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其他

美西方芯片行业“罢工潮”持续发酵

韩国、美国等国芯片行业接连爆发工人罢工事件,凸显了当前科技产业快速发展与西方经济制度间的固有矛盾,给美西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新挑战。孙榕泽现代院科技与网络安全研究所近期,韩国、美国等国芯片行业接连爆发工人罢工事件。其原因在于此轮人工智能“热潮”之下,芯片需求激增、资金大量涌入,使得美西方国家收入不平等、劳资矛盾等问题持续暴露并激化,凸显了当前科技产业快速发展与西方经济制度间的固有矛盾。“罢工潮”将冲击相关国家芯片制造及产业,扰乱全球芯片供应链稳定,并给美西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新挑战。
8月12日 下午 6:05
其他

《现代国际关系》2024年第6期

胡倩蓉中美关系美国拜登政府对华危机管控策略及前景蔡泓宇美国打造对华科技人才制裁联盟及其影响马萧萧区域与国别研究韩国尹锡悦政府经济安全战略评析王
6月24日 下午 6:02
其他

起诉以色列,南非为何站上国际反以斗争“第一线”?

虽然在美西方挺以色列背景下,南非对以色列种族灭绝指控或难最终坐实,但南非打响的这第一枪势必还将引发涟漪和震荡,为巴以局势走向增添新的变数。钟卓锐现代院非洲研究所近日,南非一纸诉状将以色列告上海牙国际法院(ICJ),指控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具有“种族灭绝的性质”,违反了联合国1948年《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要求国际法院发布临时停火令,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南非地处非洲大陆最南端,远离巴以冲突中心,亦非穆斯林国家,何以走上反以的“第一线”?南非对以色列多向施压事实上,在国际法院起诉以色列不是南非的突然之举,而是筹谋多时的有意为之,是近年南非对以色列系列高压姿态的关键一招。其一,“降级”与以色列外交关系。南非在巴以问题上长期持“亲巴反以”立场,抨击以色列多年来对加沙地带的袭击。2018年4月,南非以“抗议以军在加沙地带的暴行”为名,将驻以色列使馆降为联络处,并撤回驻以大使,联络处仅保留领事服务授权。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南非第一时间从特拉维夫召回驻以所有外交官。11月21日,南非议会以241票赞成,91票反对(议会共400席)的绝对多数通过关闭以色列驻南非大使馆的动议。虽然总统还未正式下令与其“断交”,但南非与以色列外交关系已“名存实亡”。投票当天,南非总统拉马福萨指责以色列“故意拒绝向加沙居民提供药品、燃料、食物和水,无异于种族灭绝。”其二,诉诸法律武器。2023年11月16日,南非向国际刑事法院(ICC)提出诉讼,要求对以色列政府在加沙犯下的战争罪行开展调查,但由于以色列非ICC缔约国,起诉对其没有约束力。12月29日,南非又继续向国际法院提出诉讼,长达
1月10日 下午 5:02
其他

俄罗斯经济:越打越好?

两年来俄罗斯经济表现远超预期,不但没有崩溃,还实现了恢复性增长,显示出俄罗斯经济超强的韧性。但俄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面临很多挑战。丁晓星现代院欧亚研究所所长2023年,俄罗斯经济不仅顶住了西方制裁,还实现了恢复性增长,预计全年经济增长3.5%,名义工资收入增长超过13%,失业率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2.9%。这可是在西方对俄经济全面制裁、俄乌冲突持续全年的背景下发生的,不禁产生一个疑问,俄罗斯经济真的是越打越好?
1月5日 下午 3:56
其他

“旧金山愿景”塑造中美战略稳定新框架

中美元首会晤中,中国针对下个阶段中美关系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支柱”的顶层设计,明确了新时期中美战略稳定的基本框架,形成了面向未来的“旧金山愿景”,为中美和平共处指明了正确方向。董春岭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当地时间11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在旧金山斐洛里庄园举行了元首会晤。在4个小时的会面中,两国元首就事关中美关系及世界和平发展前景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建设性、战略性的沟通,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和成果,开辟了中美关系的新愿景,推动了新时期中美战略稳定新框架的构建,也让动荡变革中的世界看到了更加光明的前景和未来。“一场会晤”明确方向这场会晤是在中美关系处于关键阶段的大背景下进行的,针对的是影响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对下个阶段的中美关系具有“管总”的意味。同时,这场会晤的历史性意义也远超中美关系本身。中美两国都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影响力的大国,承担着塑造百年变局走向、引领人类未来的历史重任。在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重塑、地区战争冲突愈演愈烈、全球治理赤字不断加剧的时代背景下,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稳定的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向何处走?世界和平向何处去?世界各国都期待着能够从这场历史性的元首会晤中找到答案。
2023年11月17日
其他

统筹维护战略性关键矿产安全

我们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维护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一方面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另一方面要未雨绸缪,树牢极限思维,增强战略性矿产资源长远保障能力。孙
2023年11月3日
其他

印度的“大布局”与“小心思”

印度在会议选址、议题设置等方面“夹带私货”的行为暴露出其“大布局”下的种种“小心思”,给G20平添了更多分歧、竞争等不和谐因素。徐
2023年9月9日
其他

俄乌冲突一周年记

俄乌冲突已持续一年整,一年来战事延宕升级,战局僵持不下,战线胶着拉锯。从当前态势看,俄乌任何一方都难以形成压倒性优势,冲突已然演变为一场持久战。俄乌冲突暴露了欧洲安全的深度困境。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和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或对解决冲突有重要的启发性意义。一年来的三大特点从“闪电战”到“消耗战”,战事一步步升级。一年前俄罗斯发起了“特别军事行动”,试图以较小的代价彻底解决威胁俄西部安全的“乌克兰问题”,迫使西方接受既成事实,阻止北约继续东扩,改变欧洲安全格局。但因前期判断失误,后勤保障不足,加之遭到了乌克兰的顽强抵抗,俄军被迫从基辅及其周边撤出。随后,俄罗斯调整策略,接连攻下马里乌波尔和北顿涅茨克等重镇,将乌东与南部连成一片,直通克里米亚,占领了乌克兰五分之一的领土。但2022年9月以来,乌军发起反攻,收复了乌东大片领土。为应对不利局面,俄颁布了部分动员令,在乌东四州举行了公投入俄,宣布四州为俄领土。俄乌冲突全面升级。10月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俄对乌能源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打击,导致乌全国电力危机。之后,战场胶着拉锯,乌军无力大举反攻,俄军也无明显优势。2023年,俄军发起春季攻势,虽在乌东取得一定进展,但推进速度缓慢,双方在巴赫穆特展开惨烈的阵地战。在抵挡俄军进攻的同时,乌军也在等西方武器到位后,伺机反攻。一年来,俄乌冲突从最初俄设定的小规模、短时间的闪电战演变为长期的消耗战,双方损失巨大。英国有相关的数据认为,一年来俄军伤亡的人数在15-20万之间,阵亡的军人估计有6万人。而由于俄军在战场上的火力优势明显,乌军的损失应该在俄军之上,伤亡人数超过30多万。经济方面,俄乌双方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2022年乌克兰经济下跌三分之一,上千万难民流离失所,国家重建可能需要上万亿美元。而在武器方面,据乌方消息,俄军近一半的坦克被损耗,导弹库存所剩无几。乌克兰的苏式武器则早已耗尽,完全依赖西方的武器供应,一些北约国家的武器库存也已告急。西方全面介入,俄与西方之间的混合战。俄乌冲突从一开始就不是俄乌两国之间的冲突。俄乌冲突早已演变成西方出钱、出武器、乌克兰出人,与俄罗斯在乌境内进行的一场大规模代理人战争。西方在美国的领导下,组建了由5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反俄联盟”,对俄封锁制裁,对乌支持援助,包括军事援助和财政援助。截至到2023年初,西方已向乌克兰提供了1500亿美元的援助,美国主要提供军事援助和武器,欧洲主要提供财政援助。西方帮助乌军培训大量的军人,仅英国每年就为乌培训两万名军人。西方的雇佣军也活跃在俄乌冲突的战场上,西方还向乌克兰提供战场上的情报支持和战术指挥。乌军承认,海马斯打击俄军的目标完全是北约提供的坐标。西方对俄罗斯发起了经济战、政治战、外交战、舆论战、网络战。俄乌冲突一年来,西方对俄实施了一万多项制裁,冻结了俄近一半的外汇储备和大量的海外资产,制裁涉及到俄金融、军工、能源、科技等各个领域。多个西方国家驱逐俄罗斯外交官,个别国家将与俄外交关系降级,欧洲禁止俄罗斯公民入境。西方还持续抹黑俄罗斯和普京形象,并企图煽动俄国内的反战情绪,在俄国内制造动荡。各方都胜不了、输不起,但又谈不拢。一年来的战况表明,俄乌都无法取得速胜。2014年克里米亚入俄后,乌克兰就难以咽下这口气,这次俄乌冲突,乌克兰显然有所准备,民众抵抗意志坚决,定要把俄罗斯赶出乌领土。对俄罗斯来讲,打了一年后,这场“军事行动”已经成为一场不能输的战争,俄国内有人将俄乌冲突称为“第四次卫国战争”。梅德韦杰夫指出,如果俄在没有获胜的情况下停止战争,俄有“可能被撕成碎片,不复存在”。对西方来讲,这也是一场不能输的对抗,输就意味着西方加速衰落,西方所主导的国际秩序和所谓的“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将被动摇。因此,各方的“押注越来越大”,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至于和谈,俄乌双方的目标、立场相距甚远,乌克兰要求俄撤出全部领土,而俄罗斯认为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州是俄领土,断无退让的可能,和谈的希望渺茫。未来的四个变量俄乌冲突突如其来,但却不会戛然而止,已经成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2023年冲突的走向取决于四大变量。1俄罗斯能否挺得住?俄罗斯做好了冲突持久化的准备。普京在近日的国情咨文中强调,俄罗斯将“一步一步地,坚持不懈地实现所有的既定目标”,俄“不可能在战场上被打败”。一年来,俄经济顶住了西方“海啸级制裁”,2022年GDP仅下降了2.1%,俄能源产量仍保持高位,粮食产量获得丰收。俄专门成立了军事需求协调委员会,保障作战的武器供应。俄有1.47亿人口,目前仅部分动员,普京下令将武装部队的人数提高到150万,人员储备充足。但如果战事久拖不决,俄在局面上不断被动,其国内的反战呼声将不断上升,精英层的团结可能松动,普京面临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尤其是在2024年大选不断临近的关键时期。2西方对乌援助能持续多久?乌克兰能够挺到现在,完全依赖西方援助。一年来,西方对冲突的态度的立场也在变化,“拱火浇油”的力度不断加大,从一开始支持乌克兰抵抗,看到俄军进展不利后,觉得可以做到不让俄罗斯赢,乌军有能力反攻后,西方开始讨论打败俄罗斯,希望通过俄乌冲突削弱俄罗斯,从而解决来自俄罗斯的威胁。因此,西方对乌武器的援助不断加大,从最初的标枪、毒刺等反坦克导弹,到后来的海马斯火炮,再到“爱国者”防空系统,最近开始向乌提供大量的坦克和装甲车,提供战机的可能性也在讨论。2月20日,拜登突访基辅,以示西方对乌克兰的坚定支持。但同时,西方也有呼声,要求停止对乌克兰的援助。俄也认为,西方内部并不团结,尤其是欧洲,虽然挺过了2022年的冬天,但其能源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西方能坚持多久有待观察。3战争会不会扩大化?一年来,北约虽然全方位参与了俄乌冲突,但北约极力避免与俄发生直接冲突,只是通过代理人战争消耗俄罗斯。但如果北约对乌克兰的武器援助不断突破俄红线,不排除俄与北约直接冲突的可能,比如北约向乌克兰提供战机,一旦使用北约国家的机场起降,则机场就有可能成为俄打击的目标,届时战事就有可能扩大。4核战的风险有多大?俄高层多次强调,为了保卫俄罗斯,俄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梅德韦杰夫也多次表示,俄将使用核武器来捍卫国家利益。近日,普京宣布,俄暂停履行与美国签署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并强调如果美国进行核试验,俄罗斯将“跟进”,这意味着俄美之间最重要的军控条约被暂停,核大国对抗的风险不断上升。此外,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安全问题也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如果乌方在扎波罗热开始反攻,核电站的安全风险将急剧上升。孙子兵法指出:“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冲突战争没有赢家。俄乌冲突一年来,中方始终站在和平的一边,站在对话的一边,始终积极地劝和促谈。近日,王毅主任访问了欧洲和俄罗斯,加大了中方调解乌克兰危机的力度。中方在俄乌冲突一周年之际,接连发表了《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和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全面阐述了中方对俄乌冲突的立场。正如王毅主任所言,无论问题多么复杂,都不应放弃对话协商;无论争端如何尖锐,都应坚持政治解决;无论局势多么困难,都要给和平一个机会。
其他

《国家安全研究》2022年总目录

《国家安全研究》是由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的国家安全问题研究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定位是研究和宣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学术阵地,建设和完善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学术平台,加强和深化国家安全理论前沿和现实问题研究的学术窗口。《国家安全研究》2022年总目录
2023年1月20日
其他

习主席访问沙特推动中沙关系新发展

习主席访问沙特,正值中沙关系史上最好时期,既是总结成果的收获之旅,又是指明方向的开拓之旅,势必将令双方关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唐恬波现代院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应沙特阿拉伯王国国王萨勒曼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2月7日至10日赴沙特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此访正值中沙关系史上最好时期,既是总结成果的收获之旅,又是指明方向的开拓之旅,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沙关系处于史上最好时期
其他

拉美左翼的崛起及其发展前景

近年来,左翼相继在墨西哥、阿根廷、秘鲁、玻利维亚、智利、洪都拉斯、哥伦比亚等国执政,卢拉成功当选巴西总统,又补齐了拉美主要国家均由左翼掌权的最重要一块拼图,加上长期由左翼执政的古巴、委内瑞拉、尼加拉瓜三国,地区左翼国家至少达到11个,约占地区总面积的90%、人口和GDP总量的85%。本世纪头十余年,以委内瑞拉的查韦斯、巴西的卢拉、阿根廷的基什内尔夫妇、厄瓜多尔的科雷亚、玻利维亚的莫拉莱斯等为代表的左翼领导人,曾掀起一轮“粉红浪潮”。十年后左翼卷土重来,智利总统博里奇、秘鲁总统卡斯蒂略、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等新崛起领导人被视为新一代左翼代表人物,正引领新一轮左转风潮。一、左翼崛起的背景此轮左转,既是拉美地区左右周期性更替这一政治传统的体现,也是百年变局、新冠疫情冲击下的时代产物。
其他

【现代院报告】八个维度解读美国《芯片与科学法》

编者按:美国《芯片与科学法》强化了美国构建半导体国际供应链的筹码,将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推动中美科技竞争迈向新的阶段。但该法的后续落实仍存在局限。美国《芯片与科学法》的签署,标志这一通过为半导体产业提供联邦补贴增强美国竞争力的法案正式生效。该法不仅消除了国际半导体厂商在美国本土投资扩产的顾虑,也强化了美国构建半导体国际供应链的筹码,将推动中美科技竞争迈向新的阶段。一、成法过程《芯片与科学法》立法过程超过一年,几经修改和大幅变动,体现出美国两党、利益集团的复杂博弈过程。其最早源于2021年4月20日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民主党人舒默与共和党参议员托德·杨共同提出的“无尽前沿法案”。5月18日,舒默推出“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用以取代“无尽前沿法案”。内容包括“芯片和开放式无线电接入网(O-RAN)5G紧急拨款”“无尽前沿法案”“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国家安全与政府事务委员会的规定”“应对中国的挑战法案”六大部分,增加了拨款527亿美元提升美国国内半导体制造产业等内容。6月8日,参议院通过该法案。但众议院并未采纳参议院版本,而是自行推出了替代性法案。2021年7月15日,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投票通过了“确保美国全球领导地位与接触法案”,即“鹰法案”。并以此为蓝本扩充形成“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加入了半导体产业补贴内容。2022年2月4日众议院通过了该法案。3月28日,参议院通过了参议院版本的“美国竞争法案”。2022年7月,在多方游说下,两院协调委员会最终决定优先通过“美国竞争法案”中涉及半导体产业激励和加大基础科研投资意向的内容,并将其命名为“芯片与科学法案”,包括“无尽前沿法案”“芯片和开放式无线电接入网(O-RAN)5G紧急拨款”和《2021国防授权法》中半导体领域授权拨款的核心内容。7月底,法案分获参众两院通过。8月9日,拜登签署该法案并使之生效。二、两党共识与分歧在确保美国科技领先地位、实现半导体供应链可靠、与中国竞争三个基本目标上,两党具有较高共识。从法案成法过程看,两党在通过产业补贴方式促进美国半导体产业链投资上一直具有高度一致。该法罕见地得到17名共和党参议员和24名共和党众议员支持,成为近年来最能体现两党共识的法案之一。两党分歧则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两党建制派与民粹派之间的分歧。参众两院支持特朗普的共和党保守势力既“逢拜必反”,阻挠民主党推进任何议程,也反对法案中“弱化”涉华因素,要求将更多反华条款加入该法案,并最终投下反对票。其或将阻挠法案的后续实施。图片来自网络二是民主党建制派与共和党建制派之间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两院不同版本的“美国竞争法案”之中。参议院版本更体现两党精英层的共同目标,而众议院版本更体现民主党精英层的优先选项。民主党精英层更希望法案对半导体产业的覆盖范围扩大,基础科学领域的资金投向能源技术和技术标准研发之上。而共和党精英层更关注法案的监督、落实,希望突出法案的战略性,借助法案改革美国国家创新体系。三是民主党建制派与进步派之间的分歧。《芯片与科学法》成为民主党推进其执政理念的重要机遇,也引发了党内对政治利益的争夺。该法最终将与基础科学研究相关的内容纳入其中,部分满足了进步派在气候变化、种族公正、贸易政策等议题上的诉求。三、核心内容及其经济成本《芯片与科学法》的主要拨款分为半导体、科学研究两个部分,前者527亿美元的拨款已经兑现,而后者2000亿美元为计划拨款,并未落实资金保障。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测算,半导体领域拨款将在未来五年内增加480亿美元财政赤字,到2031年赤字将增加790亿美元。该办公室预计美国将延长激励措施和税收抵扣的生效时间至少5年,以确保这一计划获得成功。能源科学领域。该法将在2023财年为能源部科学办公室拨款89亿美元,到2027财年增至109亿美元,拨款总额达到503亿美元。相关资金将投向下一代储能、光伏、氢能源、关键材料、核聚变能源、高能激光、碳采集和生物能源技术等领域,重点促进美国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该法在能源部下新设能源安全和创新基金会,计划授权为该基金会在未来5年提供176亿美元支持,改善美国美国国家实验室及院校的科研基础条件。技术标准方面。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的拨款将在2023财年增加40%,5年内新增拨款为96.8亿美元。这些资金将有助于推进重要基础科学研究并支持未来行业标准开发,包括量子信息科学、人工智能、网络安全、隐私、工程生物学、先进通信技术、半导体等。未来科学基础方面。该法将大幅增加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拨款规模,改革该机构运行机制。该法授权在未来5年向美国科学基金会拨款810亿美元;为商务部下属的20个“区域技术和创新中心”拨款100亿美元;在贫困地区建立“重点试点项目”;新设立的技术、创新和伙伴关系理事会(TIP)将在5年内获得112亿美元拨款。生物经济方面。该法要求美国政府创设多个生物领域的战略规划和监督机制,包括“国家生物工程研究与发展倡议”;在白宫“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中增设关于生物经济的跨部门协调机制;成立独立运行的“国家生物工程研究与发展倡议咨询委员会”;对生物技术和生物经济进行年度评估。科学参与方面。该法要求重新评估美国联邦奖学金,重点支持STEM领域人才培养,加大美国基础教育、社区大学中的STEM教育,增强美国科研安全领域的政策评估和公众教育。图片来自网络半导体产业是该法的核心内容。该法将在5年内提供527亿美元的紧急补充拨款,用于实施商务部的半导体计划。其中,390亿美元将在5年内用于提供财政援助,以扩大或现代化美国本土半导体制造能力。该法将为半导体制造提供25%的税收抵扣,覆盖2022年12月31日完工到2027年1月1日启动的项目。该法将在5年内拨款110亿美元,用于支持半导体研发和劳动力发展计划。该法将为“公共无线供应链创新基金”拨款15亿美元,促进美国5G及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推广。太空科技方面。该法要求美国太空总署(NSA)推进月球开发项目,并设立“月球到火星办公室”。四、关键条款分析除上述主要内容外,《芯片与科学法》也包含一些值得关注的条款:一是所谓“护栏”条款。该法“禁止接受美国联邦补助的企业在对美国构成国家安全威胁的特定国家扩大或建设先进半导体的新制造能力”,“商务部长将在国防部长和国家情报总监的协调下,持续调整出口管制条例及管制技术类别”。解读:该条款虽未明确指定中国,但显然中国是该条款主要针对对象。该法限制接受补助的企业在“特定国家”兴建28纳米以下级半导体产能,转移由美国商务部、国防部、国家情报总监制定的任何特定技术、材料或设备。这意味着美国进一步收紧了半导体相关技术出口的权限,并可能将出口管制扩大至更广泛的信息科技领域。近期,美国收紧对华半导体制造设备、工业设计软件、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出口管制即体现出这一趋势。第三代半导体相关技术可能成为美下阶段对华封锁的重点对象。二是所谓“排除中国资金”条款。该法将限制支持“孔子学院”的美国科研机构获取NSF、国防部、商务部等政府机构的研究资金。该法指示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OSTP)发布指导意见,禁止机构人员参加“外国人才招募计划”,并就哪些活动被视为此类计划向研究界提供补充说明,并视情况减少或终止对参与人员的资金支持。解读:该条款是美国迄今最明确的“二选一”要求,高度针对中国的海外人才引进工作,也将对其他国家的海外人才引进活动带来影响。图片来自网络三是“研究安全”条款。该法要求在NSF内增设研究安全主任职位,管理研究安全和政策办公室。该办公室将与包括情报、执法机构在内联邦机构协调,查明和处理潜在安全风险,制定研究安全政策。研究安全主任将有权对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联邦支持研究人员进行惩戒,对申请人进行预防性风险评估,奖励对于不当行为的举报。该法将要求NSF设立研究安全威胁共享系统,加强对于访问科研数据的背景审查。解读:此前,美国在《2021国防授权法》中已加入部分针对中国的“研究安全”条款。但《芯片与科学法》的规定更加具体,更具可操作性,形成了美国应对“研究安全”的整套决策和实施机制。该条款将进一步强化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内部封闭,影响中美在科学领域的正常交流,也将对部分中国在美留学生继续科研工作带来消极影响。四是“推进美国科技战略”条款。该法决定在NSF下设技术、创新和伙伴关系理事会,赋予该理事会“加速技术应用和转化”“发展关键技术”“加快重大科研项目进度”“扩大科研人员参与”的职责。该理事会将一并考虑技术的“国家竞争力”和“地缘政治”因素。该法要求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OSTP)制定并向国会提交一项为期4年、主要侧重于经济安全的综合性“国家科学技术战略”,要求科技战略与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等相关战略保持一致。该法要求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OSTP)发布《四年科学和技术评估》,对美国科技产业进行全面审查。两项要求在该法颁布十年后终止。解读:设立“技术理事会”和发布“国家科学技术战略”体现出《芯片与科学法》的战略性目标。两项要求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在美国国家安全中的战略性地位,强化了美国政府的科技战略规划职责,完善了科技政策决策机制。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OSTP)至此正式成为美国科技领域的“国安会”,地位显著上升。“技术理事会”成为美国的“科技战略部”,具有具体落实政府科技战略的职责,对科研机构有一定管理职权。两者推进美国在科技领域加快“全政府”“全社会”动员。其他值得关注的条款还包括:(1)授权成立至少两个国家小组推动试验性核聚变概念设计和技术路线图。该条款与美国“曼哈顿计划”中的两条核武研制路线类似。(2)要求建立“生物威胁防御研究倡议”的一个跨部门的研究倡议,协助预防、准备、预测和应对自然和人为的生物威胁。(3)授权扩大NIST的温室气体测量计划,建设一个温室气体气体测量、标准和信息中心。美有意抢夺在温室气体排放标准上的主动权。(4)指示太空总署(NASA)就美国太空的劳动力和民用工业基础提交一份全面审查报告。美国将供应链安全审查扩大至除国防军工、医疗卫生以外的更大领域,或推动更多产业回流。(5)要求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OSTP)中增设区块链和加密货币咨询专家职位,就区块链和加密货币有关的事项向总统提出建议。五、背后的利益集团《芯片与科学法》最终得到跨党派支持,与美国诸多利益集团在背后力推密切相关。据报道,该法在2022年4月进入两党协调后陷入僵局,但是,美国100多家知名企业联合施压,要求加速通过其中涉及半导体补贴的内容。美国半导体产业、美国制造业和美国科技产业是受益该法案最为明显的利益集团。半导体产业方面,白宫预计该法将在全国范围内带动“数千亿美元”半导体投资。三星的德克萨斯州12寸晶圆厂计划和英特尔在亚利桑那州的两座12寸晶圆厂计分别将于2023、2024年投产,两个项目将首先有资格得到税收抵扣和资金支持。该法通过后,更多厂商将解除顾虑开始在美设厂生产。该法所提供的补贴能够对冲企业扩产带来的资金成本和竞争成本,促进产业内部的并购和资产运作。具有较强资本运作能力的美国本土半导体厂商将从中获取明显受益,而该领域一些小微企业有可能被收购。制造业方面,福特、惠普、通用等美国制造业企业参与了对法案的最后游说。对于美国制造业来说,《芯片与科学法》是一份应对芯片供应链危机的额外保险。2020年下半年,全球出现一轮“芯片荒”,汽车、电器等传统制造业受到此轮“芯片荒”的影响更为严重。危机表明,芯片与传统制造业之间的关系正变得更加紧密。美国制造业厂商更加迫切地需要稳定的半导体供应。此前,福特、通用等制造业厂商决定进军芯片产业,将从该法中直接获益。科技企业方面,谷歌、亚马逊、微软为此展开积极游说。美国科技企业更关心《芯片与科学法》中的科学研发部分。这些企业希望美国将更多公共资源投向基础研发,扩充美国国内的STEM劳动力,增强美国整体科技实力的国际竞争力。谷歌前董事长施密特长期致力于推进美国科技创新的“国家战略化”,其诉求在该法中得以实现。同时,一些美国知名企业在《芯片与科学法》的游说中缺席。其中,AMD、英伟达、高通三家企业曾试图阻止该法案通过,认为其产业补贴条件严重偏袒英特尔等企业。苹果、特斯拉等跨国公司也刻意与游说集团保持距离。六、对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的影响《芯片与科学法》开启了西方发达国家补贴半导体产业的序幕。当前,欧盟“芯片法案”正在审议过程中,预计将在2023年上半年通过,将带来400多亿欧元公共投资。日本“半导体支援法”则已在今年3月实施。上述产业补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分布情况。首先,《芯片与科学法》并非产业政策,更关注“产能本土化”而非“技术升级”。该法基本遵循“技术中立”原则,缺乏产业规划和技术目标,不同于产业政策,更接近于指向性的产业补贴。各类技术水平的半导体企业只要满足其中“本土化”标准,均能获得相同待遇。这一做法与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推动的“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SEMATECH)有显著差异。后者带有更强的产业政策特征,具有明确的技术升级目标,且受到政府的定期审查监督。其次,《芯片与科学法》将带动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完整化”,也将加剧其内部竞争。据“波士顿咨询集团”2021年4月发布的“全球半导体价值链报告”,美国在芯片研发、设计和设备中占据全球半导体价值链大头,在存储芯片、晶圆厂、封装、封测、原材料领域,中国和东亚其他国家占据主要市场。《芯片与科学法》将显著带动封装、晶圆厂、封测、原材料等产业链下游向美国回流,形成美国、东亚的全球半导体“双中心”格局。但是,“本土化”很可能限制美国企业的竞争策略选择,加剧其“马太效应”。中小型半导体企业难以享受产业激励,其市场可能被大型企业挤占,部分产业链可能在并购过程中外流。最后,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走向根本取决于业态发展趋势。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与信息科技产业革命密切相关,两者互为促进。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统计,全球半导体产业从2000年的2000亿美元上升至2021年的5500亿美元。这一快速发展过程与智能手机、数码产品、电动汽车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信息科技产品的多样化促进了半导体的多样化需求,促进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演化。上世纪9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的衰落既与美国打压有关,但更多由于日本企业创新能力僵化,无法适应个人电脑等信息科技产品普及化的技术研发和应用需求。2010年前后,美国半导体产业开始加速向东亚转移,三星、台积电、高通、英伟达等成为此轮产业革命的主要赢家,而美国本土“全产业链”的英特尔、德州仪器则发展减缓,苹果、高通等“研发与制造”分离的厂商异军突起。在智能手机、智能设备、电动汽车等新一代数码设备的快速发展的驱动下,半导体企业需要满足更为多样化的芯片设计需求,在技术快速迭代条件下实现大规模交付。采取“研发与制造”分离的模式更容易满足市场需求。近期,美国芯片厂商AMD的市值超过了英特尔,更清晰体现出这一趋势。AMD与英特尔的产品线类似,其技术水平长期落后于后者,但AMD在2009年将晶圆厂拆分为格芯公司,走上了“研发与制造”分离路线。图片来自网络未来,技术和市场趋势仍将是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的决定性因素,可能带来两种情景。情景一:全球信息科技产业革命仍快速发展,技术和产品迭代仍保持较快速度。半导体企业依然将面临“增量博弈”,即其创新能力需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不断通过国际分工降低技术应用成本。善于国际分工,服务多个市场,拥有较强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企业仍将具有优势,产业补贴并非此类企业优先考虑的因素。情景二:全球信息科技产业革命放缓,技术应用受限,半导体出现市场饱和或过剩。在此情况下,半导体企业的“选边”和“本土化”倾向即会更加明显。七、对中美科技关系的影响作为2018年以来美国国会通过的首个重大综合性科技立法,《芯片与科学法》将与《外国投资风险评估现代化法(FIRRMA)以及《2018年出口管制改革法》(ECRA)构成中美科技竞争的三大立法基础,加速中美科技领域战略竞争态势的形成。第一,《芯片与科学法》扩大了中美科技“脱钩”的潜在领域。FIRRMA设置了单向阀门,阻断了中国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方式获取美国先进技术资产的渠道。ECRA强化了美国在前沿技术上的出口管制,带来了中美在前沿科技上的“脱钩”。《芯片与科学法》所设置的“护栏”和“研究安全”条款则将开启中美在关键科技产业和科研交流领域的“脱钩”趋势。与FIRRMA和ECRA类似,《芯片与科学法》也强调单向限制,即提高了美国半导体产业向中国转移技术、产能的门槛,干扰美国科学家在华科研合作。这种“单向设限”的方式已经成为美国政府推动中美科技“脱钩”的主要方式,其实质是不断减少中美在科技领域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关系,逼迫两国企业、资本和科技人才选边。第二,《芯片与科学法》将明确中美在科技领域的战略竞争形态。2018年以来,两国学界曾用“脱钩”“科技冷战”“规锁”“小院高墙”“科技分叉”等概念定义中美科技关系。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和战略界一直强调中美科技的“战略竞争属性”,即科技是中美战略竞争中的关键一环,将决定着战略竞争的胜负走向。《芯片与科学法》从战略规划和决策机制上强化了美国的战略准备,如通过设置技术、创新和伙伴关系理事会加强科学领域的“地缘政治”决策因素,通过“国家科学技术战略”和《四年科学和技术评估》推进科技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对外战略的统一,进一步提升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OSTP)职能等。这些变化将改变美国在科技领域政府介入能力有限、缺乏战略规划的现状,使美国从国家政府、企业界、社会层面来全面考虑对华科技战略竞争,促成中美在科技领域形成战略对垒、技术争先、市场争夺的战略竞争态势。第三,《芯片与科学法》将成为美国构筑针对中国“科技及产业联盟”的重要筹码。2022年5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提出了所谓“投资、联盟、竞争”的对华政策新原则。《芯片与科学法》具有其中“投资”和“竞争”的成分,也将促进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拉帮结派。该法中授权5亿美元用于半导体和无线通信领域的“外交和公关活动”,将显著增加美国游说力度。该法所提供的产业补贴向外国企业开放,将确立半导体企业海外设厂限制、技术出口管制的范围和目标的裁量权交由美国政府,将成为美国推动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参与“芯片四方联盟”的重要筹码。第四,《芯片与科学法》将开启中美科技产业竞争的序幕。《芯片与科学法》将中美在科技领域的竞争焦点从技术上升到产业层面,半导体产业成为双方产业交锋的首个战场。从日美半导体摩擦过程看,美国一般会采取国内投资与贸易壁垒并用的方式,避免与对手陷入“补贴竞赛”。在实现部分产业链“回流”后,美国可能在贸易领域对华发起新一轮打压,对中国信息技术产品设置不公正贸易壁垒。贸易战与科技战结合的产业竞争将成为下阶段中美科技领域的突出风险。八、前景及局限《芯片与科学法》的后续落实还面临三个主要局限:一是该法所提出的半导体产业补贴面临可持续性问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推出的一系列半导体政策呈现效果递减趋势,最终未能阻止产业再次外流。《芯片与科学法》也可能存在类似情况。补贴将改变美国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市场环境,让企业产生补贴依赖症,从而削弱其国际竞争意愿。该法后续拨款受到美国财政吃紧和政党轮替影响,有可能突然中断。二是该法所提出的巨额“科学投入”几乎不可能完全兑现。《芯片与科学法》中2000多亿美元的科学部分仅为意向拨款,并无资金保障,需经由年度预算程序实现。为满足财政纪律,国会需通过提升预算赤字、减少国防或民生领域预算、增加税收三种方式为此筹措经费。三种方式均将面临巨大政治阻力和利益集团反对。从美国国会在2023财年预算的初步动议看,国会在科学领域所支持的预算增幅仅为拜登政府要求的50%左右,远未达到《芯片与科学法》所设定的目标。美国实际投入或仅为目标金额的一半以下。三是该法仍面临被共和党极端派反扑的政治风险。该法中强调科技创新、对部分企业提供补贴等理念与共和党极端派的反智、民粹化倾向相悖。未来,一旦共和党极端派在选举中重新获得国会或行政当局控制权,将有可能废除该法部分内容。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稳定中日关系需要克服诸多挑战

内容摘要勿庸讳言,当前发展中日关系面临的挑战远大于机遇。如果从长远稳定双边关系思考,今后至少要克服以下四方面挑战。1中日关系中的传统问题依然存在,并呈升级态势2两国间的安全信任严重倒退3日本配合美国,以价值观划线、围堵中国的战略取向4两国民众感情的长期恶化胡继平
其他

中美关系:超越竞争,抓大控小——袁鹏院长在中新美三边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6月9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举行三边视频交流会,就“中美负责任的大国竞争前景”“建立中美关系护栏,寻求中美合作机遇”“东盟与大国合作”三大议题展开深入研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项目负责人何瑞恩、东南亚项目负责人乔纳森·斯特朗塞斯及鲁本斯坦研究员派翠霞·金;新加坡外交部巡回大使王景荣、陈庆珠及南洋理工大学资深研究员廖振扬、辛德波尔·辛格;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院长助理王鸿刚、国际安全研究所执行所长刘冲、东南亚和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骆永昆等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会议方式参与发言和讨论。中国前驻美大使崔天凯、美国前助理国务卿丹尼尔·拉塞尔、新加坡外交部巡回大使许通美在新加坡会议现场展开“炉边对话”。新加坡部分政府官员及国立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受邀参会。▲现代院代表团线上参会三家机构早在半年前就开始策划此次交流研讨会,并选择在“香格里拉对话会”前一天举行,为中新美三国及地区国家献上一场全面深刻、理性务实的安全对话。此次会议适逢5月末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对华政策讲话引发地区国家高度关注之际。新加坡等东盟国家虽均积极参与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合作和美国推进的印太合作,但对于中美博弈深化而引发的地区安全风险也深感不安。根据议程,袁鹏院长在会议第一节“中美负责任的大国竞争前景”发言,现将袁鹏院长发言内容整理如下:▲袁鹏院长发言尊敬的王景荣大使,各位嘉宾,很高兴参加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CICIR)—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RSIS)—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三边交流会。感谢RSIS的精心筹备和安排,也对因疫情之故不能到新加坡现场面对面交流表示遗憾。RSIS和布鲁金斯学会都是现代院的长期合作伙伴,我们始终珍惜这种智库间坦诚友好的交流关系。本次交流会的主题是中美关系。新加坡历来关注中美关系,也始终努力同中美两国保持友好而均衡的关系,实际上东盟国家也大多如此,不希望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这次会议的三个议题分别是“中美负责任的大国竞争的前景”“建立中美关系护栏、寻求合作机遇”“东盟与大国合作”,非常重要也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体现了主办方的用心。
其他

日本碳中和战略及其前景

刘军红:现代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汤
其他

从俄乌冲突看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与影响

近年来,随着国际政经局势加速演变,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以深度介入俄乌冲突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事件为标志,非国家行为体的发展呈现出新态势。
其他

日本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玩火

日本配合美国对华战略甚至为中美对立“拱火”,仅仅是为美国火中取栗,还是想浑水摸鱼,企图从中美冲突、地区冲突中谋取渔翁之利?胡继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美国总统拜登访问日本的主题是强化美日在安全、经济领域的合作以应对中国,从其中我们可以分别观察美日两国对华战略取向,而台湾问题正是一个重要观察点。日本在这一问题上的反应所表现出的战略意图,再次让人警觉。拜登5月23日在美日领导人会谈后回答记者问题时说到台湾防卫问题,日本政界、媒体对此表现出的关注和“兴趣”已超过日本表明将大幅增加军费、“印太经济框架”正式启动等既定议题。尽管美方随即澄清其一个中国政策“没有任何变化”,但拜登发言引发的日本一些政治家的兴奋并未平静。前首相安倍晋三、前防卫相小野寺五典等对媒体宣称,拜登“失言”是有意而为,是美国调整“模糊战略”以牵制中国。自民党外交部会长佐藤正久在该党会议上公开称,拜登说出了“真心话”,是“非常好的、最好的‘失言’”,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看得出,他们在刻意制造美国已经改变战略的印象。日本在去年菅义伟内阁时,副首相麻生太郎、副防卫相中山泰秀等政府高官就公然主张与美国共同“保护台湾”。下台的安倍煽动“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就是日美同盟有事”,还在今年4月提出美国应该放弃“模糊战略”、明确“武力护台”立场。日本政府一边在外交场合反复发誓“绝不允许以实力改变现状的事情在东亚发生”,一边和这类违反中日外交文件、挑战中方底线的言论并未明确保持距离,甚至有时还要为其辩解,可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立场。美国明确“武力护台”意味着鼓励“台独”,反而会升高两岸冲突的可能,使中美发生军事冲突的概率更高,这是显而易见的。而中美发生冲突时,日本借口本国存亡受到威胁、依据《存立危机事态法》直接参战自不待言;即便是依据《重要影响事态法》为美军提供军事基地、运送弹药,按照战争法,卷入直接冲突几乎是肯定的。安倍等右翼不仅不担心中美发生军事冲突,甚至生怕美国“退缩”,自然是没有担心日本卷入战争。但日本武力介入台海会面临严重的外交和法律问题。一是公然违反日本在中日政治文件中对台湾问题的外交承诺;二是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法;三是违反规定“国家没有交战权”的日本宪法。日本这些右翼政客以所谓“台湾距离日本很近”甚至“台湾是民主政体”等作为使用武力的理由,显然没有说服力。前者起源于日本在甲午战争前“发明”的所谓“利益线”扩张主义理论,日本后来正是按此通过战争夺取了台湾;后者以价值观、政治制度作为对别国动武的理由更是违法。日本以这些所谓的理由诉诸武力,只能说它决心彻底放弃“和平宪法”和“专守防卫”原则、再次向扩张型帝国和霸权国家迈进。而日本目前正在推进的大幅增加军费的计划,可能正是这一路线的佐证。日本如果真的不希望看到两岸刀兵相见,就不应该采取目前这种做法。因为其一是在作为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上,以武力威胁中国不能做什么,显然不被中方所接受。更何况对中国大陆来说最好方式也是和平统一,日本完全没有必要以武力恐吓。其二是这种方式必然鼓励“台独”,反而会刺激两岸冲突,最终使日本可能卷入冲突。当然,日本如果并不担心发生并卷入冲突,就另当别论了。日本冒着自己卷入战争的风险,鼓动美国在台海问题上“战略清晰”,让人不禁怀疑,日本配合美国对华战略甚至为中美对立“拱火”,仅仅是为美国火中取栗,还是想浑水摸鱼,企图从中美冲突、地区冲突中谋取渔翁之利?战端一旦开启,恐怕任何国家都难以控制其走向和结局,美国也如此,更何况日本!日本如此玩火,破坏了邻国信任、地区和平稳定,也不见得真的能从中获利,但会将日本国民再次带入战火倒是肯定的。希望战后享受了70余年和平的日本国民不要再被带上邪路。本文原载于2022年5月31日《环球时报》。
其他

总体国家安全观大事记2022(一)

编者按总体国家安全观大事记2022(一)源自《国家安全研究》创刊号,系统梳理了从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开始至2019年12月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发展、新时代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重大实践。2013年_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就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向全会进行了说明。_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3月24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把核安全进程纳入健康持续发展轨道。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各地区各部门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各项工作。5月21日,习近平主席主持上海亚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并作主旨讲话,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强调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5月28~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章节提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抓紧出台反恐怖等一批急需法律,推进公共安全法治化,构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3年2月22
其他

避免对华“新冷战”?听其言不如观其行

美国希望对华避免“新冷战”?听其言不如观其行。从刚刚结束的拜登总统任内首次亚太之行不难看出,美国的实际行动却是在亚太地区布下“新冷战”陷阱,与布林肯对华政策演讲中的说辞背道而驰。董春岭
其他

强化“延伸威慑”,日本会是牺牲品

对日本来说,中美缓和、地区稳定才符合其战略利益,而大国对抗、军事基地化将大大增加被卷入战争的风险。胡继平
其他

美国供应链政策瞄准关键“备份”

美国拜登政府已进入重塑美国产业链的第二阶段——由应对短期风险转向增强长期弹性和安全性。这一重大转向,将给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带来长远、深刻的影响。李
其他

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度调整

当前全球能源问题凸显国际能源转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在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主体能源加速由化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国际能源结构将进一步低碳化、数字化和多元化。赵宏图
其他

“中墨发展互鉴暨中墨建交50周年”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编者按2022年5月12—13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联合主办“中墨发展互鉴暨中墨建交50周年”国际视频研讨会。现代院院长袁鹏、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副校长瓦伦西亚在开幕式致辞,中国驻墨西哥大使祝青桥、墨西哥驻华大使施雅德分别做主旨发言。开幕式由现代院院长助理王鸿刚主持。中墨两国30余位外交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媒体人齐聚“云端”,回顾总结中墨关系50年发展历程,谋划展望新时代中墨合作的广阔机遇。第一单元“后疫情时代”中墨务实合作现代院金砖暨G20研究中心主任吴洪英主持第一单元研讨,中国驻墨使馆经济商务公参邹传明、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徐世澄、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政治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拉米雷斯、安赫尔回顾了中墨两国近年来克服疫情影响,在经贸合作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认为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挥之不去,俄乌局势陷入僵持,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复杂国际形势下,中墨两国务实合作展现出更大韧性和潜力,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疫苗研制、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合作前景广阔。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副所长袁东振在评论发言中指出,中墨关系已超越双边范畴,两国同为重要的发展中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有广泛共识,未来应进一步发掘国际层面的合作意义,丰富合作内涵,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5/12第一单元发言人第二单元新时期中国与墨西哥的发展与会专家在第二单元聚焦“新时期中国与墨西哥的发展”。现代院世界经济所副所长倪建军介绍了中国高质量发展成果,认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日趋活跃,治理韧性、有效性不断凸显,要素优势不断释放,为中墨务实合作创造了坚实基础。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罗德里格斯关注中国金融系统与国有企业,认为中国的金融和国有企业改革开放不仅对墨有借鉴意义,更有助于深化双边合作。政治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埃斯卡兰特指出,中墨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大项目合作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两国政治、经济、人文和多边层面的联系纽带。现代院拉美所副研究员李萌和易瑞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墨西哥国家经理苏衡则聚焦中墨合作的具体领域,分别介绍了墨西哥汽车制造业发展及中墨电商合作现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拉美所所长宋均营在点评环节指出,中墨同为重要新兴市场国家,两国发展互鉴有助于进一步发挥互补优势,探索合作新领域,为推动全球发展合作发挥积极作用。5/12第二单元发言人第三单元世界百年变局与全球发展挑战会议第三单元,两国专家学者放眼全球,共话“世界‘百年变局’与全球发展挑战”。在现代院拉美研究所副所长孙岩峰主持下,现代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运成和世界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岩分别深入阐释了世界经济发展态势与国际格局演变,指出世界经济不确定不平衡不稳定性凸显,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遭遇挑战,全球化面临停滞甚至倒退风险,面对挑战,中墨应携手合作,共促全球发展倡议,为动荡变化的世界政治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埃斯特拉达教授介绍了气候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指出到本世纪下半叶,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可能给世界各国带来难以承受的经济损失,中墨两国合作加强气候治理的紧迫性上升。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尼亚重点关注全球供应链、货运和基础设施合作,认为在当前供应链堵点、断点丛生背景下,中墨更应加强关键交通基础设施合作。国立自治大学驻华代表处主任诺约拉点评表示,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动荡重组背景下,气变、数字经济、新能源革命等越来越多非传统议题对全球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中墨两国加强互学互鉴,深化战略性新兴领域合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5/13第三单元发言人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亚非研究中心主任希隆女士和现代院拉美研究所所长杨首国分别在总结发言中强调,本次研讨会意义重大、形式创新、成果丰硕。未来,两家机构将进一步深化合作,联合发布“中墨关系发展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集,为推动中墨关系发展做出更多学术贡献。会议议程CICIR
其他

中墨两国大使在现代院-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联合研讨会上做主旨发言

为庆祝中国-墨西哥建交50周年,推动中墨两国发展互鉴,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于5月12-13日联合举办“中墨发展互鉴暨中墨建交50年”国际研讨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袁鹏院长、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瓦伦西亚副校长分别致辞,中国驻墨西哥大使祝青桥、墨西哥驻华大使施雅德做主旨发言。以下为祝青桥大使、施雅德大使的主旨发言以及袁鹏院长、瓦伦西亚副校长的致辞,以飨读者。中墨五十年20225/12-13中国驻墨西哥大使祝青桥尊敬的袁鹏院长,尊敬的瓦伦西亚副校长,尊敬的施雅德大使,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很荣幸出席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墨发展互鉴暨中墨建交50周年”国际研讨会。见到很多老朋友,感到格外高兴。今年是中墨双边关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双方热烈庆祝两国建交50周年,举行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习近平主席和洛佩斯总统互致贺电,为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和埃布拉德外长分别在对方国家主流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传递出中墨携手共进的积极信号。我和施雅德大使也分别参与了多项庆祝活动。很多墨西哥朋友都对我说,历史已经证明,五十年前墨西哥决定同中国建交是完全正确的。回顾中墨建交五十年来在各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我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我们始终真诚互信。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墨始终支持对方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理解支持。2013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交流合作格局,签署了80多项重要合作协议,两国互为重要发展伙伴的共识日益深化,政治互信日益牢固。——我们始终互利共赢。两国充分发挥双方经济结构互补优势,不断拓展经贸合作领域,共同推动双边贸易额增长近7000倍。当前,中国稳居墨西哥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墨西哥也是中国在拉美的主要贸易伙伴。相互投资快速增长。去年,在墨中资企业数量突破200家,墨西哥宾堡面包、牛油果等产品也在中国市场大受欢迎,双方还在能源、基础设施、电信、绿色发展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我们始终交流互鉴。中墨同为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墨西哥是同中国开展人文交流最多最广的拉美国家,已开设5家孔子学院和1个孔子学堂,以及美洲地区唯一一家中国文化中心。今年,中国河南登封观星台和墨西哥奇琴伊察金字塔被印在中墨建交50周年纪念邮票上,两座古代文明遗址的高度相似令人赞叹。——我们始终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墨都是多边主义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始终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捍卫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和中拉论坛等国际和地区组织及多边机制中密切协调配合,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女士们,先生们,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乌克兰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蔓延,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有句俗语,“不怕巨浪高,只怕桨不齐”。中墨作为发展中大国和重要新兴市场国家,持续发展两国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利益,也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进步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第一,我们要坚持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推动双边关系行稳致远。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我们应积极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继续以高层交往为引领,充分发挥两国常设委员会、战略对话、议会对话论坛等机制作用,通过对话磋商增进战略互信,加强扶贫、反腐、区域协调发展等领域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丰富两国关系内涵,共同推动双边关系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第二,我们要坚持平等互利合作,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纵观中墨建交50年,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始终发挥着促进双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双方应深化发展战略对接,进一步发挥互补优势,推动优化双边贸易结构,积极探索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新举措,进一步拓展能源、制造业、基础设施、5G通信、医疗卫生、电子商务等领域投资合作,为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发挥积极作用。中方欢迎墨方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上周,我刚访问了新莱昂州和科阿韦拉州,同当地政府和中资企业进行了座谈,并参访了华富山工业园等中资企业投资项目,各方推动中墨合作的热情让我印象深刻。我相信,中墨合作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第三,我们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当前,个别大国为了维护霸权地位,固守冷战思维,制造阵营对立,世界面临分裂和对抗风险。我们应坚持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加强国际抗疫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推动国际社会聚焦发展问题,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呼吁各国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观,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安全框架,为应对全球发展赤字和和平赤字贡献了中国智慧。我们欢迎墨方积极参与上述倡议并推动倡议落地,同中方一道,让世界变得更加和平、安全和繁荣。女士们,先生们,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墨建交50周年贺电中指出,要让两国人民永远做相互信赖的好朋友、共享繁荣的好伙伴。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所有致力于中墨友好两国人士共同努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分别是两国智库和学术界的重要代表,为两国关系发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持,是推动中墨友好事业的一股重要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你们继续推动两国智库和学术界深化合作,共同开展关于两国治国理政思想、务实合作前景的联合研究,深入挖掘理念契合点和利益交融点,不断转化为促进双边关系前进动力,更好服务中墨关系健康长远发展。谢谢大家!墨西哥驻华大使施雅德非常感谢袁鹏院长,瓦伦西亚副校长的邀请,同时也向我的朋友祝青桥大使致以问候。非常荣幸参加此次研讨会,我也非常高兴能够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两家重要研究机构开展的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工作做出贡献。两家机构的研究工作有助于我们对关乎中墨两国发展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首先,请允许我再次强调一个显而易见但却十分重要的事实,即中国与墨西哥两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远不止于两国建交的50年。中墨经济和人文交流甚至早于墨西哥合众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各自建国的历史。早在大航海时代,从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港出发的大帆船经菲律宾的马尼拉驶往中国,为亚太地区带去墨西哥的银器,也让中国青瓷影响了墨西哥手绘陶器的技艺。中墨两国历史交往的点点滴滴如同一张张拼图,逐步勾勒出中墨延续至今的历史联结。其中,不乏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1899年,两国签署了贸易和航运友好协议,这是中国清政府签署的第一份平等、和平、友好的国际条约。1971年,墨西哥在支持中国重返国际社会的过程中扮演了积极作用。墨西哥时任总统埃切维里亚在联合国发表了坚定、勇敢和明确的讲话,强调了中国对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性,这也为两国在一年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两国绵延半个世纪的外交关系自此起步。如今,我们庆祝中墨建交50周年,体现了中墨在国际社会大家庭中平等对话、相互了解、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信念。在此,请允许我简要回顾两国关系近年来取得的一些重要进展:一方面,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两国当局无法举行面对面的会议,但毫无疑问,两国各级政府间的交流互动更加多样而富有活力。两年来,两国领导人和外长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等方式,在联合国、G20等国际多边机构加强协调。同时,我们正努力重启中墨政府间常设委员会。除了将双边关系发展作为优先事项,中墨在联合国、世贸组织、G20和APEC等多边层面的合作也非常重要,两国在反对疫苗垄断、消除贫困、实现包容性增长和推进联合国2030议程等方面都有着广泛共识。此外,2021至2023年期间,墨西哥还将担任联合国非常任理事国,期待与中国一道在这一重要的国际机制中加强互动与合作。此外,墨西哥还在拉丁美洲各类区域组织中扮演重要的领导角色,并与中国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对话与合作,例如:墨西哥担任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CELAC)轮值主席国期间,第三届“中国-拉共体论坛”部长级会议在2021年12月成功举办,两国在2020至2021年期间还联合主办了多个主题分论坛。目前,墨西哥正担任拉美“太平洋联盟”轮值主席国,期待以此为契机,推动该组织与作为观察员国的中国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建立更加多元且富有成效的对话机制。另一方面,中墨经贸关系近年来取得了持续稳定增长,同时也展现了巨大的发展潜力。2021年,中墨双边贸易额增长达30%,这主要得益于电商贸易的快速发展。至此,中墨双边贸易额突破了1000亿美元的“心理关口”,历史性地达到了1100亿美元。同时,中国对墨西哥的投资也显著增长,墨西哥作为美加墨贸易协定、CPTPP、太平洋联盟和墨西哥-欧盟自贸协议的重要参与方,有望为中国投资进军全球多个市场创造有利条件。当然,我们还面临一些挑战。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墨两国的空中航运联系陷入中断,我们正在不懈努力,希望很快就能听到中墨直航恢复的好消息。在人文交流方面,两国的文化往来也受到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冲击。尽管疫情带来很多不便和阻碍,我们仍在努力发挥创造性,借助最新数字科技,将更多的墨西哥文化带到中国。例如在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上,我们展示了墨西哥库库尔坎金字塔,两国30个友好城市举行了点亮地标建筑的活动等。作为墨西哥驻华大使,我想着重强调两国教育交流的重要作用,并采取措施,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我们将优先支持通过线上虚拟方式重启两国高校、智库和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恢复双边学术联系。其次,我们正积极寻求重启两国间重要的教育对话机制,期待在2022年的合适时机重启中墨校长论坛和中墨文化、教育委员会。第三,我们期待双方大学和智库继续在知识创造、技术交流和联合研究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为政府决策和治理能力建设带来助益。最后,我们将不断推动更高质量、更具深度的双边对话,通过各种形式的技术合作与发展互鉴,共同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值得注意的是,两国仍鲜见专门的出版物或其他学术成果能够对双方经贸领域之外的合作成就与挑战进行系统性研究。我相信,对这些领域的研究将有助于拓展中墨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墨西哥驻华使馆方面将继续积极推动双边合作,为墨西哥经济工业现代化、完善治理体系和政策提供帮助。首先,中墨双边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并且一定会越来越好。第二,我们应当不断加强重要领域的合作,通过深化政府间互动与合作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创造价值。第三,中墨两国都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这些传统渗透在两国文化生活的点滴之中,塑造了两国令人羡慕的独特归属感和认同感,我认为我们应以此为机遇,深入挖掘中墨文明互鉴潜力,拓展双边多维度对话合作。最后,我们必须继续努力,更多更好地了解彼此国家的历史、语言、文化和追求,从中寻找共识、增进友谊。中墨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将共同推动全球治理和发展合作,这也为各位目前所做的工作赋予了更高的价值。再次感谢会议主办方的邀请,预祝大会圆满成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袁鹏院长尊敬的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副校长瓦伦西亚女士,尊敬的中国驻墨西哥大使祝青桥先生、邹传明公参,尊敬的墨西哥驻华大使施雅德先生,中墨各位参会嘉宾,女士们,先生们,2022年是中墨建交50周年,在两国关系发展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共同举办“中墨发展互鉴暨中墨建交50周年”国际研讨会,两国官员、学者、企业家、媒体人齐聚“云端”,回顾总结中墨关系走过的50年,谋划展望两国关系未来发展,应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谨代表现代院对中墨建交5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嘉宾参加此次会议表示由衷感谢和热烈欢迎!中墨都是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建交50年来,中墨在政治、经贸、人文、科技等多领域合作全面展开,在国际多边事务中携手合作,尤其是2013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边政治互信不断加强,各领域友好合作不断夯实。展望未来,中墨关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墨作为两个主要的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大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中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正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包括墨西哥在内的拉美国家也处于改革转型的发展关键期,中拉彼此更加借重,创新合作的动能不断加强。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墨两国以建交50周年为契机,共迎挑战,共促发展,通过加强发展规划对接,巩固传统优势领域合作,拓展新兴领域合作,不断充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墨关系将迎来更加辉煌的50年。扩大人文学术交流,加强互学互鉴,是两国关系取得持续更大发展的基石。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是墨西哥乃至拉美地区知名度最高、最具实力的大学之一。现代院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国际问题研究机构,研究覆盖全球各个地区和国际关系领域主要问题。现代院十分重视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合作,双方自建立正式交流机制以来,合作成效显著。现代院希望继续深化合作,为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和人民友好交往贡献智慧力量。我们欣喜地看到,双方已准备联合发布“中墨关系发展研究报告”,这是中国和墨西哥、现代院和国立自治大学的一个创举,我们期待这份报告早日发布,同时我们也就今后联合出版著作、论文集达成了共识。最后,我要诚挚感谢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对研讨会筹备的辛勤付出以及对现代院的长期支持,感谢中墨各位嘉宾的参与。尤其要感谢老朋友祝青桥大使、邹传明公参以及施雅德大使能在百忙中与会。预祝“中墨发展互鉴暨中墨建交50周年”国际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瓦伦西亚副校长尊敬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袁鹏院长、拉美研究所杨首国所长,尊敬的墨西哥驻华大使施雅德阁下,尊敬的中国驻墨西哥大使祝青桥阁下,尊敬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各位研究员、教授,各位参会学者,女士们、先生们:我谨代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校长恩里克•格劳埃•韦切斯,向各位致以诚挚问候,欢迎大家参加由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中墨发展互鉴暨中墨建交50周年”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墨两国的专家学者将就中墨关系的历史、现状、挑战、机遇等展开对话,分享研究成果。这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第三次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研讨会,双方多年的密切合作形成了众多具有政策价值的研究成果,有力服务了中国和墨西哥双边关系发展。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是中国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最富盛名的智库。2013年,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与现代院首次建立对话机制,并相继举办了多场学术研讨会。近年来,我们两家机构克服疫情影响,合作研究不断巩固,取得了更多面向未来、充满活力的研究成果,本次研讨会的举办就是双方密切合作的最新体现。对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来说,本次研讨会的举办还有着另一重重要意义。今年是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驻中国代表处设立十周年,作为我校在亚洲唯一的官方代表机构,代表处在阿达尔贝托•诺约拉博士的领导下,正日益成为我校与现代院不断深化各项合作的坚实阵地。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由阿莉西亚•希隆博士领导的亚非研究中心为墨西哥学术界深化对中国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此,我对亚非研究中心和驻华代表处的工作团队一并表示感谢,我还想借此机会向墨西哥驻华大使施雅德阁下、中国驻墨西哥大使祝青桥阁下致以诚挚问候,感谢他们作为今天的主旨演讲发言人,对中墨两国学术交流合作的支持。我谨代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郑重承诺,将继续推进中墨文化和学术交流,为两国关系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今天的研讨会将是中墨双边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成果,将有助于我们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和地缘政治形势下更好理解中墨关系,共同应对21世纪新挑战。作为研究机构,庆祝中墨建交50周年的最好方式便是继续推进双方的学术交流,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墨合作的内涵。为此,在本次研讨会结束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将联合发布会议论文集和《中墨关系发展政策研究报告》,为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和人民友好交往贡献政策建议。最后,再次祝贺“中墨发展互鉴暨中墨建交50周年”国际研讨会圆满成功!
其他

如何看尹锡悦政府的对外政策?

尹锡悦正式就任韩国总统,其上台后的美韩同盟和东北亚形势将如何发展?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朝鲜半岛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天聪就此接受“长安街知事”专访,谈及个人看法。长安街知事:美国总统拜登高调宣布将于5月中下旬到访韩国。美国在东北亚究竟打的什么算盘?刘天聪:美国政府的核心思路是抓住韩国保守势力回归的战略机遇,进一步拉拢韩国,建立更紧密的地区同盟体系,以此遏制中国,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表面上,美国宣称拜登此访是“强化对朝施压”,但这只是摆在面前的幌子。朝鲜问题无论从紧迫性还是体量上,都不值得美国如此兴师动众。“醉翁之意不在酒”,美国真正目的还是在于“对付中国”。
其他

土耳其展开新一轮“魅力外交”

近期,土耳其广泛展开“魅力外交”,大力推进与邻国关系的缓和,既为了“脱困自救”,也顺应了地区地缘格局变化的大趋势。但土耳其与各方的分歧仍难弥合。李亚男
其他

日元迎来贬值“大时代”

本轮日元贬值既体现了日本经济的基本面,也反映了国际市场对主要国家金融政策变化预期,折射国际秩序中的地缘政治风险,必将加速国际货币体系的货币结构变化。刘军红
其他

增强战略自主符合欧洲利益

欧洲的战略自主努力一直遭到美国或明或暗的掣肘和反对。俄乌冲突既凸显了欧洲欠缺战略自主的现实,也进一步表明欧洲加强战略自主的必要性。张
其他

拜登政府网络安全举措“落地”情况与发展态势评估

峰会、北约峰会和美欧峰会,就塑造网络空间负责任国家行为和共同应对网络威胁,达成广泛共识,奠定了美国在网络外交方面政策基调。一方面,是塑造规则。美国与盟友重申推动网络空间负责任行为和国际法适用。G7
其他

《现代国际关系》2022年第3期

国际政治与安全美韩同盟新调整及其限度翟福生岸田政府强化日澳安全合作及其影响孟晓旭国际传播研究试析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李海涛从RT电视台看俄罗斯媒体国际传播战略郭金峰简
其他

尹锡悦的执政之路

有别于文在寅重视平等福利的执政理念,尹锡悦推崇美国芝加哥学派弗里德曼和奥地利学派德维希•冯•米塞斯的自由民主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念,加之对文在寅的感情对立,故政策构想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反文”色彩。
其他

《国家安全研究》创刊号

《国家安全研究》是由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的国家安全问题研究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定位是研究和宣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学术阵地,建设和完善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学术平台,加强和深化国家安全理论前沿和现实问题研究的学术窗口。
其他

现代院成功举办“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年度研讨会

2021年12月30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举行“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回顾与前瞻2021/2022”研讨会。会议就年度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展开研讨,并正式对外发布现代院年度战略报告——《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2021/2022》。学术盛宴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国防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香山论坛秘书处等知名高校和研究单位二十余位学者专家,与现代院各研究所、研究中心负责人和报告撰写者,以及央视新闻、CGTN、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世界知识出版社、参考消息、中国之声、学习强国等媒体嘉宾共百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特邀CGTN主持人田薇担任开幕式及主旨演讲司仪。开幕致辞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即将过去的2021年,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继续交织,导致国际格局、世界秩序、全球经济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复兴也进入了第二个百年的新时期。现代院始终把握两个大局,在服务中央和国家决策方面继续发挥国家高端智库独特作用。▲袁鹏院长开幕致辞2021年,现代院做了几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和尝试。一是经中央批准,成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并力争将其打造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高地、宣传阵地和人才基地,相关工作正全面展开,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建言献策。另一个是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现代院作为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博士培养单位,也是国内唯一拥有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智库单位。作为学科评议组秘书处,现代院期待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学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了配合这两项工作,现代院创办了一个新的刊物——《国家安全研究》双月刊,2022年2月份将发布该刊创刊号。我们将致力于将这一刊物打造成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研究的重要学术园地。袁鹏院长还表示,《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2021/2022》是该报告的第21本。这部年度报告汇聚了现代院15个研究所100多名专家的集体智慧,希望能对国家战略决策和战略研究有所助益。主旨演讲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陆忠伟、国防大学中将副校长肖天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分别做主旨演讲。▲会议现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陆忠伟主旨演讲的题目是“群豺跪舔跛足虎”。他指出,拜登政府这一年深陷历届政府亏欠的财政、发展,乃至信任与治理的赤字泥潭,拿不出更多的政治资本来摆脱如下的困局。但对美国国力盛衰及西方霸权的终结,需要长程考量,更要辩证分析。正由于此,对大变局下的法国外交及其与美、英、澳跟俄中的关系尚需理性定调。在中美关系方面,陆院长认为,11月16日的中美视频峰会富有建设性和实质性,它表明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内涵的“国之大者之胸怀”,以世界和平为坐标,以人类安全为格局,善于解开战略互疑之结,长于破解战略摊牌之咒,敏于探寻战略互动之要。中国成为世界和平,全球发展,国际秩序维护的不可或缺的支撑。▲肖天亮副校长做主旨演讲国防大学中将副校长肖天亮以“世界军事形势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为题发表主旨演讲。认为中国要实现强国梦、强军梦,首先就是要把战略研究制定好,贯彻落实好。并把战略概括为是战略判断、战略决策、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评估这五个环节的循环。肖校长还从世界战争形态加速演变、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快战略调整的力度和步伐、军队改革不断地推进,以及太空、网络、深海、基地、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竞争态势日趋激烈等方面,介绍了最新研究成果,并进行了深度分析。▲王一鸣主任做主旨演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在主旨演讲中主要分析了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六大方面。王主任指出,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向东亚移动的变化,即东亚的经济份额、比重在提升,尤其是中国经济的比重在提升。从中长期来看,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产业链、供应链,人口结构变化,绿色低碳的转型,国际货币体系变化以及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其中,本轮科技革命的核心还是新一代数字网络技术革命,即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它正在改变国际格局的中心和外围,正在重塑各国竞争力的消长和全球的竞争格局。而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是对全球经济格局影响最大的因素。主题研讨12/302021会议分三个议题进行研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会委员会主任季志业主持“百年变局与国家安全”议题研讨环节,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原院长贾庆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徐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陶坚、现代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运成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12/302021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胡继平主持第二节主题为
其他

元宇宙与国家安全

第一个层面上,政府认为一旦元宇宙成为未来数字生态的主流模式,那么可能会产生新的国际分工体系,而缺乏相应筹码和竞争力的国家有可能将处于不利局面,在这一新体系中被边缘化。
其他

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是中日合作机遇

个研究中心,并主办发行《现代国际关系》(中文核心期刊)、《现代国际关系(英文版)》与《国际研究参考》三本学术期刊。2015年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
其他

谨防巴基斯坦中企班车恐袭案“三个挂钩”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评论此次恐袭时不可牵强附会地将之与走廊建设紧密挂钩。这样做本身并不符合事实,对巴方安保努力特别是对走廊建设安保努力有失公允。这样做还极可能严重干扰走廊的未来建设。
其他

欧盟碳关税政策及其影响

个研究中心,并主办发行《现代国际关系》(中文核心期刊)、《现代国际关系(英文版)》与《国际研究参考》三本学术期刊。2015年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
其他

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的百年演进

《现代国际关系》2021年第3期《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的百年演进》董春岭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内容摘要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始终高度重视国家安全。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不同阶段,党的国家安全理念、战略紧跟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丰富、完善。随着“十个坚持”的提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内核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已然成型,完成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理论体系构建的历史性飞跃。本文从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的百年演进历程中发掘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发展的思想脉络,从百年来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中理解国家安全思想所发挥的重大理论指导作用,从百年变局之下中国的历史方位与时代责任中去思考坚持和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亡之时起航,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如今已历史性地接近民族复兴的彼岸、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发展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国家安全工作的保驾护航。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不同历史时期对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了正确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国家安全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强化国家安全工作顶层设计,完善各重要领域国家安全政策,健全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有效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保持了我国国家安全大局稳定。2020年12月11日,在中央政治局就
其他

西方“技术联盟”: 构建新科技霸权的战略路径

《现代国际关系》2021年第1期《西方“技术联盟”:构建新科技霸权的战略路径》唐新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现代院科技与网络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员内容摘要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深入发展,科技正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主战场。围绕科技发展与应用的规则、标准、体系等因素的竞争,将直接影响到国际战略的权力结构与国际体系的重塑。基于“技术多边主义”战略,美国将与其伙伴国家围绕高科技领域组建“技术联盟”,通过联盟形式共同制定全球科技发展与治理的新规则与新标准,进而实现对新科技塑造的国际权力的争夺。随着西方“技术联盟”框架体系日渐成型,全球力量结构、国际格局与国际体系都将受到深刻影响。当前,人类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世界百年大变局的历史交汇期,科技革命正将国际政治从“地缘政治时代”带到“技术政治时代”。在“技术政治时代”,国际战略竞争的重心是高科技创新优势的竞赛,是围绕新科技革命所塑造的新权力的争夺,而这种争夺主要体现在前沿创新能力和国际规则体系塑造能力两个方面。当科技创新能力的比较优势缩小的情况下,霸权国家通常会寻求通过主导技术规则来实现技术领导权。美国等国家认为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建立联盟来实现,认为“世界具有‘领先’技术的‘民主’国家应率先为全球技术政策建立新的‘多边框架’”,即所谓“技术多边主义”框架下的“技术联盟”。这一“技术联盟”是美国及其伙伴国家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为争夺新科技霸权而建立的排他性联盟框架。随着美国新政府的上台,将更注重基于规则的联盟体系建构,通过“技术联盟”构建“技术政治时代”的科技霸权。一、“技术联盟”的扩张与布局“技术联盟”的聚焦点与新科技革命的前沿领域高度契合,在5G、6G、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半导体、太空科技、绿色创新和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正呈现全面扩张态势。(一)“技术联盟”从5G领域展开并向整个数字领域蔓延。美国政府和智库认为建立技术联盟首先要从5G开始。2019年5月,美国政府拉拢32个国家在捷克召开“布拉格5G安全大会”,联合发布了非约束性的政策建议—“布拉格提案”,该提案从政策、安全、技术、经济四方面探讨如何排除中国5G技术产品。在美国政府的政治压力下,欧盟于2019年10月发布《欧盟
其他

印度对华政策的转变与中国的政策反思

Gokhale)认为,“印度民主国家的存在挑战了北京共识或模式,使得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上难以证明其非选举产生的模式是正确的。印度充满活力的民主制度,是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最大生存挑战”。
其他

新书:《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2020/2021》

个研究中心,并主办发行《现代国际关系》(中文核心期刊)、《现代国际关系(英文版)》与《国际研究参考》三本学术期刊。2015年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
其他

美国“全政府”对华战略探析

“全政府”(whole-of-government,WOG)或译为“整体政府”,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西方“后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中出现的概念。在长达20年的“新公共管理改革”(New
其他

《德国在欧盟中的领导作用新变化》

近两三年,德国对欧盟事务投入相对减少,掌控能力下滑,不仅难以推动一体化快速前进,甚至在某些方面阻碍一体化深化。与此同时,德国与其他成员国的龃龉也有所增加,很多时候不再能够“号令诸侯”。
其他

袁鹏院长谈“政治博弈下的美国乱象”

美国要实现真正的转型,还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阵痛,对内要对两党制度、政治极化的现象进行深层次改革,对外要勇于拥抱全球化、信息化的潮流,而不是背道而驰,这恐怕才是“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应有路径。
其他

《新冠疫情对欧洲的影响与中欧关系》

4月7日,欧洲央行宣布,进一步放宽欧元区银行获取信贷时作为抵押资产的标准,包括接受银行以希腊政府债券作为抵押。欧洲央行试图以此进一步提高欧元区的风险承受能力,促进信贷流动。
其他

《从新冠疫情管窥国际政治新旧时代转换》

后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已经被内在缺陷、大国竞争冲击得摇摇欲坠,疫情使其进一步进入风雨飘摇之中。美国全球领导地位,国际机构的全球治理能力,是后冷战时期国际秩序的两块基石,基石不稳导致秩序混乱。
其他

《新阶段的中美战略博弈与中国对美战略》

中美战略博弈将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长期过程。在两国战略博弈的初期阶段,美国将明显处于优势地位,中国处境相对被动。长期看,美国面临不小劣势,中国的潜在优势将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