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去花开,陕西黄陵大荔全域旅游谱新篇
黄陵
坚持全域旅游引领发展
打造“全球华人精神家园”
黄陵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延安市南端,全县森林覆盖率75.5%。这里拥有“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黄帝陵、风景如画的4A级旅游景区黄陵国家森林公园、历史文化遗存万安禅院石窟、红色旅游研学基地小石崖革命旧址等各具特色的优质旅游资源。黄陵县曾获得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百强宜居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等多个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
近年来,黄陵县坚持全域旅游引领发展,打造“全球华人精神家园”。全面实施“文化旅游兴县、城乡一体发展”战略,促进城乡融合、景城融合,丰富了黄陵县旅游内涵,提升了城市承载功能和品位,实现了从一日游向多日游、过境地向目的地、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的转变,在实践中探索出全域旅游的“黄陵模式”。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97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
打造“一把手工程” 形成全域创建大格局
为全面夯实全域旅游创建基础,黄陵县把全域旅游发展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黄陵县委书记担任政委、县长担任总指挥,县级领导包抓、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指挥部;黄陵县委书记任黄帝陵文化园区管委会主任的“陕西省黄帝陵文化园区管理委员会”;设立6个全域旅游新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全域创建大格局。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县域“旅游融合、宣传营销、规划协调、假日指挥”等旅游重点工作专项协调机制、“1+3+N”旅游综合执法体系,统筹和协调解决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问题。
创新政策举措 汇聚全域旅游新合力
聘请国内一流的文化学者和专家团队组建“大师营”,编制了《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黄帝陵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黄帝文化园区总体规划》《西线旅游规划》《东线旅游规划》《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等,全域旅游发展的脉络更加清晰、思路更加完善。出台《全域旅游发展考核评价及奖惩办法》《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奖补实施意见》等产业、财税、投资、金融政策文件,成立文化、交通、产业、城市等4家投资公司,连续5年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纳入年度考核。
通过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定制差异化信贷方案;成立延安黄帝文化园区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市场化运作;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以奖励机制为引导进行招商融资,规范倾斜旅游用地;撬动社会资本,引进万达集团、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股份制的形式参与黄帝陵文化园区开发建设;以“土地优惠出让”的股份制形式,招商引资延安旅游集团参与旅游项目建设的市场机制,助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
拓展“旅游+”模式 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实施“旅游+文化、体育、农业、扶贫”等战略,一业兴带动百业旺。打造“黄帝文化公园+县城建设发展”景城一体的“旅游+城镇”融合发展模式,建成“中华始祖堂”,通过声光电现代科技模式,解读黄帝故事,提高旅游体验感。通过创作《黄帝颂》歌曲,举办全球华人新年祈福、清明公祭、重阳民祭和“二月二”米龙节、中秋圆梦节、刘家川过大年等系列节会活动,常态化祭祀乐舞演出,让文化融入旅游。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山地自行车比赛项目、全国首家苹果“京东农场”等落户黄陵县;星级酒店逐年增加、主题酒店、特色民宿类型多样;开发黄帝文化系列文创产品,县城美食商业街、刘家川乡村旅游餐饮街丰富游客体验;安沟生态农庄、荣华果业庄园成为采摘体验和生态观光旅游区,翡翠梨、轩辕酒、圣轩果醋、山核桃工艺品等旅游商品深受游客青睐。
推行“支部带头人+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树立“景区+索洛湾”乡村旅游样板,扶持农户从事旅游经营和服务,将面花、剪纸等非遗资源和旅游融合,使“指尖手艺”成为“指尖经济”,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致富。
完善公共服务 营造品质旅游环境
在黄陵县,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等一应俱全,沮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建成的滨水旅游廊道,让黄陵县的旅游环境进一步提升。通过国道改造建设,建成核心景区专线,动车高速畅通,距延安机场120公里。优化旅游交通布局,丰富共享、租赁交通模式,打造旅游“快进”“慢游”体系,开设“畅游黄陵”旅游巴士专线,实现火车、动车站、县城间零换乘和A级旅游景区一线贯通,开通全市首条黄帝陵景区低空飞行游览线路;建立了覆盖全县旅游节点的多语种旅游标识体系;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建旅游公厕60余座;与全国知名OTA企业合作,为游客提供精准的旅游攻略服务;建成智慧旅游数据中心,乐游黄陵官网、电子商务等平台;开通“黄陵县文化和旅游局”“黄陵旅游”等公众号、“乐游黄陵”客户端等,为游客和企业提供智慧化、个性化旅游服务,全县城区、景区、酒店等涉旅场所实现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
规范市场秩序 强化安全文明旅游
制订《清明公祭典礼标准》《黄陵县森林康养服务标准》《黄陵县户外体育赛事服务标准》《农家乐评星、民宿等级评定方案》等一系列地方标准,实施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开展旅游企业安全诚信考核,完善游客投诉处理机制,推进文明旅游。以开展“2+1+N”城市联创活动为抓手,组织旅游、公安、市场监督、城管等部门联合执法,组建志愿服务、应急救援队伍,提升安全保障、抢险救援能力,打造龙乡志愿者服务品牌,每年2万余名志愿者参与到旅游服务当中,5年来无一起旅游安全重大事故发生。倡导全民说讲普通话,提升群众文明素质,营造“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氛围。
文化融入品牌 提升品牌营销价值
为提升黄帝陵品牌效应,黄陵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用于旅游营销宣传。依托“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国家公祭活动,展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品牌形象。通过集中推出、打包推介、创意推广等方式,搭建节会平台,打响清明公祭、中秋圆梦、重阳民祭、两岸同祭祖、户外公开赛等节庆活动品牌。推出黄帝赐福旅游大礼包,惠及广大游客;开通网上祭祀,乐舞祭祀演出常态化吸引游客;与周边西部帝王陵、铜黄旅游结成营销合作联盟,共同打造“3小时全域旅游经济圈”;开展“黄帝文化四海行”宣传活动,多次组团赴海外开展海外侨胞同植“侨心林”、两岸青年大祭祖活动,架起了海内外华人凝心聚力的连心桥;建立“黄帝陵全球华文媒体传播协作中心”,举办常态化的“全球黄帝文化论坛”,形成全球华人关注、支持黄陵县建设的共赢机制。
立足当前,展望未来。黄陵县将巩固创建成果,推动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更高层次发展,努力把黄帝陵打造成“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寻根祭祖之地”,把黄陵县建设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炎黄子孙朝圣地”和文化旅游高地。
大荔
融合发展 精品带动 乡村振兴
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大荔古称同州,地处关中东部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处,素有“三秦通衢,三辅重镇”之称,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著名的“瓜果菜之乡”。大荔曾先后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面花之乡)”“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陕西省旅游示范县”“陕西最美休闲旅游度假地”等多项荣誉。全县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3A级旅游景区7家,陕西省级旅游特色名镇3家、乡村旅游示范村4家,被列入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家,国家、省级非遗保护项目12项。“大荔模式”作为“乡村旅游发展八大模式之一”在陕西全省推广。
旅游兴,百业旺。自2016年被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单位以来,大荔县立足资源禀赋,发挥优势特色,积极实施“旅游旺县”,举全县之力,以“全面创品牌、全心抓标准、全域抓旅游、全城搞服务、全力抓重点”为目标,以“做强产品、做特商品、做优服务、做热营销”为抓手,理顺管理体制,强化联动协作,推动“旅游+”融合发展,实施精品带动,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全域要素优化等,打响了“美丽大荔、周末之家”品牌,实现了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1+”战略的叠加效应也促进了大荔县城市、农村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全面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系统谋划 形成全域旅游创建合力
大荔县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过程中,以农业为基础,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融入特色休闲、现代科技、康养体验、历史文化等元素,把全县作为一个整体板块,下好一盘棋,系统编制了《大荔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全县旅游业发展提供科学的顶层设计和规划支撑。
大荔县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创建单位、景区成立相应组织,设立创建专员,形成“三级联创”工作机制;制订《大荔县创建国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实施方案》,下发《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任务分解表》,夯实创建单位主体责任;建立旅游警察、巡回法庭、市场监管、文化旅游“四位一体”的联合执法机制,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保障。
大荔县制订《大荔县关于加快推进县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大荔县“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实施对全域旅游发展的系统谋划。
大荔县出台旅游用地、人才引进、招商等政策措施,吸引了8家企业旅游投资32亿元;大荔县财政每年落实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旅游产业发展;从大专院校招录旅游专业人才充实工作队伍,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积极落实旅游用地优先划拨政策,支持旅游项目建设。
产业融合 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近年来,大荔县围绕“旅游+”的发展理念,以旅游业为主导,把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突出“旅游+”理念,坚持“一产围绕旅游做精,二产围绕旅游转型,三产围绕旅游整合、设施围绕旅游配套”,突出大荔特色、大荔优势和大荔元素,出台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卫生等相关行业融合发展意见,催生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丰富旅游供给,延伸旅游产业链,扩大产业面,形成具有大荔县独特县域特色的旅游产业集群,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消费需求。
“旅游+文化”,深入挖掘隋文化和关中民俗文化,把同州梆子、大荔面花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建成畅家村史馆、平罗家风馆、安仁民俗馆等,打造出一批集民俗、民风、民生等要素于一体的历史文化景观(点),让文化成为大荔县全域旅游的点睛之笔,丰富了大荔县旅游的文化内涵;“旅游+农业”,重点发展观光采摘农业,让大荔县冬枣、黄花菜及各种大棚蔬菜和时令水果远销国内外,并把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推动传统农业向观光、休闲、创意农业转型;“旅游+体育”,将旅游景区和旅游专线融入品牌赛事,连续举办国际马拉松、世界名校大学生龙舟赛等品牌体育赛事,实施自行车绿道工程,努力把大荔县打造成为休闲体育运动基地;“旅游+研学”,开发了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研学线路,建成有利于大荔县发展全域旅游的产、学、研产业链;“旅游+交通”,全县形成城乡“七纵七横”交通网络体系,全县150公里以上二级公路全部按照景观路、旅游路配套设施,100余辆公交车全部提升为旅游车辆,实现旅游线路全覆盖。“美丽大荔号”高铁专列开通,更进一步把大荔县融入大华山、大西安半小时经济圈和秦晋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圈。
同时,大荔县还推进旅游与康养、商贸、林业、工业、美食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动旅游向更宽领域拓展。
精品带动 激发全域旅游发展活力
大荔县按照做靓“北国江南、关中沙海、天下粮仓、醉美黄河”四张名片,实施精品工程,全力建好同州湖、皇家沙苑、朝邑湖、丰图义仓、黄河湿地风景区、中华健康养生园等景区。其中同州湖以同州文化为统揽,丰图义仓景区突出仓政文化主题,沙苑景区以沙苑文化为主题元素,黄河湿地风景区以黄河文化为核心,朝邑国家湿地公园以生态文化为牵引,长安屯田园综合体依托长安屯特色农业资源,中华健康养生园以建设中国西部集旅游观光、中医文化传播、中医医养结合、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复合景区,南湖景区秉承“园区、景区”发展理念,各大景区均有主题定位和特色。
“30万亩有机冬枣、20万亩黄花菜、20万亩黄河粮仓、12公里多彩月季长廊等百公里百万亩美丽产业景区正在形成。”得益于先天的优势条件,大荔县将现代农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拉长产业链条,打造精品品牌。将工厂化育苗,现代物流、科技发展有机结合,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园;将无土栽培、名贵花卉展示、美丽乡村、万亩湿地公园有机结合,形成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园;将设施瓜果菜品种展示、观光采摘相结合,打造农耕休闲体验园;将福佑古寨开发、渔业基地建设、渔光互补进行融合,打造关中水乡,形成独特的黄河旅游景观。
通过上述举措,大荔县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过程中,培育了一大批精品旅游产品和品牌。依靠品牌带动,增强大荔县核心吸引力,逐步打响“中国康养休闲第一县”品牌。
服务构建 提升全域旅游美丽环境
大荔县坚持“旅游全域化、园区景区化、服务标准化”发展理念,结合县域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实际,不断构建大荔县旅游服务体系,促进大荔县旅游品质提升与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契机,大荔县积极实施“1158”工程,扎实开展“大项目进大荔”活动、加强旅游城市建设、开发移民文化新景观、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开展旅游餐饮名店评选活动、推动旅游“厕所革命”、加快智慧旅游平台建设等,健全旅游设施,提高全域旅游品质。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十佳”旅游品牌评选活动,成立旅游小红帽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文明出行 欢乐旅游”主题宣传活动,每月定期对重点景区、宾馆饭店、农家乐、旅游市场进行检查等,净化旅游市场环境。
成立大荔县假日旅游、旅游运营控制领导小组,出台《大荔县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督导建立行业协会自律机制,积极开展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景区创建,举办“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消防安全演练活动,确保全县旅游秩序和安全。
为保证旅游供应的品质化和从业人员服务规范化,大荔县持续抓好各层次从业人员的学习培训,编辑《大荔县旅游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手册》,在全民培训的基础上,针对全域旅游从业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快速有效地提升了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和水平。
县域内设置全域全景图、全景导览图30余个,旅游标识牌80余块,公共信息图符号牌1036处,将景区全部纳入公交线路,200余辆公交车改为旅游公交车辆,方便游客出行。在县城建成游客集散地一处,在县域交通枢纽和9家A级旅游景区设立游客接待中心10个,新增旅游厕所20余处,建成停车位1万余个。借助大数据中心的服务功能,完善大荔县旅游客户端。
共建共享 让城乡共享全域旅游发展成果
大荔县把旅游扶贫作为旅游发展的新目标、新方向,通过实施旅游扶贫,让更多的人共享全域旅游发展成果。
制订《大荔县“六乡工程”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和《大荔县鼓励市民下乡发展民宿旅居实施方案》,出台了“能人兴乡”“绅士返乡”“市民下乡”“企业援乡”“人才活乡”“科技兴乡”等六个方面的优惠政策,助推农民脱贫致富。同时,在摸清旅游扶贫底子的基础上,将村庄当景点、农舍当景观、农副产品当旅游商品打造,鼓励扶持贫困群众参与景区建设,开发旅游商品,从事旅游经营活动,实现旅游脱贫8000户、12520人。
以乡村旅游为切入点,着力于“把道路建成风景线、把村庄建成小公园、把全县建成大景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4家田园综合体、7条美丽公路、100多家美丽乡村生态优美、一步一景,成为承载乡愁的最佳目的地。
通过“清洁美丽幸福”三村共建,全县100%的村建成清洁乡村,60%的村建成美丽乡村,30%的村建成幸福乡村,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农村亮化、绿化、美化率达60%。鼓励支持发展民宿和农家客栈,建成乡村文化大礼堂2个,乡村文化大院43个,花卉村182家,美丽庭院示范村5家,美丽庭院示范户2000户。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物产丰富的大荔县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中,坚持“旅游+”理念,打造核心景区,建设全域公园,完善服务配套,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出景区旺、乡村美、业态新、配套全等特点和多点开花、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1545.1万人次,旅游收入75.51亿元。筚路蓝缕,砥砺奋进,立足未来发展,大荔县将扎实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推进产业融合转型,美丽城乡统筹发展,和谐民生共建共享,努力实现“全景大荔,全域旅游,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
29. 疫去春来,到南海“胜日寻芳”
40. 疫去春来,湘约桃花源
44. 疫去花开,江苏奏响文旅发展新序曲
46. 疫去花开,江苏溧阳全域旅游加速跑
49. 疫去花开,广东增城全域旅游显活力
50. 疫去花开,“周”游吉林为文旅产业输血促复苏
52. 疫去花开,来自《富春山居图》实景地的盛情邀约,你收到了吗?
59. 疫去花开,“渝”你有约
61. 疫去花开,重庆巫山打好7张牌,构建“水陆空铁”立体游
71. 疫去花开,江西全力书写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安远答卷
74. 疫去花开,第二届河北省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启动
75. 疫去花开,“城市大脑”为杭州临安文旅复苏和发展提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