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田国强:根本问题不解决,经济还会下行!


田国强,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湖北经济学院财经高等研究院教授

田国强教授文章刷屏,但他仍担心:根本问题不解决,经济还会下行

文 | 田国强
源 | 长平投研

田国强教授年初完成的一篇文章,这两天被某个公号与“失业率暂停发布”挂了钩而在学者圈刷屏。这篇文章首发于《学术月刊》2023年第5期,题为“三大变化与重振中国经济应对之策的思考”。它其实与失业率并无直接关联

尽管观点得到更广传播,但田教授仍忧心忡忡。昨晚(8月17日),他向【长平讲谈】表示——

“按照现在这种搞法弄下去,此前所有有效的政策举措都一定会失灵的。但许多经济学家没有弄清此点,建议了一大堆宏观财政和货币政策,政府也采纳了,但现在证明一点效果也没有。这点弄不明白,根基性、关键性的原因没有弄明白,形不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基本共识。

信心是黄金,信任更是钻石,更为珍贵和重要,国家关系、社会关系、营商关系、朋友关系的本质就是信任加利益,前者是根,后者是果,没有前者,就谈不上后者。这些不解决,经济只会往下走。

外资现在开始撤走,在羊群效应的作用下,越来越多外资会走,一旦如此,一时很难再回来了,也就没有什么新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能被引进来了,这样下去,三驾马车当然也都就不会起作用,继续这样,今后二十年恐怕都不会好。许多方面越来越回到以前了。”

——以下是文章的摘要及节选

三大变化与重振中国经济应对之策的思考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仍未出现重大好转,其中有疫情和外部经济形势冲击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由于近些年逐渐积累起来并造成深远影响的三个重大变化:(1)中美两国大国战略重大变化;(2)政府监管和政策变化过多、过频、过急、过激;(3)观念性因素和社会舆论导向发生偏差。正确应对这些重大变化,需要回到常识和基准,回到历史、逻辑和实践,需要关于市场经济的再次思想启蒙。无论是稳住经济社会大盘、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还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更关键的是要依靠基石性的好的营商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而不是多变、易变、时刻改变的政府政策。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改革开放以及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改革举措,通过制度固化下来才是提振信心、增加信任、稳定预期的关键,要充分认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极度重要性,充分认识社会伦理规范在市场经济中的极度重要性,以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

当前中国经济有所好转,但是内外部许多方面形势依然不太乐观,冲突矛盾重重。从中央到民间都在谈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谈“六稳”和“六保”(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为什么要强调“六稳”“六保”?这也意味着这些方面或多或少出现了问题,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六不稳、六不保。其中,大家都在谈是预期减弱造成的,这没有错,但归根结底是信心、信任出现了问题。信心比黄金还重要,这是人们在形势严峻时常说的一句话,表明信心、信任的欠缺,信心一旦不好,预期和其他方面肯定也不会太好



经济低迷不能完全归因于疫情和外部经济形势的冲击,特别是2022年世界经济并未真正衰退,一些发展中国家获得了高速增长(如印度、越南的经济增长分别为6.7%和8.02%),美国经济全年增长大致为2.1%左右(超出了其1.5%左右的长期均衡增长率,同时控制通货膨胀软着陆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而是由于内部环境发生了近些年逐渐积累起来并造成深远影响的三个重大变化,令人担忧。



其一是大国战略的重大变化。中美两国,特别是美国由战略合作转为战略竞争(道路之争、制度之争、意识形态之争,以至阵营划分到全方位的竞争),其结果就是导致贸易摩擦常态化,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的封锁、遏制不断加码,贸易保护趋势短期难以逆转,推高了本已高企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以美国、欧洲为主)的不确定性和阵营化,导致站队和产业链外移。


要知道,外国对华投资无论是从投资额还是投资企业数量看,主要都来自相对发达国家。根据《中国外资统计公报2022》的“截至2021年外商直接投资分国别(地区)情况”,除了中国港澳台地区和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属萨摩亚外,累计设立企业数前10名分别是美国(75624家)、韩国(71867家)、日本(54631家)、新加坡(28673家)、加拿大(17169家)、澳大利亚(13723家)、德国(11836家)、英国(11199家)、意大利(6918家)、法国(6687家)。如这些国家的企业大量外移,对中国经济和就业将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世界经济在逆全球化持续、地缘冲突加剧、通货膨胀高企、发达经济体金融环境收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均出现不同程度放缓,投资者避险情绪抬头、心理预期调整,全球金融市场波动进一步加大。持续的逆全球化浪潮和新冠疫情导致全球化生产变得异常困难,国际资本更加注重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性、完整性,部分跨国企业在疫情暴发后加快调整产业链布局,使其更加多元化、区域化。


据统计,2022年,美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超过此前占据该位置的中国,印度2021−2022财年最大的贸易伙伴也由多年来的中国变成美国,越南、墨西哥等不少国家在中美大国战略改变的影响下,对美国的贸易不断大幅上升,中国几十年来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开始被削弱。在以上这些因素叠加下,作为“世界制造工厂”,中国面临较大的外贸产业链转移压力。


其二是政府监管和政策的变化使得企业对良好营商环境及政策环境信心和信任的缺失。一些政府部门的管制不断加强的所谓“改革”,政策和多行业规范调整没有把握好时度效,力度过大、过急、过频、过激。


政策多变的结果是:监管过度,叠加共振,市场主体活力下降和预期不足或低下,企业信心不足和缺乏对政府的信任,叠加新冠疫情多点散发频发及疫情防控政策的层层加码给经济带来诸多负面冲击,承载了中国绝大部分就业的中小微企业以及服务业生产经营面临着很大困难,一些中型、大型企业也出现经营困难加剧趋势,投资增速回落,部分居民收入缩水或失业而失去收入来源,导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依然较大,宏观经济政策时度效把握不足、疫情导致巨大代价,显性和隐性成本巨大。


2021年中国GDP增速为8.1%,总值为1143670亿元人民币。2022年GDP增速只有3%,比既定目标少了2.5个百分点,总值1210207亿元人民币,少了2.7万多亿元。


其三是观念性因素和舆论导向发生变化,前后反差巨大,其偏差令人担忧。不妨回想一下,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全国民心何等炽热,市场主体总量出现大的飞跃,随后短短五年翻了一番,达到1.1亿户。然而,由于市场化改革开放几十年的过程中积累了本应解决而没有及时解决的许多问题,出现了一些偏差,特别是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秩序的建立没有跟进而出现问题,致使反对市场化改革思潮过去十年来逐渐兴起,认为大多问题都是市场化改革造成的,从而否定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否定或歧视民营经济,认为发展民营经济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甚至上纲上线到路线高度,抛出了所谓的民营经济离场论,最终是要扬弃的,甚至有人提出逐步消灭私有制。



这其实是没有意识到,一个必要条件还需要许多其他辅助条件,才能转化成为充分条件,将事情做成。然而,现实中存在着将必要性和充分性混为一谈的倾向,许多市场化改革的举措本来大方向正确,但由于综合治理的改革不到位,辅助、配套改革措施缺位,一出现问题,就认为是市场化改革的错,从而否认改革大方向,想走回头路,使得市场主体的信心一路走低。历史证明,如果在经济领域让“过左”的观念和做法以“政治正确”的名义登堂入室,其对经济的伤害往往会很深,对民众信心的打击也最重。


那么,如何应对这些重大变化呢?由此引申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极端重要性,其核心是经济自由选择的极度重要性、从而两个中性(竞争中性、所有制中性)原则的重要性。具体如何做、怎么办、如何实现?需要回到常识和基准,回到历史、逻辑和实践以及关于市场经济的再次思想启蒙。真要提振民企信心,说太多了都没用,也不能一味地靠没有制度化的随意变化的短期宏观政策,这是治标不治本,更不能靠一味的监管。如要挽回企业家和外资的信心,重振经济,必须要有关键性举措才行。


首先是恢复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和对他们的信任。如何恢复?归根结底还是主要靠坚定不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根基性的营商制度环境的改善,其核心是经济自由选择的极度重要性以至两个中性原则的重要性,并将其合法化、制度化地固化下来而不只是暂时的政策或手段的权宜之计,并且需要政府和权威媒体旗帜鲜明地肯定下来。尽管这些看法基本上都是常识性认知,并没有什么新意和涉及高深理论,笔者这些年一直在坚持不懈地鼓与呼,就是感觉这方面常识性的思想启蒙仍然是任重道远。


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指出,“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这些表述发出了要以经济为中心的信号,搞好经济工作的关键是提振信心。那么,如何提振信心?其关键之关键是恢复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和对他们的信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如何激励民营企业家,提振民营经济的信心所给出的答案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恪守契约精神,要求“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中央的这些表态说明了这方面实际工作中的落实还不到位,重大理论问题还模糊不清。只有从理论、政策、制度特别是实践层面坚持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改革开放,并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改革举措通过制度固化下来,才是稳定预期、提振信心的关键。


面对新时期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唯有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市场取向不动摇,深化制度性改革,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扩大制度型开放,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认识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在市场经济中的极度重要性,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有能、有为、有限、有效、有爱的刚柔相济的五有政府,而不是事事都有为的政府,才能真正改善营商环境及企业和民众心理预期,提振经济发展信心,才能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与国家治理能力的辩证关系,以现代化经济体系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唯其如此,中国经济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实现,并以开放的姿态和平融入全球体系,成为受信任和支持的世界强国。*


印太经济框架部长级会议达成供应链协议,中国如何应对?

阅读精选:

美国对中国下了狠毒黑手!
任正非灰度哲学的缘起
灰度哲学助他走出了抑郁
地头力47| 任正非:你灰度了吗?
地头力46| 任正非猛醒:失去华为,失去一切!
地头力45| 稻盛和夫:不“敬天爱人”就没资格当领导!
地头力44| 传达心灵|声音比文字更好
地头力43| 刘永行| 打开生命无限可能性
地头力42| 木心:谁悲哀谁就是反生命
地头力41| 当下如此困难民企该咋办?
地头力40| 林可济:《阎明复回忆录》的真善美
地头力39| 李嘉诚蜕变为领袖的转折点
地头力38| 乔布斯:创造伟大的产品
地头力37| 稻盛和夫:把坚实的哲学血肉化
地头力36| 任正非走出了抑郁症战争
地头力35|“敬天爱人”:打开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地头力34| 任正非是稻盛和夫的知音
地头力33| 97岁获诺奖·“盗火者”锂电池之父勇往直前的传奇人生
地头力32| 可怕的德国精美技术
地头力31| 王育琨: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
地头力30| 刘强东非凡的“35711”梦想!
地头力29| 孩子们击穿一技接通万有!
地头力28| 父亲的承传:击穿一技通万有
地头力27| 英伟达之伟大不能被预测!
地头力26| 当下如此困难民企该咋办?
地头力25| 易中天老师这一回错了!
地头力24|“身土不二”的企业家之信仰
地头力23| 将“敬天爱人”贯通成功方程式
地头力22| 承传人曹晖站起来了!
地头力21| 马斯克任正非等的绝对信仰
地头力20| 祥儿撞醒了我“一刻者”的意识
地头力19| 沈南鹏:做强做多中国
地头力18:我是问题的终结者
地头力17:任正非一棒敲出一个绝对信仰
地头力16:ChatGPT:答案永远在现场!
地头力15:稻盛和夫如何读懂“敬天爱人”
地头力14:经营巨子们的恻隐之心
地头力13:李强——答案永远在现场
地头力12:一刻者稻盛和夫:“一技通,万技通”
地头力11:稻盛和夫——跳出成功者炼狱
地头力10:稻盛和夫如何“击穿一个点”,塑造公司的集体潜意识?
地头力9:头拱地击穿一个点接通万有
地头力8:直觉力:当下原力觉醒
地头力7:罗红|此心如野马 奔向少年时
地头力6:孙宏斌:从来就没有死局!
地头力5:如何拨拉“变化之轮”
地头力4:如何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地头力3:庖丁解牛说尽了庄子哲学
地头力2:充盈组织末梢的创造力
地头力1| 林可济:人的伟大与尊严在于思想!
2022 打磨深度思考力
2022:向正在发生的未来学习
稻盛和夫:答案永远在现场
—— End ——

大美绝活是一种绝对信仰
如何让我还没有存在的天赋潜能,真正存在的时候,真正的富足和丰盛才会出现。深入把握这片土地上中国人的痛点开始。拿出解决这些痛点的大美绝活,给消费者创造真正的价值,才能发现真实的自己。“接近美,接近神”。“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与众不同的绝活或好产品,造福消费者的宽度、广度、深度和敏感度,决定了“与众不同的绝活”之“大美”的程度,也决定了个人和企业的未来。因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消费者的每一笔购买,是对企业的投票,决定了企业的前程。

让我们跟着任正非一起走一个过程
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

王育琨频道 商务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593@qq.com

2020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2019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专注{死磕}×做好{绝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