | 更多干货


自我管理年龄  目标  目的  PDCA  学习法则  生存法则  看见自己  加薪秘密  新思维  早起  第一创造  先讲哪一个  框架思维  比较思维  目视化  提问思维  前提  多想一步  U型理论  推演思维  婴儿学步  搞定领导  事业上限  做多死快  有效学习  梯度目标  学会主动  管理价值  优秀圈子  种田人生  创业风险  职业价值  预期奖励  学会拒绝  学习不完美  时间优先  增减动作 逻辑思维 职场表达  全息聆听


人工智能AI大幕  两次高潮  谷歌之猫  AI鄙视链  游戏小霸王  苦逼娃阿狗  iPhoneX开机  机器编程  AI应试  哲学问题  奇点时刻  晶体管  人工感性智能  大数据vs人工智能


实用技能PPT表达技巧  1S1M  少读多看


前沿知识比特币・ICO・区块链技术





戳阅读原文,查看往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