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从央行目标看明年社融增速
我们认为仅从央行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的目标考虑,预计2022年社融增速对应10.1~10.6%左右,同时预计2022年或处于稳杠杆阶段,并考虑到明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或较大,预计实体杠杆率或呈现先小幅抬升而后趋稳的走势、或类似于2019年,社融增速或先上后下。
对2022年社融分项的拆分测算
(1)政府债融资或小幅增加。明年赤字率和专项债规模或易升难降,在乐观、中性、悲观三种假设下对应政府债净融资额分别较21年增加7600、4300、1000亿元。
(2)信贷增速或继续趋降。明年大概率处于稳杠杆阶段,再结合所处货币信用周期,预计明年信贷增速或在11.4%左右、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大约有21.8万亿元。
(3)非标压降力度或重回19年。由于资管新规于今年末到期,明年房地产融资或边际改善,叠加明年1-6月信托产品到期压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预计2022年非标压降规模或与19年、20年类似,约为1.4万亿元。
社融增速先上后下,宽信用缓慢启动,债市或震荡行情
分乐观、中性、悲观三种情况分析(详见报告正文),预计社融增速或从21年10月的10%震荡上行至22年7月的10.8%左右,即今年四季度~明年年中或处于宽货币宽信用周期,我们认为债市表现类似于18年末至19年,进入牛市后期,整体呈现区间震荡、中枢略降的趋势。考虑到利率点位和利差水平,及政策侧重于结构性直达,利率与利差下行幅度或不及前两轮。到了明年下半年,若宽信用持续启动,债市或面临牛转熊压力,一方面缺资产逻辑逐渐受到破坏,另一方面宽信用传导至实体带动经济逐步回暖
-------------------------------1.从央行目标看2022年社融增速
我们认为,仅从央行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的目标考虑,预计2022年社融增速先上后下、增速对应10.1~10.6%左右。从央行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的目标来看,2022年社融增速或在10.1%~10.6%左右。19年以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转为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GDP名义增速基本匹配。19年2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认为6月末社融存量增速(当时口径10.9%,下同)与名义GDP增速(8.3%)基本匹配,这意味着社融-名义GDP增速差的合意区间或在2.6%左右。央行论文《“十四五”期间我国潜在产出和增长动力的测算研究》显示2022年我国潜在GDP增速或为5.5%,IMF预测2022年我国GDP实际增速为5.6%,假设明年GDP平减指数为2%~2.5%,则2022年名义GDP增速或为7.5%~8 %,那么对应社融增速为10.1%~10.6%。此外,19Q3货币政策报告中表示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速(10.8%)与前三季度名义GDP增速(7.6%)基本匹配并略高,这意味着在社融-GDP名义增速基本匹配的情况下,2022年社融增速大幅超过11%的可能性很小。
从实体杠杆率来看,2022年社融增速或先上后下。2019年以来社融增速与实体杠杆率走势基本一致(18Q4~21Q2二者相关性高达0.85)。展望2022年,结构性去杠杆或放缓,一方面是21Q2政府杠杆率较年初压降1个百分点,隐债化解压力有所缓解且明年基建发力托底经济的需求提升等,均使得政府杠杆率易稳难降,另一方面房地产融资或边际改善,叠加政策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预计2022年或处于稳杠杆阶段,考虑到明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或较大,预计实体杠杆率或呈现先小幅抬升而后趋稳的走势、或类似于2019年,预计社融增速或也将呈现先上后下的走势且上行斜率或较缓。
2.对2022年新增社融的拆分测算
2.1 政府债融资或小幅增加
我们认为明年赤字率和专项债规模易升难降,分三种情形讨论了2022年政府债净增量,我们认为中性假设可能性更大。2021目标年赤字率3.2%,IMF预计2021和2022年中国GDP增速分别为8.0和5.6%。从历史规律来看,在经济下滑时期赤字率有升有降,但整体易升难降。在乐观、中性、悲观三种假设下对应政府债净融资额分别较21年增加7600、4300、1000亿元。(a)乐观假设:赤字率和新增专项债分别抬升至3.4%和3.75万亿,财政赤字4.1万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7.7万亿元、较21年增加7600亿元。(b)中性假设:赤字率和新增专项债分别持平在3.2%和3.65万亿,财政赤字3.9万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7.4万亿元、较21年增加4300亿元。(c)悲观假设:赤字率和新增专项债分别下调至3.0%和3.55万亿,财政赤字3.6万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7.0万亿元、较21年增加1000亿元。
2.2 信贷增速或继续趋降,全年新增21.8万亿元
我们认为明年大概率处于稳杠杆阶段,2016年以来稳杠杆时期信贷增速大约平均每年放缓0.4个百分点,再结合所处货币信用周期(当前处于宽货币宽信用阶段),预计明年信贷增速或在11.4%左右、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大约有21.8万亿元。明年信贷支撑或主要来源于制造业和基建方面需求,以及直达小微、绿色、科创、乡村振兴和区域发展等领域的信贷增长等,具体来看:
小微、绿色等领域信贷增长可期。11月8日,央行宣布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按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后续将逐渐撬动相关领域信贷。此外,日前央行表示“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持力度”,意味着定向直达相关领域发展的信贷也将不断增加。
此外,房地产信贷需求或继续萎缩。21年1-9月房地产贷款新增规模同比少增约1.4万亿元,余额同比增速也较去年末下行4.1个百分点。至21Q2房贷平均利率已连续两个季度回升至去年同期水平,至21年5月首套平均房贷利率也反弹至去年同期水平,均将对居民中长期贷款有抑制作用。日前银保监会表示“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健全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显示房住不炒大基调不变,预计明年房地产领域的信贷或维持同比少增。
总体来看,预计明年信贷重结构轻总量,增量需求较今年或有所增长,全年新增信贷或约21.8万亿元。2.3 非标或继续压降,力度或重回19年
预计明年非标继续压降、规模或在1.4万亿元左右。21年1-10月非标压降规模已达1.47万亿元、压降规模已超19年、20年全年压降规模、仅次于2018年,展望2022年,由于资管新规于今年年末到期,明年房地产融资或边际改善,叠加明年1-6月信托产品到期压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预计2022年非标压降规模或与19年、20年类似,约为1.4万亿元。
3.社融增速先上后下,宽信用缓慢启动,债市震荡行情
2022年政府债发行节奏或前倾。2021年7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指出“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以及2021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强调“做好跨周期调节,统筹考虑今明两年政策衔接”等均显示明年政府债的发行节奏或提前,同时明年上半年稳经济增长压力或延续,也需要财政前倾支撑,因此假设2022年政府债的发行节奏按19年的发债节奏。情况一、政府债乐观预期+19年节奏时,预计明年社融增速先上后下、年末翘尾至10.7%左右,月度高点或在7月、9月、为11%左右;情况二、政府债中性预期+19年节奏时,预计明年社融增速先上后下、年末翘尾至10.3%左右,月度高点或在7月、为10.8%左右;情况三、政府债悲观预期+19年节奏时,预计明年社融增速先上后下、年末翘尾至10.2%左右,月度高点或在7月、为10.7%左右;综合来看,节奏或类似19年,社融增速或低位震荡,今年Q4至明年年中社融存量同比增速或从21年10月的10%震荡上行至22年7月的10.8%左右,类似于2019年宽信用启动但斜率较缓。
总体来看,今年四季度~明年年中或处于宽信用宽货币周期,债市表现类似于18年末至19年,进入牛市后期,整体呈现区间震荡、中枢略降的趋势。考虑到利率点位和利差水平,及政策操作从总量宽松转向结构性直达,无风险利率与信用利差下行幅度或不及15年、18年双宽时期的水平。若宽信用持续演绎,债市或面临牛转熊压力。随着宽信用逐步启动,债市缺资产逻辑逐渐受到破坏,宽信用传导至实体带动经济逐步回暖也将对债市不利。
-------------------------------
相关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机构行为
房贷集中度略降,配债空间有望提升——债市角度看上市银行中报
理财规模首现小降,增配信用减配利率——21年H1银行理财报告点评
整改初见成效,后续压力仍存 ——以两款案例分析现金管理类理财整改进度
流动性与债市供给
三个视角看存单利率下行的持续性
预留额度至年末,Q3供给压力较大——地方债供给点评
存款利率改革——利率市场化再下一城
解析5月央行资产负债表异常之处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珮珊债券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债券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海通证券研究所债券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珮珊债券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债券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债券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债券行业官方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