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20种)
《中华读书报》2022年、2023年征订正在进行,恭请读者朋友到当地邮局订阅,或长按二维码在线订阅。
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始于2006年。每月中旬,我们都将为读者奉上由编辑部遴选的一份书单。我们选书的标准兼顾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和趣味,重点关注思想、社科、历史、传记、文学、艺术、科学、童书等类别。望有助于大家选书读书。
《亚洲史的研究方法:以近世东部亚洲海域为中心》,葛兆光著,商务印书馆2022年10月第一版,98.00元
这是葛兆光先生2011年后为博士生开设“亚洲史的研究方法”课程的讲稿,有过十年以上的讲述,并经反复修订增补后成书。全书从具体研究案例(“元寇/蒙古袭来”事件)讲起,讨论亚洲史研究的可能性,次及东西方有关亚洲史的学术史(欧洲东方学、日本东洋学、中国的亚洲史研究),再重点讲到对蒙古时代以后东部亚洲海域史的研究,最后介绍了域外(日、朝、琉球、越南等)有关近世东部亚洲历史的相关文献。可以说,这是继《宅兹中国》《想象异域》等著作之后,作者“从周边看中国”“把中国带进世界,把世界带进中国”理念的再度集中呈现,是对全球史、区域史研究潮流的回应与实践,虽是讲义,其读者却不应限于专业研究者和学生,一般公众亦可藉此打开看待历史的新视野,收获新知,启发思考。
《碌碌有为:微观历史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与民众》(全二册),王笛著,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10月第一版,128.00元
学者王笛多年来对中国社会史、城市史等颇为关注,对日常生活史和微观史的研究尤有心得,本书即为王笛以微观、宏观相结合的角度和方法写作的社会发展史新作。上卷“人、日常和文化”聚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文化,下卷则讲述家族、群体和法律。在书中,他以微观视角,从一个个普通人和家庭的故事切入,将研究与写作的范畴延伸至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人口变迁、衣食住行、农业发展到城市、民俗、信仰,再到家庭伦理、法制建设、边缘群体、江湖与庙堂等等,通过社会学、文学、人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视野,让读者深入历史细节,回溯传统渊源,重新认识中国社会,与此相关的诸多疑问或可从中找到答案。
《瘟疫之夜》,[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著,龚颖元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10月第一版,89.00元
奥斯曼帝国余晖下的1901年,一艘从伊斯坦布尔出发、计划前往中国的船上有包括帝国公主帕克泽、其夫努里医生等在内的精英宣讲团,而同时在明格尔岛上,瘟疫蔓延,局势动荡……这是土耳其大作家、诺奖得主帕慕克最新长篇的开始,接下来,苏丹、公主、医生以及密探等人物渐次登场,在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环境下,他们的命运充满不确定性,而人性在这样的背景下,特别是面对瘟疫,经受着无所遁形的严峻考验。这部作品是作者酝酿、准备近四十年,花费五年时间完成的,虚实之间,宏大的历史感、众多人物的刻画、交错的线索、细节的把控,依然体现了帕慕克作品的一贯风格和水准。他试图在书中叙写英雄与至暗年代的对抗,思索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与冲突,对人类置身疫病时如何面对陷入思考。
《文学的个人史:鲁迅传述和〈朝花夕拾〉》,吴俊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9月第一版,48.00元
这是作者围绕《朝花夕拾》的解读而写成的鲁迅研究专著。在吴俊眼里,《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文学个人史”,“每一篇都有着创作和纪实的双重品质”,“是作者用叙实的方式将自己的生命经历经验化作当下情感、思考和价值观的一种表达”。全书第二部分对《朝花夕拾》逐篇进行解读,有字句的读解,有本事的钩沉,有修辞艺术的分析,有思想意义的揭示,鲁迅创作各篇时是何种心境,如何看待鲁迅这些“非虚构”文字中的“虚构”成分……文本细读之下,鲁迅笔下幽微曲折之处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全书第一部分则是《鲁迅生平简谱和文学传述》,有经(简谱)有传(传述),对读鲁迅的生命历程和文学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于鲁迅平生的系统看法”,也与《朝花夕拾》中鲁迅对自己人生的回忆与书写形成照应,耐人寻味。
《方格菌》,[英]雷蒙德·布里格斯著/绘,叶敏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8月第一版,59.80元
在阴暗、潮湿、污浊的隐秘世界,生活着一群神秘物种——“污魔怪”,他们长相凶恶、邋里邋遢、以恶作剧为乐,有着和人类社会迥异的卫生习惯、思考方式和处世态度。方格菌是其中一员,书中详细地描绘了他与妻子和孩子的日常,从作息、饮食到情感交流、工作或学习经历,等等。随着图文内容越来越进入到方格菌的世界,读者大概率会从惊诧、抵触到适应甚至理解这种魔怪的“不合常理”之处,进而反观自己的成长与人生,思考现实中的顺从与逆反,崇高和卑微,安静或喧嚣。这部风格奇特、立意深刻、妙趣横生的佳作出自英国图画书大师雷蒙德·布里格斯之手,与他广为人知的《雪人》《圣诞老爸》等经典之作的明亮、温暖、梦幻、浪漫相比,《方格菌》显然是异类,但其荒诞、幽默、反讽等特质却有着触动人心的别样力量。
《“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杨念群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9月第一版,128.00元
本书是作者接续《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进一步探讨清朝如何构建其统治“合法性”的一部力作。作者围绕“大一统”在“观念”与“实践”两个方面的表现展开讨论,一方面探究“大一统”观的产生与演变过程及其在清代展现出的独特历史形态,另一方面探讨“大一统”观在清代政治、社会与文化实践过程中到底如何发挥其作用和影响力。聚焦“大一统”这一观念,本书有助于我们贯通理解两千年帝制中国的本质,也使清朝统治的独特性得以凸显。
《南宋地方官的主张》,[日]大泽正昭著,吴承翰译,浙江大学出版2022年11月第一版,68.00元
这是从事中国史研究已逾半世纪的日本学者大泽正昭关于南宋官场生态、政治心态等方面的力作,是基于《名公书判清明集》《袁氏世范》这两部当时的重要文献的深入解读。书中对处于内忧外患的南宋朝廷如何充分利用南方资源、民心与官场趋向,进而最大程度实现天时地利人和,步入一段长期兴盛的局面,有着史料扎实、深入浅出的分析。
《品味唐朝:唐人的文化、经济和官场生活》,赖瑞和著,中西书局2022年10月第一版,128.00元
今年4月去世的著名唐史学者赖瑞和教授以对唐代职官制度的研究而广为学界所知,这部遗著收录赖教授发表在海内外刊物上的14篇论文和3篇学术随笔,既有他“文官三部曲”(《唐代基层文官》《唐代中层文官》《唐代高层文官》)之外研究官僚制度和文化的若干单篇文章,也有其特别着意的唐代日常生活史研究。李白的翰林待诏怎样一种官职?韦应物的诗《送杨氏女》是写实的描述吗?王维《相思》诗中的“红豆”是什么植物?唐人在多元货币下如何估价和结账?书中对这些话题的讨论既是学术的,也颇具趣味性。
因《南北战争三百年》等历史著作为学界和读者关注的青年历史学者李硕有着重新书写“中国史”的计划,本书是开篇之作。书中聚焦中国上古时代文明起源,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写到商周易代(殷周革命),时间跨越千年。本书中李硕的写作基于考古资料、历史文献,详述上古人祭风俗的来龙去脉,写法上注意宏大叙事与微观历史的结合,在尊重史实基础上将相对枯燥的历史场景加以合理的生动描述。
《众神的山川:〈山海经〉与上古地理、历史及神话的重建》(上下册),刘宗迪著,商务印书馆2022年7月第一版,260.00元
《山海经》因其多闳诞迂夸之言、荒唐无稽之物,长期以来被视为志怪之书,致使其地理学价值被忽视和轻视。《众神的山川》可谓一本为《山海经》翻案之作,上编从知识形态学角度说明《山海经》地理知识的存在形态和表达方式;中编为地理和历史研究,考证《山海经》各篇所记山川地理的地域范围,以及《山海经》地理与中国古史传说尤其是夏、商历史记忆的关系;下编从年代学研究出发,考证《山海经》成书的年代和地域文化渊源,阐明《山海经》对于重建华夏上古史的史料价值。
《葛剑雄说城》,葛剑雄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22年6月第一版,78.00元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这部以城市为主题的文集收录了六十多篇文章,分为城市品性、城纳百川、古城遗风、异域之城四个部分。这些文章或是展现了作者对城市本质的长远思考,或是表达了作者对于城市生活的独特见解,或是凭借深厚的学识叙述城市的来龙去脉,或是记录了作者在中外城市的所见所闻。有态度严肃、见解深刻的学术文章,有文字轻松、色彩明亮的随笔。作者用细致动人的笔触让一座座或繁华至今、或掩于黄土的城市鲜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商品帝国:一部消费主义全球史》,[德]弗兰克·特伦特曼著,马灿林、桂强译,九州出版社2022年10月第一版,148.00元
作者曾主持规模宏大的消费文化研究项目,历时数年完成了这部皇皇巨著。本书第一部分是历史的梳理,既梳理咖啡、烟草、印度棉花和中国瓷器等各种商品征服世界的历程,也书写消费的理念在与其他观念文化在纠缠中演变的历史;第二部分则从当代话题出发,结合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就围绕消费的若干热点问题作了理性客观而非偏激的讨论。
《陈思和人文访谈录》(上下册),陈思和著,陈丙杰选编,团结出版社2022年8月第一版,68.00元
本书收录陈思和教授接受同行、学生、媒体记者的访谈的文章,大多系第一次结集成书。谈话内容涉及个人的治学经历、文学史研究、文学批评、教育问题等等,展现了陈思和在现当代文学领域的辛勤耕耘、理论建设过程中的丰硕成果及其在治学路途上的珍贵经验,为读者展示出了一个当代学者对于学术、教育、人生的独到见解和人文情怀。
《亲爱的蜂蜜》,笛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9月第一版,59.00元
与作家笛安的前作相比,她的这部最新长篇显得平和、柔软、温暖。书中没有那么大的情感碰撞和戏剧冲突,两条线索——男主人公和女朋友(一位单亲妈妈)的感情线,他和女友女儿(三岁)的友情线,从容地推进。在讲述这些人物的情感与故事的时候,已为人母的作者倾注了对孩子以及自己童年时成长经历的认知、理解,故事的时空背景就在当下,在这个仍存在战乱、瘟疫的世界里,这部长篇以相对得体的方式呈现了人性的美好一面。
《日夜》,关仁山著,作家出版社2022年11月第一版,53.00元
作家关仁山的新作《日夜》直面疫情下的现实社会,描写2020年春节前后到2022年,田、冯两个中医世家在抗击疫情中发生的故事。小说栩栩如生地讲述了卫计委干部田好和他父亲、老中医田润章及女朋友蔡明月面对生死危难的人生信念,展示了医务工作者和公安民警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无畏。
《宝水》,乔叶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2年11月第一版,68.00元
这是一部用文学方式书写乡土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力作,生动地呈现了中国乡村正在发生的巨变。四个章节如同一幅长卷在四时节序中将当下的乡村生活娓娓道来,作家实实在在潜入了生活的深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有一个外来者的冷静视角,写活了人物,写足了细节,精准妥帖,质朴深情,生机勃勃,给人深沉的温暖和安慰。
《寻常百姓家》,么书仪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9月第一版,70.00元
《寻常百姓家》中,作者以节制而温情的笔墨记录父母的一生,既是献给父母亲的一份纪念,也是作者以“做学问”的方式写就的当代家庭史。作者对相关历史大事件从时间、过程、形态、结果的考证认真严谨,对生活场景、事件和人物行为的描写力求真实、准确,使这部有关个人的生活史与家族史堪称民间“信史”,对于后人理解当代中国的历史、中国人经历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万象自心出:中国古书画研究》,何惠鉴著,孙丹妍等译,上海书画出版社2022年9月第一版,260.00元
20世纪以来,在西方世界,中国艺术史学科获得巨大发展,这离不开方闻、王季迁、傅申等从中国到欧美的学者的贡献,何惠鉴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位。但由于何惠鉴常年工作于海外,著述多以英语发表,散见于各类期刊或书籍,致使国内读者对他的研究难得一见。鉴于此,出版者广泛搜集、整理何惠鉴的学术成果,推出了“何惠鉴学术著作集”。本书收录何惠鉴古代书画研究的文章18篇,研究跨度上起晋唐,下及明清,涉及早期绘画理论、画家生平考证、鉴藏史等诸多方面,颇多精彩论述和重要发现。
《造舟记》,许路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7月第一版,98.00元
这是一部富含中国古代木制帆船知识、满载作者童年造船出海梦想、洋溢着理想主义与实干精神的非虚构佳作。作者许路是一位生长在海边的中国古代生产技术史、船舶考古学研究者,对于古代帆船的历史与制造技术颇有心得,进而萌发依据古法制造一艘能够扬帆出海的“古船”的念头,为此他做了大量准备、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最终的结果颇富戏剧性,船造好了,他不能亲自远航……但这本书中对于传统的传承意义、向梦想进发的勇气依旧能赋予读者力量。
《熊猫小四》,叶广芩著,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22年10月第一版,42.00元
叶广芩新作讲述了一场孩子与动物的奇妙相遇,一段人与自然相互守护的美妙情缘。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不仅能真切感受到国宝大熊猫的可爱灵动、秦岭动物的生机勃勃,还能领略到秦岭高山峡谷的自然之美、秦岭人豁达通透的精神气质。在这本书中,作家饱含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动物的深情,带领读者走进云遮雾绕的秦岭,欣赏温暖动人的动物传奇。
本文为中华读书报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留言。欢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
欢迎订阅《中华读书报》
书业的风向标
学者作家的交流平台
教师学生的课外园地
编辑的案头参考
书店图书馆的采购向导
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中华读书报》由光明日报社和中国出版协会主办,彩色对开大报,每周三出版。每期20版,15万字,单价4.5元;全年50期,总价225元。新出好书、学术前沿、文坛风云尽在其中!您可以随时通过当地邮局订阅,也可以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入订阅页面:
邮发代号:1-201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60
咨询电话☎️:010-67078085,67078076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邮编: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