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处 | 佛教反对拥有财富吗——用“双眼”积累福德资粮

灵隐寺 2024-03-19


很多人看到佛经中对于苦行的赞叹,便偏执地认为佛教同印度某些苦行宗教一样,反对财富,倡导苦修。那么佛教真的反对拥有财富吗?对于一般在家学佛的佛弟子,佛教又倡导怎样的财富观念呢?



在《巴陀伽摩经》中,佛陀又把人的最基本的渴望分为四种:


1、愿我的财富通过正当的途径一天天的增加。换而言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富有,财富是人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


2、当一个人富有后,他所渴望的是美名远扬。他如此祝愿:愿我的美名传遍四方,特别是要在我的亲朋好友、师长中流传。 


3、当一个人既富有,又有好名声,他祈求健康长寿。他如此祝愿:愿我健康长寿。


4、当一个人富有、美名远扬又健康长寿,他自然希望死后幸福。他如此祝愿:愿我死后生天享福。


通过《巴陀伽摩经》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获得财富是人类生存于世间的第一需求,所以佛教把必要的物质条件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国的古人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是这个含义。



佛陀成道后,四处游化教导众生。一次佛陀和弟子们应供归来,途中遇一极度饥饿之人,十分痛苦。弟子们请佛陀为此人说法,以减轻他的痛苦。但是,佛陀并未替此人说法,反而给比丘们讲起法来:“比丘们啊,此人此时最需要的是一碗饭,拿一碗饭来吧。等此人吃饱饭后,佛陀才给他讲法,引导他如何获得财富和思想上的宁静。


当然,这并不是说贫穷者就不具备道德,只是唯有当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至少不用为吃穿担忧,才有可能进一步地考虑他们的德行、名誉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家后不久便知一味苦行无法成就圣果,因此奉行中道:既不追求富饶生活,恣纵贪欲;也不刻意折磨自己,标榜清贫。


所以,修行者之于财富固然不应产生执着,但也应该知道“法轮未转食轮先”,一定的生活保障也是修行的前提条件。否则,终日奔波尚且无法果腹,又何来的时间和精力用以学习、修持佛法呢?



那佛教就认为贫穷者无法修行了吗?事实上并非如此。人的贫富并非生而注定的,而是全由自己业力所决定的,是真正的“自作自受”。


这里需要注意,所谓决定财富的业力


  • 包括但并不仅仅包括过去世的福报积累,只强调过去福报往往容易堕入宿命论的窠臼;


  • 也不仅仅指现在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只看到表面上工作的辛苦程度又难免会抱怨社会分配的不公;


  • 决定财富的业力既包括过去福报的积累,也包括如今工作的辛劳,还包括在三宝福田中的栽培。



佛教在经典中把人分为黑暗者光明者两大类:


1、黑暗者


黑暗者又可分为两种:第一种人既贫穷,又无信心,所以他们只能从黑暗走向黑暗,永远没有机会获得解脱。第二种人虽然贫穷,但具有布施心肠,又有信心,他们将会从黑暗走向光明,最后得到解脱。


2、光明者


光明者也可分为两种:第一种人虽然富有,但无信心,他们将会从光明走向黑暗。第二种人既富有又有信心,他们将会从光明走向光明。


由此可见,一贫如洗的人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尤其是通过对三宝的信心,通过对佛法的依教奉行,从黑暗走向光明,最后获得解脱。


根据以上佛在经典中的开示,可以看出,佛教对于财富并非如一般世人所认为的那样排斥,佛教并不主张越贫穷越光荣,也不反对拥有财富


恰恰相反,佛教不仅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积累福德资粮,确保修行之路上衣食无忧,也为大众指出了积累财富最为有效的途径:向三宝福田中栽培善根


更进一步地,在很多情况下,财富还会对佛法的弘扬产生积极作用。兴建道场需要财富,供养僧宝需要财富,印送经书需要财富,保护物命也需要财富。说得更切近一些,假使一个修行人自己终日穷困潦倒,又怎样让其他不学佛的人由此生起信心呢?



为佛弟子,当效诸佛行愿,那么诸佛菩萨又是如何对待财富、运用财富的呢?


极乐世界殊胜庄严

在《阿弥陀经》中,西方极乐世界为“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这或许是世界上最富丽堂皇的国土了。


药师如来宏伟愿力

药师佛的十二大愿中,第一愿是自他身光明炽盛之愿,第三愿是使众生饱满所欲而无乏少之愿,第十愿是使众生解脱恶王劫贼等横难之愿,第十一愿是使饥渴众生得上食之愿,第十二愿是使贫乏无衣者得妙衣之愿。可见,在药师佛的十二大愿中就有如此多的内容是关于物质方面的。


不仅如此,佛教寺院僧众在早晚课诵中,每天念诵的消灾吉祥神咒、功德宝山神咒、如意宝轮王陀罗尼等咒,都是祝愿国土庄严、人民丰衣足食。可见,佛教不但不主张人们贫穷,恰恰相反,佛教特别重视庄严国土,这样才能利乐有情。



在《巴利经藏·增支部》中的《鸯觉经》中,佛陀把人分成三种:


1、盲人


这种人不知如何使自己拥有的财富增长,不知如何获得新的财富,他们也无法区分道德上的好坏。


2、独眼人


他只有一只金钱之福眼,而无道德之慧眼。这种人只知道如何使自己拥有的财富增长和创造新财富,但不知道如何培养好的道德品质。


3、双眼者


他既有金钱之福眼,又有道德之慧眼。他既能使他已有的财富增长,并获得新财富,又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愿我们都能用双眼积累资粮,具足福慧,为护持三宝、弘扬佛法贡献更大的力量!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

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眼前佛面即如来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鹫峰从天竺飞来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毗卢楼阁在南中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悟道一念自开怀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琉璃世界放光明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慈云法雨济群生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广大行愿利有情
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灵山复现慈云

☀学处学处 | 蕅益大师《圣学说》导读学处 | 佛经中的四种月喻:圆明朗彻,普照众生学处 | 《地藏赞》释——地藏誓愿 永无尽期(梵呗唱诵)学处 | 乐见照明金刚三昧:佛陀专为盲人说的一种法门
学处 | 何为慈悲 你真的会运用慈悲吗学处 | 没钱布施供养怎么办
学处 | 依《普门品》建立佛教信仰
学处 | 如何依《普门品》修学

☀观照观照 | 十种礼佛方式,你属于哪种
观照 | 钱财应向何处求
观照 | 但念无常 慎勿放逸
观照 | 人生在世 佛经不可不读
观照 | 幽默的妙用
观照 | 佛教重阳 孝亲报恩
观照 | 跟着佛菩萨学习慈悲
观照 | 普门精神在工作中的大作用

☀常识常识 | 佛教中什么样的典籍可称为“经”常识 | 吃素与吃斋的区别常识 | 观世音菩萨的十四种无畏功德常识 | 为什么要做佛事?常识 | 佛门礼仪——如何在寺院过堂?常识 | 不可不读的佛经——《心经》
常识 | 不可不读的佛经——《金刚经》常识 | 千手千眼观音与四十二手眼观音

☀分享分享 | 灵山莫远求  心明即灵山分享 | 若无闲事挂心头
分享 | 广结善缘  生欢喜心分享 | 学习慈悲善巧  感悟多彩人生
分享 | 心系云林  服务大众分享 | 找寻回家之路
分享 | 三支清香
分享 | 我们都是有缘人

☀赏析赏析 | 爱向竹栏骑竹马 懒于金地聚金沙——地藏菩萨的诗赏析 | 文人诗词中的月与禅
赏析 | 杭州佛学院艺术院学僧香花清供图
赏析 | 灵隐寺祖师契嵩禅师的诗歌意境
赏析 | 杭州佛学院毕业生乾德的工笔画赏析 | 白居易《冷泉亭记》赏析 | 敦煌壁画里的重阳节赏析 | 敦煌莫高窟历代观音菩萨画像



编辑 | 妙莲

图片 | 杭州佛学院花供图

责编 | 妙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