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榨知机

其他

怎么舒服怎么睡?多项研究:若长期这样睡觉,猝死可能只在一瞬间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哪种睡姿更舒服?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很多人是仰躺、侧着睡的,但有些人习惯趴着睡。殊不知这种姿势背后,其实藏着很多健康隐患,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非常危险。今天,健康榨知机就来讲讲趴睡的问题↓↓趴着睡,让脊柱“压力山大”脸朝下趴着睡觉实际上并不能放松身体,反而会给背部、颈部和肩部带来额外的压力。在这段时间里,局部肌肉一直保持轻微紧绷状态,起床时只会更难受。图片来源:123RF1.
3月4日 下午 10:00
其他

权威发布:肺癌成为全球新增病例数最多的癌症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在2024年世界癌症日到来之际,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2022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报告。在今天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与各位读者分享其中的部分内容。报告指出,癌症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健康和寿命“杀手”之一,2022年全球新发癌症近2000万例,死亡近1000万例;每5人中就有1人将在其一生中患癌症;每9名男性、每12名女性中将有1人因癌症而死亡;肺癌取代乳腺癌成为全球新增病例数最多的癌症;预计到2050年,全球新发癌症将达到3500多万例。图片来源:123RF肺癌是全球新增病例数最多的癌症2022年,全球新发癌症1997万例,其中一半在亚洲。在新发癌症中,248万例是肺癌,占新发癌症总数的12.4%,取代乳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新发癌症;乳腺癌则是第二大新发癌症,占新发癌症总数的11.6%。除肺癌和乳腺癌外,其他10大新发癌症依次是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胃癌、肝癌、甲状腺癌、宫颈癌、膀胱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这10大新发癌症患者数占到了新发癌症患者总数的60%以上。▲2022年,全球主要新发癌症类型,及人数和占比(数据来源:IARC官网;制图: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男性中,新发癌症约1031万例,最常见的是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胃癌和肝癌;女性中,新发癌症约966万例,最常见的是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和甲状腺癌。▲2022年,全球不同性别人群主要新发癌症类型,及人数和占比(数据来源:IARC官网;制图:药明康德内容团队)肺癌是第一大癌症死亡原因2022年,约有974万人因癌症死亡。肺癌仍是导致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约占癌症总死亡人数的18.7%,其次是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食管癌、前列腺癌、宫颈癌和白血病。这10种癌症导致的死亡,占到了癌症总死亡人数的70%。▲2022年,全球主要癌症死亡原因,及人数和占比(数据来源:IARC官网;制图: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男性中,约有543万人因癌症死亡,肺癌是最主要的癌症死亡原因,约导致了22.7%的癌症死亡,其次是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和前列腺癌;女性中,约有431万人因癌症死亡,乳腺癌(15.4%)是主要的癌症死亡原因,其次是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和胃癌。▲2022年,全球不同性别人群常见癌症死亡原因,及人数和占比(数据来源:IARC官网;制图:药明康德内容团队)肺癌是中国第一大新发癌症和癌症死亡原因2022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约482万例,最常见的是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肝癌和乳腺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新发肺癌病例占到了全球肺癌新发总数的40.8%。男性中最常见的新发癌症是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女性中最常见的是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和宫颈癌。2022年,约有257万中国人因癌症而死亡,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男性中最常见的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女性中则是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和乳腺癌。▲2022年,中国常见新发癌症和癌症死亡原因,及人数和占比(数据来源:IARC官网;制图:药明康德内容团队)▲2022年,中国男性常见新发癌症和癌症死亡原因,及人数和占比(数据来源:IARC官网;制图:药明康德内容团队)▲2022年,中国女性常见新发癌症和癌症死亡原因,及人数和占比(数据来源:IARC官网;制图:药明康德内容团队)这些趋势要警惕IARC预测,在全球范围内,到2040年癌症新发患者数将达到2840万,比2022年增加近50%;而到2050年,新发癌症患者数将超过3500万例,比2022年增加77%。新发癌症患者数的快速增加,与人口老龄化和风险因素的变化有关。年龄是影响癌症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癌症的风险急剧上升。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内的细胞会受损,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癌症的发生。2022年,所有新发癌症患者中,3/4是55岁以上的人;而29岁以下的患者所占比例不到3%,尽管该人群占世界总人口的近50%。烟草、酒精和肥胖是癌症发病率不断上升背后的关键因素,而空气污染仍然是环境危险因素的关键驱动因素。此外,男性比女性因癌症死亡的风险更高。每100例癌症死亡中男性占56例,而女性为44例。这与男性更容易吸烟、患肺癌有很大关联。图片来源:123RF报告最后指出,更新的2022年癌症负担数据突出了癌症类型的多样化以及未来几十年癌症负担的上升。迫切需要通过有效的癌症行动,包括有效预防、早期检测干预和治疗方案的改进等,以控制癌症这种毁灭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另外,你可能还想看:患癌后有什么症状?癌细胞和正常细胞有什么区别?怎么吃可以预防癌症?……点击下面的名片,关注【健康榨知机】在消息对话框回复:癌症获取更多相关科普知识▼参考资料[1]
2月2日 下午 10:01
其他

做什么能延长寿命?20万中国人研究发现:这样做能降低死亡风险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AHA)首次发布了理想心血管健康(ICH)建议,也就是“简单生活7项措施(Life’s
2023年2月10日
其他

抑郁的人,大脑会发生什么?更容易患这种疾病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工作压力都在明显加快、加大。与此同时,出现心理问题的人也逐渐增加,比如压力大、抑郁、焦虑、紧张等,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如果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状态,不仅会影响工作、生活,还会危害身体健康,对大脑造成伤害。近几十年来,人们已经注意到,不少心理问题与认知功能下降、阿尔茨海默病等痴呆症风险升高有关,比如焦虑和抑郁。近日,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2022年12月26日
其他

​有这种睡眠问题的人,老年时大脑更容易出问题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近期,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简称标准)。标准指出,健康老年人是指60周岁及以上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的老年人,躯体、心理、社会三方面都趋于相互协调与和谐状态,应满足9个要求,其中之一是认知功能基本正常。认知功能范畴极其广泛,包括学习、记忆、语言、思维、情感、空间、创造、精神等等。近年来,认知功能下降、认知功能障碍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和生活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中国农村,超过1/4的老年人受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影响。认知功能下降、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除了年龄这种不可改变的因素外,大约还有三分之一与可以改变的因素有关,比如睡眠。据一项发表在《睡眠》(Sleep)的研究发现,失眠可能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中年时难以入睡,可能最能预示未来的认知功能下降风险。图片来源:123RF来自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2022年11月28日
其他

​中国10万人数据分析:这样睡觉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

sr-1。图片来源:123RF统计结果显示,夜间室外人造光暴露在中国大陆差异很大,大部分暴露在较低水平,而较高水平的暴露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所有研究地点室外人造光暴露中位数为7.9
2022年11月24日
其他

吃完饭就躺下会有什么后果?除了发胖,还有这4大危害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刚吃完饭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深夜突然饿了,又在睡前点外卖大吃一顿……这是很多现代人“花式伤身”的真实写照。都知道吃完饭就躺着很舒服,但你知道这个习惯会有什么后果吗?今天,健康榨知机就来告诉你答案↓↓吃完饭总想躺着,是什么原因?很多时候,我们吃完饭,特别是刚吃完一顿大餐之后,就会感到非常疲倦,想要躺倒睡上一觉,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当我们吃下含有大量蛋白质的食物,如火鸡、鸡、鱼、鸡蛋和鹰嘴豆时,我们身体会分泌大量血清素(又叫5-羟色胺)。血清素是一种有助于调节睡眠和食欲、调节情绪和抑制疼痛的神经递质和激素。此外,进食过后,我们的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岛素可以抑制食欲素(一种神经肽)的产生,导致困倦。图片来源:123RF研究表明,食欲素能够调节我们的睡眠。当食欲素水平较低时,我们就会失去动力,感到疲倦。发作性睡病就是由于食欲素神经元的高度缺失导致的。通俗地理解,这可能是大自然赋予动物的捕食本能——饿了就要打起精神觅食;吃饱了就该休息了,不能贪吃。饭后马上躺下,会有哪些危害?1.
2022年11月16日
其他

多少岁前戒烟、戒烟后多久,可以恢复正常寿命?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吸烟是最伤害健康和寿命的坏习惯之一。吸入的每一口烟,都会对身体多个器官造成损害,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眼科疾病、痴呆症等多种疾病风险,寿命也会随之缩短。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终身吸烟,预期寿命至少减少10年。随着健康意识提高,现在很多人已经开始了戒烟行动。那在多少岁之前戒烟、戒烟后多久,损失的预期寿命可以恢复呢?据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2022年11月1日
其他

还不到50岁,怎么就得癌症了?这些危险因素要警惕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癌症是一种“老年病”,离年轻人很远,患癌风险会随着年龄增长上升。但事实上,年纪轻轻就患癌的情况,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最近几十年,全球多个国家早发性癌症(通常指确诊癌症时的年龄<50岁)的发病率都在增加,比如早发性乳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胃癌等等。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患癌症呢?一项发表在《自然》子刊Nature
2022年9月15日
其他

中国“吸烟地图”出炉:1年吸掉1.545万亿支烟,吸烟率最高的是这些地区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中国是全球“烟民”最多的国家,占到了近1/3。吸烟,既是癌症、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也是导致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约为260万,占到了全球因烟草使用而死亡人数(830万)的近1/3。随着健康意识提高、禁烟措施的施行,很多中国人都有意识地减少了吸烟。不过,据一项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PLOS
2022年9月7日
其他

这类食物,既会让人长胖、患癌,又伤害大脑健康!很多人还经常吃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节奏的加快,一些美味、方便的食物,比如香肠、肉丸、炸鸡块、含糖饮料、加热即食食品、甜咸小吃、蛋糕、冰激凌、饼干等,成为了很多人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些美味、方便的食物,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超加工食品。已有多项研究发现,常吃这些食物,可能会诱发炎症和氧化应激,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死亡风险,包括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近日,一项发表在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医学期刊《神经病学》(Neurology)的新研究,为超加工食品有害健康添加了新证据。这项新研究发现,常吃超加工食品可能会损害大脑健康,影响认知功能,增加痴呆症风险;而用没有加工或最低加工的食品代替超加工食品,则与痴呆症风险降低相关。图片来源:123RF来自天津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英国生物样本库(UK
2022年8月4日
其他

有这4种睡觉习惯的人,心血管容易出问题,患病风险更高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晚上睡不着、不睡觉,熬夜盯着手机屏幕来回刷;早上起不来,对床恋恋不舍,脑海里回响着“就再躺1分钟”;中午直犯困,不睡一会儿,就萎靡不振、头昏脑胀……睡不着、睡不够、睡不好等睡眠问题,正在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睡眠,这件每天都要做的事,既是我们的生命需求,也是每个人的健康支柱。不少研究已经告诉我们,睡眠问题会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情绪和公共安全产生深远而不利的影响,增加多种慢性疾病和死亡风险,比如阿尔茨海默病、焦虑、抑郁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等。近日,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AHA)的研究,为睡眠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添加了新证据。这项研究显示,睡不够、睡得多、白天频繁午睡、睡眠质量差,都会对健康产生危害,增加冠心病、中风、心绞痛和心梗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图片来源:123RF研究人员对瑞典双胞胎登记处(STR)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共纳入了12268名参与者。参与者的平均年龄是70.3岁,57.4%(7036名)是女性。通过调查问卷,研究人员统计了参与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婚姻状况、吸烟状态、饮酒量、饮食和身体活动量等生活方式信息;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抑郁症等慢性疾病患病史和治疗史信息;以及冠心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信息。此外,研究人员还收集了参与者的睡眠信息,包括夜间睡眠时间,睡眠类型(晚睡型或早起型),以及打鼾、失眠、白天嗜睡(午睡)情况,以评估他们睡眠模式的整体健康程度。如果参与者5项睡眠指标分别满足以下标准,则评分为1,不满足则为0分:夜间睡眠时间:7-9小时;睡眠类型:早起型;打鼾情况:从不或很少;失眠情况:从不或很少;白天嗜睡情况:从不或很少。总评分为4-5分时,属于健康;2-3分属于中等健康;0-1分属于不健康。图片来源:123RF统计结果显示,所有参与者的夜间平均睡眠时间为8.5小时;有6.8%、52.2%、29.4%和11.6%人,夜间睡眠时间分别为<7小时、7-9小时、9-10小时和≥10小时;41.4%的人有白天小睡的习惯,其中23.6%的人小睡时间≤30分钟;17.8%的人小睡时间>30分钟。和夜间睡眠时间为7-9小时的人相比,睡眠时间<7小时的人,往往更年轻,大多是男性、吸烟者和大量喝酒的人,他们的体重指数(BMI)也更高;睡眠时间≥10小时的人,往往年龄较大,大多是女性和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此外,夜间睡眠时间<7小时和≥10小时的人,身体活动量也少,习惯白天小睡,睡眠模式不健康。在平均长达13年的随访期间,共有4779名参与者患心血管疾病,包括3251名患冠心病、2292名患中风。图片来源:123RF刨除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夜间睡眠时间、白天小睡和整体睡眠模式,都会对心血管疾病风险产生影响。和夜间睡眠时间为7-9小时的人相比:睡眠时间<7小时的人,患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中风、心绞痛和心梗的风险分别升高了14%、17%、13%、14%和22%;睡眠时间≥10小时的人,患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中风和心梗的风险分别升高了10%、10%、11%和13%;睡眠时间为9-10小时的人,患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和心梗的风险分别升高了3%、7%、6%和5%。和白天没有小睡习惯的人相比:小睡时间为1-30分钟的人,患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中风、心绞痛和心梗的风险分别升高了11%、13%、7%、23%和15%;小睡时间>30分钟的人,患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中风、心绞痛和心梗的风险分别升高了23%、22%、23%、30%和16%。和睡眠模式健康(4-5分)的人相比:睡眠模式不健康(0-1分)的人,患心血管疾病、心绞痛和心梗的风险分别升高了22%、39%和30%;睡眠模式中等健康(2-3分)的人,患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中风和心绞痛的风险分别升高了6%、6%、25%和9%。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和夜间睡眠时间为7-9小时、且白天没有小睡习惯的人相比,夜间睡眠时间<7小时、且白天小睡时间>30分钟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的更显著,为47%。图片来源:123RF研究人员分析,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可能会通过多种途径对心血管疾病风险产生影响。如睡眠不足、质量不佳,可能会引发胰岛素抵抗、瘦素分泌减少、炎症介质升高、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昼夜节律紊乱等,进而会加速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发生。而白天小睡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有关,这会导致血压和心率的迅速上升;白天小睡时间过长,可能会进入慢波睡眠,但又不会完成正常的睡眠周期,从而破坏昼夜节律。由于这项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只是显示了睡眠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联,并没有表明因果关系。而且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睡眠数据依赖参与者回忆等,可能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研究最后指出,良好的睡眠对于保持中老年人的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美国心脏协会(AHA)已将睡眠纳入到理想心血管健康建议中,并建议每天的夜间睡眠时间为7-9小时。这项研究的发现,不仅为睡眠与心血管健康的关联添加了证据;也进一步显示,夜间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白天小睡,以及睡眠模式不健康,都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图片来源:123RF研究人员建议,应鼓励人们将夜间睡眠保持在7-9个小时之间,并在白天避免频繁或过度打盹。对于夜间睡眠不足的人来讲,与其试图通过白天小睡来恢复睡眠时间,不如制造更舒适的睡眠环境,养成更健康的睡眠习惯,从而在夜晚获得最佳睡眠时间,比如确保睡眠环境不太热、太冷或太吵;睡前减少看电子屏幕时间;晚饭不要吃太多、太晚;白天多做运动;以及健康饮食等。而对于有打鼾、失眠等影响睡眠时间和质量问题的人,应咨询医务人员,治疗或改善相关问题,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另外,你可能还想看:什么是健康的睡眠?如何能睡个好觉?睡觉时大脑在干什么?睡觉时流口水、磨牙、打呼噜怎么办?……点击下面的名片,关注【健康榨知机】在消息对话框回复:睡眠获取更多相关科普知识▼参考资料[1]
2022年8月2日
其他

每周运动150分钟,是2天完成好,还是5天完成好?权威研究发现……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多进行身体活动,是很多人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一剂“良药”。多项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或75分钟的高强度身体活动,或者两者等量结合。如何达到指南推荐的身体活动量?有的人选择规律地进行,即每周至少进行3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身体活动;也有很多人由于工作、生活等原因,在周一到周五没时间进行身体活动,会选择在周末进行1-2次的长时间、高强度的身体活动,来达到指南的推荐量,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周末勇士”。这两种身体活动的方式,哪种更好呢?近期,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
2022年7月1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多吃点“素”有啥好处?这5类常见病的风险都降低了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每到吃饭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遇到一个难题:吃什么?虽然一日三餐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但随着健康理念的提升,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不仅能填饱肚子,还对身体各个器官和功能有着影响,可能降低也可能增加多种疾病风险。怎样吃对健康更有好处,成了很多人日常选择吃什么的标准之一。近年来,流行的饮食方式五花八门,其中就包括植物性饮食。那植物性饮食对健康有什么影响呢?近期,一篇发表在《美国生活方式医学杂志》(American
2022年7月7日
其他

​美国心脏协会权威建议:想要延寿、健康心血管,8件事必不可少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冠心病、中风、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头号杀手”。《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中国约有3.3亿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看到我们身边很多亲戚朋友被心血管疾病所困扰;而且农村、城市心血管疾病分别占死亡原因的46.74%和44.26%,相当于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如何预防这个“头号杀手”的发生和死亡,是我们实现更健康、更长寿目标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在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AHA)首次发布了理想心血管健康建议,也就是“简单生活7项措施(Life’s
2022年7月5日
其他

走路越来越慢了?如果还有这些症状,当心大脑健康!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走路,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走路习惯、速度。走路这种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健康状况、大脑运动中枢的控制、骨骼肌的操控状态和耐力等。因此,走路速度已经被用于一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判断;走路速度的变化,也有助于反映出身体各机能的变化,暗藏着与健康相关的信息。据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2022年6月13日
其他

我和弟弟的身体里,长着“切不完的肿瘤”

杨军对杨超说:“生命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在经过淬炼和磨难才会拥有意义。这个意义是生命力、是无畏、是不屈,是眼泪更是微笑,是沉沦更是振作。有了这一切,即便是瞬间,也必将成为永恒。”
2022年5月17日
其他

血糖稍微高点不用担心?其实癌症、心血管疾病、痴呆症......都会悄然升高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日常生活中,可能有很多人偶尔或者经常会出现血糖稍微高点,但还没有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情况。可能很多人认为,“血糖稍微高点不用太担心”。其实,只有一小部分人的血糖是一过性增高,这些人在检测前,因为不合理饮食、剧烈运动、睡眠不足、饥饿时间过长、感染、外伤、服用某些药物等因素,会导致血糖不稳定。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经常出现血糖值比正常范围高,就需要引起重视。因为血糖异常或许早已悄然埋下了许多不可忽视的健康隐患。图片来源:123RF重视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一个过程,在被诊断为糖尿病之前,很多患者会经历长期的糖尿病前期阶段。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比普通人要高,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一般没有典型的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在临床,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和IFG+IGT三类人群。根据《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数据,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标准是:IF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后血糖<7.8
2022年5月16日
其他

适合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吃的4种水果,但这2种要谨慎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关于疾病的概念、病因及临床表现,先前已和大家分享。(详情请戳此链接:这些肉,升尿酸比海鲜还猛!远离痛风还得这么吃)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之间密不可分,并且是多种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中风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关于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在先前的文章中也分享过。(详情请戳此链接:尿酸高只需预防痛风?这4类疾病也可发生,别忽视)之前我们还分享过一位尿酸高但不好好控制饮食、也不按时吃药的病例。(详情请戳此链接:那些尿酸高还敢随便吃喝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饮食营养治疗是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生活方式千预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作用己广受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患者这也不能吃,那也不敢吃。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几种适合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吃的低嘌呤食物(每100克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小于50毫克)。低嘌呤的水果One:葡萄葡萄的嘌呤含量是0.9毫克/100克。葡萄是水果中含复合铁元素最多的水果之一,不仅是贫血患者的营养食品,还对痛风患者控制病情有益。Two:西瓜西瓜中嘌呤的含量为1.1毫克/100克。而且西瓜中的配糖体也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因此,痛风兼有高血压、肾病者适合食用西瓜。Three:香蕉香蕉中的嘌呤含量为1.2毫克/100克。香蕉中钾元素含量比较丰富,能促进尿酸的溶解和排出。但香蕉含糖量稍高,不宜多吃。Four:樱桃樱桃中的嘌呤含量为17毫克/100克,含钾量232毫克/100克,含糖量不高。据报道,樱桃花青素成分还能提高肾小球对尿酸的滤过作用,降低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此外,樱桃还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利于痛风患者预防痛风发作。近年有研究指出,樱桃可增加尿酸排泄,与不食用樱桃的参与者相比,连续2天以上食用樱桃可使痛风的发作风险降低35%。图片来源:123RF这2类水果要谨慎One:柚子和橙子柚子中的嘌呤含量为8.37毫克/100克,橙子中的嘌呤含量为4.13毫克/100克,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值得注意的是,柚子不能与部分药品一起吃,比如降压药和降脂药。因为葡萄柚、橘柚、苦橙等水果可能会阻断药物的代谢,不仅药物的疗效会因此被降低,还可能会使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变强。不过有研究发现,橙子的摄入量与血尿酸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每天摄入80克以上苹果或橙子的男性,与每月摄入80克以下的男性相比,痛风的发病风险增加了64%。Two:荔枝和芒果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含较多果糖和蔗糖的水果和食物千万别多吃,比如荔枝、芒果等糖分高的水果,以及含糖饮料、蜂蜜、鲜榨果汁等食物。因为果糖会促进尿酸的形成。低嘌呤的主食类基本所有的谷类食物都含有较少的嘌呤,比如大米、小米、小麦、玉米、白薯、马铃薯、芋头、通心粉、馒头、苏打饼干、蛋糕等。低嘌呤的蔬菜类基本所有的蔬菜都含有较少的嘌呤,白菜、卷心菜、荠菜、芹菜、青菜、空心菜、芥蓝、茼蒿、苦瓜、冬瓜、南瓜、丝瓜、西葫芦、茄子、青椒、萝卜、黄瓜、西红柿、洋葱等。控制食物中嘌呤的摄入只是医学营养治疗原则中的一部分,患者还需要注意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总能量,低脂,戒酒,摄入足量的水、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控制病情、管理身体。图片来源:123RF配餐分享以一位身高183厘米,体重108千克的男性患者为例,他患有高甘油三酯血症、痛风性关节炎,且在急性发作期。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痛风患者急性发作期,每天嘌呤的摄入量应控制在150毫克以内。如果患者有肥胖,需要按照标准体重的能量供给来计算,以限制总能量、减轻体重。急性发作期,需要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按0.8克每千克体重计算。如下图所示,在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这位急性发作期患者的饮食,也可以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痛风患者发作期,一日配餐(数据来源:参考资料[1])此外,以下食物中的嘌呤含量也较低:乳类:牛奶、酸奶、奶粉、奶酪、奶油、冰淇淋等;蛋类:鸡蛋、鸭蛋;海鲜类:海参、海蜇皮。推荐阅读大脑很复杂,促进它健康却简单!注意这8个危险因素头痛忍忍就过去了吗?2种常见的头痛,这些情况必须就诊得心梗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做好4件事,让你远离它中国人吃肉太多,吃奶类和豆类太少?蛋白质这样吃更健康题图来源:123RF参考资料[1]
2022年5月13日
其他

睡觉时血染枕头床单?其实这个季节很常见

什么情况需要看急诊?出现以下情况,需要立即就医:鼻出血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出血量过多咽下大量的血液,导致呕吐出血发生在头部受到打击后感到虚弱或头晕感到呼吸困难5.
2022年5月13日
其他

半夜醒来,床单枕套全是血…到底怎么回事?

关注我们,掌握新鲜有料的健康资讯分享、点赞、在看,传播健康知识
2022年5月12日
其他

大脑很复杂,促进它健康却简单!注意这8个危险因素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如果问哪种疾病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危害更大,可能有很多人会说心血管疾病、癌症、痴呆症……事实上,心血管疾病、癌症等老年病的致病机理已经基本摸清,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改进,未来的治疗可能会越来越好。而痴呆症则不同,这类严重损害大脑健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致病机理复杂难解,到目前也不明确,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供患者选择,未来的治疗会怎样,谁也不清楚。此外,目前全球约有5500万痴呆症患者,而且患者的数量正以每年新发近1000万例的速度不断增长,相当于每3秒就有1人患病。在这种情况下,痴呆症的预防就成了关键。那痴呆症该怎样预防呢?近日,一项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JAMA
2022年5月12日
其他

头痛忍忍就过去了吗?2种常见的头痛,这些情况必须就诊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啊啊啊不行了,头好痛……”不少人把头痛挂在嘴边,而几乎每个人都发生过头痛的症状。但是,我们到底为什么会头痛呢?答案可没那么简单。目前有超过150种头痛类型,不同类型的头痛,病因、治疗方面都有不小的差异。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下,生活中最常见的2种头痛是怎么回事。图片来源:123RF紧张性头痛紧张性头痛,是成人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头痛类型,几乎约80%的人群都被它折磨过。它的疼痛程度是轻度到中度,有的可持续30分钟,也有的长达几小时甚至几天;有的是突然发作一下,也有的是长时间的慢性头痛。发作性紧张性头痛:每月头痛天数小于15天,通常在醒来后几小时内发作,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重,很少会让患者痛醒。慢性紧张性头痛:每月头痛天数大于15天,严重程度可能会随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虽然头痛持续存在,但疼痛程度可有变化。紧张性头痛可能会让你觉得很累、很想发脾气,但一般不会干扰日常活动,不会影响视力、平衡感/力量,也不会导致恶心呕吐等。1紧张性头痛的诱因大多数情况下,紧张性头痛是由生活中的压力引发的,可能的诱因多种多样:休息不够(缺乏睡眠)、疲劳、眼睛过于疲劳;坐姿或睡姿势不对;情绪或精神压力,包括抑郁、焦虑;饥饿、缺水(脱水);铁含量过低;喝了酒或咖啡,抽烟;牙齿等口腔健康问题;感冒或鼻窦感染;5-羟色胺、内啡肽等神经递质的水平改变等。2紧张性头痛的治疗治疗取决于头痛的严重程度和头痛的频率,最好在头痛刚开始时就尽快治疗。如果头痛发作得越来越频繁、剧烈,晚上被痛醒;出现新的症状(比如特别容易生气烦躁、情绪不稳定);开始发烧、脖子僵硬、恶心呕吐、吃喝都成问题;运动、性生活、咳嗽或打喷嚏后头痛发作,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生活,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1.
2022年5月11日
其他

得心梗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做好4件事,让你远离它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近年来,心肌梗死(心梗)等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导致中国人死亡的首位原因,致死率高,患病人数还多。心梗,一般指急性心梗,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阻塞,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心力衰竭最常见、最重要的病因之一。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2002-2018年中国急性心梗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了急性心梗。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得急性心梗?据一项由耶鲁大学(Yale
2022年5月10日
其他

中国人吃肉太多,吃奶类和豆类太少?蛋白质这样吃更健康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近年来,中国居民膳食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周,我们分享了谷薯类食物的变化情况(戳这里了解详情:中国人吃碳水越来越少了?这2条实用建议,可减少死亡风险),今天我们将继续分享奶类和豆类的变化情况。由于篇幅有限,本次我们分享有关蛋白质的部分内容,脂类和其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下次再分享,敬请期待。图片来源:123RF我们吃的蛋白质大都来自哪里?提起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你首先想到了什么?可能大部分读者都会脱口而出:肉类!没错,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含量大都在13%~20%之间,而且都是优质蛋白。据营养调查资料统计,从1982年至今,中国居民肉类食品摄入量逐年增高。2015~2017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表明,全国平均每标准人日畜、禽、鱼、蛋类食物的摄入总量为132.7克,其中畜肉为72.0克(以猪肉为主,约64.3克)、禽肉为13.0克。
2022年5月9日
其他

咳出“怪东西”的男子 | 医想不到 · 真相公开

https://doi.org/10.36437/ijdrd.2021.3.1.N[2]尴尬!31岁女销售相亲时咳出一块小“石头”!长期口臭的原因找到了-浙医在线.
2022年5月7日
其他

咳嗽时,嘴里突然咳出一个怪东西…到底怎么回事?

关注我们,掌握新鲜有料的健康资讯分享、点赞、在看,传播健康知识
2022年5月6日
其他

每天久坐超过6小时,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12种慢病风险会升高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秉持的“原则”,不论是在家还是外出,都要找机会躺着、坐着,顺便刷手机、看视频、打个盹。久坐不动,俨然已成为当今最常见的生活方式之一。但您知道吗,久坐不动实际上是一种有害健康,甚至减少寿命的行为。已有研究发现,久坐不动不仅与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癌等癌症风险升高有关,还会增加全因死亡风险。而近期一项发表在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电子临床医学》(EClinicalMedicine)的新研究则发现,每天久坐时间超过6小时,与12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升高有关;如果将每天1小时的久坐时间替换成不同强度的身体活动,还有助于降低4-10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图片来源:123RF这项新研究对英国生物样本库(UK
2022年5月6日
其他

中国人吃碳水越来越少了?这2条实用建议,可减少死亡风险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近年来,中国居民膳食模式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谷类食物的摄入量正逐年下降,动物性食物和油脂的摄入量却逐年增多。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具体有哪些变化。由于篇幅有限,本次内容我们先分享谷薯类食物的变化情况,脂类和蛋白质的变化情况下次再分享,敬请期待。图片来源:123RF中国人的碳水化合物总摄入量在减少1982年至今,从膳食能量食物来源来看,虽然对于中国人来说,谷类食物仍然是主要的膳食能量来源,但是整体摄入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根据2015~2017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来看,每标准人日摄入的谷类为305.8克,薯类为41.9克。与1982年相比,谷类食物的摄入量下降了近200克/天,薯类下降了约121克/天。▲中国居民谷类和薯类食物摄入量的变化。(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在三大能量营养素中,谷薯类食物是我们补充碳水化合物的最主要来源,也是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谷薯类食物在保障儿童生长发育、维持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2岁以上的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克~3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为50克~150克;薯类为50克~100克。近年来,有多样膳食模式逐渐兴起,如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生酮饮食、轻食、辟谷等。但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指出,这些饮食模式都不是健康人群的膳食模式,也没有证据表明,长期采用这些膳食模式的人会更健康。而且,有不少研究报道,碳水化合物吃得过多或过少,都可能会增加死亡的风险。在美国人群的队列研究(ARIC队列)中表明,在排除了年龄、性别、教育、腰臀比、吸烟、身体活动、是否患有糖尿病、能量摄入等多种因素后,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百分比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呈U形关联。当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百分比为50%~55%时,死亡率最低。还有研究发现,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2022年5月5日
其他

牛奶、豆奶、椰奶,差别有多大?来听听科学解释

图片来源:123RF杏仁奶中通常含有添加糖,因此需要密切关注杏仁奶中的添加成分,如有机大米糖浆、龙舌兰糖浆、原糖或玉米麦芽糊精等。如果可以的话,最好饮用不添加糖的杏仁奶。
2022年5月4日
其他

经常喝茶好处有多大?对免疫、认知、心脏、血管和癌症风险,可能都有益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茶,包括白茶、绿茶、黄茶、黑茶、红茶和乌龙茶等,是全球仅次于水的第二大常见饮品,也是中国人“开门七件事”之一(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喝茶可谓历史悠久,唐朝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在以前,喝茶可能只是一种习惯。而如今,随着更多研究开展,科学家发现,喝茶可能是健康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可以在很多方面对健康产生促进作用,包括改善免疫和认知功能,降低癌症、心脏代谢性疾病(CMD)风险。图片来源:123RF茶叶中含有什么物质?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咖啡因、茶氨酸等多种物质。茶多酚在茶叶中含量最多,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儿茶素等。黄酮类化合物,是天然存在的具有抗氧化特性的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有助于中和自由基,而自由基可能损伤体内的元素,如遗传物质和脂质等,并导致慢性疾病。儿茶素中最主要的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有多项研究显示,EGCG在抗癌、抗氧化和调控糖脂质代谢等方面均能发挥积极作用。咖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茶氨酸,可以让茶叶鲜爽,更长时间抗疲劳。图片来源:123RF喝茶与免疫功能喝茶可能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增加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不仅有助于降低感染引发的疾病风险,还可能会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已有多项研究显示,绿茶、儿茶素可以降低病原体感染宿主的能力,帮助宿主的免疫系统更好地发挥功能,从而对抗病原体的感染。此外,还有研究显示,绿茶、儿茶素可以通过促进自我耐受、抑制自身抗原诱导的炎症攻击和增强组织修复来改善自身免疫性疾病。喝茶与认知功能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茶叶中含有的L-茶氨酸等物质,具有一定的减压作用。经常喝茶,包括洋甘菊、薄荷等凉茶,以及绿茶等,可以起到缓解焦虑,产生镇静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注意力,提高警觉性。喝茶还有助于预防认知衰退,降低痴呆症风险。由于痴呆症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预防痴呆症的发生至关重要。据估计,全球40%-50%的痴呆症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喝茶与血管性痴呆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痴呆症风险降低有关。一项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PLOS
2022年5月3日
其他

户外野餐怎么吃,干净又卫生?这4样东西我直呼内行!

washed),比如沙拉专用蔬菜,就不需要再洗了。尽量少开箱:到达野餐的地方后,打开保冷箱的次数越少越好,一次拿够,不用时盖好盖子,这样能延长保冷时间。
2022年4月30日
其他

胃癌“偏爱”这4类人,6招让你远离它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胃癌,是2020年全球第5大常见新发癌症和第4大癌症死亡原因,大约66%的胃癌发生在男性身上。而中国,则是名副其实的胃癌大国。2020年,全球新发胃癌约109万例,导致约77万人死亡。其中,近49万(43.9%)新发胃癌和37万(48.6%)多的胃癌死亡发生在中国。胃癌也是中国第3大常见新发癌症和癌症死亡原因。更令人担忧的是,一项发表在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电子临床医学》(EClinicalMedicine)的研究显示,如果人们不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那么预计到2040年,全球胃癌新发和死亡人数将每年分别增加177万和127万,比2020年增长62%和65%。哪些人容易得胃癌?得了胃癌有什么征兆?又该怎样远离胃癌?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下。图片来源:123RF胃癌“偏爱”这4类人如果是以下几类人,就要小心了,胃癌风险会升高。1.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的高风险因素之一。中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在40%-90%之间,平均为59%。这相当于,每5个人里,就有3个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在不良环境和饮食的多重因素作用下,可由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逐渐向胃癌演变。早在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将幽门螺杆菌感染列为1类致癌物(确定会对人体致癌)。还有研究发现,2018年,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了约81万癌症病例,主要的就是非贲门胃癌、贲门胃癌和胃非霍奇金淋巴瘤。2.口味重的人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美国癌症研究所(WCRF/AICR)指出,过多的摄入食盐会增加胃癌的风险。经常吃霉变、腌制、烟熏食物在胃癌的发生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经常吃霉变、腌制、烟熏食物,会破坏胃黏膜,增加胃炎风险,进而可能引发胃癌。在胃癌高发的东亚各国,都有长期吃高盐食物和腌制食物的传统,如韩国泡菜、日本拉面、中国咸鱼,都是含盐量很高的食物。此外,长期吃硝酸盐较高的食物后,硝酸盐在胃内被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再与胺结合,生成致癌物亚硝胺。在慢性胃炎患者,胃部分切除的人,以及老年人中,由于胃酸分泌不足,有利于细菌生长。而胃内增加的细菌,可促进亚硝酸盐类致癌物质生长,长期作用于胃黏膜将导致癌变。图片来源:123RF3.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大约2%-10%的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同父母的兄弟姐妹)也患有胃癌。研究显示,有胃癌家族史,患胃癌的风险比没有家族史的人高2-3倍。此外,还有约1%-3%的胃癌是由遗传性胃癌综合征引起的。4.有胃癌癌前病变的人胃癌癌前病变又称为胃癌前情况,分为癌前疾病(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癌前疾病指与胃癌相关的胃部良性疾病,有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如胃炎和胃溃疡;癌前病变是指较易转变为胃癌的病理学变化,主要指异型增生,如胃息肉等。此外,一些生活习惯也与胃癌风险升高有关,如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身体活动和肥胖等,有这些习惯的人也应注意。需要注意的是,有以上危险因素的人,并不一定会得胃癌。胃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只不过,有以上危险因素的人,胃癌风险更高,要引起重视。图片来源:123RF出现这些征兆要警惕在早期胃癌患者中,大约80%的人是没有症状的,部分患者可能会有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饱胀或隐痛,尤其是在饭后(这也是胃溃疡的典型症状);食欲减退、返酸、恶心、呕吐等。早期胃癌症状不明显、甚至没有症状,也是中国早期胃癌患者较少的原因之一。早期胃癌仅占胃癌患者的20%,大多数胃癌患者发现时已处于进展期,也就是出现并发症或转移,这些患者的整体5年生存率不足50%。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症状是体重减轻(60%)和上腹痛(50%)。此外,进展期胃癌还可能出现一些特殊症状,如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呕血、黑便、上腹痛、黄疸、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背部疼痛等。以下可能是得了胃癌的一些征兆,要引起警惕:食欲差,吃少量食物后感觉饱;腹部疼痛,通常在肚脐上方有模糊的不适感;疲倦,没有原因的体重下降;吃了一顿饭后上腹部有饱胀感;严重、持续的胃灼热或消化不良;持续性恶心,反复呕吐,呕吐时有血或无血;腹部肿胀或积水;便血,红细胞计数低(贫血)。需要注意的是,出现了以上征兆并不是意味着患了胃癌,也可能是其它疾病引起的,如胃病毒感染或溃疡等。关键的是要及时就医检查,找出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防止因自己的疏忽,导致胃癌进一步发展、加重。图片来源:123RF做好6件事远离胃癌对于胃癌的预防,可以通过对日常生活进行适当的改变,以降低胃癌风险,甚至远离胃癌。1.治疗和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体检时,最好做幽门螺杆菌检测,如果是阳性(感染该病毒),应该到医院进行咨询、治疗。《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中指出:除非有抗衡因素,建议对家庭中所有的成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进行根除治疗,尤其是年龄大于35岁、有胃癌家族史、有胃病史的感染者。幽门螺杆菌主要经口传播,想要预防感染就应防止病从口入。如采用分餐制,或使用公筷;碗筷要定期高温煮沸,或用消毒柜杀菌消毒;避免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和饮用受污染的水;饭前便后要洗手等。2.饮食多样化,避免偏食日常生活中要遵循低盐饮食,减少盐的摄入量。低盐饮食不但可以预防胃癌,还能预防其他多种疾病,例如中风、心肌梗死等。还要多摄入高纤维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生。此外,还要注意补充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U),不吃霉变的食物,少吃熏制、腌制、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食物,避免吃过于粗糙、浓烈、辛辣的食物。3.不吸烟、不喝酒吸烟会增加患胃癌和许多其他类型癌症的风险。有研究显示,吸烟的人胃癌风险增加2.7倍,而且烟龄越长、吸烟越多,就越容易得胃癌。对于吸烟的人,要尽早戒烟。如果戒烟有困难,可以向医生寻求专业帮助。而不吸烟的人,也不要因为好奇而吸烟。喝酒也会增加胃癌的风险,因此要避免大量饮酒、酗酒,最好是一滴也不沾。图片来源:123RF4.少坐多动经常进行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有助于预防肥胖,可降低患胃癌的风险。尝试将身体活动融入一周内大部分时间,争取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身体活动量,即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至少75分钟的高强度身体活动,或两者的等量结合。5.积极治疗癌前疾病患有慢性胃炎、胃息肉、残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人,要及时就医,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治疗,防止恶化,导致胃癌的发生。6.及时筛查进行胃癌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胃癌和癌前病变,从而及时治疗,降低胃癌发生、发展风险,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胃癌诊疗规范(2022年版)》,建议高危人群应进行胃癌筛查。高危人群是指符合下列第1条和第2-6条中任一条的人:①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②胃癌高发地区人群;③幽门螺杆菌感染者;④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⑤胃癌患者一级亲属;⑥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筛查方法主要是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检测和内镜筛查。图片来源:123RF更好地认识、了解胃癌,才能不再“谈癌色变”。希望每个人都能采取更多行动,预防胃癌的发生、发展。推荐阅读牙不好、吃饭不香?或与体内缺乏这5种营养有关她是21年前飞机失事的幸存者,如今成了记忆创伤专家中国人的最新膳食宝典发布了!记住这4条,能够预防多种疾病美国心脏协会权威发布:脂肪肝有4大“罪魁祸首”,4招帮你缓解食物发霉了还能挽救一下?这4种必须直接扔!参考资料[1]
2022年4月29日
其他

一不小心被蜜蜂蜇了,该怎么办?

from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bee-stings/symptoms-causes/syc-20353869[2]
2022年4月29日
其他

牙不好、吃饭不香?或与体内缺乏这5种营养有关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民以食为天”,营养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大部分疾病的代谢、病因及治疗都直接或间接与营养相关。当我们长期缺乏某些营养素时,身体也可能会以不同的症状表现出来。所以今天就要和大家分享,怎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症状,判断自己缺乏了哪种维生素或者矿物质。鉴于篇幅有限,下次我们再分享,怎么吃能避免这些营养素缺乏。图片来源:123RF当然,食物的营养价值与许多因素有关。首先,与食物中所含的能量和营养素的种类、数量和比例有关;其次,与人体自身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效率有关;最后,和食物所含的各种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比如拮抗或者协同作用。因此,今天分享的内容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环境因素和食物加工因素等,仅供参考。矿物质矿物质与其它营养素不同,不能在体内合成,且每天都有一定量的矿物质随尿、粪便、汗液、毛发、指甲、上皮细胞脱落以及月经、哺乳等过程排出体外。因此,为了满足人体的需要,矿物质必须不断地从饮食中得到补充。接下来分享几种常见矿物质缺乏或过量之后,可能产生的症状或疾病。图片来源:123RF01钙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矿物质元素,占成人体重的1.5%~2%,其中约99%的钙,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因此,当我们日常饮食中没吃够钙时,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婴幼儿及儿童:长期钙缺乏和维生素D不足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骨软化、骨骼变形,严重缺乏者可导致佝偻病,出现“O”形或“X”形腿、肋骨串珠、鸡胸等症状。成年人:钙摄入不足容易患龋齿,影响牙齿的质量;钙摄入过量可能会增加肾结石的相对危险。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骼逐渐脱钙,钙丢失加快容易引起骨质疏松症(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然而,骨质疏松是一种复杂的退行性疾病,除了与钙的摄入有关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分析表明,单纯增加钙的摄入对预防和控制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发生作用可能较小。也有研究表明,绝经期女性大量补充钙剂后,会导致细胞外钙的水平升高,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对心脑血管的保护性下降,从而增加了绝经期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乳制品是钙的良好来源之一,除了乳制品本身含有丰富的钙外,奶类中的乳糖也会在肠道菌群的发酵下产生酸,从而降低肠内的pH值,增强钙的吸收。但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因素可能会影响钙的吸收,如果不注意很可能是钙缺乏的重要因素:吃了太多的谷类和蔬菜:这些植物性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草酸、植酸、磷酸,会与钙形成难溶的盐类;喝了太多酒和咖啡: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钙的吸收。图片来源:123RF02铁铁是人体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是活体组织的组成成分,目前铁缺乏是世界性的主要营养问题之一。长期铁吃不够,可引起体内铁缺乏或导致缺铁性贫血,多见于婴幼儿、孕妇及乳母。但是铁缺乏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自己可能感觉不到任何症状,只有检查时才会发现血清铁蛋白浓度下降、血清铁降低、铁结合力上升、游离原卟啉浓度上升。到了第三阶段,患者才可能表现出不适,比如食欲降低、易烦躁、对周围不感兴趣。如果进一步出现血红蛋白降低(重症情况),则患者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口唇黏膜和眼结膜苍白、疲劳乏力、头发枯黄、口腔炎、头晕、心悸、指甲脆薄、反甲等症状。此外,铁缺乏还可能导致:儿童青少年:身体发育受阻、不爱活动、学习能力降低;成人:免疫功能障碍,容易患中耳炎、呼吸道感染;孕早期:贫血可导致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胎儿死亡等。相反,如果铁吃得过多也有不少健康损害。比如:引起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瘤;引起线粒体DNA的损伤,诱发突变,这与肝脏、结肠、直肠、肺脏、食管、膀胱等多种器官的肿瘤有关;而且,铁还有催化自由基生成和促进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因此,当铁过量时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图片来源:123RF03锌锌缺乏可影响细胞核酸蛋白的合成、味蕾细胞的更新、黏膜增生、角化不全、唾液中磷酸酶减少,从而导致食欲减退、异食癖(比如喜欢吃泥土等)、生长发育停滞等症状。人体缺锌的常见临床症状为生长缓慢、皮肤伤口愈合不良、味觉障碍、胃肠道疾病患发病率增加、免疫功能减退等。此外,也可能出现:儿童:长期缺乏锌可导致侏儒症。成人:长期缺锌可导致性功能减退、精子数减少、胎儿畸形、皮肤粗糙、免疫力降低等症状。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过程所必需的一类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维生素的种类很多,虽然不是体内的能量来源,但却在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大多数维生素来说,不能在机体内合成,也不能大量储存于机体组织中,必须由食物提供。有少部分维生素,如烟酸和维生素D可由人体合成,维生素K和生物素可由肠道细菌合成,但一般合成的量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体的需要,因而从食物中摄取十分重要。图片来源:123RF04维生素A维生素A类是指含有视黄醇,并具有其生物活性的一大类物质,它包括已形成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A原以及其代谢产物。机体内的维生素A活性形式有三种:视黄醇、视黄醛、视黄酸。在植物中不含已形成的维生素A。某些黄色、橙色和红色植物中含有类胡萝卜素,其中一小部分可在小肠和肝细胞内转变成视黄醇和视黄醛的类胡萝卜素,称为维生素A原,比如胡萝卜素。一些疾病,如肺炎、胆囊炎、胰腺炎、肝硬化、胆管阻塞、慢性腹泻等,都可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和代谢,所以有这些疾病的患者很容易出现维生素A缺乏。早期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晚上看不清(暗适应能力下降),进一步发展为夜盲症,严重者可致眼千燥症(又叫干眼症)甚至失明。儿童:维生素A缺乏最重要的临床诊断体征是“比奥斑”(俗称“毕脱氏斑”),还可能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代谢障碍、免疫功能低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成人:会引起人体不同组织的上皮干燥、增生及角化,以至出现各种症状,如皮脂腺及汗腺角化、出现皮肤干燥、毛囊角化过度、食欲降低、易感染。老人:容易引起呼吸道炎症,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图片来源:123RF05维生素C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与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素不同,维生素C在体内有一定量的储存,所以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出现缺乏症状。当饮食吃的量减少或机体的需要量增加,又得不到及时补充时,可使体内的维生素C储存减少,引起缺乏。如果体内维生素C的储存量低于300毫克,就可能会出现症状。在早期,维生素C缺乏的4~7个月之内,病人会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牙龈肿胀、容易感染发炎等症状。婴幼儿会出现生长迟缓、烦躁和消化不良等症状。长期缺乏,患者可能会经常出现牙龈炎,牙龈可见出血、松肿等症状。此外,因为维生素C缺乏会引起胶原蛋白合成障碍,所以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严重者患者还可能在皮下组织(全身点状出血)、肌肉、关节和腱鞘等处出血,甚至形成血肿或瘀斑。推荐阅读她是21年前飞机失事的幸存者,如今成了记忆创伤专家中国人的最新膳食宝典发布了!记住这4条,能够预防多种疾病美国心脏协会权威发布:脂肪肝有4大“罪魁祸首”,4招帮你缓解食物发霉了还能挽救一下?这4种必须直接扔!题图来源:123RF参考资料[1]孙长颢,凌文华,黄国伟.et
2022年4月28日
其他

她是21年前飞机失事的幸存者,如今成了记忆创伤专家

一种叫情节记忆:与第一人称视角、情感、具体观点有关(比如玛格丽特在座位上挣扎呼吸的记忆);另一种叫非情节记忆:主要是客观事实,与人的主观经历无关(比如她对航班号的记忆)。
2022年4月27日
其他

​中国哪个省的人心血管更健康?排第1的是……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中国人健康和寿命受损的主要原因。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中国心血管疾病现患病人数3.3亿,其中高血压2.45亿,中风1300万,冠心病1139万,心力衰竭890万。而且,在中国死亡人数中,40%以上都与心血管疾病有关。近期,一项发表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China
2022年4月27日
其他

中国人的最新膳食宝典发布了!记住这4条,能够预防多种疾病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饮食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基本各国都有自己的膳食指南。今天(2022年4月26日),由中国营养学会修订完成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正式发布了。这部指南是由近百名专家对中国居民的营养和膳食问题,提出的核心意见和科学共识,这将为全体营养和健康教育工作者、健康传播者,提供最新、最权威的科学证据和资源。截图来源:中国营养学会其实早在1989年,为了适应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的需要,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帮助居民合理选择食物,减少营养不良和预防慢性病的发生,中国就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989)》。为了适应新时期,保证膳食指南的时效性和科学性,使其真正契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居民营养健康需求,指导居民更科学的膳食,避免疾病的发生,在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组织和领导下,中国营养学会每5年修订一次膳食指南。那最新版的膳食指南和2016年的膳食指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今天就和大家简要分享。图片来源:123RF人群细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由2岁以上大众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平衡膳食模式和膳食指南编写说明三部分组成。其中,包含2岁以上大众膳食指南以及9个特定人群的指南——针对备孕和孕期女性、哺乳期女性、0~6岁婴幼儿、2岁以下婴幼儿、2~6岁学龄前儿童、7~17岁学龄儿童、老年和素食人群等特定人群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对膳食选择提出了特殊的指导和建议。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相比,新版指南在原来的老年人膳食指南的基础上,扩增并将其分类为“一般老年人膳食指南和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膳食指南”2类,突出了食物量化概念和营养的结合。其目标是指导生命全周期的各类人群,对健康人群和有疾病风险的人群提出健康膳食准则,预防或减少膳食相关慢性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居民整体健康素质。图片来源:123RF新增准则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中国营养学会的专家们对近年来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健康状况的变化做了充分的调查,依据营养科学原理和最新科学证据,结合当前居民的现状和要求,在旧版膳食指南的基础之上,根据营养学原理,紧密结合居民的膳食消费和营养状况,对新版指南做出了扩展和更新。在2016年的膳食指南中,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共有6条推荐;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则更新至8条准则,它们分别为:准则一: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准则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准则三: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准则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准则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准则六:规律进餐,足量饮水;准则七: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准则八:公筷分餐,杜绝浪费。从标题上来讲,最新膳食指南新增了2条最主要的准则:规律进餐,足量饮水;会烹会选,会看标签。从内容上来讲,最新膳食指南有2条最大的变化:将2016年膳食指南中的第一条(“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更改为“食物多样,合理搭配”;也将第六条推荐(“杜绝浪费,新兴食尚”)更改为“公筷分餐,杜绝浪费”。截图来源:参考资料[1]内容更新接下来,我们分享最新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中主要更新的内容。01盐减少为<5克大量研究表明,食盐摄入过多不仅会增加高血压、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还可能与大脑和甲状腺功能有关。2015年调查显示,家庭烹调用盐摄入量平均每人每天为9.3克。与1992年相比,人均烹调用盐量下降了4.6克/天,每10年平均下降2克/天,烹调用盐平均摄入虽有所下降,但摄入量仍较高。新版膳食宝塔提高了“限盐”目标,建议大家每天盐摄入量不要超过5克,差不多就是一啤酒瓶盖的量。虽然和目前盐摄入量有很大的差距和挑战,但是强烈建议大家在控制总能量的基础上,减少食盐的摄入。这就希望大家能够动起手来、回家做饭,更有利于控制油、盐、糖的摄入等。饮食中,除了要减少食盐的摄入量以外,还要注意各种加工类食品和调味品的摄入,如酱油、咸肉、火腿、奶酪,甚至是尝起来不咸的点心、话梅等,经常食用,也会摄入较多的钠。因此,建议大家学会先认识食物、合理选购食物。图片来源:123RF02每天1个蛋蛋类不仅是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也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种生物活性成分。鸡蛋也是胆固醇的主要来源之一,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17版》数据,每100克鸡蛋中含有约585毫克胆固醇。胆固醇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一类物质,不仅在细胞膜结构和信号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还对营养吸收、糖代谢、生殖和应激相关反应等起着必要的调节功能。不过,当胆固醇过多、在人体蓄积时,就可能诱导细胞膜破坏、细胞凋亡和炎症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和死亡风险。为了方便老百姓更直观地实施、容易理解,在新指南中直接标明,每天吃一个鸡蛋。此外,指南中还建议,每周食用2次以上的水产品。图片来源:123RF03奶增至300克~500克奶类不建议多喝,以每天300克到500克为宜,如果要喝更多的奶,建议选择低脂或者脱脂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中指出,增加奶类及其制品摄入可能与儿童骨密度的增加有关,但与成人骨密度或骨质疏松无关。而且,总奶制品或牛奶摄入量高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具体来说,每天增加200克总奶制品的摄入,与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7%有关。如果因为乳糖不耐,导致饮奶不适的人群,可以尝试少量多次饮用来适应,还可以选择酸奶、奶酪等乳糖含量较低的奶制品作为替代。此外,奶类不能代替水,建议足量饮水,轻体力活动女性每天喝水1500毫升,男性每天喝水1700毫升。图片来源:123RF04东方健康膳食模式膳食模式指一个地区居民长期形成的膳食结构、饮食习惯及消费频率,包括食物的种类、数量、比例或不同食物、饮料等的组合。近年来,世界各国膳食指南更加关注膳食模式的平衡、合理及健康,一种膳食模式的不同组成部分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比单个食物或营养素更全面地影响人类整体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在新版指南中,还着重强调了东方健康膳食模式,是指以浙江、上海、江苏等为代表的江南地区膳食。流行病学和慢性病监测发现,具有这一模式特点的人群,不仅预期寿命比较高,而且发生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都较低。东方健康膳食模式比较接近理想膳食模式,以米类为主食,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量充足;动物性食物以猪肉和鱼虾类为主,鱼虾类摄入相对较高,猪肉摄入量低;烹饪清淡、少油少盐。图片来源:123RF新指南还有许多更新的地方,比如推荐全谷物杂豆类每天吃50克~150克,这会减少精米白面等血糖生成指数GI较高的精细主食摄入量,并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族的摄入。此外,新指南中还倡导大家回家做饭、吃饭,并针对全球卫生问题,强调公筷、分餐,也对饮食卫生、烹饪选购、传统饮食习惯等内容有更多指导。为方便百姓应用,帮助百姓做出有益健康的饮食选择和行为改变,中国营养学会正在筹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科普版,我们也会陆续报道相关内容,敬请关注。​​推荐阅读美国心脏协会权威发布:脂肪肝有4大“罪魁祸首”,4招帮你缓解食物发霉了还能挽救一下?这4种必须直接扔!1/9的抑郁症可预防!改变1个习惯,抑郁症风险可降低25%中国权威指南+美国最新研究:癌症患者这么吃,生存率提高36%!题图来源:123RF参考资料[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健康榨知机」微信公众号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健康榨知机
2022年4月26日
其他

美国心脏协会权威发布:脂肪肝有4大“罪魁祸首”,4招帮你缓解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俗称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影响了全球25%以上的成年人,中国现有脂肪肝患者近2.5亿。不少步入中年甚至还很年轻的人,可能在体检报告上已经收到了“脂肪肝警告”。脂肪肝包括一系列疾病过程。最初是非酒精性单纯性肝脂肪变(NAFL),如果不及时治疗,肝脏中脂肪的堆积会导致炎症,可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逐渐引起肝纤维化,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肝衰竭。脂肪肝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也是脂肪肝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果不进行相关检查,是很难发现患有脂肪肝的,因为这种病没有明显的症状;而等到出现症状时,很可能已经发展到晚期,对肝脏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因此,识别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将有效预防脂肪肝的发生、发展。近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表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心血管风险:来自美国心脏协会的科学声明》(Nonalcoholic
2022年4月25日
其他

食物发霉了还能挽救一下?这4种必须直接扔!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最近,气温不断升高,不少人发现,家里的食物放的时间长了,已经开始发霉、变质。尤其是南方,经常遇到阴雨连绵的潮湿天气,也要面对更多食物发霉的烦恼。好好的食物,为什么会发霉?去掉发霉的部分,还能吃吗?不小心吃了发霉的食物,该怎么办?比如一个苹果,只有一少半发霉了,是削掉发霉的部分,然后把苹果吃掉;还是直接把整个苹果扔了呢?这些问题虽然看着不大,但遇到了难免会心烦。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食物发霉的问题。图片来源:123RF食物为什么会发霉?在我们的环境中,生活着无数的微生物,其中一种就是霉菌。霉菌和蘑菇一样,都属于“真菌”这个大家族。它们和细菌不同,是肉眼可见的,生命力非常强,能够在不利的环境中长期潜伏。而一旦环境变好,为它们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包括水(潮湿)、温度和养料,霉菌就会大肆繁殖(它们的孢子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生长,而这些条件恰恰是大多数食物能够提供的。这时,霉菌就会在食物表面或内部生长(有时可能藏得非常深),改变食物的外观、味道和质地,导致食物发霉、腐烂,出现绿色、白色、黑色或灰色的霉点。图片来源:123RF举个例子,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表面发霉现象有:大红肠上灰色的“毛毛”、面包上模糊的绿色斑点、干酪上的“白灰”、水果上像天鹅绒一样硬币大小的圆圈,果冻表面毛茸茸的东西……哪些食物容易发霉?霉菌几乎可以在所有食物上生长。在食物的生产过程中,包括生长、收获、储存和加工过程中,也可能会有霉菌生长。某些类型的食物,如含水量高的新鲜蔬果,比其他食物更容易长霉菌;而添加了防腐剂的食物,霉菌生长的可能性则会降低。常见的、易发霉的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水果:如草莓、橘子、葡萄、苹果和覆盆子(也叫树莓);蔬菜:如西红柿、甜椒和胡萝卜;面包及烘焙品:特别是不含防腐剂的面包。霉菌也可以在其他食物上生长,包括肉类、坚果、牛奶和加工食品。可怕的是,当你看到食物表面已经严重发霉时,实际上霉菌的菌丝已经深深地入侵食物内部了。吃发霉食物有什么危害?霉菌多种多样,但不同霉菌和人类的关系也不一样。有些霉菌是安全有益的,会产生各种酶来分解食物,为人类带来了风味各异的发酵食品,如黄豆酱、豆腐乳、臭豆腐、奶酪等,可以放心吃。对于霉菌过敏人群而言,接触、闻过或吃了发霉食物,可能导致过敏和呼吸系统疾病(比如真菌性肺炎),或对眼睛产生刺激。还有很多霉菌在适当的条件下,会产生真菌毒素。这些真菌毒素往往藏在菌丝的内部和周围,某些情况下,毒素可能已经扩散到了整个食物中。人或动物吃了含有真菌毒素的发霉食物,就会对健康产生影响,严重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目前已鉴定出的真菌毒素有数百种,最常见的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展青霉毒素(又称棒曲霉素)、伏马菌素、玉米赤霉烯酮、雪腐镰刀菌烯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估计,世界上25%的粮食作物受到真菌毒素的影响,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黄曲霉毒素。1.
2022年4月23日
其他

1/9的抑郁症可预防!改变1个习惯,抑郁症风险可降低25%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现代社会中,几乎每个成年人都承受着压力,很多人会时不时出现焦虑、消极或抑郁的情绪,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不过,如果没有及时排解压力,消除这些负面情绪,很可能会导致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影响了全球2.8亿人,不仅对人的健康、生活有危害,还与死亡风险升高有关,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想要预防抑郁症,就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科学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行为,都与抑郁症风险升高或降低有关,比如身体活动。据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JAMA
2022年4月22日
其他

中国权威指南+美国最新研究:癌症患者这么吃,生存率提高36%!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目前,乳腺癌不仅是全球第一大癌,更是相当严重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质量。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乳腺癌患者的营养状态与疾病的治疗效果、复发风险、死亡风险及生活质量等密切相关。适当的营养治疗不仅能帮助乳腺癌患者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和生活习惯,还可以增加治疗的耐受性、改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乳腺癌患者的复发和死亡风险。上周,我们分享了一项在2022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报告的研究,介绍了乳腺癌患者要小心吃糖的原因,以及中国居民膳食糖的摄入量现状。(回顾文章,请点击链接:这种白色食物,竟是常见癌症的帮凶!很多人几乎天天吃)今天,我们将继续分享AACR年会上报告的另一项和乳腺癌有关的研究,并稍微扩展补充《乳腺癌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21)》中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另外,在这次年会中涉及了许多癌症类型,你可以在文末给我们留言自己关心的领域,我们将写出系列报道。图片来源:123RF新研究说了什么?在AACR年会上报告的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纳入了10项和乳腺癌饮食相关的研究做分析,共涉及了约2.6万名乳腺癌患者。纳入评估分析的膳食指数主要有以下几种:CHFP:Congestive
2022年4月21日
其他

17岁那年,我得了社交恐惧症,连进教室都害怕

对于一种或多种社交或需要表现的场合,社交恐惧症患者会产生持续的恐惧或焦虑,远远超出了实际情况带来的威胁;尤其当自己在社交场合被别人评判、拒绝和负面评价时,他们会特别在意。图片来源:123RF
2022年4月20日
其他

既能延寿,又让大脑更健康的5件事,你能做到几件?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活得更久,安度晚年,尽享人生,是一件幸福的事。但随着年龄增长,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也会退化,出现一系列疾病,影响健康,甚至缩短寿命。比如很多老年人会患阿尔茨海默病等痴呆症,这是一类严重损害大脑健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指数级增长,这意味着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而大脑,有着超出想象的惊人构造,是人体的“司令部”,这不仅让阿尔茨海默病等痴呆症复杂难解,到目前也无法治愈;也对患者的整体健康和生活,以及家人等,都带来了危害。不过,随着研究和科学进展,科学家发现,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促进大脑健康,降低患病风险。据一项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The
2022年4月19日
其他

尿酸高只需预防痛风?这4类疾病也可发生,别忽视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许多人认为,痛风是“天下第一痛”,足以让人痛到撕心裂肺,甚至到怀疑人生。因此很多患者在痛风发作后,都会吃一堑长一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控制饮食中尿酸的摄入、减轻体重、多喝水等等。还可能有些人,虽然在体检时发现尿酸升高,但没有任何关节疼痛的症状,平时就不是特别重视饮食和生活习惯。其实,无论是否出现了痛风发作,都应该将尿酸控制在理想范围。而且,除了要预防痛风的发生发展外,也需要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图片来源:123RF控制尿酸的重要性我们知道,高尿酸血症是指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SUA)水平>420
2022年4月18日
其他

25岁女子,大脑血管严重堵塞!医生:这个东西别乱吃

但人们也发现,服用短效避孕药,可能增加血栓风险。一般常见的是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也有罕见的上肢和腹腔内血栓形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比如明女士的案例)、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2022年4月16日
其他

权威发布:10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很多人占全了,却还不了解(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篇)

mmHg的患者,建议使用2种不同类别的一线药物开始降压治疗。7.噻嗪类利尿药中,氯噻酮和吲达帕胺半衰期更长,24小时内血压降低幅度更大。患有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如果肾小球滤过率<30
2022年4月15日
其他

女子酒后头痛入院,提醒:这2个症状别不当回事

关注我们,掌握新鲜有料的健康资讯分享、点赞、在看,传播健康知识
2022年4月15日
其他

这种白色食物,竟是常见癌症的帮凶!很多人几乎天天吃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2022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正在进行中,这场每年定期举行的会议是全球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肿瘤研究学术会议之一。2021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发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这项最新预估数据显示,乳腺癌取代了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今天,我们根据AACR官网信息,总结了部分和乳腺癌相关的健康资讯,并稍微扩展补充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另外,在这次年会中涉及了许多癌症类型,你可以在文末给我们留言自己关心的领域,我们将写出系列报道。图片来源:123RF乳腺癌患者,小心吃糖碳水化合物(又叫糖类),是自然界最丰富的能量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分子式中氢和氧的比例恰好与水相同(2:1),如同“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因而得名。在营养学中,根据碳水化合物的聚合度,将其为三类:01糖糖包括单糖(如葡萄糖、半乳糖、果糖)、双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海藻糖)和糖醇(如山梨醇、甘露糖醇)。糖普遍存在于水果和奶类中,如甘蔗、甜瓜、西瓜、香蕉、葡萄、牛奶、奶酪等;蔗糖是最常见的双糖,我们平时接触到的食用糖,如白砂糖、红糖、冰糖等食物的主要成分都是它。02寡糖(又叫低聚糖)寡糖包括异麦芽低聚寡糖和其他寡糖,如麦芽糊精、棉子糖、水苏糖、低聚果糖等。棉子糖和水苏糖可以在大肠中可被肠道细菌代谢,产生气体和其他产物,造成胀气。低聚果糖和异麦芽低聚糖属于“益生元”,也就是肠道菌群的食物,所以有调整肠道菌群、促进机体健康的作用。03多糖多糖包括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变性淀粉)和非淀粉多糖(膳食纤维、半纤维素、果胶、亲水胶质物)。多糖由几百个乃至几万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常见的食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高粱、胡萝卜、番薯、土豆、麦片、糙米、燕麦、豆类等。膳食纤维是常见的非淀粉多糖,但是肠道无法消化它,口感也比较粗糙,同时也不产生能量,比如芹菜的根茎等。膳食纤维具体还可以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糖类(碳水化合物)是我们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它不仅是营养物质,还具有些特殊的生理活性。比如,构成细胞和组织、维持大脑正常功能、加强肠道功能、节省蛋白质等。此外,在2022年AACR年会中,研究者口头报告的一项研究指出,高糖饮食与乳腺癌的风险增加有关,食用富含蔗糖的饮食(SED,sucrose-enriched
2022年4月14日
其他

14种最适合长期存放的食物,不用放冰箱!但这5种囤多了可能会后悔

https://www.foodsafety.gov/keep-food-safe/food-safety-in-disaster-or-emergency#prepare[3]How
2022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