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奭萍:深化职教评价体系改革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值赋能




编者按

为认真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精神和我省“两清单一安排”要求,营造抓改革、促发展的浓厚氛围,推动我省教育评价改革落实落地,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织开展了“教育评价改革大家谈”,邀请各地各校领导和专家学者就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谈认识、谈进展、谈打算。
     今天小编带来萍乡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奭萍的见解,一起来看↓↓↓

深化职教评价体系改革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值赋能

萍乡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李奭萍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尤其将职业教育明确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作为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以“四个评价”为主线,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就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克服“五唯”顽瘴痼疾,提出了5个方面22项改革任务,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萍乡市结合实际,坚持将职业教育作为事业重心和发展支点,在优化布局结构、贯通培养体系、提升队伍素质、完善育人机制、增强服务能力等方面统筹谋划、精准发力,系统推进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着力为产业、项目增值,为学校、师生赋能,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在全国职教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交流研讨会和全省职业教育大会上作经验分享。


一、重点抓好党委政府履职评价,坚定教育发展“主心骨”


教育事业首先是党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近年来,萍乡市不断完善落实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推动各级党政领导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切实承担起教育发展主体责任。一是组建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及由副市长任主任的教育督导委员会,负责重大教育事项的顶层设计、研究部署、协调推进和督促落实,出台了《萍乡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两清单一安排”》,涉及9个方面95项改革任务。二是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职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萍乡市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实施方案》,提出了8项主要目标、35项工作重点和168项发展指标。召开了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确立了职业教育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三是建立了市领导定期研究教育、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和年终述职必述教育等制度。四是加大教育履职在党委、政府政绩考核中的比重,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资金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上有效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优先保障教育投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纳入教育高质量发展及县(区)政府教育履职考核,扛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责任。


二、用心抓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夯实立德树人“主阵地”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近年来,萍乡市坚持将“德技并修、工学结合”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破除“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一是将思政工作融入学校管理,配齐建强思政教师队伍,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健全完善“三全育人”新机制。萍乡市在全省“少年工匠心向党 青春奋进新时代”活动中获一等奖2个。二是强化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增强体质、锤炼意志、提升审美、热爱劳动。全市中职学生文化课合格率达94.42%,体质测评合格率达91.11%。三是将红色文化、科学知识、科技成果融入教育教学,建好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和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五育并举”的过程性评价办法,建立学生发展评价制度,使学生具备政治认同、健全人格、职业精神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不断提升就业率和成才率,成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三、全面抓实教师发展能力评价,做强教书育人“主渠道”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近年来,萍乡市坚持将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聚焦师德师风、专业能力、实践技能,着力构建层次清晰、定位明确、衔接紧密的教师梯队,坚决破除“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错误行为,让广大教师潜心教学、全心育人。一是将政治素质作为第一能力、立德树人作为第一职责、师德表现作为第一标准,对师德失范“一票否决”,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长效。5人获评国务院特殊津贴技能人才,2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1人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一等奖,1人获评全省最美中职班主任。二是把教学实绩和育人效果纳入职教职称评审体系和人才评价指标,对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课题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业绩的教师给予考核激励,评选表彰首届“昭萍工匠”10名、“能工巧匠”20名。三是建立“学校——企业”教师双向准入制度,建设“双师型”教师育训基地,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组建中职学科中心教研组,下设机械制造等13个学科教研组,14人入选全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专家库。


下一步,我们将在职业院校教师发展规划和引进培养过程中建立政府、学校、行业、社会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优化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四、全力抓紧校企协同育人评价,搭好产教融合“主平台”


发展职业教育,是培育技术技能人才的基础保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为劳动者成长创造良好条件。近年来,萍乡市积极引导职业院校按类型教育规律办学,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C档”以上中职学校占比达80%,与174个校企合作企业开设定向班66个,提供6530个实习岗位。一是职业院校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与企业共建创新团队和实训基地。莲花中专与江西风石压缩机有限公司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聘请专家教授为学生授课,全面对接县工业园产业集群。萍乡卫生职业学院与广东爱顿口腔集团合作,订单式培养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学生。市工业中专获评省级区域性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学校。二是职业院校主动对接重大科创平台、融入创新驱动发展,提高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供求紧密度。分批认定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50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10家,推动湘东工业陶瓷、芦溪电瓷、上栗电子电路、莲花空压机等科创平台与本地职业院校融合发展,全市中职学校与200多家科技型企业合作,实现了校企招生招工、教学生产、毕业就业“三同步”。三是创新“学生→学徒→员工”人才培养思路,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优化职业教育资源供给,形成政府统一管理、企业积极举办、社会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萍乡卫生职业学院与江西昌盛大药房有限公司等签订三方协议,形成了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产业需求和人口结构科学规划职教布局,推进职教特色区域化、区域职教产业化、产业职教集群化,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把学校办成企业的培训基地,把企业办成学校的实践基地,共同培育产业发展生力军。


五、奋力抓牢职教服务能力评价,攻占经济发展“主战场”


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近年来,萍乡市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优先发展市场急需的新兴学科和紧缺专业,政府部门、职业院校、龙头企业有机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全市高层次创新团队获批数量列全省第一。一是聚焦“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发展目标,围绕“1+2+N”产业体系,紧贴上下游产业链,打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机电技术、装备制造、农艺技术、健康护理等专业群。萍乡学院工业陶瓷省级重点实验室通过省科技厅验收。萍乡卫生职业学院试点幼儿照护、母婴护理、老年照护等专业,反响良好。二是建设一批集实践教学、技术服务、社会培训、就业创业于一体的产业学院和实训基地,助力萍乡市十大产业链发展。支持萍乡学院加大对海绵产业的研究力度,支持萍乡卫生职业学院建立健康养老研究中心。三是建立市域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搭建产教融合信息平台,每年举行1-2次“政校行企”合作洽谈会,共商职教发展大计。教育会同发改、工信、人社等部门,联合24家龙头企业,打造10个“产教融合联合体”,助力萍乡市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四是探索构建中高职贯通、职教本科和专业研究生多层次布局,努力实现从学历教育到职业培训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满足学习者多样化需求,为职校学生充分就业创造良好条件。2021年,全市累计开展技能培训29716人次。萍乡开放大学开设农技专业,“全天候”服务农技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湘东中专与南繁种业、天涯种业共建制种专业和实训基地,助推萍乡打造种业大市。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融入全市“一县一园一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用好“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人才、设备等资源优势,全力将萍乡学院打造成本土最核心的科创平台,促进创新成果与核心技术产业化,重塑产业发展格局。加快赣湘职教合作示范区建设,积极与长株潭城市群对接,优化产业园区共建、职教资源共享模式,在产业共兴、市场共拓上协同发力,奋力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力量同向而行、同步发力、久久为功。下一步,萍乡市将认真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省、市“两清单一安排”要求,坚持破立并举、协同推进,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攻坚克难,在教育改革发展上“作示范、勇争先”,奋力打赢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一役”和“最硬一仗”,加快实现职业教育从“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以“第一等工作”勇创“第一等业绩”,为我省推进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贡献萍乡力量。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江西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微信号:jxsjyt2015)

侯小仙:用好教育评价改革“指挥棒”  构建更加健康的教育生态

李全胜: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胡朗民: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动力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周金堂:怎样看待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

周创兵:聚焦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探索建立特色教育评价体系

黄路生:构建科学教育评价体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龙和南:解放思想 凝心聚力 推动构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大格局

邓辉:坚持破立并举  扎实推进高校教育评价改革

刘朝阳:做好教育评价改革文章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孙占学:深入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务求实效

聂晓葵: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回归立德树人本位 全力构建教育发展新生态

温和瑞:以教师评价改革为抓手 在回归育人初心中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

李瑞峰:认真学习贯彻《总体方案》精神 深入推进新余教育高质量发展

罗嗣海: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助推学校事业发展

黄金龙: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提升教育发展质量

左和平:回归教育初心使命 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潘熙宁:牢牢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梅仕灿:回归育人本位 推进特色高校教育评价改革

徐长节:高校教育评价改革中的三个辩证关系——兼谈华东交通大学的改革实践

张小康: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詹世友:聚焦师范主业,切实培养师范生师德师识师能师艺

幸珍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教育评价改革

赵伟: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引领  打造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

胡春晓: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推进学校在更高层次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

李高兴: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开创抚州教育事业发展新篇章

曾晓春: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落实落细  加快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步伐

方艳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  系统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黄恩华:推进三大评价改革  引领学校事业发展

邱向军: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推动上饶教育高质量发展

卢超:深化教师评价改革  推动地方师范大学高质量发展

王大胜: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张艳国:科学用好高等教育分类评价重要方法

金志农:坚持立德树人评价导向  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唐舒龙: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教育工作“龙头工程” 推动赣州革命老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李明斌:以教育评价改革驱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陈金印:坚守教书育人初心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何明:科学实施教学评价改革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李良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建设人民满意大学

袁志平:以教育评价改革开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李冻生: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契机  更好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黄平槐:发挥开放大学特色优势 大力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陈万龙: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打造特色鲜明职教本科教育品牌

朱卫丰: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吴小平: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孙传忠:赣州积极探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