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信所

其他

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2023年工作会议在南京隆重召开!

最美人间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4月22日上午,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2023年工作会议在美丽的古城南京隆重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今年,随着疫情影响渐渐结束,中国智慧城市行业发展也开始逐步迈入新的征程。为了让更多的委员单位深入交流,加强合作,也为了探讨行业新发展、新机遇,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工委会)特地组织召开了此次会议。中国测绘学会宋超智理事长、工委会李洁秘书长,以及十余位工委会副主任委员、百余位委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现场会上,宋超智理事长表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2023政府工作报告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要立足新的发展阶段,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扎实地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与智慧城市各行业的融合发展。希望智慧城市工委会履行好桥梁纽带职责,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和重点活动,开辟工委会更广阔的新发展空间。宋超智理事长在会上致辞副主任委员赵昕在会上发言表示,希望在中国测绘学会的带领和指导下,在各位副主任委员和各位委员们鼎力支持下,工委会能够全面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开展行业高规格学术交流活动,为产业上下游大、中、小企业的发展赋能,一如既往为构建智慧城市良好的行业生态做出应有的贡献。工委会副主任委员赵昕在会上致辞李洁秘书长在会上,对工委会近两年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自工委会成立至今,连续举办了三届广受赞誉的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主办了首届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主编出版了包含《智慧水务应用与发展》、《智慧园区应用与发展》、《CIM应用与发展》、《智慧生态应用与发展》、《实景三维应用与发展》在内的5部智慧城市系列丛书,并为行业从业者创建了优质学习交流平台——智慧城市大讲堂,线上组织了12期“实景三维大咖说”和5期“城市信息模型(CIM)大咖说”专题讲座,进一步提升了学术交流质量和水平。此外,工委会还组织行业单位之间的交流互访,帮助各单位增进了解,促进合作共赢。工委会秘书长李洁在会上做工作汇报近三年来,工委会能够顺利开展工作并取得不错的成绩,离不开各委员单位的鼎力支持。会上,副主任委员邬伦教授宣读了“2022年度突出贡献委员单位”,并对15家单位进行了表彰。2022年度突出贡献委员单位表彰、合影作为会议的重磅环节,“首届空天地信息技术赋能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启动仪式在会上隆重揭幕。大赛由中国测绘学会主办,智慧城市工委会牵头承办,将于今年4月至9月举办,大赛的举办也将为空天地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并孵化新兴技术在相关领域的拓展应用。“首届空天地信息技术赋能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启动仪式此外,本次会议还邀请了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专业总工廖和勇、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刘谦、中建三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应、上海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线总经理于海昕、浙江中控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伟、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朱庆6位委员代表,分享了精彩的主题报告。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专业总工
2023年4月23日
其他

『“三看三比”在行动』寿光市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省级试点顺利通过验收

4月13日,省自然资源厅在寿光组织寿光市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省级试点(以下简称“试点”)验收会。省自然资源厅副厅级干部赵培金、省自然资源厅国土测绘处处长吕树建,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齐世堂,寿光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法顺参加会议。验收会专家组听取了试点情况汇报、观看了成果演示,审验了试点项目资料。2020年5月,省自然资源厅将寿光市纳入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省级试点,由省自然资源厅、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寿光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寿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具体负责实施。经过三年努力,寿光市高标准完成了试点任务,探索了“数据精治,双向融合,五维支撑”的县级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模式,实现了集约化建设,有效支撑了政府决策、政务应用、自然资源管理、城市治理和数字乡村建设,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对全省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具有示范作用。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省大数据中心等单位专家组成的验收专家组一致通过验收。会议指出寿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寿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精心组织,相关各方和建设单位密切协作,确保了试点工作高质量实施,平台建设“定位准、数据全、功能强、应用实”,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全省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树立了县级标杆。会议强调寿光市要根据验收意见,进一步完善试点成果,持续做好数据更新和系统运维,进一步提升时空大数据服务能力。要做好总结宣传,采取多种形式推广应用试点成果,凝练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成果和经验,向全省推广,发挥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寿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作为试点承建单位,围绕寿光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寿光市自然资源管理对时空大数据的需求,整合更新了基础时空、公共专题、物联网感知和互联网在线抓取等数据资源,建成了长时序、高精度、多形态的全域多源立体时空数据库。采取双向融合模式开发了桌面版和移动版时空大数据平台,支撑了寿光17个单位的26个应用系统建设,并深度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城市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村金融信贷管理等多个领域,在近年的抗灾救灾和疫情防控中,凭借定位准、精度高、直观可视化的数据优势,对防灾减灾和精准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政府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下一步寿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按照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建议和各级领导要求,不断完善平台建设,持续做好数据更新和系统运维,进一步提升时空大数据服务能力,助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贡献力量。来源:寿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想进一步了解寿光市“数据精治,双向融合,五维支撑”的建设模式,请锁定城信所公众号,后续将陆续推出时空大数据平台寿光模式系列报道,敬请期待!
2023年4月20日
其他

智慧常德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试点项目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验收

2023年4月14日上午,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组织专家在长沙召开了“智慧常德时空大数据平台试点项目”验收会,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司长张继贤、副司长王瑞幺、二级巡视员严荣华,湖南省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邓建华,常德市政府副秘书长郭劲夫,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辉参加会议。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省测绘科技研究所等单位专家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工作汇报,观看了成果演示,审阅了相关文档资料,经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项目圆满完成了设计书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为常德市智慧城市建设打造了权威统一的时空基底,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2017年11月,常德市申请成为“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国家、省级试点城市”,2018年4月,原省国土资源厅批复同意将常德市纳入试点计划,2020年8月,自然资源部批复同意将常德市纳入国家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试点城市。经过三年努力,建成了智慧常德统一的权威时空大数据中心、时空信息流通枢纽与应用集散地、应用生态圈基础和市县一体化应用模式,有效支撑了自然资源管理与国土空间治理、城市大脑运行中心、智慧党建、地质灾害预警和社会综合治理等领域,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1.
2023年4月20日
其他

世界地球日宣传海报

来源: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
2023年4月18日
其他

“四通八达、覆盖全域”的不动产数据高速公路——云南省“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三期建设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各地全面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及“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工作,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切实解决不动产登记耗时长、办理难问题。云南省于2020年底上线应用。截至2023年,已建立起云南省“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体系,建立集省级共享交换、监管决策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平台,方便企业群众不动产登记办事。云南省“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项目已经完成第三期的全面建设。互联网+系统作为信息沟通的枢纽,架起了各个系统之间沟通的桥梁,使数据的高速公路深入到每村每户。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三期的高速公路都通向什么地方吧。连接农村宅基地与“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云南省“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对接省级不动产登记城乡一体化平台,部分农村宅基地相关业务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申请和资料交换。新增农村不动产线上核验功能云南省“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直接获取省级不动产登记城乡一体化平台中的农村不动产登记成果数据,权利人在家通过手机即可对自己的宅基地发起线上核验。线上核验通过的,即时签发电子产权证书,核验不通过的,引导产权人进行业务预约办理,至线下窗口进行变更登记业务办理。新增农村不动产登记申请信息共享功能基于“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搭建面向全省所有乡镇、村委会、村小组的信息共享系统,解决基层网络条件、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日常工作中直接使用互联网便可进行信息交换,进一步推进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的工作进度,落实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的日常化、常规化。连接开发商与属地不动产登记中心新增“交房(地)即交证”资格申请业务登记有意向开展“交房(地)即交证”工作的供地项目信息或新建商品房项目信息,提前上传相关申请资料,并由属地不动产登记部门进行信息审核确认。待“交房即交证”改革全面推开,此前出现的因用地、规划、建设和验收、缴税等环节存在问题导致不能正常办理不动产登记的情况将会得到遏制。连接不动产登记中心与税务部门、水电气部门新增二维码信息交换功能建设“登记-交易-税务”“一窗受理”信息“传输码”,使用二维码完成部门间信息交互,减少群众跑动次数。此项功能在云南省不动产登记“一件事一次办”二手房转移水电气过户联办中率先进行使用推广,群众仅需填写一次材料,后续信息直接通过二维码在不动产及水电气部门之间传输,群众无需重复提交材料。连接各州市与各省统建系统平台新建云南不动产任务需求管理系统以州市为单位,收集、确认各州市基于现有省统建系统平台功能成果上,因本地业务应用需要,切实必须做的扩展和完善需求。各技术单位对各州市收集上来的个性化需求收集表,进行分类梳理,合并相同需求,并对各需求的可行性、工作量、开发费用等进行科学评估,清晰标注。制作形成需求汇总与评估表,并报送省厅审核。需求汇总与评估表经省厅审核后,形成系统个性化开发或配置的需求项目清单,并明确各项需求所需的开发周期、经费支持等事项。以省厅审核确认的需求开发项目清单为准,对平台进行系统升级改造开发工作。具体工作流程如下:城信图语系统的运用开发移动端评价结果展示系统根据国家、省政府对不动产登记工作的最新要求,完善现有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增量数据接入、业务办理效能、网上办事等工作。开发移动端评价结果展示系统。此评价系统采用城信图语进行定制开发,快速便捷的完成客户需求,实现对全省各级不动产登记部门工作考核结果的定期推送。云南省已建成通向全境范围内的“不动产数据高速公路”,接下来,城信所将继续助力云南省让这些数据“跑起来”,把各地的不动产数据更好地转化为经济利益价值。了解更多“一网通办”
2023年4月11日
其他

世界森林日 | 来看看城信所在林权管理上有什么妙招吧

林权数据治理存量数据整合城信所借助于多年来在自然资源数据治理领域积累的深厚经验,开展对林权存量数据的高效、高质整合工作,实现图-属-档的关联一体化。包括对林权纸质档案的扫描电子化、规范化命名与入库关联挂接,对林权空间数据的坐标系转换、拓扑处理宗地信息录入与查看核实修正,对林权登记业务数据的冗余信息剔除、缺失信息补录错误信息纠正,最终实现林权存量数据图形、属性、档案相互关联并导入不动产登记数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数据管理更科学,信息服务更高效——湖北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政务一张图)项目

针对目前湖北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存在数据“只出不进”、现势性不足、缺乏遥感影像服务、智能化分析能力未及时沉淀等问题,为响应湖北自然资源信息化与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总体方案(2021-2025年)和湖北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2年)的要求,加快完善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城信所助力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建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项目,通过升级改造和新增建设两种模式,完善基础服务组件引擎、空间数据管理系统、运维管理系统、智能化分析支撑系统、一张图应用系统,新增建设影像大数据管理系统和智能审批与智慧搜索服务,来强化数据管理体系、支撑能力体系、以及应用支撑能力。平台分级管理,促进省市县一体化本期项目完善了省市县多级管控模式,省级管理员享有系统级权限,管理本级用户和市州级管理员,为市州设置管理员并进行权限配置,市州管理员负责管理本级普通用户和区县级管理员,为区县设置管理员并进行权限配置。通过建立多级管控的管理员体系,包括省级、市级和区县三个维度,支持上级对下级的权限管理。支持各级管理员对系统、数据、接口、功能等模块在权限上的配置,从而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省市县一体化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分层分级地图精细化管理,助力多层级统筹高效运维通过矢量数据的分层分级精细化管理,实现多图层快速动态渲染,多图层、分层级展现地图数据。通过空间上的拆分或属性的过滤,实现多个自然资源一张图的应用场景下使用一套数据、一套服务在不同权限下的自定义范围渲染,解决垂直系统下多层级统筹协同的问题。以前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每更新一次数据,就需要更新、重新发布1+17个地图服务,以供全省及市州使用,使用分层分级地图精细化管理之后,则只需要处理、发布一次地图服务即可。目前已实现为17个市州发布的30多个地图服务的分层分级管理,节约了软硬件资源,降低了运维管理成本。系统共享服务接口,统一标准管理与运维本期项目通过对共享资源门户进行优化升级,对共享的服务效率进行了扩容,并通过与空间数据管理系统的地图服务、接口服务进行对接,在资源超市中对外提供统一、标准的服务接口和调用方式,并在后台通过与运维管理系统进行对接,统一进行服务权限管理和服务的调用监控。支撑第三方应用系统,地图资源共享共用通过共享资源门户为多个应用系统(包括湖北省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监测监管、批后综合监管系统、湖北省耕地保护监管系统、专项督查系统、综合统计与辅助决策系统、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湖北省存量建设用地数据管理系统等)共享了地图服务,在系统功能层面能够有效支撑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地图资源的共建共享。共享情况-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横纵向数据回流,业务审批闭环化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一方面为第三方应用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另一方面,第三方系统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按照信息中心的管理要求,将自身产生的各类数据汇聚到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数据回流到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后,可再次通过基础信息平台发布为地图服务或接口服务,既可以实现审批后数据的回流和一张图的展示,实现审批闭环化,也可以通过共享交换门户提供给其他第三方系统的业务应用。一张图个性化配置,千人千面定制应用新增一张图个性化配置功能,支持前端用户自定义一张图界面的功能模块、数据列表、图层服务、查询、分析、统计等内容的显示配置,用户可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和操作习惯定制显示内容,支持厅领导、处室领导和科员在一张图中清晰直观的看到符合自身工作场景的空间信息,也可为某些特定场景定制专题一张图,实现千人千面的定制化应用。影像大数据管理,提升多时相影像高效检索与发布本模块基于Hadoop和Spark的分布式存储与计算平台,实现大规模遥感影像数据的存储、管理以及浏览,遥感影像服务的发布采用Geotrellis和Spark的方式进行实现,数据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进行存储,前端可视化采用当前先进的框架进行实现。项目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进行存储,一方面数据分布于不同服务器节点上,方便进行分布式计算;另一方面分布式文件系统具有非常好的可扩展性,满足遥感影像数据量不断提升的需求;遥感影像服务发布采用Spark和Geotrellis的方法进行实现,瓦片的存储采用分布式的数据库Accumulo,能够充分利用集群云环境的存储和计算资源,提升遥感影像服务访问的并发性能。智能辅助审批,提高报件审批效率基于建设用地关键要素审批模块中,面向建设用地审批业务与海量结构化的项目信息,综合运用自然语言处理、语义解析,web可视化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研发面向建设用地审批的自然资源地理实体表达框架、建设用地审批信息抽取与定制化总览报告生成技术。湖北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和改造,升级底层服务组件引擎,为用户提供分层分级地图精细化管理和统一的地图服务,加强了平台支撑能力体系;通过与自然资源政务云平台进行用户对接,形成了全省统一的用户体系,并建立了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省市县三级管理机制,优化运维管理能力;同时拓展了更多的功能服务、分析类型、辅助审批、个性化配置等方案,进一步提升省级一张图服务能力;对多个应用系统共享地图服务,有效支撑湖北省厅地图资源的共建共享。城信所将继续助力湖北省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自然资源管理模式和治理模式创新,不断提升自然资源服务水平和治理效能。撰文
2023年3月15日
其他

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文字实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特别强调了粮食安全,强调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请问,自然资源部在接下来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谢谢您。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谢谢你的提问。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中午好。自然资源部是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重构性组建的部门,我们的工作职责是“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工作一直都非常关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前几天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耕地面积和产量不能再减少了。自然资源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我们今年首先要做好三件事情。第一要稳住总量。去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这个要保持到2035年不变。我们在接下来的审核、审批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要将上述目标逐级分解下达,落实到图斑和地块。第二要优化布局。今年我们将通过采取耕地经济奖惩的措施,促使南方部分省份有序恢复一部分流失的优质耕地,这样可以有效遏制“北粮南运”势头进一步加剧。第三要压实责任。在耕地保护上,各级党委政府负有主体责任,相关部门负有监管责任,接下来我们将共同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按照党中央要求,每年进行考核,突破耕地红线的实行一票否决,从而落实党政同责、终身追责的要求。要做好这三件事,我们还要把握好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严控增量。不论是建设占用耕地,还是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我们都必须严格管控。确实需要占用的,建设占用的必须落实“占补平衡”,农业结构调整占用的要做到“进出平衡”。第二个环节是盘活存量。要从源头上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唯一的出路就是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存量用地。我们将采取措施,促进“增存挂钩”,鼓励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提升单位面积的投入产出水平,用存量换增量、用地下换地上、用资金技术换空间,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大幅度提升。第三个环节是严格执法。要敢于亮剑,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违法建设占用耕地的行为。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冻结违法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补充耕地指标,让违法占用的耕地得到补充,这样才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耕地面积不能再减少了。”同时,我们还将积极配合推动耕地保护工作立法,用严密的法治来促进耕地保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国耕地总量持续减少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连续两年实现耕地净增加,但这个基础还不是很稳固,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有社会各界包括媒体界的支持监督,18亿亩耕地红线一定能够守住,中国人的饭碗也一定能够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谢谢。来源:自然资源部
2023年3月14日
其他

一图读懂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来源:国务院客户端
2023年3月10日
其他

打造统一时空数据底板,全量共享支撑多场景业务:佛山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简述: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佛山市结合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出建设全市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该平台由城信所基于自主技术研发的地理信息平台DMap并高度结合业务需求进行建设的。平台基于“自然资源云”总体思路,以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先行,以国土资源、测绘地理等各类数据为基础,汇聚融合政府和社会各类国土空间相关数据,打造全市统一的时空数据底板,形成数据更全面、应用更广泛、共享更顺畅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通过与不动产系统、电子政务等多个业务系统的对接实现数据的动态更新,为各类与国土空间相关的规划、管理、决策、服务提供统一的底图、底板、底线支撑,进一步深化自然资源应用服务能力,提升政府管理决策水平,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成效1.建成全市统一的时空数据底板基于统一的时空数据基准,按照“物理分布、逻辑一体”的技术路线,以目录体系为导向,汇聚融合国土、测绘、发改、环保、住建、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不同行业数据,形成全要素覆盖、全市域统一的多维多态自然资源“一张图”,建成全市统一的时空数据底板,保障数据动态更新,通过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时空信息云平台两大平台实现对内、对外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撑。2.构建灵活的数据资源动态更新与应用机制将平台数据更新、数据下载、数据服务在线调用等数据相关的申请审核业务与佛山市自然资源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进行深度融合,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数据相关的申请审核业务办理,利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时效监管来强化平台数据相关的申请审核业务在线办理效率以及办理质量,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数据资源动态更新与应用机制,最大化发挥数据应用价值,实现在应用中推动数据更新,从而实现数据应用到更新的生态循环。3.提供全要素时空数据融合服务“一站式”支撑基于海量时空数据与模型库支撑,面向规划、审批、监管、决策、资源评价等业务应用需求,“一站式”提供数据服务、规划应用服务、审批应用服务、监管应用服务、决策应用服务、资源评价应用服务等,构建全要素全资源时空大数据融合与应用机制,全面全量支撑政府各部门科学规划,有效监管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活动,提升政府管理决策水平。4.打造高效率、高可靠的海量时空地图云服务基于自主技术研发的地理信息平台DMap支撑,可实现对平台多源异构的海量时空数据的一体化管理,通过地图引擎可把空间数据发布成矢量地图服务、地址匹配服务等,并能够对地图服务实现精细化管控,实现一个地图服务在不同权限下的不同区域范围的在线调用,从而保障平台能够实现在线、高效浏览百万级的不切片矢量数据,能够持续安全高效地为各类GIS应用提供海量时空地图云服务支撑,有效提升了平台应用以及服务能力水平。撰文
2023年2月23日
其他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李维森一行莅临城信所考察调研

2月20日下午,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领导一行莅临我司开展“广东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调研”活动,城信所总裁龚勋、副总裁胡继嵬、市场咨询顾问张沁芳、售前总监陆生强给予热情接待并与调研组进行交流座谈。座谈会上,总裁龚勋对李维森会长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感谢协会领导对城信所发展的关注。售前总监陆生强对公司总体情况、产品技术、发展状况及进展动向进行介绍。随后,双方就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行业发展的建议、协会工作的意见等话题进行深入交谈,调研组认真听取诉求和建议并积极回应。最后,李维森会长对本次调研会进行总结,对城信所的实力、规模和长期以来的稳步发展表示肯定,并对公司发展提出指导意见。李会长表示,企业要有长足发展,必须能够对产业发展信息深刻研究,及时把握国家发展方针,抓住机遇;地理信息是服务当先的行业,企业的发展与科技创新、人才实力紧密相连,企业必须拥有明确的、行业领先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自身实力和价值;科学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亦是企业发展壮大必不可少的武器,协会愿与企业加强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产业发展。经过此次交流,城信所切实感受到地信协会对企业发展的重视与支持,也更加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城信所将继续以标杆企业的姿态,持续挖掘地理信息技术的深度与广度,赋能政府社会治理与改革创新,支撑数字社会建构及数字经济发展。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发现在初始 解决在萌芽——福建省自然资源移动执法系统

为响应自然资源部关于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成果开展土地卫片执法的号召,进一步完善福建省自然资源执法监察体系建设,推动自然资源执法方式创新、技术的进步和效率提高,城信所作为承建单位,对福建省移动执法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本次升级改造,旨在根据自然执法监察工作实际需要,在执法监察综合管理系统中通过升级改造动态巡查、监督检查、卫片核查、预警考核等功能模块,在使用上更加友善、便捷、高效,在业务上拓宽案源、自动关联,健全功能、强化监管。从而进一步为卫片执法管理提供业务抓手,范围性扩展整体工作布局,向卫片执法的工作人员从工作能效层面提升有力支撑。系统特色核查无疏漏针对省天地网下发的卫片图斑,系统实现了卫片执法工作的快速开展、核查处置全过程跟踪管理。与部卫片执法检查信息系统进行人工/智能对接,实现部下发卫片图斑数据相应的核查、处置信息的获取,可通过矢量图斑的空间套合情况智能分析部卫片与天地网图斑的关联情况,对于重复的图斑,可选择性关联同一核查信息。违法行为处置信息等,避免对同一图斑重复核实、重复举证、重复填报的情况,有效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满足部卫片执法工作的要求。图斑情况一目了然考核情况一键可查巡查有热情利用手机、GNSS等移动终端快速采集、无线网络快速传输的特点,建立全省统一规范的动态巡查办法,以“科技+制度”的手段建立集土地执法、矿产执法于一体的动态巡查子系统,融合“两违”巡查,实现高效执法、快速反应,公开执法、减少年预,责任执法、便于考核,科学执法、规范管理。监管有依托针对自然资源执法体系的三定方案,对不同处室的职能做进一步划分,将对应的核查角色、处置角色、审核角色等明确操作权限,将权限范围缩小到控制到某一条数据的某个状态。做到细而又细、严而又严、密而又密。记录全透明按照“谁办理谁负责”原则,各业务环节办理记录全程自动保存在系统中,可随时检查、永久追溯.通过严把办理关口,做到证据确凿,举证充分、严正执法、进退有据,防止案件“冒、跑、滴、漏”。流程监管透明阳光办理层级简洁透明建设成效系统建设至今,共历时8年的时间,期间系统共完成了50余万卫片图斑的核查认定,13万违法图斑的处置整改,查处违法图斑面积15.6万亩,耕地面积近6万亩。进行矿山巡查近224万次,销号矿山巡查点近3270余个。为福建省的执法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撑。撰文
2023年2月16日
其他

强化要素保障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实力——“2023年自然资源工作怎么干”系列述评之二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1月11日召开的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及2023年自然资源工作重点任务,强调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自然资源工作“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定位,坚定信心、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埋头苦干,奋力推进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为推动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落细落实,《中国自然资源报》开设“2023年怎么看怎么干”专栏,深刻论述自然资源工作新定位,系统阐释2023年八项重点工作,以期全系统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凝聚共识,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再出发,在新征程“赶考”中交出新的优异答卷。今天刊发第六篇。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复工复产的鼓点已经敲响,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正酣,抢机遇、加油干、谋发展,中华大地充盈着盎然生机,升腾起澎湃动力。五年看头年,开局很关键。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23年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的要求,自然资源要素如何更好地发挥支撑保障作用?年初召开的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明确了下一个五年的“任务书”,绘出了开局之年的“路线图”。从允许国家重大项目先行用地到加强审批前期工作,从多途径保障采矿用地到加快项目用地用海审批……每项部署,都兼顾“量”与“质”、当前和长远,细化目标任务,彰显实干底色。保质保量: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农历新年前后,华夏大地“烟火气”升腾——从北到南,全国各地重大项目开足马力施工和生产,雄安新区、河南、陕西、四川、湖南、广东等多地在春节复工后密集举行重大项目开工仪式。工人们战严寒、抢工期、保进度,随处可见一片繁忙的建设景象,全力冲刺兔年“开门红”。“人间烟火气,最是暖人心”。底气足,市场才能旺,信心才会强。自然资源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底气实力。2023年,自然资源部门将围绕扩大国内需求,支撑高质量发展,在守住底线、节约集约的同时,着力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继续实施用地要素保障一揽子政策。在守住耕地和生态底线的前提下,自然资源部门将继续通过规划引领、阶段性允许国家重大项目先行用地、临时用地和以承诺方式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加强用地用海审批前期工作、多途径保障采矿用地等措施,促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落地实施。同时,抓好用地要素阶段性政策措施及先行用地审批承诺接续政策的落实,进一步细化线性工程建设过程中因地质灾害、文物保护等不可抗力因素确需调整用地时用地审批手续办理规则。调整优化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式。自然资源部门将统筹优化“十四五”时期土地计划指标分配,适当增加今年指标,支持“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尽快落地,支持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服务构建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加快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式。全面总结近3年土地利用计划改革成效,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调整土地利用计划配置规则,规范重大项目用地清单,更好统筹增量和存量,切实保障有效投资用地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重大项目用海需求。自然资源部门将在严格管控围填海、守住海洋生态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保障国家重大项目用海。加快盘活利用历史遗留围填海,引导更多项目在历史遗留围填海区域落地。强化测绘基准服务能力。自然资源部门将加强测绘基准服务和北斗产业化应用,统筹构建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一张网”,提升北斗高精度定位导航服务能力。丰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供给。自然资源部门将持续实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年度更新与建库,不断优化资源供给、提升基础保障能力。统筹遥感影像获取和共享利用,推动部省影像统筹共享,实现“一获多用”。完成四版覆盖全国范围2米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DOM)和1版覆盖重点地区优于1米分辨率
2023年2月13日
其他

共绘国土空间壮美画卷——“2023年自然资源工作怎么干”系列述评之四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1月11日召开的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及2023年自然资源工作重点任务,强调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自然资源工作“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定位,坚定信心、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埋头苦干,奋力推进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为推动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落细落实,《中国自然资源报》开设“2023年怎么看怎么干”专栏,深刻论述自然资源工作新定位,系统阐释2023年八项重点工作,以期全系统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凝聚共识,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再出发,在新征程“赶考”中交出新的优异答卷。今天刊发第八篇。四季开篇首立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山清水秀,林茂田肥,湖美草绿……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共同体呈现出新希望。越是壮美的国土,越需要系统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的顶层设计。“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方略中就相关工作指明了方向,自然资源部门笃行不怠,围绕职责具体谋划实现路径。“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服务重大战略实施和区域协调发展”。2023年自然资源工作会议瞄定目标,围绕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明晰重点任务,对全面实施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等进行统筹部署。全面推进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审批实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图景,离不开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的规划力量。2022年,我国首部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对全国国土空间作出全局安排,统筹陆海空间的保护、开发、利用和修复,勾勒了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空间蓝图。如何将空间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这需要充分发挥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作为整个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纲”的统领作用,将空间蓝图的战略部署逐级层层分解传导落实到位。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推进地方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与实施监督等各项工作,切实让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的各项部署细化并落地生根。目前,报国务院审批的省级和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工作正在抓紧推进;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审查报批将在年底前全面完成。相关矢量成果数据汇交后,将被纳入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在“一张图”上统筹解决各类空间要素的矛盾冲突,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等空间管控要求,确保规模不突破。上述种种,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用地审批效率,让国土空间规划及时为地方“稳增长”提供动能,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空间保障。全力推进重要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从西部大开发到东北全面振兴,从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到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从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到加强边疆地区建设,再到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黄河流域等区域的发展……党的二十大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基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然资源部门立足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将加强对重大战略和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保障和引导。重点推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化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空间格局。当前,围绕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要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审批在提速: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在加快推进,京津冀国土空间规划正抓紧完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审批。随着一张张区域空间蓝图绘就,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的轮廓,正愈发清晰。将主体功能区战略融入规划体系主体功能综合布局,关乎整个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优化方向、主体功能分区、配套政策和制度安排进行总体部署,推动形成承载多种功能、优势互补、区域协同的主体功能综合布局,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重大战略实施和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细化主体功能分区。基于自然地理格局、人口经济分布和城镇化阶段等特征,统筹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依托城市群、都市圈和中心城市,整体考虑区域要素配置,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积聚。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因地制宜细化主体功能分区,推动完善不同主体功能区域差别化支持政策体系,统筹保障能源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和文化安全等方面的功能,促进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国土空间承载能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在实践中,主体功能区战略主要通过省级以下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实施,深入传导落实。为了将主体功能区战略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自然资源部将研究出台主体功能区优化完善技术指南,指导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因地制宜合理优化县级行政区主体功能定位,细化乡镇主体功能定位,合理确定规划分区,分解落实规划指标,完善国家级和省级主体功能区名录。同时,结合详细规划改革,探索主体功能战略精准落地的传导路径。众力并,则万钧举。优化主体功能综合布局,是一项系统工程。自然资源部门将充分发挥部门政策合力,协同完善配套政策和制度安排。会同相关部门重点推动完善财政、投资、产业、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农产品主产区建设等方面配套政策。同时,推动地方细化配套政策,建立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差异化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对接财政、民政等部门,结合行政区划调整等工作,探索建立主体功能区监测评估和名录动态调整机制。详细规划引领城市更新和乡村建设“上承总体规划,下接实施治理。”作为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一类规划,详细规划位于从宏观向微观逐级传导落实的重要环节,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中至关重要。按照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部署,2023年详细规划编制实施将更加突出问题导向与需求导向,积极引领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详细规划与城乡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国家战略的落实。特别是在城市化地区,详细规划改革将落到实施层面,为解决地方实际问题、保障地方发展的用地空间开拓有效路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也将更加注重国土调查、地籍调查、不动产登记、用途管制审批等数字化平台建设,将其作为详细规划编制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基础。当前,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深圳、厦门等地的详细规划改革已先行一步,在构建闭环空间治理模式、强化实施传导、优化编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2023年,自然资源部将明晰详细规划改革方向,引导地方在城镇开发边界内编好控制性详细规划,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分区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全域全要素全周期、面向数字化实施治理的详细规划编制与管理方法。为了推进详细规划改革,自然资源部将整体安排加强详细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各项工作:召开片区工作会,加强对地方的指导,促进相互交流;研究制定详细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技术指南;组织发布城市更新规划政策指引,促进规划与土地政策的融合,引导城市存量空间有机更新;加强村庄规划引领,促进形成县域内乡村产业集中布局的空间格局。随着详细规划的传导落地,以此为引领的城市更新和乡村建设,将成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靓丽风景线。依托规划“一张图”系统加强实施监督国土空间具有唯一性。统筹平衡各类空间需求,必须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中进行,对边界、规模、布局、结构和强度进行管控,确保空间布局不冲突、数据总量不突破。2023年,在基本建成全国统一的规划“一张图”系统、统筹划定落实“三区三线”的基础上,自然资源部门着手建立以“三区三线”为核心管控内容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长效管理机制。为此,自然资源部将研究制定加强城镇开发边界管理的文件,明确城镇开发边界管理有关要求和规则。同时,会同相关部门加大生态保护红线协同监管力度,指导地方出台管控细则,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探索电子围栏实现路径。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技术标准并开展评估,尝试构建与财政转移支付、绩效考核等制度挂钩的评估结果应用机制。2023年,自然资源部门还将加快构建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数字空间治理体系,启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有序开展“三区三线”等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预警工作。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规划“一张图”系统的应用,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查、实施、监管全流程在线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全周期全流程管理,还需要重点健全城区范围划定制度并有序推进管理应用,深化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制度,进一步突出风险评估的有关内容。同时,依法加强规划监督,加强与执法督察协同,加大国土空间规划案件查处力度。自然资源部还将深入实施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术语》《城乡公共卫生应急空间规划规范》《城市更新空间单元规划导则》《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时空大数据应用基本规定》等相关标准的编制报批。为了规范国土空间规划行业发展,自然资源部门将继续积极服务,深化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资质“放管服”改革,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同时,完善注册城乡规划师相关制度,加快责任(社区、乡村)规划师制度建设,配合教育部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学科建设,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行业交流,探索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分片区培训中心……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构建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必须用钉钉子的精神攻坚克难,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持续推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绘国土空间壮美画卷。(本文刊载于《中国自然资源报》2023年2月8日一版)来源:i自然全媒体
2023年2月13日
其他

党政同责牢守耕地保护红线——“2023年自然资源工作怎么干”系列述评之三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1月11日召开的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及2023年自然资源工作重点任务,强调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自然资源工作“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定位,坚定信心、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埋头苦干,奋力推进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为推动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落细落实,《中国自然资源报》开设“2023年怎么看怎么干”专栏,深刻论述自然资源工作新定位,系统阐释2023年八项重点工作,以期全系统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凝聚共识,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再出发,在新征程“赶考”中交出新的优异答卷。今天刊发第七篇。食为政首,地为根基。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成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战略之举。踏上新征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针对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做出工作安排。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源头“长牙齿”党政同责,重若千钧。此前,党政同责已逐渐覆盖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生态环境、疫情防控和粮食安全等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领域,中央明确提出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大国担当,更彰显了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的制度自信。如何管好用好耕地,始终是一个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2021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实行党政同责,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行为,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对在耕地保护方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职渎职的,要严肃追究责任。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释放“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的政策信号,提出“由中央和地方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同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围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明确: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要逐级签订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带位置分解下达,实行严格考核、重大问题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基于此,自然资源部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出台相关文件,强化考核,狠抓落实。同时,推进考核结果运用,研究建立奖惩机制,督促耕地保护任务缺口省份逐步补齐缺口,调动多承担耕地保护任务省份的积极性。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已有探索性的实践基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我国从2005年起探索形成各级政府“一把手”负总责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如今,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的实现路径越来越明晰,不仅政府“一把手”要负责,党委书记也要担责。从治理角度来看,党委的责任主要在于决策部署和督促落实,政府的责任主要在于全面贯彻落实党委的决定。党政同责不仅仅是增加了一重责任主体,更大的意义在于,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决策部署的源头“长牙齿”。2021年12月,四川省印发了全国首个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省级考评细则。2022年2月发布的《安徽省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措施》强调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省、市、县、乡、村每年层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实行一票否决,且党政主要负责人“终身追责”。此后,越来越多的省份按照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探索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确保责任层层传导到位,是实行党政同责的基础前提。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26个省(区、市)分别在不同层级探索推行田长制,逐级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为推进“党政同责、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提供了制度载体。2022年,耕地保护监督、执法、督察协同联动,共同推动党政同责。2023年,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成为自然资源工作一大重点,也将是一大亮点。扛稳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政治责任耕地保护,关乎国之大者。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意味着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将牢守耕地红线提升到全新的政治高度,共同扛稳本地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政治责任。“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的明确要求,既有农田农用的用途管控,也有“必须是良田”的质量标准,还蕴含着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生态内涵。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之“责”,就是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而这条红线不仅仅是耕地保有量约束,还是守住质量不降低、布局要稳定的底线。随着“三区三线”划定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各地将全部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确保“数、线、图”一致落实到具体地块,纳入国土空间“一张图”管控,并作为刚性指标实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2023年,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重点要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尤其是严格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管控,严格落实“两平衡一冻结”制度,全面实行违法占用耕地处置到位前冻结补充耕地指标。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研究出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管控办法,严格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审查。对于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中的非耕地,将逐步恢复调整为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切实巩固划定成果。在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审查中,对不符合占用规定的,一律不予通过。同时,建立健全国家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升级完善永久基本农田监测监管系统,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动态管控,推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严控耕地“非农化”,从严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实行补充耕地全程监管,研究改进耕地占补平衡落实方式,完善新增耕地质量验收办法,调整跨省域补充耕地实施机制,推进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严控耕地“非粮化”,稳妥实施耕地年度进出平衡,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不再减少。严格控制耕地流出、引导优质耕地流入、规范耕地进出平衡实施,切实保护群众权益。建立耕地进出平衡动态监管机制,定期开展分析预警、核实整改、检查考核。科学合理制定耕地恢复计划,留出过渡期,推动“三调”查清的“可恢复耕地”有计划逐步复耕,稳妥有序优化耕地布局。上述种种,均属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担的耕保之责,也在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范围之内。对此,要依托“天、空、地、人、网”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监管平台,构建五级全覆盖的网格化监管体系,将耕保责任逐级落实、落细。同时,动态监测监管耕地保护利用情况,及时掌握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落实情况,为开展目标考核作支撑。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就是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开创耕地保护新格局,确保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将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落在“严”处党政同责,重在知责行责。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不仅需要最严格的制度支撑,还要有最严密的法治保障。我国新修订实施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首次将“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在行政法规中加以明确规定。为更好地把耕地保护“长牙齿”硬措施法治化,自然资源部全力配合立法机关加快耕地保护立法相关工作,推动在法律上正式确立耕地年度进出平衡以及严格管控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重要制度,推动建立更加科学、简明、可操作的整体性制度体系。落实党政同责,除了耕地保护监督考核之外,还需要执法、督察协同联动,督促各级党委和政府履职尽责到位。对此,执法工作将继续从严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综合运用卫片执法、立案查处、挂牌督办、公开通报等方式,加大对违法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重大典型案件的查处和督办力度,督促责任主体履责到位。同时,健全内外联动、协作配合机制,形成执法合力共同推动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尤其是加强与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的协作配合,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行政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调工作机制等,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责任。2023年,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将耕地保护作为重中之重,摆在督察任务的首位,以更大的力度推动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围绕新形势新要求,完善督察工作机制,规范督察业务体系,聚焦地方党委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以“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和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推进以耕地保护为重点的自然资源督察。重点关注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以及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责任落实情况,督促地方党委政府落实新发展理念和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在此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及时发现地方违法违规问题,查清问题、查实责任,严肃处置问题严重地区和重大典型问题,督促地方履责整改。对于督察发现的重大问题,采取重点督办、警示约谈、移交省级纪检监察部门追责问责等方式,督促相关地方党委和政府组织整改查处。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向未来。耕地保护,在最严格的制度体系中守住了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党政同责,将秉承最严格的主基调在牢守耕地红线中担当使命。(本文刊载于《中国自然资源报》2023年2月7日一版)来源:i自然全媒体
2023年2月13日
其他

管用、实用、好用!济宁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自然资源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背景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相关工作要求,统一国土空间底图底数,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启动了济宁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一期)项目建设,以下简称“平台”。平台从以下三个方面建设:1建立自然资源数据体系,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国土空间数据资源潜力,加快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新机制,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一张图”的“底图、底线、底板”作用,有力支撑政府各部门科学规划、有效监管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活动。2充分融合现有建设成果,建成“管用、实用、好用”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全面梳理自然资源业务管理工作需求,从数据管理、服务管理、接口管理等入手,打造全方位基础服务支撑体系。通过分布式管理,实现海量数据访问的快速响应与更新,让大数据资源进得来、管得住、出得去;采用统一服务管理方式,通过开放共享门户,实现“底图、底线、底板”的统一对外服务,达成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对外提供数据服务、基础服务、专题服务以及定制服务的目标;接口管理实现对API、服务接口、二次开发接口的统一管理,为平台功能拓展提供条件。远期可根据工作需要逐步引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建立业务推理库,实现模拟推演和政策引导,实现“管用、实用、好用”的目标。3完善平台功能与服务,为自然资源应用提供基础支撑: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结合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统筹考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应用体系、构建自然资源监管决策应用体系、构建“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应用体系需求,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行政审批、政务服务、监管、决策等各类应用提供基础支撑平台和统一的身份认证、统一用户管理、统一安全审计等通用功能支撑。搭建支撑自然资源管理项应用的数据中台。建设成效平台建设打通了自然资源的数据孤岛,有效解决了坐标不统一、标准不统一、数据属性不规范、数据版本混乱,数据缺乏关联等关键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统一基准:统一了数据的时间基准、空间基准,构建统一符号库配置,制定统一的底图标准。二是理清了全局自然资源的数据资源目录、出入通道、管理权责和数据架构,确保数据资源“汇得进来”。目前,平台共汇集现状数据、规划数据、管理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共享数据等共计5大类、32个中类、225个子类、2000多个标准图层的自然资源数据体系。三是结合济宁现状,建立了“标准+工具+机制”的新管理模式,确保所有数据都能“管得清楚”。平台已建立4套数据标准、5类技术规范、5个管理办法,目前通过平台已更新入库2000个数据局图层。四是形成管理服务的统一中台,对全局信息化工作能够“支撑得住”。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服务于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事业单位。五是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共用,让数据“活”起来,“动”起来。截至目前,平台已汇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乡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等20余个市直部门(单位)共计105项专项数据,向济宁市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用地审批、增减挂钩系统等提供数据和功能服务521项。六是面向全局用户提供权威安全、动态更新、可层层叠加打开的“自然资源一张图”数据应用。基于自然资源“一张图”数据开展了多项自然资源信息系统的建设,例如“林长制一张图”,“不动产统计分析”等专题分析与决策应用,使得数据“用的方便”。自然资源“一张图”数据是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面向全局用户提供基础数据查询与统计分析服务,充分挖掘数据内容,事半功倍。结语后续,城信所还将配合济宁市自然资源局结合全局使用情况进一步深化、拓展和完善平台,以“统一国土空间底图底数,打造自然资源数据中台”为目标,持续打造一个“好用、易用、广用”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撰文
2023年2月8日
其他

一图纵览空间数据,地图运用轻松快捷——“粤政图”地理空间平台顺德节点

为贯彻落实《粤政图平台应用推广实施方案(2020-2021年)》(粤政数函〔2020〕356号)、《佛山市“粤政图”实施工作方案》有关要求,进一步提升地理空间平台在支撑地理空间信息业务应用的能力,按照优先使用已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原则,城信所作为承建单位,在已建成的顺德区时空信息云平台基础上,按照“粤政图”有关要求,建成“粤政图”地理空间平台顺德节点。该平台作为全区权威、唯一、统一的时空基础设施,有效支撑了全区地理空间信息业务应用,强力推进了全区地理空间数据共治共建共享,高效助力智慧顺德建设和数字政府改革。需求痛点1全区时空数据资源有待进一步融合更新:已建成的顺德区时空信息云平台构建了全区统一的时空数据库,但影像地图、地名地址数据等部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有待融合更新,各部门专题数据汇聚的丰富性以及现势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原有的资源目录和市局的目录没有统一,无法更好的进行对接,远不能满足智慧顺德各项业务应用的时空数据需求。因此需要进一步更新和丰富平台数据资源,保证数据的时效性,为各部门应用提供更丰富、鲜活、全面的时空数据资源。2平台易用性以及灵活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已建成的顺德区时空信息云平台具备时空数据处理、管理、发布等能力,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化,原平台表现出引导性不足、易用性欠佳、用户体验效果不好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各个业务部门的使用体验,也制约着平台的有效推广。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开发技术架构及前端展示框架,改造现有时空信息云平台作为“粤政图”平台顺德节点,打造简单易用、灵活实用的平台,有效支撑智慧顺德建设和数字政府改革。3数据线上共享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现有共享方式以提供标准数据服务共享、基于API的二次开发服务模式为主,在平台应用推广过程中,各部门的具体应用需求千差万别、空间信息化应用程度也不一样,对平台的共享服务能力以及方式提出了更多样的要求。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数据线上共享服务能力,提供灵活的、支持自定义的通用功能,能够辅助各部门用户快速定制生成地理空间应用系统,以此来灵活适用和满足各部门的需求。解决方案1.
2023年2月2日
其他

“卯”足干劲,“兔”破不凡!——城信所2022线上年会

年会盛典1月18日,在虎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全国各地的城信人齐聚云端,共同参与城信所2022线上年会。年会在广州本部开启现场直播,北京、福建、湖北、华东、深圳、珠海等地分子公司和全国项目组的数百城信人,通过直播间相聚团圆。大会上,大家回顾和总结2022年,表彰先进见证荣耀,一同展望和规划2023年。期间还不时有财神爷送惊喜,将气氛频频推向高潮。新春祝福Round
2023年1月18日
其他

城信图语DGI六大能力新打法

城信图语DGI是城信所自主研发的数据挖掘分析服务平台,基于统一数据管理、有效信息表达、科学分析决策三大需求,为海量时空数据提供“生、治、管、算、用”全流程服务,实现“以图为语,知数生智”,为用户创造价值,推动业务创新发展。本文从DGI的六大能力出发,介绍DGI在不同能力的组合搭配下的创新应用。“汇数”+“数立方”:业务手账业务手账是数据与工作综合展示的可移动、可分享、快更新的轻便产品,管理者可以随时随地看关键指标、看重点工作、看项目进度,时刻掌握业务动态,做到“手里有账,心中有数”。以信息化方式解决传统人工处理工作量大、不及时的问题,打通底层数据链条,促进行政管理升级。指尖一点,随时了解数据本底:为领导量身定制重点关注的统计数据行政效能:按日、月、年统计各业务类型的收件/受理/办结/超期量,分析各类业务案件办理时长;土地供应:按供应渠道、土地用途统计当年累计土地供应情况,汇总土地出让成交额,分析地价走势;土地利用:对比建设用地现状与规划,掌握土地开发强度当前水平以及存量用地盘活空间;议题商讨,提前掌握主题内容:对不同专题提供实时专业的场景化分析数据项目用地保障会议:商讨从连片整备用地库中寻找合适用地供给亟需落地的大型工业项目;挣取用地指标会议:商讨各区域如何更快更好实施批而未供用地盘活任务,向上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日常监管,动态跟进推动关键项目:重点关注重点项目监管、供后监管、连片整备监管从汇总统计、监管台账到项目详情,满足宏观、中观、微观的管理视角千人千面,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基于用户画像进行智能推荐,支持用户自定义内容模块。最新与热门推荐
2023年1月6日
其他

新华社专访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激发要素活力,释放发展潜力【含采访视频及全文】

权威访谈·“强信心·抓落实”丨激发要素活力,释放发展潜力——访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
2023年1月5日
其他

热烈祝贺贵阳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升级改造项目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及成果验收

2022年12月8日,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召开了贵阳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升级改造项目验收专家评审会,与会专家听取了工作报告,观看了系统演示,对项目成果进行了全方位的审查与质询,一致认为贵阳在省内率先开展地下管网信息化建设,并已取得了较高质量的成果,有效提高了地下管网管理工作效率与科技水平,项目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及成果验收。项目建设围绕管网管理智慧化为目标,以“1个数据底座、1个应用中枢、N个专题应用”为建设思路,通过汇聚集成全市基础地理数据、各类管网数据以及管网健康检查数据,形成了一张清晰、全面、精准的管网底图。打通各部门数据共享、交换利用壁垒,初步构建了贵阳管网管理数字化“应用中枢”。智慧管网“数据底座”初步建成。在制定统一数据规范及动态更新机制的基础上,项目完成了管网体系全周期数据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安全利用。目前已汇聚全市规划、建设和监管等智慧管网二三维地理空间数据,初步搭建了直观立体的“数据底座”,全面掌握了贵阳市管线建设管理信息,有效支撑了数据线上全流程共享和排水管网“一张图”专题应用建设。排水管网“一张图”专题应用。基于数据底座能力支撑,项目完成了二三维一体化、地上地下一体化排水管网一张图专题应用建设,探索实现排水管网从污水源头到处理后的末端全链条直观表达。基于贵阳市排水管网采用的“一级截污管-二级截污管-主干管网-小区管网”四级管理模式,摸清梳理了全市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网底数,初步形成了全市排水管网一张图。以污水厂为节点,通过溯源分析,聚焦区域管网短板,快速精确查到污染源,实现从污水源头到污水处理厂,最后到河流的闭环排水管理体系,辅助环保综合治理。并为“一圈两场三改”、“污水提质增效”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服务,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结语接下来,城信所将进一步完善贵阳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体系,依托当前正在建设的良好二三维排水管网数据基础筑牢数据底座,深入挖掘地下管线数据在“规划-建设-监管-决策”全业务链条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的前瞻性、统筹性、协调性、科学性。未来逐步提高物联网设备(视频监控、水位水质监测设备、气象数据、泵站监测)接入能力、业务协同支撑能力、数据共享交换能力,筑牢贵阳市管网数字化“应用中枢”,进一步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提供数据和能力支撑。加强与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深度融合,扩展完善实时监控、模拟仿真、事故预警等功能,充分提高城市安全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探索助力贵阳市建设智慧城市的新型技术路径。撰文
2022年12月27日
其他

冬至

2022年12月22日
其他

中山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全过程监管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12月8日,由城信所承建的“中山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全过程监管”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项目通过构建中山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全过程监管体系,对中山市建设用地中纳入管理对象的相关地块进行土壤环境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从源头规范中山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从业市场,切实保障土地利用时的人居环境安全。项目背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指南》等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相继出台,针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中的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效果评估、后期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开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山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重污染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等造成土壤污染持续累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企业搬迁入园,造纸、电镀、印染、化工等企业搬迁或关停,遗留大量疑似污染地块,土壤环境存在一定污染隐患。因此,亟需配套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对土壤环境管理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建设成果1.
2022年12月12日
其他

数字信息技术助力粤澳两地深度合作

建设背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成立以后,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以下简称“规建局”)职能较以往发生了较大转变,涉及到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建设工程、建筑市场、住房保障、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政管理等各领域,业务面临着调整和融合,管理工作面临“新形势”。落实新的业务职能需要信息化支撑,原有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建设,无法适配规建局新职能的要求,滞后合作区的发展需要,而加快推进局信息化建设是履行部门职责的必然途径,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为把握合作区建设机遇,以前瞻性思维、宽视野谋篇布局,进一步推进规建局信息资源整合和深度开发,促进数据共建共享共用,提升政务审批服务,聚焦建设新家园,让两地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规建局于2022年11月启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规划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建设内容1.
2022年12月8日
其他

规整多源异构数据 串接用地业务链

自然资源体制“两统一”改革,涉及到从多规合一、开发利用、用途管制、审批管理、生态修复、资产监管、确权登记等全业务链条,随着体制改革,同步掀起了新一轮深层次的自然资源信息化管理革新。作为信息化第一物质基础的数据,是支撑自然资源政务一体化的核心关键。但在业务数据整合时,发现问题远远不只是“数据多源异构”的矛盾。自然资源业务数据的治理和重构,主要可以拆分为“多源异构数据规整”和基于“用地业务链”的串接数据治理两类问题。前者主要针对数据对象清晰的多源异构问题;后者主要是针对原来“以用地策划”为核心的“规划用地业务”和“以分配用地产权”为核心的“国土产权办理业务”,在相关“地块单元”业务类数据有对象定义错位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城信所提出了以用地业务链串接为核心的自然资源业务数据治理与重构路径。该方案被评为2022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用地业务链数据关系梳理串接对于用地业务链时空的关系梳理串接,重点是解决由原业务体系间业务逻辑、关注点、对象定义等的差异造成的信息化后台多源数据的定义不一致、逻辑关系和关联性缺失、历史业务数据断档,以及重要信息价值难以
2022年12月5日
其他

缅怀 | 江泽民同志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相关题词

据新华社消息:江泽民同志患白血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于2022年11月30日12时13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江泽民同志是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江泽民同志非常重视我国测绘事业及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曾亲笔为国测一大队、《中国测绘报》创刊、武汉测绘科技大学40周年校庆和国家测绘局建局40周年题词。本公众号刊发上述题词,以表达对江泽民同志的深切悼念和缅怀之情。江泽民同志永垂不朽!相关链接: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1991年,国测一大队受到国务院通令嘉奖。江泽民同志题词:“爱祖国,爱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1992年,《中国测绘报》创刊。江泽民同志题词:“发展我国测绘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996年,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后并入武汉大学)40周年校庆。江泽民同志题词:“发挥测绘学科优势,培养跨世纪测绘科技人才。”1996年,国家测绘局建局40周年。江泽民同志题词:“加强测绘工作,发展地理信息产业”。
2022年12月1日
其他

DBPM:服务于自然资源一体化的最佳实践

城信业务定制平台DBPM是城信所自主研发的一款高可用、高性能、低代码PaaS平台,支持私有化部署、信创技术路线和低代码构建应用,可以为政府各部门快速、按需构建符合信创环境的自然资源一体化业务平台。本文将对DBPM服务在某地自然资源一体化平台的案例进行解读,体现DBPM如何通过优秀的技术架构和友好的用户体验设计为平台赋能,全面提升自然资源管理一体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案例背景在机构改革背景下,为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信息化水平、提高业务办公效率,高效开展各项业务,以履行好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为出发点,统筹自然资源各类政务服务业务为目标,本文以某地自然资源局为例,构建数据标准统一、系统功能完备、业务高效协同的自然资源一体化业务平台。业务需求通过构建自然资源一体化平台,进一步提升数字底座的信息化水平,满足业务深度融合,业务智能监管和业务高效协同的业务需求。1.
2022年11月25日
其他

优秀工程 |中山市自然资源政务信息平台(01包)自然资源大数据中心

甲方评价本项目为中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审计局、火炬开发区管委会、不动产中心、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土储中心、征管中心、城市更新局等部门提供服务,用户反馈良好。优秀工程金奖
2022年8月30日
其他

分论坛聚焦数治热题 聚名家共瞻数智未来

城信所、测绘股份、园测信息共同主办的“数智赋能城市治理与品质提升”分论坛,今天上午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论坛汇聚行业资深专家,分享城市治理相关研究成果和项目实践,精彩报告吸引众多来宾关注,会议现场座无虚席,人气高涨。分论坛由由北京大学邬伦教授主持,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李维森会长领衔,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总裁龚勋、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沈雨、苏州工业园区测绘地理信息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占永作开幕致辞。李维森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致辞人龚勋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总裁致辞人沈雨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致辞人范占永苏州工业园区测绘地理信息有限公司总经理致辞人邬伦北京大学教授特邀主持分论坛报告8月12日上午·西区2楼501会议室报告人邱海泉广东省国土资源技术中心教授级高工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广东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实践》报告人鞠建荣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事业部总经理《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智慧监管系统建设探索与实践》报告人王润伟中山市自然资源局测绘与空间信息化科科长《自然资源+持续赋能城市治理品质》报告人陆生强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售前总监《自主可控数智底座赋能自然资源资产运营》报告人钱程扬苏州工业园区测绘地理信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时空智能助力城市治理数字化与跨领域融合》报告人王思文南京市鼓楼区水务设施综合养护中心科长《鼓楼区智慧水务大数据管控平台建设与实践》敬请期待报告PPT将在会后陆续放送至此,2022地信大会圆满落下帷幕,城信所诚挚地感谢各位朋友的莅临和关注。未来,城信所将继续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研发创新为驱动,为安全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发展和数字社会建构做出贡献。
2022年8月12日
其他

城信所携数智新品惊艳亮相2022地信大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8月11日·安徽合肥2022年8月11日,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在安徽合肥隆重开幕,大会由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合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推进时空信息新基建
2022年8月11日
其他

云上常德 智汇时空

2018年由城信所承建的数字常德地理空间框架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了稳固的底图底板,极大的提高了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几年过去了,随着智慧常德建设的深入推进和数字应用的不断拓展,数字常德地理空间框架在功能服务、数据种类及更新频率等方面的局限性越来越被凸显,不仅难以满足多部门数据实时共享交换,而且面对智能化应用也很受约束。由城信所承建的智慧常德时空大数据平台,是在数字常德地理空间框架的基础上,围绕“一套机制、两大核心、三大面向、四大提升、五项技术、六个转变”核心思路开展升级建设,于2021年底完成验收。新平台建成后极大的提升了行政管理效能,为各部门提供更丰富的时空数据,以及更高效、深入的空间管理与分析服务,有力的支撑了各部门业务应用。建设成效1建成了智慧常德统一、权威、鲜活的时空大数据中心在“数字常德”资源基底之上,以标准地址为纽带、以地理实体对象为载体关联人、事、物相关专题时空信息资源,汇聚处理了48类基础时空数据、350类专业基础数据、10多个部门公共专题数据、4类智能感知数据以及5类在线抓取数据,数据总量达3TB,为智慧常德建设提供鲜活的时空数据支撑。2建成了智慧常德的时空信息流通枢纽与应用集散地平台以统一的时空大数据体系作为支撑,依托自然资源内网、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构建起数据、功能、基础设施全方位自主可控的云服务体系,实现资源便捷组装、按需服务、多维融合、联动展现,为全市各部门的第三方应用提供安全可靠的时空信息公共服务。3构筑起智慧常德时空大数据的应用生态圈基础以数据动态更新为抓手,以发展时空数字孪生底座为契机快速响应需求,实现数据动态更新、数据智能查询、挖掘分析、快速成图、成果共享全流程,构筑了时空数字底座,形成了智慧时空应用聚集区和服务生态圈。丰富升级了智慧常德的市县一体化应用模式,采用软硬件、标准、数据、平台、应用、运维六个市县一体化的建设模式,架构起武陵、鼎城、津市、安乡、汉寿、临澧、石门、桃源、澧县市县互联互通的时空信息服务体系,实现时空数据市县一体化动态更新和统一高效分级管理,深度服务市区(县)四十多个应用,平台访问量现已超1.2亿次,日均访问量超20万次。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空间分析技术构筑起时空大数据挖掘模型,围绕常德市人口变化、经济运行、学区分布与适龄儿童、空气质量与废气排放、城区建筑时空演变等多个方面,挖掘时空规律开展大数据分析,通过大屏联动可视化服务支撑了不动产登记、地质灾害、综合执法、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智慧交通、智慧排水等20多个领域。✦✦项目亮点●自主可控的全栈式解决方案:充分利用国产化技术及产品对平台整体运行环境进行安可替代改造,实现在安可环境下建成全市统一的时空大数据中心,保障时空大数据平台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实体化三维一张图:制作地理实体数据,并与三维场景数据相融合,构建常德实体化三维一张图,为全市各部门、各行业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应用支撑服务,高效服务城市管理和城市治理。●“一点双坐标”:在一套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坐标转换服务,为用户提供国家2000坐标系和常德2000坐标系两套坐标系的转换,满足用户不同场景下的实际应用需求。●地理实体市县一体化分级管理:实现对地理实体数据在不改动物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分层分级控制,方便了用户精确调用,也方便了平台资源的高效运维。●基于自主学习提供目标靶向服务:基于智能检索、个性化推荐、自学习技术,提供一键智能查询,通过用户画像分析,为用户匹配个性化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应用需求,达到越用越便捷的目的。●盘活时空数据资产赋能数字政府管理: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互,盘活时空数据资产,提高决策的效率和质量,为优化营商环境、民生服务应用、精准社会治理、政务业务协同等政府数字化转型赋能。●构建时空大数据平台生态闭环:构建从时空数据汇聚、挖掘、共享、应用到更多数据沉淀汇聚的闭环时空大数据全生命周期过程,形成时空数据共享交换的生态环境,促成数据、平台、应用互为依存、抱团发展的新局面。智慧常德时空大数据平台为各个单位提供数据资源、服务资源智能组装、按需服务、多维展现服务等,为建设广泛互联、深度应用、信息服务的智慧城市提供基础支撑。同时城信所收到了十余家用户单位的良好反馈,均对平台的使用及城信所的服务支持工作表示满意。接下来,城信所将总结智慧常德的经验,丰富城信时空大数据平台产品的内核,不断优化产品与服务,支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精细化、精准化、智慧化管理。
2022年6月2日
其他

云南省“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再升级,这三招强化版大显神通!

广州市创新多项亮点服务,助力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改革惠企便民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响应林权改革要求沙县试点出招左右滑动查看下一篇
2022年2月28日
其他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响应林权改革要求沙县试点出招

滑动查看话题“不动产登记”更多精彩内容圆满完成超大城市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盘点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广州经验”
2022年2月25日
其他

广州市创新多项亮点服务,助力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改革惠企便民

住有所居”!2021年,居住权登记在广州全面落地实施。通过制定具体操作流程、明确居住权首次、变更、注销登记使用情形、审核要点、簿证填写规则,发布办理指南,制定不动产居住权合同范本。2021年7月26
2022年2月24日
其他

圆满完成超大城市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盘点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广州经验”

为加快不动产登记线上线下融合和“一网通办、全程网办”,进一步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质效,推动广州市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广州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于2020年启动中心城区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以不动产登记簿为核心,以宗地(宗海)为基础,以不动产单元为基本单位,开展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及数据库建设,完成广州市中心城区现势有效的国有土地及房屋、林权、海权的登记和空间数据,以及已归档市房地产档案库的集体土地及房屋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整理,落宗编码,整合关联,最终成果入库形成空间参考一致、数据关联关系正确、历史信息完整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支撑广州市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平台业务办理。目前,中心城区约280万国有房产不动产单元、约20万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不动产单元整理成果数据均已入库,系统运行稳定,有力支撑了广州市不动产统一登记和存量数据按时保质汇交工作。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的广州经验成立数据整合工作组,协调多部门集中力量参与,确保沟通决策顺畅不动产登记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作,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工作要求极为严谨,项目由广州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成立工作组,各区局、市房地产档案馆、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市房地产测绘院、中心城区各登记和档案部门具体参与,并抽调人员组成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办公室和数据小组,对整个项目建设进行领导、协调、决策、指导、督办、检查等工作。各检查环节无缝衔接,保障项目质量项目设置包括内检-互检-抽检-第三方检查-局方抽查的检查链。整个流水线通过整合作业系统进行,数据流转随机分配,重点数据比如查解封数据、产权数据中的产权人名称、证件号等发生变化的字段百分百检查。检查链的完善保障了检查的公平性,检查出来的问题实时反馈,保障作业规则统一以及成果数据及时流转。内外结合、软硬件兼施,责任到人,每日巡查,保障数据安全规范化管理内部定期组织安全保密培训,签署保密协议。外部实时监控,永久存放;封锁通信泄密渠道。软件上使用数据加密系统,从数据层面构建安全防护网;网页化作业平台,避免直接接触数据。物理层面上使用专用保密机箱,禁止使用可连接数据库的移动设备,全面保障信息安全。中心城区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项目为广州市不动产统一登记提供数据支撑,提高登记工作效率、防范登记风险,实现部门间信息互通共享,不断提高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服务能力。近年来,广州市不动产登记通过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畅通信息共享,优化登记流程,有效实现登记提速增效。依托“互联网+”技术,广州市所有区县已实现智慧便民的不动产登记网办新模式,并针对群众实际需求创新“交房即交证”、“不动产登记+
2022年2月23日
其他

时长5分钟!随着央视镜头聚焦沙县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经验

关注!三明又上央视了!央视2022年1月1-5日推出的五集纪录片《民法典进行时》中,第三期详细介绍了沙县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经验并阐述民法典怎样保护林地经营权。节目时长5分钟,让我们随着央视镜头一起聚焦林权改革沙县实践。点击查看相关阅读林权类不动产登记规范化试点取经(上篇):沙县模式与“54321”工作法备受关注林权类不动产登记规范化试点取经(下篇):沙县七大创新突破显著提效、优化服务视频精彩摘要上个世纪80年代,沙县人带着小吃走出县城,让小吃的味道飘向世界各地。据不完全统计,这个人口只有30万人的地区,有六万人在外经营小吃生意。福建省不动产登记中心调研员
2022年1月10日
其他

城信所精彩亮相2021地信大会,分论坛聚焦数治热题备受关注

10月13日-15日,2021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在武汉举行。大会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主办,以“地信赋能新时代
2021年10月15日
其他

“一图”全面感知、助力决策!智慧龙岗时空信息云平台实现城市信息资源大共享、全应用

“一图”汇聚全区所有的地理信息相关的数据,“一图”把所有空间进行信息化数据化管理。“一图”提供二维、三维、影像等电子地图服务,集成视频、高空全景、行政区划、法定图则等数据服务,整合融入全区专题数据,为各部门提供高性能调用需求的共享服务。这个以“一图”全面感知、“一图”助力重大决策的全能平台,就是龙岗时空信息云平台。龙岗时空信息云平台是智慧龙岗“一中心三平台”架构中的基础资源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把分散孤立的GIS服务、政务空间数据、物联网感知信息整合起来,打造透彻感知、广泛互联、智能决策、灵性服务和安全可靠的一体化管理服务平台,成为一个具有支撑协同和决策能力的有机整体,为实现社会治理智能高效、公共服务智能便捷、生态环境智能感知、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效支持。项目获2021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2018年中国政府信息化方案案例创新奖等奖项。龙岗新型智慧城区运行管理中心是深圳市龙岗区“城市大脑”,时空信息云平台作为其核心平台,支持无缝拼接的168平方米全LED大屏展示平台建立统一的时空一张图,汇聚整合包括人房法、安全隐患、产业用房、发改项目、国土规划、视频、全景在内34类专题388个专题数据图层,数据来源广泛、种类齐全。时空平台融合二维、三维和实景信息,基于全国产自主研发的DMap发布地图服务并集成到平台,实现上亿图斑毫秒响应(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详情),向各部门提供实时更新的地图服务,为多领域的专题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平台在网格管理、发改项目、土地监察、住房建设、水务治理、教育学位管理、应急指挥、智慧社区等15个领域广泛应用,已为23个单位或部门、11个街道、全区智慧社区推广等应用提供了实时在线服务280多项,调用量超过1.7亿余次,单日峰值访问量超过300余万次,日均调用量10万余次。平台工具支撑了如规自局的法定图则修编、政法委城中村采集、应急局应急资源调查、经促局产业用房普查、行政服务中心24小时自助终端选址、住建局危险边坡精准落图、规自局公共设施规划、城管局井盖普查底板支撑、疾控中心疫情防控辅助决策等业务工作。平台作为华为参观团必看选项之一,截止到2020年8月已接待来自德国、俄罗斯等81个国家,国内北京、上海、香港、澳门、浙江等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共853批,约12125人次调研考察团体。入选全国新型智慧城市优秀实践案例,亮相中国智慧城市博览会、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中国科技第一展”高交会;获中国政府信息化方案案例创新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创新成果金奖、地理信息优秀工程奖金奖。
2021年10月12日
其他

双金案例!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治活”数据融合,支撑智能化审批和全流程监管

为解决自然资源管理层级多、流程复杂、智能化程度低、全流程监管缺失等问题,攻克审批、分析和监管等关键技术,自2018年起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开展了省、市、县一体协同、多级联动、精准治理的自然资源智能审批和全流程监管新模式的研究与建设。目前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已建成集行政办公、智能审批、智慧监管于一体的自然资源政务云平台,形成了多层级、一体化的智能审批与全流程监管关键技术与应用体系,构建了全省自然资源管理数字化新体系;实现全省自然资源数据“大集中”、系统“大融合”、全省“一盘棋”和业务“深挖掘”。目前,项目支撑范围涵盖省市县239个部门1.2万余用户,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并荣获2021年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奖金奖。“七个一”创新成果一套标准规范、一套审批与监管指标体系、一套自然资源时空数据库、一套关键技术应用体系、一个自然资源政务云平台、一套应用支撑体系和一套学术研究成果。如何实现数据智治与建设用地全流程监管?往下看为你讲透!针对管理工作中业务数据零散、逻辑性差、缺乏标准化的自然资源业务监管技术手段、数据的深入挖掘分析支撑不足的问题,城信所构建了一套自然资源数据汇集整理、联动更新、关联关系构建的治理体系,搭建了自然资源“一张图”应用系统,构建基于建设用地全流程监管的指标监测和监管模型,将零散的业务数据逻辑化,重构数据关联关系,解决了自然资源管理数据关联度弱、数据价值挖掘程度低、精细化管理支撑不足问题,实现土地业务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监管,提高自然资源监管决策服务水平。01自然资源数据治理针对自然资源系统数据种类多、数据量大、覆盖面广等特点,建立了“汇-析-治-检-用”自然资源数据融合机制,实现了自然资源业务多源数据融合与重塑。1.1汇:数据汇聚、梳理台账面向自然资源业务需求,结合国土空间管控的需要,梳理分析建立统一的数据分类体系,形成跨行业、跨部门、跨级别的自然资源数据体系。在此基础上,建设集成全域覆盖、内容完整、准确权威、动态鲜活的自然资源大数据中心,实现自然资源大数据的统一管理、统一应用、统一服务。1.2析:全盘分析、制定标准围绕自然资源业务现状和需求,按照“一数一源一主体”的思路梳理处室职能、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全盘分析自然资源主管单位的管理职能、业务流程和数据逻辑。对数据进行全盘分析,分析数据质量,明确数据问题,构建数据整合路线;以数据应用为目标,以数据体系为抓手,结合国家、行业、地方规范和现有的标准规范,制定贯穿自然资源数据汇集、数据清洗、数据建库、数据应用全流程统一的全类型自然资源数据标准体系。1.3治:精细治理、关联集成基于自然资源数据标准体系,从空间、时序、比例尺上对各类数据进行分类转换、数据规整、血缘分析、多源校核、融合集成,并添加数据标签,形成统一的数据视图,构建图文档一体关联,全业务流程关联、全时序关联的多维立体数据逻辑模型。根据业务逻辑和业务档案,检查数据矛盾,归并、删除重复信息,纠正存在的错误,从根本上保障自然资源“一张图”数据的一致性和管理的权威性。1.4检:质检入库、统一管理通过自动化、规则化自然资源数据质量检查系统,依据标准规范对各类数据进行完整性、规范性、一致性、准确性、敏感性、关联性等质量检查,保障数据质量。有效保障数据体系的后台集成化管理和资源的前台大共享应用。1.5用:数据共享、深度挖掘以数据中台为底座,基于平台提供快捷服务,高性能高安全,优化数据模型,对数据进行全面格式化和规范化,提升数据治理成果,实现敏捷高效、精准可靠的数据共享、挖掘、管控和使用。基于自然资源大数据,依托数据标签,勾勒数据画像,构建自然资源分析指标和分析模型,形成可扩展、可集成、可复用挖掘的数据成果,支撑自然资源分析评价、监测预警、智能审查等专题应用,发挥自然资源大数据的数据价值。02建设用地全流程监管创新建立“数据治理、指标建模、实时监管”的业务模式,依托数据治理成果,基于先验知识和熵权算法,建立了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多维度自动关联监管模型,实现了数据驱动模式下的自然资源业务全流程管理的精细化与智能化。2.1基于先验知识和熵权法构建指标体系和监管模型依托数据治理体系构建数据仓库,通过业务拆解和串联,基于先验知识和熵权算法,构建建设用地全流程监测评价模型,实现建设用地“批供用补查”5大类24小类的全流程业务串联和指标监管。2.2建设用地全流程管理评价与监测预警研发了湖北省自然资源业务流程监管系统。汇聚建设用地管理各类信息,建立集监测预警、评估评价、辅助决策于一体的建设用地全流程监管系统。以业务监管为导向,以数据治理为抓手,对自然资源管理全流程管理进行业务拆解、分析和串联,实现对全流程生命周期管理的业务串联、查询统计、动态监测和时空挖掘,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高空间治理能力。研究成果已在政务云平台的建设用地全流程监管系统和建设用地业务监管工作中实现,实现了批而未供土地的消化率由41.05%提升至53.02%,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能力显著提高。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2021年10月11日
其他

”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监督一张网”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的地下管线管理潍坊模式

随着地下管线建设不断发展、种类越来越复杂,伴随“重建设、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错误观念产生的地下管线“城市病”也逐渐突出:管线管理部门庞杂,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共享不到位,难以快速处置;档案信息归集率较低,家底不清、信息不全,尚未建立起地下管线信息动态管理机制,全市城市地下管线安全生产工作亟待加强;管线数据动态更新性较低,事故隐患始终存在;道路反复开挖,浪费社会资源,影响城市交通。为保障地下空间良性运转,辅助城市智慧决策,经前期组织赴多地深度调研学习后,潍坊市中心城区地下管线普查与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全面启动。项目采用高于国家、省推荐标准的探测和监理技术标准普查摸清地下管线“家底”,由广州城信所承建开发信息管理平台。项目利用信息化手段,统一数据标准,确保管线信息及时入库,打通各部门各权属单位间的共享壁垒,利用在线监测接入、大数据深度挖掘等技术提高管线管理部门的决策水平,获2021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奖银奖。项目主要完成了四大内容:1三大标准体系护航系统建设,利用管线数据规范标准体系、信息交换共享体系和运行保障标准体系强化顶层机制建设工作;2平台数据中心的建设,实现了基础地形数据、地下管线数据、三维模型数据、专题业务数据等各类数据的有序集合和精确梳理;3通过17个系统的建设完成了全生命周期业务为主、预警预防相结合的闭环管理,一方面形成上报管理——施工监管——运行维护——统计分析的闭环业务流程办理,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和预测有效监测了地下管线实时安全,支撑起地下管线事故预测工作;4打造了一套横纵联动的管线管理互联互通模式,横向上实现与市级管线相关部门和权属单位,纵向上市区(县)打通的全域数据覆盖。潍坊市中心城区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建设成果1标准体系建设结合潍坊实际需求形成了探测、监理、系统三大标准体系,填补了潍坊市地下管线标准空白,强化了管线普查和系统开发的顶层机制建设。2数据中心将新探测的1.5万公里地下管线数据、潍坊市地上三维模型等基础数据,以及接入的物联网数据进行精确梳理和有序整合,全面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分布应用”。共享服务子系统市区(县)互联互通子系统3软件平台建设
2021年10月10日
其他

GIS慢,体验差?基础平台用好了,上亿图斑数据也能“起飞”!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带宽速度不断提高,政府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尤其是政务数据采集精度、采集频率、存储能力提高,以自然资源部门、政务数据管理部门为代表的政府部门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数据,省级主管部门更是由于要接收市县汇交的数据导致数据体量庞大。此外,随着新基建项目在全国各地推进,“5G+数据中心”等新型数据中心新建和数据中心扩容的步伐都在加快。面对海量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数据,数据加载和使用速度就成了提升效率的一大滞碍。海量空间地理数据带来了丰富的应用价值,也给GIS应用带来了技术挑战。GIS应用在打开几十万个要素的空间地理图层时,反应时间在3秒以内尚可接受;但如果同时打开几十个上百万要素的图层,频繁地拖拽浏览时,地图出图的响应时间就延长到了6、7秒,用户体验就很糟糕了。如果加载省域级、上亿级要素的空间地理图层时,地图服务就更不堪重负了。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往往是采用瓦片切片或是矢量切片技术,这虽然解决了响应时间慢的问题,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空间地理数据一旦更新,与之相关的切片数据也需要随之更新。这既占用了大量的存储空间,也会损耗大量的计算资源。➡
2021年8月30日
其他

“一网通办” “一趟都不用跑”!在云南办理不动产登记就像网购一样方便

为贯彻国家部委、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以为全省企业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不动产办事服务为目标,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启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建设工作,建设全省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网上办事入口,并于2020年底逐步上线应用,目前已接入全国不动产登记网上“一窗办事”平台,入驻云南省政务服务网。云南省“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平台是面向全省群众、中介服务商、房地产开发企业、金融服务机构等用户开放的不动产登记网上办事统一门户,提供“我要办”、“我要查”、“我要问”、“我要缴”(即将开通)功能服务,满足企业群众随时随地进行业务申请、信息查询、业务咨询等不动产办事需求。创新“外网申请、内网审核、当面查验、现场领证”的不动产登记服务模式,强化信息共享及身份核验技术,满足申请人“一网通办”的同时保证数据安全性,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真正实现为办事群众谋福利,增加幸福感。01平台“一网通办”实现业务申请“最多跑一趟”办事群众可利用省政务账号或办事通账号,在电脑端通过浏览器访问云南省“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或通过关注“云南省不动产登记”微信公众号,在线完成身份核验以后可进行本人查询、产权人授权、在线核验等功能的使用。在电脑端,用户通过“我要办”功能,在线完成身份核验、选择拟办理不动产,填写申请信息,上传申请资料,平台自动将申请信息推给不动产所在地的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人办理登记机构预审、受理;申请人通过“我要缴”功能进行在线缴税缴费、将资料送达登记机构;登记机构完成审核、登簿、缮证。实现“最多跑一趟”甚至“一趟不用跑”,真正落实“互联网+”时代的便捷服务。登记部门办理平台正与省税务局打通“总对总”接口,后续将实现涉税业务登记申请、税务申报的“一窗受理、并行办理”,进一步提升办事体验。02信息查询将“一趟不用跑”电子证书将逐步取代纸质证书申请人可在线进行房产查册,输出查询证明,证明上将加盖电子签章,申请人可在平台上查看、下载电子证照和进行电子证照核验。申请人在办理交易、贷款、入户、入学等过程中,凭平台出具的电子查询证明或电子证照即可办理,无需再跑登记机构办理。03电子材料共享,申请免提交云南省自然资源厅正在积极对接省政数局、发改委、民政厅等部门,获取不动产办事所需各项电子材料文件,后期部分可共享的电子材料将由平台自动提取,申请人授权使用后,自动关联挂接作为申请材料,无需申请人再提供。了解更全面的云南经验云南省自然资源厅立足企业、群众的办事需求,不断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完善“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体系,让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2019年年末,自然资源部通报全国不动产登记数据质量,云南省排名第六。截至2020年3月底,云南不动产登记登簿总量为534.09万件,共颁发不动产权证书306.72万本,不动产登记证明119.78万份。截至2020年6月底,全省一般不动产登记平均办理时限已压缩在6个工作日内,抵押登记压缩在2.5个工作日内,比法定时限(30个工作日)分别减少80%和91.7%,5个工作日内办结率达77.8%。云南省在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方面有哪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和成果呢?点击查看云南省厅官方报道云南省自然资源厅与交通银行云南省分行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点击查看文字、视频实录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赵乔贵在线解答听众最关心的问题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2021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