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涌泉 | 守护中华文化根脉,推动戏曲守正创新
ART EDUCATION
守护中华文化根脉,推动戏曲守正创新
陈涌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民族戏曲既是文化精粹,又弘扬着民族精神,堪称落实这一精神的最有效载体。作为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戏曲赓续历史文脉、反映现实生活、凝聚乡愁乡情、传递东方神韵,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精神的载体、民族情感的纽带、民族艺术的名片,是最美的乡音、最美的中国声音。在戏曲舞台上,中华文明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精神特质,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思想观念,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等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戏曲雅俗共赏的特点,使得它在任何群体中都能传递中华文脉和民族基因,深刻影响着历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习惯。
戏曲传承着国家历史和民族记忆,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戏曲历经几度兴衰沉浮,时至今日仍充满生机和活力,成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最具东方特色和中国韵味的艺术样式。经世流传至今的传统戏曲,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经口口相传、或由文字记载,这其中既有家国天下的历史叙事、忠孝节义的世情伦理,又有才子佳人的儿女情长,还有天上人间的神话传说。从原始祭祀歌舞蜕变发展成现如今系统完善的表演形式,从人类开天辟地开始,一直到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华民族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许多不同寻常的故事被搬上戏曲舞台。“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尽的三列国”,如果把戏曲里的故事串联起来,简直就像是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戏曲在绵延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创作实践理念,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审美价值,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对传统戏曲的保护传承,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的同时,又能不断守正创新、适应当代文明发展,并把其中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从而推动戏曲艺术不断承担新的使命、创造新的价值、为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做出新的贡献,应当成为戏曲界乃至整个文化界关注的重要实践命题。我们必须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文艺发展实际,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理念更新,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做好传统戏曲现代化、民族戏曲世界化、戏曲观众青年化、戏曲生态平衡化,推动戏曲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传承与发展相适应,推动戏曲艺术守护中华文化根脉,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戏曲在千百年的艺术实践中,承载了古往今来多少动人心魄的历史、故事,彰显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与人文情怀,凝聚成了我们宝贵的民族记忆、文化基因,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骨、神韵和传统,深深渗透着中华民族独特的集体审美意识。戏曲文学的诗性、戏曲舞台的写意性、戏曲表演的程式性、人物塑造的以形传神等,无不深受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的影响,无不彰显中华审美风范。中华戏曲以一套不同于西方舞台艺术的表现方法演绎人生,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美育人,充分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与传统艺术之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统深厚、剧目丰富的戏曲艺术何其宝贵,我们要格外珍惜,要高度重视戏曲的传承、保护,切实担负时代使命,进一步统筹对传统剧目的挖掘抢救、整理提升工作,为坚守民族根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职尽责。
二、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推动戏曲艺术不断与时俱进,创造当代价值
守正就是回归戏剧本体,坚守艺术本位,在深厚的历史积淀中寻找前行的动力;创新就是要与时俱进,使传统艺术彰显现代神韵。戏曲艺术的守正创新,就是要在遵循戏曲美学精神和艺术规律基础上,通过融入时代精神、现代理念和当代科技成果,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从而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人类情感相融通,与观众审美相契合。新时代戏曲应以现代文学为基色,熔铸当代人文意蕴,增强剧作的思想含量,提升人物的立体感和丰富性;同时自觉地向古典戏曲的精神靠拢,以浓郁的情感、诗性的语言、诗化的意境乃至整体的“剧诗”风格,体现对古典戏曲审美韵致的坚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戏曲艺术要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今年正值梅花奖创办40周年,我们将举办系列活动,并与全媒体深度合作,进一步擦亮品牌,将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展示得更加出彩。
三、坚持个性与共性相融合,推动民族戏曲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
中华戏曲在世界戏剧之林中独树一帜,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对此,我们有着足够的自信。同时,我们也要正确处理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相互关系,戏曲艺术既要立足于本国又要积极面向世界,要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基础上,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吸收来自世界戏剧乃至一切姊妹艺术的有益养料,积极推动戏曲在交流互鉴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要加强提炼展示戏曲文化中最能体现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与文化精髓的优秀作品,同时加强对世界文化的共性研究,使这些作品能够跨越国界、宗教、语言、肤色甚至是政治偏见等诸多障碍,不断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从而使戏曲艺术成为加强各国人民相互尊重、互相理解的精神纽带,为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贡献。
END
|本文刊于《艺术教育》2023年7月刊||微信编辑:Fu|
AM 新媒体矩阵
(点开二维码长按关注)
仲呈祥 | 电视文化要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再立新功
中国文化报 | 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苗洁:培养新时代戏曲人才 传承传统戏曲艺术
刘晓静:顺应时代变化,推动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
尹晓东:构建中国戏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
郝戎:构建中国演剧体系,以数字戏剧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郭晓 张金尧 | 文艺的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界定与历史脉络
董占军 | 优化设计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格局 助力伟大复兴新征程
胡智锋 胡雨晨 | 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艺术教育新篇章俞锋 |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数字时代高等艺术教育的识变、应变与求变
李建宇 |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
朱尽晖 | 心怀国之大者 描绘国之大美——以西部美术高地助力实现文化强国建设
黄昌勇 | 努力开辟高等艺术教育的新境界冉常建 | 构建戏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张金尧 | 论艺术品质与艺术教育
巴图 | 关于新时代艺术院校人才高地建设的思考
高洪 | 让中华美育精神滋养青年学生在新征程上健康成长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