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氏的本质是贪婪,还披着从众的外衣 | 3·15专题
对于庞氏骗局,大多数人已经不陌生。
十几年前,伯尼·麦道夫打着投资理财的名义,从投资者处骗取650亿美元,被判入狱150年,给全世界投资人敲醒了警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的投资人并未变得更加清醒。比“麦道夫”更为显而易见的陷阱,却一次次成功、轻松的卷走巨资。
这背后,到底是什么遮挡了投资人的视线?
作者 | 贾雅楠
投资人到底有多顽固?
答案超出你的想象
去年,和母亲的朋友吃饭,阿姨听闻我就职于财富管理公司,便拿出手机,告诉我:“这个投资很好,每个月都能赚钱。”
我瞄了一眼她的手机,一阵冷战。
我问:“您买了多少?”
阿姨自豪的说:“买了挺多的。看!这个月,又赚了5000。是朋友推荐,每个月都可以赚到钱。”
我看了阿姨满脸自豪,只能委婉劝她:“赚差不多就行,赶紧把本金要回来。现在收益这么高的产品,要当心。”
阿姨脸色一变,说:“没事,安全得很!我周围朋友很多都买了,我也准备再买点。”
顿时,我曾写过的关于庞氏骗局的各种文章充斥在脑海,却无从开口。
一顿饭在我的旁敲侧击中度过,几次解释,阿姨都不相信她的投资会有什么问题。反而是一副看书呆子的眼神,看着我。像是在质疑我是不是学习书本知识,学傻了。
更奔溃的是,过完年,母亲走过来,说:“那个投资产品,我也考虑买点。周围的朋友,都买了。”
曾经,我觉得一两篇文章便可以解释的清楚何为庞氏骗局,何为高收益陷阱。甚至觉得有些骗局愚蠢至极,根本不可能有人上当。
至此,我明白,即便写得再多,也总有不可能说服的人。
这也是为何无数“赚钱骗局”破灭,却始终有一批又一批的人继续“前仆后继”地上当受骗。
今天,谨以此文,献给曾经“被庞氏”的投资人,和现在正奋斗在帮助投资人“不被庞氏”道路上的人。
“庞氏骗局”开创者:查尔斯·庞兹
骗局的本质是贪婪
它还披着从众的外衣
19世纪初,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写过一本书,叫做《乌合之众》。这本书为我们打造了一面人性的镜子,也揭示了庞氏骗局为何如此难以杜绝的原因。
作者以法国大革命作为分析背景,发现,即使一个有自己独立见解的人,一旦加入受人民崇拜意识形态蛊惑的群体,就变成了乌合之众中的一员。
更广泛地说,当一个个体融入群体时,个体的行为特征将被淹没,取而代之的是构成该群体的新的行为特征。
群体具有感性、盲目、低智商化、情绪化、极端化等特点,且无论构成该群体的个人是多么高尚聪明,一旦进入群体,个人的品质将不复存在。
这也是庞氏骗局中,陷入其中的个体很难清醒过来的原因。
因为在庞氏骗局中,最早期进入群体的人,是尝到了甜头的人。先入场者拼命地充当着水军和布道者的角色,用高收益和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击穿了后来者的心理防线!
信以为真的“笨人”成了信徒,看穿本质的“聪明人”成了赌徒。最终的输赢不看信仰,只出于幸运——没有成为击鼓传花游戏中最后的那一个。
也正是这种心理状态,捧红了近年来幺蛾子频出的P2P行业。一句“我周围很多朋友都在买,他们都赚了很多钱”,成了一道利器,也成为了掩饰贪婪的借口和武器。
麦道夫被逮捕后,曾说:“他们(受骗者)都想不劳而获,他们太贪婪...我告诉过他们不要把超过50%的资金用于投资,但他们不听!”
可见,麦道夫丝毫没有忏悔的意思,而是把责任归究到投资人的“贪婪”上。但不得不说,他的这番解释,直到今天,听起来也颇具意味。
你到底是对投资到底有什么误解?
会把钱这样放心交给别人
庞氏骗局得以蔓延的还有一个原因,是一些人对“投资”有误解。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逐步发展,“投资”一词,听起来愈发格外高大上。相比制造业这种需要出苦力赚钱的事情,“投资”听起来更像是“空手套白狼”。
很多电视剧,也对投资大佬们进行了过度包装和渲染,将他们塑造为无所不能、翻云覆雨之人,能参与到投资中,也成了一些老百姓与时俱进的标志。
可是,大部分人,并不了解投资到底是投什么。
你可以试试,问问周围的人什么是投资。恐怕,很多人都会说:“投资就是赚钱。”
没错。在很多人眼里,钱生钱,就是投资。把钱给你,你给我回报,我就是在做投资。
他并不知道钱为何会生钱,也不知道把钱给你之后,你会做什么。你和他去讲“投资标的”,他们听不懂,也不关心。
而真正的投资,投的并不是拿走你钱的人,而是“投资标的”。
金融史上规模最大的庞氏骗局主犯——伯纳德·麦道夫
这就是为什么麦道夫对投资业务一直保持高度神秘。
投资者实际上不清楚麦道夫通过什么投资方式来获得看似合理的收益,那一套“价差执行转换套利策略”估计连麦道夫自己都解释不清楚。
过于神秘的业务,使投资者无法获知自己投资的是什么,能够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得收益。“投资标的”在这场交易中,完全不为人知。正如同近年来跑路的理财平台,你去追问它们的投资业务,多半什么也找不到。
庞氏骗局是否难以被识破?
其实并不难
其实,不仅仅麦道夫骗局,所有的庞氏骗局,都有非常明显的特征。只要稍微留神,就会发现有些特征,明显到可笑至极。
比如,曾几何时,我看到过一个牌子,写着:“保本保息,15%”。且不说旁边举牌小伙贼眉鼠眼,仅就牌子上这几个字,也足以让人引起警惕。
如果有这等好事,这位小伙还需要在这里举牌?
另有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骗局,更为匪夷所思。
前不久,一则新闻传出。题目叫做:《拆分模式荣登美国环球杂志头版新闻:是目前高收益、低风险,最好的理财项目!》。
配图可以看出,这所谓“拆分盘”简直是理财神器!不但保本保息,还只涨不跌!
而所谓创始人还出来解释了一下,说:“假如全球始发行量是100份财富,而你购买了其中1份财富,当100份已经无法满足所有玩家的需求量时,那么这100份财富将会拆分为200份,那么你持有的1份将会变成2份,你的财富增长了,翻倍了。这就是拆分盘的精髓。”
咋一听,真是有道理啊!
殊不知,这正是典型的庞氏骗局。游戏继续能玩下去的关键,就要在于有人接盘。一旦短线,全盘皆输。
其实,你完全不必看它的解释,单单看到标题:“高回报、低风险”几个字,就应该将他立刻丢进垃圾桶!
投资最基本的原理,就是高回报永远会伴随高风险!低风险,注定只有低回报。不可否认投资会包含运气成分,但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永远不会发生。
最后,在315即将到来之际,再发几个辨别“骗局”的小贴士出来,这些显而易见的特点,只要拎出来一个,你就应该无比谨慎小心:
1. 承诺高于无风险利率、无波动的收益率
这个来稍微解释一下。
麦道夫骗局,当年承诺的是无论什么市场环境均能保持10%以上的收益。
毋庸置疑,麦道夫是聪明的。他并没有用离谱的收益来作为噱头行骗。这比有些45天50%的收益看起来靠谱得非常多!
但是,麦道夫承诺,无论股票市场的行情如何,他均可以保证此收益率。稍有经验的人也会知道,在任何市场,都不可能会有绝对收益,即便是巴菲特和全球最牛逼的耶鲁基金,也是做不到的。
我们都知道,无风险利率大约为3%,而经过时间复利的作用,10%和3%收益率差距是巨大的。
经过10年,投资于10%收益率产品的投资者所获得的收益将是投资于3%的4倍,很难想象4倍的收益率差距均是在无波动的情况下实现的。
很明显,这样的好买卖是不存在的。
2. 投资标的不透明
3. 承诺保本保息、高收益
4. 承诺这个投资收益很高,风险却很低
当然,还有最最需要警惕的:
那就是,有人告诉你:“咱们周围的朋友都买了!你也买一点吧!绝对没问题,安全的很、稳赚不赔!看,这个月,我又赚了。”
欢迎朋友圈各种姿势的分享
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授权
诺亚热搜
2019财经日历丨个人征信丨家族财产保全丨中产阶级焦虑丨诺贝尔经济学奖丨S基金丨佛系理财丨亚洲私人银行家奖丨酷基金丨违约潮丨钱宝网
投资者教育
2019诺亚财富投策报告丨夏春的行为金融学丨私募股权基金丨资金池丨刚性兑付丨资管新规丨基金定投丨非法集资丨CRS政策
诺亚和它的朋友们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诺亚湾区现场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