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去花开,陕西黄陵大荔全域旅游谱新篇

中国旅游报 中国旅游报 2021-09-30

黄陵


坚持全域旅游引领发展

打造“全球华人精神家园”


黄陵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延安市南端,全县森林覆盖率75.5%。这里拥有“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黄帝陵、风景如画的4A级旅游景区黄陵国家森林公园、历史文化遗存万安禅院石窟、红色旅游研学基地小石崖革命旧址等各具特色的优质旅游资源。黄陵县曾获得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百强宜居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等多个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


近年来,黄陵县坚持全域旅游引领发展,打造“全球华人精神家园”。全面实施“文化旅游兴县、城乡一体发展”战略,促进城乡融合、景城融合,丰富了黄陵县旅游内涵,提升了城市承载功能和品位,实现了从一日游向多日游、过境地向目的地、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的转变,在实践中探索出全域旅游的“黄陵模式”。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97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


 

打造“一把手工程”  形成全域创建大格局

    

为全面夯实全域旅游创建基础,黄陵县把全域旅游发展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黄陵县委书记担任政委、县长担任总指挥,县级领导包抓、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指挥部;黄陵县委书记任黄帝陵文化园区管委会主任的“陕西省黄帝陵文化园区管理委员会”;设立6个全域旅游新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全域创建大格局。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县域“旅游融合、宣传营销、规划协调、假日指挥”等旅游重点工作专项协调机制、“1+3+N”旅游综合执法体系,统筹和协调解决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问题。


创新政策举措  汇聚全域旅游新合力


聘请国内一流的文化学者和专家团队组建“大师营”,编制了《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黄帝陵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黄帝文化园区总体规划》《西线旅游规划》《东线旅游规划》《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等,全域旅游发展的脉络更加清晰、思路更加完善。出台《全域旅游发展考核评价及奖惩办法》《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奖补实施意见》等产业、财税、投资、金融政策文件,成立文化、交通、产业、城市等4家投资公司,连续5年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纳入年度考核。


通过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定制差异化信贷方案;成立延安黄帝文化园区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市场化运作;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以奖励机制为引导进行招商融资,规范倾斜旅游用地;撬动社会资本,引进万达集团、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股份制的形式参与黄帝陵文化园区开发建设;以“土地优惠出让”的股份制形式,招商引资延安旅游集团参与旅游项目建设的市场机制,助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



拓展“旅游+”模式  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实施“旅游+文化、体育、农业、扶贫”等战略,一业兴带动百业旺。打造“黄帝文化公园+县城建设发展”景城一体的“旅游+城镇”融合发展模式,建成“中华始祖堂”,通过声光电现代科技模式,解读黄帝故事,提高旅游体验感。通过创作《黄帝颂》歌曲,举办全球华人新年祈福、清明公祭、重阳民祭和“二月二”米龙节、中秋圆梦节、刘家川过大年等系列节会活动,常态化祭祀乐舞演出,让文化融入旅游。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山地自行车比赛项目、全国首家苹果“京东农场”等落户黄陵县;星级酒店逐年增加、主题酒店、特色民宿类型多样;开发黄帝文化系列文创产品,县城美食商业街、刘家川乡村旅游餐饮街丰富游客体验;安沟生态农庄、荣华果业庄园成为采摘体验和生态观光旅游区,翡翠梨、轩辕酒、圣轩果醋、山核桃工艺品等旅游商品深受游客青睐。


推行“支部带头人+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树立“景区+索洛湾”乡村旅游样板,扶持农户从事旅游经营和服务,将面花、剪纸等非遗资源和旅游融合,使“指尖手艺”成为“指尖经济”,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致富。



完善公共服务  营造品质旅游环境


在黄陵县,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等一应俱全,沮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建成的滨水旅游廊道,让黄陵县的旅游环境进一步提升。通过国道改造建设,建成核心景区专线,动车高速畅通,距延安机场120公里。优化旅游交通布局,丰富共享、租赁交通模式,打造旅游“快进”“慢游”体系,开设“畅游黄陵”旅游巴士专线,实现火车、动车站、县城间零换乘和A级旅游景区一线贯通,开通全市首条黄帝陵景区低空飞行游览线路;建立了覆盖全县旅游节点的多语种旅游标识体系;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建旅游公厕60余座;与全国知名OTA企业合作,为游客提供精准的旅游攻略服务;建成智慧旅游数据中心,乐游黄陵官网、电子商务等平台;开通“黄陵县文化和旅游局”“黄陵旅游”等公众号、“乐游黄陵”客户端等,为游客和企业提供智慧化、个性化旅游服务,全县城区、景区、酒店等涉旅场所实现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



规范市场秩序  强化安全文明旅游


制订《清明公祭典礼标准》《黄陵县森林康养服务标准》《黄陵县户外体育赛事服务标准》《农家乐评星、民宿等级评定方案》等一系列地方标准,实施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开展旅游企业安全诚信考核,完善游客投诉处理机制,推进文明旅游。以开展“2+1+N”城市联创活动为抓手,组织旅游、公安、市场监督、城管等部门联合执法,组建志愿服务、应急救援队伍,提升安全保障、抢险救援能力,打造龙乡志愿者服务品牌,每年2万余名志愿者参与到旅游服务当中,5年来无一起旅游安全重大事故发生。倡导全民说讲普通话,提升群众文明素质,营造“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氛围。



文化融入品牌  提升品牌营销价值


为提升黄帝陵品牌效应,黄陵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用于旅游营销宣传。依托“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国家公祭活动,展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品牌形象。通过集中推出、打包推介、创意推广等方式,搭建节会平台,打响清明公祭、中秋圆梦、重阳民祭、两岸同祭祖、户外公开赛等节庆活动品牌。推出黄帝赐福旅游大礼包,惠及广大游客;开通网上祭祀,乐舞祭祀演出常态化吸引游客;与周边西部帝王陵、铜黄旅游结成营销合作联盟,共同打造“3小时全域旅游经济圈”;开展“黄帝文化四海行”宣传活动,多次组团赴海外开展海外侨胞同植“侨心林”、两岸青年大祭祖活动,架起了海内外华人凝心聚力的连心桥;建立“黄帝陵全球华文媒体传播协作中心”,举办常态化的“全球黄帝文化论坛”,形成全球华人关注、支持黄陵县建设的共赢机制。


立足当前,展望未来。黄陵县将巩固创建成果,推动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更高层次发展,努力把黄帝陵打造成“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寻根祭祖之地”,把黄陵县建设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炎黄子孙朝圣地”和文化旅游高地。


大荔


融合发展 精品带动 乡村振兴

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大荔古称同州,地处关中东部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处,素有“三秦通衢,三辅重镇”之称,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著名的“瓜果菜之乡”。大荔曾先后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面花之乡)”“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陕西省旅游示范县”“陕西最美休闲旅游度假地”等多项荣誉。全县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3A级旅游景区7家,陕西省级旅游特色名镇3家、乡村旅游示范村4家,被列入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家,国家、省级非遗保护项目12项。“大荔模式”作为“乡村旅游发展八大模式之一”在陕西全省推广。


旅游兴,百业旺。自2016年被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单位以来,大荔县立足资源禀赋,发挥优势特色,积极实施“旅游旺县”,举全县之力,以“全面创品牌、全心抓标准、全域抓旅游、全城搞服务、全力抓重点”为目标,以“做强产品、做特商品、做优服务、做热营销”为抓手,理顺管理体制,强化联动协作,推动“旅游+”融合发展,实施精品带动,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全域要素优化等,打响了“美丽大荔、周末之家”品牌,实现了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1+”战略的叠加效应也促进了大荔县城市、农村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全面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系统谋划  形成全域旅游创建合力


大荔县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过程中,以农业为基础,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融入特色休闲、现代科技、康养体验、历史文化等元素,把全县作为一个整体板块,下好一盘棋,系统编制了《大荔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全县旅游业发展提供科学的顶层设计和规划支撑。


大荔县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创建单位、景区成立相应组织,设立创建专员,形成“三级联创”工作机制;制订《大荔县创建国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实施方案》,下发《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任务分解表》,夯实创建单位主体责任;建立旅游警察、巡回法庭、市场监管、文化旅游“四位一体”的联合执法机制,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保障。


大荔县制订《大荔县关于加快推进县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大荔县“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实施对全域旅游发展的系统谋划。


大荔县出台旅游用地、人才引进、招商等政策措施,吸引了8家企业旅游投资32亿元;大荔县财政每年落实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旅游产业发展;从大专院校招录旅游专业人才充实工作队伍,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积极落实旅游用地优先划拨政策,支持旅游项目建设。


产业融合  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近年来,大荔县围绕“旅游+”的发展理念,以旅游业为主导,把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突出“旅游+”理念,坚持“一产围绕旅游做精,二产围绕旅游转型,三产围绕旅游整合、设施围绕旅游配套”,突出大荔特色、大荔优势和大荔元素,出台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卫生等相关行业融合发展意见,催生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丰富旅游供给,延伸旅游产业链,扩大产业面,形成具有大荔县独特县域特色的旅游产业集群,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消费需求。


 “旅游+文化”,深入挖掘隋文化和关中民俗文化,把同州梆子、大荔面花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建成畅家村史馆、平罗家风馆、安仁民俗馆等,打造出一批集民俗、民风、民生等要素于一体的历史文化景观(点),让文化成为大荔县全域旅游的点睛之笔,丰富了大荔县旅游的文化内涵;“旅游+农业”,重点发展观光采摘农业,让大荔县冬枣、黄花菜及各种大棚蔬菜和时令水果远销国内外,并把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推动传统农业向观光、休闲、创意农业转型;“旅游+体育”,将旅游景区和旅游专线融入品牌赛事,连续举办国际马拉松、世界名校大学生龙舟赛等品牌体育赛事,实施自行车绿道工程,努力把大荔县打造成为休闲体育运动基地;“旅游+研学”,开发了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研学线路,建成有利于大荔县发展全域旅游的产、学、研产业链;“旅游+交通”,全县形成城乡“七纵七横”交通网络体系,全县150公里以上二级公路全部按照景观路、旅游路配套设施,100余辆公交车全部提升为旅游车辆,实现旅游线路全覆盖。“美丽大荔号”高铁专列开通,更进一步把大荔县融入大华山、大西安半小时经济圈和秦晋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圈。


同时,大荔县还推进旅游与康养、商贸、林业、工业、美食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动旅游向更宽领域拓展。


精品带动  激发全域旅游发展活力


大荔县按照做靓“北国江南、关中沙海、天下粮仓、醉美黄河”四张名片,实施精品工程,全力建好同州湖、皇家沙苑、朝邑湖、丰图义仓、黄河湿地风景区、中华健康养生园等景区。其中同州湖以同州文化为统揽,丰图义仓景区突出仓政文化主题,沙苑景区以沙苑文化为主题元素,黄河湿地风景区以黄河文化为核心,朝邑国家湿地公园以生态文化为牵引,长安屯田园综合体依托长安屯特色农业资源,中华健康养生园以建设中国西部集旅游观光、中医文化传播、中医医养结合、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复合景区,南湖景区秉承“园区、景区”发展理念,各大景区均有主题定位和特色。


“30万亩有机冬枣、20万亩黄花菜、20万亩黄河粮仓、12公里多彩月季长廊等百公里百万亩美丽产业景区正在形成。”得益于先天的优势条件,大荔县将现代农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拉长产业链条,打造精品品牌。将工厂化育苗,现代物流、科技发展有机结合,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园;将无土栽培、名贵花卉展示、美丽乡村、万亩湿地公园有机结合,形成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园;将设施瓜果菜品种展示、观光采摘相结合,打造农耕休闲体验园;将福佑古寨开发、渔业基地建设、渔光互补进行融合,打造关中水乡,形成独特的黄河旅游景观。


通过上述举措,大荔县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过程中,培育了一大批精品旅游产品和品牌。依靠品牌带动,增强大荔县核心吸引力,逐步打响“中国康养休闲第一县”品牌。 


服务构建  提升全域旅游美丽环境


大荔县坚持“旅游全域化、园区景区化、服务标准化”发展理念,结合县域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实际,不断构建大荔县旅游服务体系,促进大荔县旅游品质提升与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契机,大荔县积极实施“1158”工程,扎实开展“大项目进大荔”活动、加强旅游城市建设、开发移民文化新景观、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开展旅游餐饮名店评选活动、推动旅游“厕所革命”、加快智慧旅游平台建设等,健全旅游设施,提高全域旅游品质。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十佳”旅游品牌评选活动,成立旅游小红帽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文明出行 欢乐旅游”主题宣传活动,每月定期对重点景区、宾馆饭店、农家乐、旅游市场进行检查等,净化旅游市场环境。


成立大荔县假日旅游、旅游运营控制领导小组,出台《大荔县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督导建立行业协会自律机制,积极开展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景区创建,举办“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消防安全演练活动,确保全县旅游秩序和安全。


为保证旅游供应的品质化和从业人员服务规范化,大荔县持续抓好各层次从业人员的学习培训,编辑《大荔县旅游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手册》,在全民培训的基础上,针对全域旅游从业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快速有效地提升了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和水平。


县域内设置全域全景图、全景导览图30余个,旅游标识牌80余块,公共信息图符号牌1036处,将景区全部纳入公交线路,200余辆公交车改为旅游公交车辆,方便游客出行。在县城建成游客集散地一处,在县域交通枢纽和9家A级旅游景区设立游客接待中心10个,新增旅游厕所20余处,建成停车位1万余个。借助大数据中心的服务功能,完善大荔县旅游客户端。


共建共享  让城乡共享全域旅游发展成果


大荔县把旅游扶贫作为旅游发展的新目标、新方向,通过实施旅游扶贫,让更多的人共享全域旅游发展成果。


制订《大荔县“六乡工程”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和《大荔县鼓励市民下乡发展民宿旅居实施方案》,出台了“能人兴乡”“绅士返乡”“市民下乡”“企业援乡”“人才活乡”“科技兴乡”等六个方面的优惠政策,助推农民脱贫致富。同时,在摸清旅游扶贫底子的基础上,将村庄当景点、农舍当景观、农副产品当旅游商品打造,鼓励扶持贫困群众参与景区建设,开发旅游商品,从事旅游经营活动,实现旅游脱贫8000户、12520人。


以乡村旅游为切入点,着力于“把道路建成风景线、把村庄建成小公园、把全县建成大景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4家田园综合体、7条美丽公路、100多家美丽乡村生态优美、一步一景,成为承载乡愁的最佳目的地。


通过“清洁美丽幸福”三村共建,全县100%的村建成清洁乡村,60%的村建成美丽乡村,30%的村建成幸福乡村,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农村亮化、绿化、美化率达60%。鼓励支持发展民宿和农家客栈,建成乡村文化大礼堂2个,乡村文化大院43个,花卉村182家,美丽庭院示范村5家,美丽庭院示范户2000户。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物产丰富的大荔县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中,坚持“旅游+”理念,打造核心景区,建设全域公园,完善服务配套,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出景区旺、乡村美、业态新、配套全等特点和多点开花、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1545.1万人次,旅游收入75.51亿元。筚路蓝缕,砥砺奋进,立足未来发展,大荔县将扎实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推进产业融合转型,美丽城乡统筹发展,和谐民生共建共享,努力实现“全景大荔,全域旅游,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


同心战疫 文旅担当

1. 同心战疫,为江苏文旅担当点赞!

2. 同心战疫,湖南文旅人坚守阵地待春来

3同心战疫,湖北文旅人在行动

4. 同心战疫,江西文旅打出组合拳

5. 同心战疫,三亚积极谋划“疫”后文旅恢复发展

6. 同心战疫,吉林政企携手渡难关

7. 同心战疫,河北文旅鼓劲谋发展  

8. 同心战疫,浙江丽水文旅产业破局求新

9. 同心战疫,浙江新晋5A级景区邀客共赴缙云游

10. 同心战疫,余杭文旅长三角云推介搭台引客来 

11. 同心战疫,浙江新晋5A级景区邀客共赴缙云游

12. 同心战疫,余杭文旅长三角云推介搭台引客来

13. 同心战疫,长白山60天0疑似0确诊

14. 疫去春来,江苏兴化千垛油菜花等你来

15. 同心战疫,山东文旅系统多措并举促发展

16. 同心战疫,广东文旅人千方百计促复苏

17. 疫去春来,生态平凉来养生

18. 疫去春来,红色仪陇激发文旅经济新活力

19. 疫去春来,常州吹响“文旅休闲明星城”建设集结号

20. 疫去春来,盐城大丰奏响全域旅游“春之声”

21. 疫去春来,诗画曹娥江邀客“云游逛上虞”

22. 疫去春来,河北省启动全省旅发大会重点项目“大会战”

23. 疫去春来,江阴红豆文化旅游节开幕

24. 疫去春来,广元朝天按下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快进键”

25. 疫去春来,焦作约你

26. 疫去春来,天台山大瀑布景区开启试运营

27. 疫去春来,福州防疫复工“两手抓”

28. 疫去春来,浦口全力打造 “南京都市圈最美花园”

29. 疫去春来,到南海“胜日寻芳”

30. 疫去春来,海南省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业启航

31. 疫去春来,“孙大圣”邀您同游花果山

32. 疫去春来,大槐树景区要把品牌打得更响 

33. 疫去春来,温泉旅游行业坚定向前

34. 疫去春来,这个“五一” 横店旅游“剧”好玩

35. 疫去春来,泰安方特回首十载峥嵘路

36. 疫去春来,在山水武宁看 “最美小城”精彩绽放

37. 疫去春来,水韵江苏发布30条主题精品线路

38. 疫去春来,在江苏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把生活过成诗

39. 疫去春来,书记、县长邀客“五一”游庆元

40. 疫去春来,湘约桃花源

41. 疫去春来,重庆文旅全力战疫共谋发展

42. 疫去春来,山西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邀客览胜境

43. 疫去春来,广东中山全域全景展丰姿

44. 疫去花开,江苏奏响文旅发展新序曲

45. 疫去花开,横店探索影视文化和旅游融合新路径

46. 疫去花开,江苏溧阳全域旅游加速跑

47. 疫去花开,养在黄山四季里

48. 疫去花开,鄂尔多斯扮靓黄河“几字湾”

49. 疫去花开,广东增城全域旅游显活力

50. 疫去花开,“周”游吉林为文旅产业输血促复苏

51. 疫去花开,烟台文旅绽放鲜美

52. 疫去花开,来自《富春山居图》实景地的盛情邀约,你收到了吗?

53. 疫去花开,薇娅为家乡杭州代言

54. 疫去花开,宁夏以非遗打造全域旅游新亮点

55. 疫去花开,温江跑出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加速度”

56. 疫去花开,十年相约静城宁海

57. 疫去花开,重庆市九龙坡区的千年回眸和衷携手

58. 疫去花开,更多好玩的线路等您“黔来发现!

59. 疫去花开,“渝”你有约

60. 疫去花开,送你10条“吉”字号精品旅游线路

61. 疫去花开,重庆巫山打好7张牌,构建“水陆空铁”立体游

62. 疫去花开,浙江天台争创文明旅游“模范生”

63. 疫去花开,相约武汉去看一场《知音号》

64. 疫去花开,畅游山海惠州尽享健康生活

65. 疫去花开,长春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66. 疫去花开,都江堰推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67.去花开,群贤齐聚千岛湖破题文旅振兴

68.疫去花开,让文明旅游为“浪漫花溪”增色

69. 疫去花开,文旅融合助推江西发展 释放强大动能

70. 疫去花开,江西赣州红绿正芳华

71. 疫去花开,江西全力书写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安远答卷

72. 疫去花开,美丽大邑全力争创“天府旅游名县”

73. 疫去花开,浙江云和奏响文旅复工复产协奏曲

74. 疫去花开,第二届河北省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启动

75. 疫去花开,“城市大脑”为杭州临安文旅复苏和发展提供新动能

76. 疫去花开,浙江仙居“小杨梅”撬动“大产业”

77.疫去花开,广东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78.疫去花开,湖北通山谋划“融合一二三”



编辑:李凤

不惧风雨 砥砺前行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