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滇庆游记| 东欧纪行——死神手里的沙漏
黄土地上望星空
窑洞文化撞击企业家精神
欢迎关注 xinzhuangketang
徐滇庆
徐滇庆,1967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1981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硕士学位。著名经济学家,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休伦学院终身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2000年任长城金融研究所所长、2003年获孙冶方经济学奖,发表著作《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危机意识与金融改革》《房价与物业税》等30余本。徐滇庆教授是中国民营银行的倡导者,主编有《民营银行二百问》。
徐老师还是一位热爱美景和生活的旅行家,著有随笔《山不转水转》,是他作为经济学家的思考与感悟,给景以新的阐释,给人以心的启迪。
徐滇庆游记——东欧纪行
(2017年7月14日)
死神手里的沙漏
每到整点,聚集在布拉格老城广场上的游客纷纷拿出手机,对准了市政厅墙上的天文鈡拍照。市政厅的四周已经搭起脚手架,正在全面维修。据说,这台声名显赫的天文钟即将被全部拆下来大修,在几个月内不会再和游客相见,吊足了游客们的胃口。
布拉格市政厅的天文钟
巨大的天文钟,古色古香,装饰堂皇,上方有四尊塑像,其中有一具骷髅代表着死神。
首先,死神摇响了手中的铃铛,同时将另一只手中的沙漏颠倒过来。昭示观众,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时间正在消失。
然后,天文钟上方的小窗户打开,圣保罗带领着耶稣的十二个门徒一一亮相,敲响报时鈡声。
最终,在最上方的金鸡振动翅膀,在鸡鸣声中结束表演。
天文钟的表演天天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唯独不同的是,时间就在每一次报时中从我们的指缝中流过,年年岁岁鈡报时,岁岁年年人不同。
如今,人人都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可是,这台天文钟的计时原理以地球为中心,太阳和月亮绕着地球转。有没有必要把这台天文钟改成以太阳为中心呢?毫无必要。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出现过许多类似的谬误,人们就是在不断的摸索中认识了世界。无论是以地球为中心还是以太阳为中心,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这个结论都是一样的。如今,人们发明了许多更为精确的计时仪表设备,可是,知名度远远不及这台祖宗辈的天文钟。为了尊重历史,布拉格市政厅的天文鈡还是保持原貌,丝毫不减退它吸引游客的魅力。在一百多年前,捷克人就能制造这样的天文钟,确实很了不起。
1584年,鲁道夫二世皇帝定都布拉格。在随后的300年里,人们陆续修建了这台天文鈡和布拉格主城区。那个时候,中国人在忙些什么?非常遗憾,中国人困于内乱打仗,啥都没干。大饥荒导致明末农民大起义,随后是满清八旗进关,血雨腥风,战乱连年。在1868年修建布拉格歌剧院的时候,太平天国捣毁了南半个中国的孔庙,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就在中国大规模毁灭文物的同时,一批又一批雄伟精致的建筑物在西方各国陆续落成。维也纳、布拉格、布达佩斯等城市的主要建筑都是在19世纪完成的。在那些岁月中,对于欧洲的建筑来说,死神手中的沙漏在不停地流淌,可是,中国的时钟却停摆了。人家搞了那么多的精美的建筑,而中国依然故我,原地踏步,在这几百年间只有破坏和毁灭。除了颐和园和山西的几个大院之外,说不出哪些历史性建筑落成于19世纪。恰如拿破仑说的,中国这头雄狮睡着了。
可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进入21世纪之后,捷克、奥地利、匈牙利等国的时钟似乎停摆了。站在布拉格城堡和布达佩斯皇宫高处俯瞰全城,看不到几架建筑吊车。和19世纪的照片相比,市容没有什么变化。即使在市郊也很少见到新修的高层建筑。而中国人在这段时间里埋头苦干,加速建设,高层建筑如同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许多城市根本改变了面貌。
记得在上个世纪50年代,在北京的苏联展览馆分别举办了捷克、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展览。那个时候,东欧各国的发达程度让国人感到羡慕、吃惊。政府提出的口号是,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当然,捷克、匈牙利等国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1979年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和苏联、东欧各国之间的差距比50年代更大了。在国人心目中,赶上苏联和东欧各国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
捷克、奥地利、波兰和匈牙利的基础建设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基本完成,平心而论,以当年的标准来看,确实很先进。可是,时过境迁,到了21世纪,他们的公路交通系统明显落后了。只有几条连接主要城市的高速公路,而高速铁路还压根没有提上日程。我们旅游团乘坐的大巴在山区公路上转来转去,时速不到80公里。倘若在中国,打通几条隧道,裁弯取直,时速完全可以提高到100公里以上。布拉格、布达佩斯的火车站和50年前一个模样。布拉格机场还赶不上我们二线城市的水平。
为什么东欧各国在近年来基础建设进展缓慢?原因很简单,没钱。关键问题在于他们一直没有在世界经济中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
中国人在1979年开始改革开放。在维持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变的前提下,开放市场经济,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黑猫白猫,抓住老鼠是好猫。我们一穷二白,除了廉价的劳动力之外,几乎一无所有。刚好,港商、台商进入大陆,他们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过来,同时带来了先进的工业组织和市场营销观念。中国人在干中学,看中学,通过规模效益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市场上取得了比较优势。在2010年,全球新增就业1800万人,其中1200万个就业机会在中国。相比之下,印度新增就业只有50万人。连印度人常穿的塑料拖鞋都从中国进口。不是他们不知道如何生产塑料拖鞋,而是他们没有办法把生产成本降低到中国的水平。1980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180亿美元,到了2015年中国出口产品总额22790亿美元,增加了126倍。中国人就是在大规模出口的基础上,积累了第一桶金,同时形成了一支2亿多人的世界上最大的产业大军。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世界市场的总体规模在稳步地逐年增加。中国人占有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意味着其他国家的份额很难增加。这是一个很残酷的事实。且不说东欧和俄罗斯采取休克疗法打乱了经济系统内在的联系,导致混乱失序,在发展战略上,东欧各国处于一个高不成,低不就,非常尴尬的境地。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他们竞争不过中国,在高科技产品上,他们在和北美、西欧竞争中处于下风。多年来,东欧各国在国际竞争中一直很被动,他们占有的市场份额相对萎缩。在经济发展中,无论如何不能忽略市场的重要性。没有市场,说什么都是废话。
出国游客的数量可以作为该国经济景气的一个指标。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起飞,随之,日本旅游团如过江之鲫,走向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后来,韩国、台湾的旅游团跟踪而至。如今,几乎在世界各地的景点都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中国旅游团。许多奢侈品商店的门口挂着“中文导购”的招牌。连捷克街头卖冰激凌的小摊上都用中文写着“正宗意大利口味”。相比之下,不由得令人感叹,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在中国成批地迎来捷克、波兰和匈牙利的旅游团?
为东欧各国着想,如何才能扭转当前在国际竞争中不利的态势?一带一路给中国和东欧各国带来了一个新的机遇。从中国方面来说,由于受到了欧美各国的贸易限制,已经很难继续扩张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市场份额。例如,中国纺织品的生产能力很强,可是,国内市场已经相对饱和,欧美市场实施配额制限制了中国产品出口。温州生产的打火机价廉质优,无人匹敌,可是欧盟愣说安全达不到要求,限制进口。如果在东欧各国设立中国工业园区,让中国的民营企业来办一些合资企业,给东欧的工人创造一些就业机会,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可以满足本地市场需求,还可以直接进入欧美市场。在当年北约东扩的时候,欧盟曾经许愿给予东欧各种援助,可是,在2008年遭遇欧债危机之后,欧盟自顾不暇,没钱来兑现诺言。东欧各国政府早已怨气冲天,如果欧盟再抵制东欧生产的商品,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只要把一带一路的发展重点落实在东欧,很快就可以出现双赢的格局。
有人说,从经济增长来看,19世纪是欧洲的,20世纪是美国的,21世纪是中国的。但愿如此,但是话不能说得太早。只要中国维持稳定,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全有可能把21世纪谱写成中国的世纪。如果遭遇金融危机或者发生内讧,把能量消耗在内斗上,恐怕中国的时钟又会停摆。
精彩视频
“辛庄课堂企业家精神”
欢迎关注
BOOK
感谢您关注“辛庄课堂”。本公众号由“辛庄课堂”制作并享有版权;转载、摘录、引用、改编、阐释本号原创文章的部分或全部须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若未经本号许可,将追究其相应责任。该平台引用的部分内容、图片、音/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请相关权利人与我们联系协商相关授权事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